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玛尔挡

2024-12-03 00:00杜永先杜亮亮韩国宏
时代报告 2024年10期

第一章 神鸟传说

在保护中开发,做黄河源头的守护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天果洛,地果洛

飞机穿进了云层,看不见大团大团的云,只有山川连绵,山体脉络清晰,如同鲜活的血管,分布均匀。

云,趴睡在上面,山抱着云。这就是青藏高原,云霄之处不是云,是山。

约40分钟后,飞机着陆,眼前出现了披着皑皑白雪风衣的巴颜喀拉山脉。空旷辽远的微风,夹着边疆的寒气,裹着高原特殊的空气味道袭遍全身。

一个或者两个穿着长过脚踝服装的藏族同胞,一个或者两个藏族阿妈摇着转经轮,微笑着,坐在长条椅子上……这幅鲜艳亮丽的民族特色场景,立刻吸引了人的眼球,这在其他城市的机场是很少看见的。

下了飞机,从扶梯上走下来,不由自主地环视四周,一抬头,机场上方4个特别醒目的藏文“果洛秘境”映入眼帘,其中“秘境”两字犹如远古时期大漠荒原扬起的风沙,模糊了我的双眼,一种无法言说的情绪笼罩心头。

果洛平均海拔4330米,山峰尖耸,峰顶常年积雪。当得知我要来这里创作采风的时候,有很多亲人朋友担心,不理解为什么要去那么苦的地方。甚至有朋友含着眼泪对我说,那里生活很难,感悟一下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久留,要多保重身体。我深知他们的关心与担忧,但这次采风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不管多么苦,我都要走近这片土地,去感受它的脉搏,去聆听它的故事。

因为,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已经在那里驻扎营地,大批的新能源建设者正奔赴那里。那里还苦吗?我不相信。

那么,果洛秘境在什么地方呢?不但外地人不知道,有些本地人都不知道。我在青海西宁的出租车上,问当地的司机师傅,都说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果洛秘境,在我国最西北地区,青藏高原腹地,黄河的源头,青海省的东南部,全称为果洛藏族自治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特殊的文化特色。它地处高原,以前很少有人踏足,也很少有当地人走出去。果洛,曾经是一个封闭的,与世隔绝的地方。

历史回到1952年,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但果洛秘境却还处在旧中国、农奴部落式社会中,果洛的“塔娃子”(意为流浪汉)遍地都是,衣不蔽体。国家没有忘记这里,非常关切这里的藏族同胞。果洛工作团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果洛州草原,看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藏地穷苦老百姓,心痛不已,决心要带领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当地部落头人站在他们面前,问道:“天果洛,地果洛,到底是果洛大还是你们共产党的中国大?”

果洛有多大?

一条河,黄河。

一座雪山,阿尼玛卿。

一部英雄史诗,《格萨尔》。

一群生灵,牦牛、岩羊、虫草、贝母……

它只是中国的一角。

就是那年,中国共产党组织了“果洛藏族参观团”,邀请果洛部落头人、活佛喇嘛和牧民等57人,前往祖国各地参观。党中央工作团亲自把他们从山里接出来,之后,以心换心,以信任换信任,给他们送粮、药等各种生活所需,用最真挚的情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各部落头人被感动了,纷纷表示愿意全力协助政府剿匪安民,主动把统治牧民的法规、印章等全部上交给人民政府。从那时起,果洛换了人间。1954年1月,果洛藏族自治区(专区级)成立;1955年7月2日至8日,召开了果洛藏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果洛藏族自治区改为“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这片土地承载着深重的苦难,却孕育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它矗立于高原之巅,虽然可能让人缺氧窒息,但这里从不缺乏坚韧的精神,从不缺少那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人”。这个好听的名字是果洛人民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更是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标志。历经岁月的洗礼,果洛如今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这一宏伟工程,不仅是对果洛丰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对果洛人民英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果洛,是国家唯一一个允许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的地方,国家能源集团不敢掉以轻心。不但要建设好水电站,还要保障生态平衡。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公司率领着近5000名建设者顶着高原高寒高反的恶劣侵袭,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开始了一场“水光风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

我追寻着国家能源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者的足迹,来到了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此时,我站在果洛机场,找了一个“果洛秘境”字样和巴颜喀拉山脉交相掩映的角度拍摄留影,然后发一个朋友圈。我要告诉各地的朋友们,我来到了传说中神秘的果洛,我要去寻找当下最勇敢的“光明使者”。

近些年,很多人都来藏地旅游。我一直认为,藏地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有着讲不完的神话传说。无论是山川还是湖泊,都有一个神话存在,吸引着游人。

而果洛秘境的传说更是妙不可言。

在果洛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猎人,每天领着他的猎犬,蹲守在一个垭口等一只马鹿,准备猎获。一天早晨,天还没有大亮,他骑着马,牵着猎犬,找了一个很隐蔽很安全的地方,停了下来。这个地方是马鹿经常出没的入口,这个位置可以直接击准马鹿的要害部位,一举成功。猎人把马牵到另一个离他不远的地方,让猎犬和他一起匍匐在草地上等候马鹿。

马鹿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能感知到百米外细微的草木动静。所以猎人趴在垭口湿漉漉的草地上,不敢大声呼吸,把气憋在嗓子眼儿上。由于身下潮湿,他的肚子很快感觉不舒服,却硬挺着一动也不动。为了这只鹿,他已经花费了很长时间,今天必须捕获。这只马鹿非常珍贵,能保障他一家人一年的生活。他摆放好猎枪,枪口瞄准马鹿出没的方向。不一会儿,马鹿真的出现了,而且是顺着他的方向走来。猎人清楚地看见了这头马鹿,很大,很壮实,头顶两个鹿角上竟有18个分叉,也就是说,每个鹿角上有9个分叉,确实是难得的宝物,在当时也是非常名贵,能卖到好价钱。猎人一边偷偷地乐着,一边迅速地按下猎枪扳机,“啪”的一声,马鹿应声倒下。

