一座城的繁华与梦想

2024-12-03 00:00雪樱
当代小说 2024年11期

我的童年记忆,大都与走路有关。走着去少年宫,走着去英雄山,走着去西市场。记忆有时会长出小翅膀,扑棱扑棱的,在时光深处伸出一条铁轨,通往无尽的远方。

我家到西市场,仅有公交车两站路的距离。1995年,父母同时从厂里下岗,他们扛回家的两辆顶账来的阿米尼自行车,算是厂里最后的补偿。那一年,我10岁,有两件大事让我印象很深刻:一是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上映,再就是济南华联商厦开业。开业那天,商厦里人山人海,根本挤不动,我至今仍记得乘坐电梯时险些被传送带夹住脚的尴尬事。那一年,国家开始执行周末双休,我和同学就搭伴儿去逛商场。

华联商厦与西市场是“姊妹花”,只要去商厦就不能落下西市场。关于先逛西市场还是先逛商厦,我和同学往往争执不下。她的母亲在华联商厦上班,卖电视机,一身蓝色制服,堪比空姐,所以我同学说话的语气都骄傲得不行。后来,她家搬新房,换了台新彩电,听说是商厦的内部福利。电视机后盖有瑕疵,不影响收看,但价格便宜很多。我心里也较着劲儿,华联我高攀不起,西市场可以随便逛啊。那种随便,是自由地行走,漫无目的,是随心地飞翔。所以,我对西市场就产生了初恋般的好感。

省下坐公交车的车费,买块紫雪糕,或一杯冷饮,是我惯常的做法。走着去西市场,当然要走小路,堤口南路、万盛街、北大槐树、纬十一路,有人做伴,七拐八绕,说着说着就到了。沿途的风景一点一点印在心里,成为一幅老街民居的油画,历久弥新。

西市场很大,是购物者的天堂。琳琅满目这个词好像专门为它而生,满足了我对外面世界最初的想象。逛了棚内,再逛棚外,文具店、饰品店、化妆品店,都让我流连忘返。西市场主要是批发市场,它容纳南腔北调,它包容芸芸众生,它不设门槛,像这里的大槐树一样,敞开炽热的心,每天迎来送往,对那些不买不卖的闲杂人员,也很友好。开学买书皮和文具,“六一”买演出服,为手工课或美术课来选用具……更多时候,我会淘些几块钱的小玩意儿,书签、头绳、手链、耳钉等,一家挨着一家逛,摩挲、凝视、权衡,经过一番停留,才窸窸窣窣从口袋里掏钱结账,几个钢镚,在手里被捂得发烫。空气里萦绕着一股说不上来的香气,轻轻嗅着,心里激起一圈圈粉色的涟漪。

西市场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光与影,梦与醒,前世与今生,都是我独一无二的精神坐标。1904年,伴随着火车悠长的鸣笛声,胶济铁路通车,济南自开商埠,一个叫“盘龙庄”的地方被划入商埠区,从此西市场的商业传奇拉开序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928年,历城仲宫商人刘晋卿与李九龄在盘龙庄“龙头”位置盖了180间平房,他们发动众多商号和小贩在此经营,坐地收租,因市场地处商埠西端而被命名为“西市场”。因为市场北临胶济铁路和铁路货场,物流方便。铁路线向北就是“水上通道”黄河和小清河,可直达长清,很多农产品云集于此。听大人说,当时全国各地的经商者纷至沓来,百余家店面依次排开,享誉省内外的“阜成信”棉花行、“泰丰园”饭店、“一间楼”百货、“瑞蚨祥”绸布店等也聚集于此。

发轫于商埠的西市场,自带创新的基因,还有一股扎根到底的韧劲儿,所以,它经得住时代的动荡与变迁。在经过五次大范围的提升改造后,西市场越来越繁华。用管理者的话说:“商品虽小,也可以时尚。”西市场周围道路越拓越宽,高楼越聚越多。附近棚户区的居民家家住进了楼房,“便民生活幸福圈”日益完善,“小哥之家”温馨如许。打个比方,西市场是济南的幼子,一路成长,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家族地盘不断扩大,恍若一棵百年老槐树,它用枝繁叶茂反哺百姓,它用诚信不欺守住繁华。这份繁华,是老济南人的西城往事,婚丧嫁娶、孩子满月、乔迁之喜、年节用品,都离不开它的加持。这份繁华,蕴含着外地人的济南情结,他们以西市场为精神圆心,把小买卖做成大事业,把济南当成第二故乡。好多商贩在“北大槐树”买了新房,在这座城市实现了梦想。