猎人为自己精准的枪法而兴奋,他冲着身边的猎犬伸出大拇指,猎犬摇晃着尾巴给主人示好认同。马鹿倒下后,猎人没有立刻跑过去,而是安静地,一动不动地注视着马鹿倒地的方向。他明白,动物都有“装死”的假象。大约十几分钟后,他对着猎犬点点头,才起身。猎犬明白主人的意思,先行飞跑上前,围着马鹿转了一圈,嗅了嗅,见马鹿丝毫没有动静,才“汪汪汪”地冲着主人叫起来。猎人站起身,依然提高警惕,举着猎枪,慢慢地靠近马鹿。他走到马鹿跟前,拿枪顶了顶鹿头,见马鹿没有动静,才蹲下身子,放心地坐在地上。

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把杈子猎枪挂在马鹿身上,把狐皮帽戴在马鹿头上。他从兜里拿出自己心爱的羊角把烟瓶,在烟锅里填满了旱烟丝,点燃后,“吧嗒吧嗒”地抽起来。一袋烟过去,马鹿没有动静,真的“死了”。

猎人兴奋地拿着手里还有些滚烫的烟锅嘴,碰了碰马鹿的鼻孔。

孰料想,此时的马鹿被烫醒了,“噌”地跳起来,一溜烟跑了。

猎人还在纳闷,猎犬做出了第一反应,看见死了的马鹿活过来,又跑了,这还了得?它迅速追上去。一旁的猎马见猎犬跑了,挣脱缰绳,跟着猎犬的方向追马鹿。猎人见它们都跑了,慌了神,赶忙起身,跟着追上去。

追啊,追啊,翻过了几座山,跨过了几条河,猎人再也没有见到它们的踪影。他逢人便问:“有没有看见过一头鹿?”

“没有看到。”

“有没有看到一头背着猎枪的鹿?”

“没有看到。”

“有没有看到戴着狐皮帽、背着猎枪的鹿?”

“没有看到。”

“有没有看到一只狗在追一头戴着狐皮帽、背着猎枪的鹿?”

“也没有看到。”

“那有没有看到一条狗牵着一匹马在追一头戴着狐皮帽、背着猎枪的鹿?”

“更没有看到。”

后来那个猎人不再打猎,因为他没有了猎枪、猎犬,没有了可以逐鹿的骏马。

这是一个关于猎人和猎物的故事,但它的落脚点不是猎杀和被猎杀,而是对草原万物的礼赞,还有那种让人从心底里笑出声的诙谐幽默。

二、大鹏鸟出没的地方

我是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东大门,走进其腹地——玛沁县拉加镇。拉加镇有一座神山,叫阿尼群贡,意为大鹏展翅。传说它是一只被石化了的大鹏鸟。阿尼群贡整座山貌都勾勒着大鹏鸟英武矫健的身形,在阳光下,在云雾中,随时浮现着它展翅高飞的样子,凛然威严。

2020年12月10日,果洛秘境玛沁县拉加镇已是冰雪覆盖,白茫茫,天地相连。零下30摄氏度的气流携带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令阿尼群贡山头的万物屏息。一个不怕寒流、不怕高反,充满了战斗力的团队——国家能源集团公司,接收、盘活、启动了一个已投资达36.87亿元,偃旗息鼓近3年,不得不宣告破产重整的民营企业项目——玛尔挡水电站。

玛尔挡,藏语意为红土山。玛尔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拉加镇的黄河干流上,是大鹏鸟羽翼下,一块具有活力的腱子肉。它是黄河干流龙羊峡上游湖口至尔多河段规划推荐开发的第12个梯级,是国家和青海省“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是“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骨干电源点,也是目前国家黄河上游在建高海拔、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工程。它始建于2010年,在十几年的发展中,跌跌撞撞,起起停停,经历了坎坷不平的创业历程。

之后,全国各地5000多名建设者顶着高寒高反,义无反顾地从果洛秘境东大门走进来,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让一个奄奄一息的重大工程项目重获生机。

玛尔挡水电站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果洛不再是秘境,而是要有数万人走进来,一起走在通往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

果洛秘境的东大门就是拉加镇,它地处果洛州东北部,平均海拔3700米。阿尼玛卿雪山的冰川融化成天水,回流成黄河的一道弯,流经此处,湿润着草地,气候相对比较舒服,交通条件便利,自然景观奇特,自然资源丰富,宗教文化浓厚,俗称“果洛小江南”。

“拉加”,是藏语音译,意为“四不像”,即麋鹿之乡。还记得猎人和马鹿、猎犬、马的故事吗?它们一个追着一个,跑啊,跑啊,翻过了几座山,跨过了几条河,它们到底去了哪里?我想,它们肯定没有跑出去,而是沿着黄河,转了一个弯儿,来到了拉加镇,麋鹿是它们的“合相”。

“拉加”还有一层喻义是“不着相”。比如麋鹿,它究竟像什么,无须执着,你就读“猎人和马鹿”的故事,然后尽管努力奔跑,一切都在路上,顺其自然。

美丽的拉加镇拥有着无穷的神话,它是原拉加乡和一个旧军功乡合并起来的统称,得名于原拉加乡古渡口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寺院——拉加寺。亦如塔尔寺,先有寺后得镇名。拉加寺的存在,让拉加镇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文化。

与拉加乡隔河相望的军功乡,那里红色的山脉仿佛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岩画,记录着一代代果洛人的英勇与坚韧。每一座山峦沟壑处呈现着深浅不一的绿色,宛如绿色的军装,平整地叠放在那里。脚下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多少年如一日深情地守护着它们。

我踏上山坡,遥望远方。高山静默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遍野的苍松挺拔苍翠,与天空相接,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在这片静谧之中,各种各样美丽的小花竞相开放,它们点缀在山坡上,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我站在黄河大桥上,听着黄河水的咆哮声,看着它撞击拍岸的波涛汹涌,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见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建设者,一浪涌着一浪,甩开膀子搏浪前进!他们向着头顶的大鹏鸟叫板,声音激荡起河底深处的黄河鱼儿。

拉加镇每天有成群的牦牛在阿尼群贡的山坡上吃草,它们披着沉甸甸的黑毛,眼睛和鼻子都被遮挡住了,看不清楚。它们慢吞吞地踱步在广阔无垠的草地上,远远望去,像是复古的草纸上涂抹着会移动的水墨画。有时候,这些牦牛会从山坡上走下来,笨重的身子越过栏杆,踉踉跄跄,掉进黄河的浅水岸滩嬉戏。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吉祥动物。传说在远古时代,青海人民过着非常富饶幸福的生活,牧草肥美、牛羊遍地。这情景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看见了,他认为这样的生活只属于天界,凡间不可以享受。于是便派一头神牛下凡,让它三天之内啃掉这里所有的青草,吃掉所有的牛羊。没想到神牛下凡后,受到了康巴人的热情款待,并被深深地感动,不光没有啃掉青草,还帮草原人干活,不愿意再回到天界。玉皇大帝勃然大怒,调令天兵烧毁草原。神牛为了拯救草原生灵,从鼻子里喷出来纯白的牛奶熄灭了天火,后来被玉帝化成一座神牛山(在青海玉树境内)。

我每次看见牦牛,就会想到这个故事。这是藏族同胞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最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他们对大自然报以无限的感恩。

我非常喜欢这些神话故事,它们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勾画出一个神秘而富有哲理的世界。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对世界的无限想象与勇敢探索,更在字里行间流淌着深沉而若即若离的思想感情。在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化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心灵的疲惫与迷茫,而神话故事则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们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

拉加镇,一个常住人口不足1万人的小镇,人杰地灵,凝聚了果洛百年的历史文化,来来往往,反反复复。玛尔挡水电站的出现,又让这个小镇古老的传说和新时期新时代先进文化并联,共振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过去贫困闭塞的小镇,如今衣食不缺,车流攒动。过去不长草的山沟,如今绿满山野,格桑花扑鼻清香。

拉加镇上,随处有山羊在溜达,有牛在逍遥,有猫安静地卧在路灯杆下。没有人去打扰它们,也没有人去伤害它们。反倒当你举起相机给它们拍照的时候,它们会很配合你,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或者向前走几步,把头扭过来,摆个造型,让你拍。

拉加镇,有着丰富而生动的神话故事。

在拉加镇的古渡口,有一条西久公路,一条天河黄河,一座记载着拉加人民从原始部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军功大桥。据说,这幅图景曾被刊登在某杂志的封面。它说明了什么?说明拉加镇上那只石化了的大鹏鸟复活了,飞出了秘境果洛,飞向了外面世界。

我和几位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者从黄河大桥上走过,看见一座大象石雕,大象背上驮着一只猴子,猴子头上顶着一只洁白的兔子,一只飞鸟落在兔子的身上。

我们驻足谈论着它的深意。有人说,它是当地的图腾。有人说,它是一个建筑标志。其实,这座石雕是藏传佛教里著名的叠罗汉造像,名和睦四瑞(藏语称“腾巴邦玉”)。相传有一只贡布鸟衔来一粒种子,一只兔子看见了,便刨了一个坑把种子埋在土里,不久种子长出了幼苗。一只在山林里玩耍的猴子看见了,为了保护幼苗,它用树枝把幼苗围了起来,并拔去四周的杂草。一头大象看到后,每天用长鼻汲来山泉浇灌。幼苗在四兽的精心呵护下长成了参天大树,结满累累硕果。由于树太高,谁也够不着果实,于是大象让灵巧的猴子爬到自己的脊背上,猴子让体轻的白兔站在自己肩上,白兔又托起了小鸟,小鸟用尖尖的嘴巴摘到一颗又一颗的果实,树下的每一位众生都吃到了香甜的果实。四瑞兽齐心协力将果子分给山林里所有的瑞禽灵兽共同分享,使地方安宁,人寿年丰。

玛尔挡水电站复活的“神话”,难道不是万千建设者如大象、猴子、兔子、小鸟般团结一致的结果吗?

三、拉加大峡谷的轰鸣声

一只鹰在万丈峡谷间飞翔,坚硬的翅膀扇动着空气,惊吓着山上的砂石粒“唰啦啦”滚落到谷底。可惜砂石粒碎小,并没有惊动起黄河水半点儿涟漪。黄河水依旧缓缓地,一浪追着一浪,向着鹰的方向前行!

峡谷两侧,山高峰秀,葱茏茂盛。雨水润过,红土渗出,堪比夕阳,浸染山峦峰巅。

鹰,那只宛如石化的大鹏鸟,独自翱翔于此,不受任何束缚地穿梭于天际。它时而笔直地飞驰而过,时而优雅地侧身滑翔,时而勇猛地冲入云霄。其目光犀利如电,长鸣之声震撼长空。峡谷之上的云朵,形态瞬息万变,宛如小孩子的面孔,喜怒难以捉摸。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的这片峡谷,宛如一处遗世独立的秘境,人迹罕至,寂静无声。岁月在这里静静流淌,原始的自然生态链得以完好保留,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风,都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

这也是一段神奇的峡谷,据说国家地质勘探队背着地质勘测仪,拿着卷尺铅笔走进来的时候,惊叹这座山峰每一块岩石的坚硬,每一层山壁的细密不同寻常。因为,离开这段峡谷,哪怕往前走一公里,或者向后退一公里,都不具备这样优质的地质结构。

这座山仿佛是一块磐石,一块磐石又是一座山。任凭你如何削坡,岩层的韧度都不会受损,紧紧地贴在一起。

于是,地质勘探队在这里画出一个圈,等待着如鹰一样的人来与鹰齐飞。

2011年,沉默寂静的峡谷里,赫然乍现一座铁索桥,如天堑一般横跨在两峰中间。它看着单薄,两根小臂粗细的缆绳揪着几块零零散散的木板,木板下边撑着几根铁链。人,是一只鸟,在上面摇摇晃晃,来来回回地移动。他们从这面陡峭的山峰上爬上去、爬下来,又趔趔趄趄地抓着缆绳从对面的尖峰爬上去、爬下来。一不留神,一只脚会踏空,人,半个身子悬挂在半空中,如侧飞的鹰。

桥下的黄河水,没有了昔日的平静。顿时惊涛骇浪,卷起雷霆万钧,发出翻江倒海的撞击声,张开口喊着桥上的人:“你们从哪里来?你们是谁?”然后泼溅起万丈巨浪,激荡着铁索桥剧烈地摆动,像一只空中摇曳的小船。