升入中学后,有了自行车,同学骑车带着我去西市场,一抬腿儿,十来分钟就到了。肯德基开业后,最奢侈的享受就是进店点一杯加冰的可乐,握在手里,清凉蔓延到心底。逛市场,挑衣服,镜子前面的试穿,见证了身体的膨胀与不安,就像一朵蓓蕾的绽放,梦想在风中飘荡。小店里货品挨挨挤挤,密不透风,我们挑来选去。那些商贩大都操着南方口音,他们从不厌烦,笑脸相迎,有时候手里端着饭碗,就腾出另一只手翻拣商品,一件也零卖,赊账也敢卖,好像不怕赔钱的样子。他们贩卖的是人间“小确幸”。

出了店门,迎头遇见班上同学或院里邻居,打个招呼,立马溜走,好像被人窥见了什么秘密。每年开学前和暑假里,同学们都会去西市场玩,在市场里的偶遇,就成为我们快乐的定格。

当然,如今“小红书”上被打卡的小吃店,也有我们的脚步停留:炸鸡柳,一定要蘸番茄酱,吃得满嘴酥脆;鸭血粉丝,红汤,微辣,加上泡菜,嘎吱嘎吱,那叫一个美味;临走的时候,手里必有两个红豆奶提酥,往往半路上就把它们大口吃掉。后来,华联商厦里面开了书店,我经常独自去蹭书看,看够了才坐公交车回家。

市场,承载着金钱与梦想,同时藏匿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市”是交易的场所,也是流动的星空。真正深入西市场内部,源自姑姑过来进货。生完二胎后,姑姑在一楼后院开了家百货商店。第一次来进货,家里人都不看好,她只挑了几种笔,没想到回去很快卖光了。从那以后,她每周都要开车横跨大半个济南,到西市场进货,从文具、玩具、化妆品,到生活小百货,一应俱全。我经常在西市场后门等着她。进货的都是老主顾,进店直接拿货,店主看都不用看,顶多告知声“涨价了”。选好货,立马点现金付款,店里服务员打好包送到停车场。

姑姑进新品,先拿三两件,看看卖得怎么样,下次再大批量上货。因为毗邻西市场,附近多了一些摆摊卖饭的。过去条件受限,大棚内不透气,夏天进完货浑身衣服湿透,能拧出水来。午后两三点,大家就进去吃饭,好多店家老板也出来吃饭。后门停车处,有一长溜卖饭的商贩,一眼望过去,烈日下,忙碌的身影,汗渍的碱花,来来往往的两轮小推车,以及全国各地的生意人,奔腾成一条若隐若现的金色河流,起起伏伏,升腾起一道刺目而温柔的光,把路人的影子照亮。

光没有语言。光本身就是恩典。很多生意人在市场里十年二十年地摸爬滚打,头发染上了新雪,他们不再计较生意上的得失,只是尽享子孙绕膝之乐。每个生意人,都融入了这片大地的母腹——它有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北大槐树。槐树如人,经历了战火、饥荒和洪灾,越过种种关隘,插地成活,把感恩的种子遍撒。人如槐树般坚韧,他们肩扛行囊,一路迁徙,行至这里,与泉共生;他们怀着满腔热血,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这里扎根。

西市场是绿荫庇护的西市场。西市场是泉水流经的西市场。西市场是百年商埠的西市场。西市场,是你我的汩汩乡愁、绚烂青春。

电商铺天盖地发展起来,西市场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焕然一新。就像一场绮丽而惆怅的梦,醒来时分,槐香依旧;犹如水墨画,一点点晕染开来,吞噬了喧嚣与躁动,换来了希望与新生。

那条金色的河流,拐过河湾,冲破障碍,从高处倾泻而下,溅起大朵大朵的浪花,瞬间幻化为满树繁花,一树一树地盛开,一树一树地馥郁,让人沉浸其中,忘记了身在何处。夜幕下,霓虹闪烁,繁星点点,只有那棵没有名字的老槐树,孤独地眺望着远方,倾尽所有,为了守住一城的繁华,一如1928年西市场开门营业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