桥上的人丝毫没有理睬,没有恐惧,继续工作着。他们不畏脚下的万丈深渊,如走平地,攀登高峰。他们眉目间的严峻、冷静、刚毅,比鹰的双眼更敏锐。他们比鹰还勇猛!不但能听得懂山石的语言,而且和山石有了深厚的感情。这段日子,他们住在山上,搭起帐篷,就地烧火做饭,一碟花生米,一杯热酒。每到夜晚,高原顶峰,气温零下30多度,风如刀片,吹破衣衫,直戳心骨。风声尖厉,飞沙走石。帐篷被刮得站不稳脚,歪歪斜斜。他们站在峰顶,把酒对盏,醉了冰冷的山石,山石赐予他们永不言败的力量。

天空中出现一只鹰,它盘旋在山顶一条极端简陋的索道上。远远望去,那索道就是一根线,如同蜘蛛网线,挂着一个铁篓子,在高原的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芒,那光芒让鹰犀利的眼睛感到了刺痛。鹰挺起自己金黄色的胸脯,凶猛地冲上去,伸开了铁爪鹰钩,站在装满物料的铁篓上,发出啸天长鸣。

突然间,山体“轰”的一声,连续“嗵”“嗵”“嗵”,震耳欲聋,一个巨大的山洞口以惊天动地的声势出现。刹那间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彻峡谷,山体哆嗦着,抖了抖山身。半山腰上的岩羊睁着惊恐的眼睛,奔跑起来,没有方向地乱撞,脚下的碎石沙砾“哗啦啦”地如同暴雨狂降,大块大块地滚落下谷底。

黄河怒吼着,拍打着浪潮。鹰嘶鸣着,俯冲下来。

在一片重重尘雾般的狼烟中,有人从洞里走出来。大喊“爆破成功”,回音萦绕在天地之间。

几台大型机械化设备伸着巨人长臂“突突突”地驶过来,它们没有横冲直撞地“侵略”山体,而是很敬畏地先行向着其洞口进行“俯身、敬拜”,完后慢慢地扭动了开关。

这就是玛尔挡水电站导流洞的开挖工作现场。随着这一大国工程的推进,原本深山里隐居的小镇子也开始吸引外界的目光。峡谷中不再是一片沉寂,人声鼎沸,车流不息。

2013年11月28日,善良朴实的藏族同胞在诵读“黄河是一条天河,它从天上来,它深不见底”的故事时,拉加大峡谷聚集了上百号人。只见铁流滚滚,神鸟飞翔,一车又一车石料堵住了黄河龙口。奔腾的黄河水被拦腰斩断,绕道而行,随后从导流洞喷涌而出。玛尔挡水电站主河床截流成功。

很多人纷纷以它为背景拍照留念。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此刻褪去了神秘的面纱,展现出它平凡而厚实的底部,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身世真相。它源自阿尼玛卿雪山的冰川,在青藏高原的阳光下融化而成,汇聚成一股磅礴的雪山之水,奔流不息,孕育着华夏大地。

自此,玛尔挡水电站踏上了充满挑战与艰辛的建设征程,每一步都伴随着坎坷与荆棘,但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让建设者们勇往直前。

而在此时,青海水利厅的办公桌上,关于青海省“十二五”规划项目,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方案,在众多黄河流域水利工程项目中夹杂着。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对玛尔挡水电站建设项目发生了兴趣。他仔细地阅读着方案内容,听着项目负责人在身边给他讲述筹备建设情况,眉心舒展着,内心喜悦着。

玛尔挡水电站项目负责人说,果洛是青海海拔最高,离西宁最远、最冷、最艰苦,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方,拉加镇在其腹地。从西宁到拉加镇,将近8小时车程,道路艰难。

中年男人听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致地和玛尔挡项目负责人攀谈起来:“那么艰苦的地方,建设难度一定是非常大。”

“我们不怕。”

这是一家名为青海华鑫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华鑫水电公司)的民营企业。在当时的青海,效益和声誉都比较好。它拥有几百名员工,经营管理模式相对稳定。每年有着丰厚利润,职工的待遇也高,是当时青海省重要的民营企业。

2011年的青海,较东部地区来说还是落后一些,各地州县工业较少,老百姓以农牧为主。为了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让藏地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有质量、有分量,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项目被列为青海省“十二五”的重要项目。华鑫水电公司勇挑重担,承担起玛尔挡水电站这一重要项目的建设任务,并得到了青海省各方面的鼎力支持。尽管此前公司并无水电站建设的经验,但他们毫不畏惧,迎难而上。一方面,华鑫水电公司深入学习国家在黄河流域开发建设水电站的相关政策,确保项目建设的合规性与前瞻性;另一方面,他们加速推进水电站建设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现公司的实力与担当。

这个中年男人被华鑫水电公司建设者的精神感动,决定辞掉工作加入他们,帮助他们。为了让他们尽快地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尽快合规合理开工建设,中年男人开始马不停蹄地奔波,帮助他们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难题。

这个中年男人叫范楚林(原华鑫公司副总经理,现任玛尔挡副总经理),有着精湛的水电技术。出生于国家物产丰富、风景秀美的水电之都——湖北宜昌。中等身材,直板瘦削,浓眉大眼,说话声音低调温和,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由于骨子里就有深厚的水电情怀,毕业后他来到了黄河的源头,来到了青海水利厅。

每一个水电人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能亲自参与建设一座水电站的落成。只要有机会,就要到工地、大坝上去,在山川河流间与天战,与地战,与日月星辰战,书写自己有意义的人生篇章。每一座水电站,在每一个水电人心中,都是一件无瑕疵的艺术品。

水电建设基地多处于高山僻野,他能吃得了苦吗?

范楚林微笑着,他一定要去实现一个水电人的梦想,这是他一生非常重要的选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选择。

接下来的日子里,范楚林作为一名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者,参与了华鑫水电公司的施工方案策划。他用自己所学的水电专业为方案设计出谋划策,创新思路,开拓格局,推进玛尔挡水电站各项核准要件加快办理。

就在那年10月,一个叫安然的小伙子,水电之都的“水电二代”也来到了这里。安然刚刚结束了湖北宜昌一个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准备开始另一个水电站的兴建动工,单位告诉他下一个转战点是青海。

安然正值热血青春的年龄,闯天下干事业的风华时期,一张白白净净、帅气的国字脸上,一双清澈的眼睛此时蒙上了一层迷雾。青海,虽然他从没有来过这个地方,但他认为,青海一定有很多水吧?可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始终是一座座山,山连着山。他从飞机向下俯瞰的时候,灰褐色的巴颜喀拉山脉起伏连绵,覆盖着一条又一条的雪白。飞机在连续几次的上升中,始终看不见云,只有山在上升。即便有云,云也没有南国之乡的棉花絮状。或许,那根本就不是云,唯有巍峨的山峦屹立眼前。

在青藏高原,山即是天空,皑皑白雪,便是那云霄的化身。

安然下飞机后,候机大厅异常空荡。10月的青海,已经进入隆冬,晚上9时许,西宁街面上没有了行人,门店商铺均已关闭,寒冷的高原风清扫着街道砂石飞起落下,敲打着店门商铺的门板叮当作响。静悄悄的西宁市区让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感到害怕,他怀疑自己下错了车,走错了地方。抬起手腕看看表,刚刚晚上9点多一点儿,若是在湖北宜昌,这个时间应该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而这里静得吓人,唯一的声音,是他的心跳声。

他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边的建筑标志,哪有什么标志?整个城市面貌用两个字形容——萧条。他经过每一条街,看不到一个人、一辆汽车,他越走越害怕,忐忑不安地再一次拿出手机给单位打了一个电话,确认是不是这个位置,对方肯定地告诉他,没错,就是这里。

面试地点是青海西宁城南的一幢别墅区,是当时青海西宁市区最好的“写字楼”。今天看,不过是一个大院子,简单的一栋楼房而已,比起湖北宜昌,还不如小乡村舍。他的心情是复杂的,行走的脚步始终没有停,居然懵懂地通过了面试考核。

他坐着汽车行驶在青海夜幕中的拉脊山脉。那时候的拉脊山没有修建隧道,车子要绕过整座拉脊山脉才能抵达青海西宁市。山路,不,应该叫天路,铺满了土块砂石块,车轮碾压上去,发出“噌噌噌”的坚硬的摩擦声。10月的青海,雪色映衬着天路。上天的路不比柏油马路,也不比普通的山路,它在夜色中发白发光,上面仿佛抹了一层透亮的白酥油,车子似乎是被推滑着走。天路头顶的月亮和星星不是在天上,而是在拉脊山上,拉脊山怀里抱着星星月亮。

汽车在天路上滑行,走得很慢,即便这样,安然在座位上依然不能坐稳,有几次从座位上掉下来。同行的几个人开始埋怨,打退堂鼓,要返回湖北。

安然紧皱着眉头,一句话不说,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却没有任何要回去的念头。

在很多历史故事中,青海是古代的流放之地,安然体会到了小说中描写的“流放”心境。而今天,他是怀着满腔抱负来实现理想的,不是被贬。眼前此情此景,让他满腹的热情从头到脚灌了个透心凉。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茫然若失地跟着筹建单位来到了工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营地。哪有什么营地?只有两间简陋的彩钢板房,正在受着高原寒风的虐待抽打,发出歇斯底里的哭嚎。

安然和筹建单位没有住进彩钢板房,住在了拉加镇上唯一的黄河宾馆。比起现在的宾馆标准,那时候的黄河宾馆只能称为旅店,一个屋子,两张90厘米宽、180厘米长的铁床。没有卫生间,只有简易旱厕,并且经常停水断电,别说洗澡,喝水都是难题。这对于南方小伙子安然来说,简直是难受加难堪。

拉加镇是红土山区。春天,风沙肆虐,红尘滚滚。夏天,雷雨冰雹,红泥如胶。还好这地方冬长夏短,5月春芽露尖,9月结冰布霜,10月雪花飞扬。冷,是一年的主流。不洗澡也就慢慢适应了。

玛尔挡水电站筹建初期,拉加镇上,只有一条马路,破破烂烂,在黄河对岸的军功乡。其他地方都还是乡村泥土路。镇上只有数得清的几户人家,他们住着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原始土坯房。镇子上没有商铺,没有车。早晨9点之前看不到人,晚上8点以后也看不到人。偶尔会在黄河大桥上看到三三两两的藏族同胞,穿着深色的藏式服装,腰间、胸前佩戴着黄色红色的民族首饰,给小镇增添了一抹文化色彩。高原、高寒、风沙、强烈的紫外线,让他们的皮肤比巴颜喀拉山脉的山色都黑。遍地的牛羊和他们并排行走在镇子上。他们见到玛尔挡水电站的人,会露出茫然的表情。

果洛秘境的大门封闭了很多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陌生人。当地政府告诉他们“水电站的人会给小镇创造财富,带来好生活”的时候,他们异常高兴,非常热情,还会邀请水电站的人到自己家里,煮好肉和奶茶招待大家。

自然环境的恶劣已不是重点,最让安然感到痛苦的莫过于高反。高反让他五脏六腑都在翻腾,似要从口腔里全喷吐出来。头疼、头晕让他无力地倒在一张床铺上,虚弱至极。他真的后悔了,在心底开始问自己:“要不要回去?”

和他同行的有几个人已经在返回的途中了。

“要不要回去?”这个问题,安然和我说,在当时筹建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他问了自己一次、两次,甚至几十次、几百次,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你说我是不是很傻?”

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初期,这样的“傻子”太多了。范楚林又何尝不是“傻”?放着舒适安逸的水利厅办公室工作不要,偏偏来到拉加镇,甘愿吃这个苦,受这个罪,为什么?

这个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群“傻子”,为了一份信念,执着追求着自己的生命意义。

范楚林、安然等来到拉加镇时,华鑫水电公司正在进行玛尔挡水电站“三通一平”工程,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场地。那段时间,没有水喝,筹建者们走进山里,取山上石涧处渗出的水喝。回到营地,他们把浑浊的黄河水用脸盆接回来,抓一把化学试剂放进去,漂清,用来洗衣、洗漱。后来路通了,喝水可以从西宁取,买菜也从西宁取。

从拉加到西宁,一路蜿蜒,绕山而行,足足要走6个多小时。遇上大雪天气,就没有了时间刻度。司机李文贵回忆说,有一次,他从西宁送菜到玛尔挡水电站营地,半路上飘起了雪花。他急急忙忙加速前行,想在大雪封山前赶回营地。雪花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与他展开了较量,他有多急,雪就有多大。走到克穆达最高垭口海拔4037米处,没有了山,没有了路,只有雪花飞扬,走着走着,雪花也没有了,眼前白茫茫一片。他眼睛胀痛,视线模糊。走了多长时间,他不知道。怎么回到的营地,他也不知道。当时感觉手脚都不是自己的,车子一直在前行,不知道是谁在驾驶。

在藏地,雪盲现象经常发生。

随着玛尔挡水电站机器轰鸣声不断响起,拉加镇上的商铺、车辆、人流多了起来,碾压着黄土路面尘土飞扬。阿尼群贡山脉那只石化了的大鹏鸟扇动着翅膀活跃起来,红土山激动着,遇风也会手舞足蹈。

一个藏族同胞骑着摩托车在马路上疾驰,车尾气好像一个超大马力鼓风机,“呼呼呼”地吹起马路上的红土尘烟,将他整个人包围起来。黑色的摩托车染成了红色,他的衣服、脸颊、头发等都变成了红色。他路过镇上仅有的一个洗车店停下来,张开双臂,露出红唇红牙,对洗车店老板风趣地说:“把我也洗一洗吧。”老板突然看见眼前来了位“红人”,忍不住大笑起来,拿起水管,不由分说冲着他浇水清洗。红泥水顷刻间从他身上倾泻下来,居然淤堵了下水通道,后面的车子霎时间封堵了,不能再前行……

玛尔挡水电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边笑着,一边苦着,有了雏形。

2016年,玛尔挡水电站建设项目被国家批准成立。玛尔挡人一个个欢欣鼓舞,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四、玛尔挡沉默了

玛尔挡上空的天被云纱铺平,看不到澄净的湛蓝。

黄河水浊白的浪花越来越小,一朵一朵,簇拥着,像无数条小溪并排缓缓地流淌。

天空中零星落下了雨点。

玛尔挡的颜色越来越红。

昼夜不停的机器轰鸣声突然在一天早晨,戛然停止。

拉加镇似乎恢复了先前的安静。

“玛尔挡水电站停工了?”

“为什么?”

…………

人们种种疑问在小镇上散开,视线全部集中在玛尔挡那抹深红色的泥土中。山顶上浅浅的绿色,此时泛着青黄,好像到了5月的季节,渴望春雨的浸润。实际上,这时恰好是青海最美的季节——8月。

青藏高原,依旧如昔,散发着纯洁无瑕的光辉。无数人慕名而来,心怀敬畏地聆听这片古老土地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所展现的壮丽景色而欢呼雀跃。然而,在这欢声笑语之中,阿尼群贡山却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思,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和心事。

2017年,当地群众向政府反映,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基地的沙尘落在牧民的草甸上,牦牛和山羊吃了带灰尘的草,不长肉,不健康。

原来山洞爆破,尘雾升起,随风弥漫,拉加镇街头巷尾经常会尘埃飞扬。喜欢蓝天白云、青青绿草地的藏族同胞,无法接受现代化工业生产设备带来的“灰色气味”。

果洛州玛沁县政府当即下达了玛尔挡水电站项目停工整改的通知。

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营地一片哗然,这可不得了!30多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一旦停工,施工现场上千人的薪资及机器设备费用的损失,一天差不多要达到500万元。

华鑫水电公司母公司鑫恒集团本来是以生产铝制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在2013年之前,全国铝市场特别兴旺,鑫恒集团每年铝产品的利润高达十几亿元,用这个现金流建设玛尔挡水电站绰绰有余。谁也没有想到,2014年后,铝价开始滑坡,一跌再跌,导致华鑫水电公司利润大幅度下降,银行贷款滞后,资金周转紧张。正待华鑫水电公司因“钱”一筹莫展的时候,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工地又遇到环保问题。

玛尔挡水电站必须在保护中开发,无论如何都不能违反原则。可如果在这个时候停工,相当于之前投资进去的几亿元全部亏损,打了水漂。

怎么办?停也不行,不停也不行。华鑫水电公司陷入极其煎熬的两难境地。

已经辞去青海省水利厅公职的范楚林,此时作为玛尔挡水电站工程建设的负责人,也一筹莫展,40多岁的年龄,头发花白。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到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工程,因为要跑预算,跑项目,跑投资,绞尽脑汁寻找多方渠道解决问题。他全国各地到处奔波,一年没有休假,一年回不了几趟家。高原高反的无形伤害,让他的身体抵抗力每况愈下。有一次等一个相关部门的协商批准件,足足等了半个多月,他心力交瘁,劳累过度,等到签字盖章完成,一出门,胸口发闷……安然等人急忙上前抱住,范楚林才没有倒在地上,安然等人急忙要把他送往医院,他却挣扎着不去,说,还能坚持,眼下还顾不上看病休息。在众人的苦苦相劝下,他才去了医院,住了几天,刚待好转,又回到了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工地。

环保出了问题,得解决。没钱,拿什么解决?

只能用简单的洒水设备解决。

可是,爆破声巨大,“嗵”“嗵”连续响几下,洒下的水还没干,就已经被飞扬的尘沙覆盖。

拉加镇的风来了,它不是来助阵的,是来捣乱的,不断地变化风向,让尘雾变成了扬沙。环保问题更严重了。

2018年,黄河流量出现历史上第二次最高峰,每秒3180立方米,严重威胁到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果洛州玛沁县政府同人民群众立刻展开了分秒必争的抗洪抢险。

玛尔挡水电站之前填筑的大坝围堰已经过了5年服务期限,围堰局部开始渗水。黄河水位持续上涨,若是越过围堰,造成溃堰,下游的拉加镇将遭洪水袭击,人民生命财产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损失,紧靠黄河渡口的拉加寺也可能被波及!

项目建设重要还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要?当然是人民至上!

防汛工作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经慎重研究,华鑫水电公司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紧急筹措资金,邀请设计、专家和地方政府人员现场踏勘,做出了修建“非常溢洪道”的决定。

月光下,一辆黑色的车子停下来,范楚林、安然等七八个人来到了围堰大坝跟前,与现场仅有的施工单位人员展开了防汛救灾工作,加固围堰,监测渗水,分析原因,连续几个晚上没有合眼休息,紧张施工,修建了中国水电历史上第一个“非常溢洪道”。随着水位下降,险情基本排除。避免了一场特大黄河流域洪涝的发生,也让玛尔挡水电站在最艰难的时候,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重重压力下,勉强呼出一口气。

玛尔挡水电站的窘迫让很多人看不到希望,华鑫水电公司的资金链也彻底断裂了……没钱发工资,百十名员工所剩无几。大范围停工导致各种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比如停工人员设备安全、工地防护安全、汛期防汛责任等。华鑫水电公司走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范楚林、安然等留下来的几十名华鑫员工整日里惴惴不安。他们的生活更加清苦,营地住宿楼房没有交工,下雨屋里漏雨,滴滴答答,要用脸盆接着。被褥潮湿,每到半夜时分,高原的冷风会无情地掀掉他们的被子。食堂没有新鲜菜吃,简单的几口馒头粥也能将就一顿。饿了,自己烧火,自己做饭,自己动手。经常停水断电,已经不能保证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

每一天怎么过?用两个字足以说明全部过程——硬扛。为什么硬扛?离开,转身走,没有人拦着啊!

这便是水电人的写照,他们坚守着对工作和信念的忠诚!与山为伍,与水共舞,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喜欢看着一座水电站从开始动工到最后华丽竣工,如同看自己咿呀学语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勇敢地迈开第一步,然后义无反顾地奔跑起来。

这是一个布满障碍的成长之路。有着凶险的挑战,才有辉煌可期的未来。

每一个水电人,自踏入拉加大峡谷的那一刻起,便深知肩负的使命重大。他们需如拉加镇那只栩栩如生的大鹏鸟,展翅高飞,奋力翱翔于这片辽阔的天空之下,用智慧和汗水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拉加镇的云朵,轻柔地依偎在阿尼群贡山的怀抱之中。攀至山巅,四周云雾缭绕,恍若置身仙境,山峦的轮廓在云雾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而山下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宛如一位优雅的乐师,轻拨六弦扎木念,奏出高山流水般的悠扬旋律,回荡在这片幽深的土地上,让人陶醉其中。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山与水、云与山相互依存,相互辉映。山因水而更显灵秀,水因山而更显深邃。云与山之间,时而云雾缭绕,时而晴空万里,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山高还是云高?云高还是天高?然而,在果洛这片充满魅力的秘境中,这些问题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感受这片土地的神奇与美丽。

安然回忆起那段时光,感慨万分:“我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挣钱,父母都上了年纪,妻子带着孩子,没有工作。我一个月不足3000元钱,给他们邮寄回去生活费,我身上几乎没有钱。我也想过要不要继续再干下去。当时,这里虽然停工,但工作并没有减少,我放不下,也不忍离开。本来人少,我要是走了,这块儿工作更没有人来干……”

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原本是生机勃勃,如今却像一头大象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守护在玛尔挡水电站的华鑫员工尴尬难堪,满腹委屈。

韩国宏坐在基地办公室,面容沉静,伏案书写事务报告材料。他是华鑫水电公司总经理工作部的一员。玛尔挡水电站停工期间,他负责玛尔挡办公室公文处理、地方各级政府检查接待、协调解决现场留守人员后勤保障等工作。他的工作职责,决定了他在华鑫水电公司的角色是“大总管”,是一切琐碎事务的“中心”人物。有事就找他,只要提起他,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说:“韩主任啊,认识。”

如此乱糟糟的工作场面,他还能如此冷静地坐下来写材料,并且思路清晰,文章条理分明,真的很令人佩服。

2019年,玛尔挡水电站开始转向对外收购模式。大唐集团、北控集团、黄河水电等国企公司尽调评估,派人进驻现场开展工作,业主方甚至也争取通过EPC模式把项目盘活,全国各地来参观调研玛尔挡水电站项目的人尤其多,如何保证双方权益达到平衡稳定,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自信担当。

韩国宏这个办公室“大总管”游刃其中,有这份智慧,还有这份胆识。因为他是位退役士官。8年的部队生活,练就了他遇事沉着冷静的性格。他把工作场所比作战场,把每一次接待、交流会务,当作大小不一的“战役”,面对各种事务,他能做到胸有成竹、泰然处之。

我问他:“大唐集团、北控集团等公司都来收购玛尔挡水电站,你想过自己会怎么办吗?”

他镇定自若地说:“没想过。”

“在和政府及社会企业交流沟通时,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没有最大困难,困难没有大小之说。”

“你最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没有最难的时候,问题都能解决。”

我有些着急,也有些不相信:“韩主任,你怎么能做到临危不乱?”

他笑了,笑得意味深长:“哪有,其实大家都很了解玛尔挡水电站建设的不容易,都是来帮玛尔挡解决问题的。”

我一下子再也说不出话,反倒感觉自己太鲁莽了。2023年3月,我来到果洛秘境拉加镇,来到了国家能源青海公司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营地。山上青草泛黄,大鹏鸟展翅飞翔。我与韩国宏行走在黄昏拉加镇黄河大桥。他问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季节来青海,青海最美的时候在七八月。我笑着说:“我不是来看风景的,是来看建设者风采的。”他抬头看着我,轻轻地笑了笑说:“这里的条件很艰苦,大家都很苦。”

“韩主任,你觉得自己苦吗?”

“我是吃苦长大的,这点苦,不叫苦。”

韩国宏,甘肃省通渭人。提起甘肃,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苦”字。甘肃的苦,人尽皆知。苦到什么程度?1994—1996年,甘肃定西三年大旱,吃水困难。韩国宏的外公要步行2小时到山沟里挑水喝。水源稀少,村里的人天不亮就开始走,如果去得晚,沟里会没有水。很多人家要等好些日子,山涧里有渗水了,才能去挑。定西的祖辈们非常珍惜水源,他们常常用罐罐茶里最后的一口茶水洗脸。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韩国宏就是在这样贫苦的环境中长大。这样的生活,为他日后走进青海果洛抵抗高反高寒奠定了基础,也让他承受住了玛尔挡水电站初期筹建阶段停水断电后日常物资短缺之苦。他说,那不叫苦,还有饭吃,能吃饱。

贫困往往源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它困住了身体,却束缚不了心智。韩国宏自幼便想当兵,在那个年代,警察与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英勇形象是每个男孩心中的理想。他的父亲是一位老兵,曾质疑他吃不了当兵的苦,但韩国宏坚信自己能够胜任。为了达成当兵的梦想,他在高中时期便开始锻炼身体,每日跑步5公里。这份坚持一直持续到部队开始征兵。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功通过了考试。

部队的生活确实很艰苦。新兵见老兵,两眼泪汪汪。老兵训新兵,恨铁不成钢。要想不挨训,就要拼命锻炼,否则一个新兵不合格,全体新兵跟着受罚。韩国宏津津乐道,反复咀嚼着其中味道:“部队训练最辛苦的是晚上,轮流站岗。寒冬腊月,穿着棉衣棉裤,内里夹着绒衣绒裤,鞋子是羊毛毡靴,外面再套皮大衣,里三层,外三层,还是不行,冷到极致是不知道躲到哪里,那种风能吹到骨头缝里。能吃得了当兵的苦,以后没有吃不了的苦。”

韩国宏艰苦乐观的心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他不畏吃苦,总能在黑夜中看到光明,他相信,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他说,最后那段时间确实很艰难,四面八方全是路,又都没有路。

我烹了一壶热茶,轻抿着腾腾茶氲。我在想,华鑫水电公司在最艰辛最复杂最无奈的最后那段日子里,很多员工开始动摇,纷纷退出,自谋职业。身为其中的一员,韩国宏为何能坚持下来?因为韩国宏从始至终没有看到玛尔挡水电站建设的失败。眼前的低谷,只是孕育时刻,它在准备着,需要一个全新的机会。

吃尽了苦的韩国宏,很明白其中的道理:有时候,守候也是一种希望。

第二章 大鹏展翅

在开发中利用,做清洁能源基地的清洁工,让世界屋脊的阳光温暖健康。

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果洛的云,不在头顶,在人的周围环绕,伸手可摘。果洛的山,就是天。等到果洛的九月时分,云,会在山上飞跑起来,跑的样子各具形状,有摇旗呐喊、有敲锣打鼓、有天兵天将、有神兽麒麟、有雄师百万。这时候,阿尼群贡山头上的大鹏鸟慢慢地张开翅膀,充满无限的活力。

玛尔挡的神话从这里拉开了帷幕。

玛尔挡水电站的筹建战线称得上中国水电历史上的“持久战”。早在2009年的时候,青海省就开始计算规划其施工电源。所谓的施工电源,是指电站在施工期要用多少度电,比如,爆破山洞、挖掘隧道、电缆机械等需要用电多少,施工期间使用的最高负荷是多少。这些预测关系到电站建设期间电压等级的供电方式及电站建成之后,使用电压等级是否安全,电能质量是否可靠,电流电量频率是否稳定等技术参数。像玛尔挡这种大型的水电工程,青海省设计院将它的电压等级设为110千伏。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每年向下游输送清洁水逾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三江源”“中华水塔”“地球之肾”。青海面积大,人口少,水能资源丰富,这些自然禀赋为其优先发展水电和铝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化经济模式。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青海也深知保护母亲河、坚持绿色环保生态事业的重要性。开发利用水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较少,可减轻环保压力,减少环保支出,还可以让发电和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有利于农、林、牧、渔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青海省水资源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作为再生资源进行工业电解铝的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推动能源革命,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绿色转型。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青海考察,他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青海省要建设清洁能源基地,要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玛尔挡水电站虽处于高寒缺氧的环境中,但无论是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是从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来看,都充分契合了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的建设要求与标准。这一工程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为青海省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更能在推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转型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计划发展部副主任祁秋民说:“玛尔挡水电站最初虽然是作为青海省内用电的需求平衡建设的,但它是可以外送的,这对清洁能源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说到这里,祁秋民情绪很激动:“那时候,我在青海能源局挂职,跟着领导们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调研,青海公司的领导们先行一步提到了一体化建设基地,但是青海省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发展,国能的超前谋略思想非常让人敬佩。一体化建设基地定位海西州、海南州两大基地,玛尔挡水电站右岸正好处于海南州,左岸处于果洛州,特别适合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有水电232万千瓦,抽蓄400多万千瓦,配套1000多万将近2000万千瓦的新能源。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基地,一部分服务于青海,一部分外送,符合国家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的战略规划。”

2019年,停工后的玛尔挡水电站虽然听不见机器轰鸣声,但是建设工地却出现异常繁忙的现象,全国各地的企业纷纷前来考察调研,要收购、要重组。

祁秋民开心地笑着说:“打造高地,为‘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青海省的装机要接近一亿元。玛尔挡水电站基地相应地配合整个战略发展规划。当时的‘十四五’规划里,就有玛尔挡一席之地。我们打造出‘一示范两基地’,‘一示范’是玛尔挡示范基地,是实实在在落实的,它可以给国家能源集团打造示范基地,给青海省打造示范基地。为什么做示范基地?就是要为整个青海省和国家能源集团做可复制的经验出来。示范,就是起这个作用,不是盲目出来的。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的目标为什么定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清洁能源示范企业?为什么叫清洁能源示范企业?就是要发展‘水风光储’,打造这个清洁能源。这个目标,这个‘一流’可以打造成省内一流、集团一流。如果1000万千瓦创造出来,在集团是一流,在青海省内行业发展上可能排到第二。

“我们走的全是轻资产路线,没有负担,整个资产比较优。我们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还挺强。因为我们是率先做零碳的,相当于是零碳企业的一个示范。”

2020年6月,华鑫水电公司彻底破产重整,所剩员工40多名,玛尔挡水电站项目建设进入社会竞争阶段。

韩国宏忙得应接不暇,手机铃声响个不停,一天十几小时没有停歇。每一个华鑫员工忐忑不安,尤其是范楚林、安然等最早筹建阶段的建设者,玛尔挡水电站就像是他们一点一点喂养大的孩子,终于能走路了,自己却养不起了,要把它送人寄养,这种滋味很难受。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把“孩子”送走了,自己会怎么样。“怎么样都行。”安然说,“当时有公司要聘请我,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走,想再等一等。”

一名叫马成的建设者说:“我们都相信玛尔挡水电站一定会被我们青海当地实力雄厚的水电公司收购。因为青海有实力的水电公司还是有的,毕竟当初也有进入玛尔挡水电站成为防汛施工主体的单位。当时,我还在打听这家水电公司,想给自己谋个出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成功,可能我注定是属于玛尔挡公司的吧。”

“等什么?”

韩国宏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很风趣:“没有等,就是盼它有个好归处,我有口饭吃就行。”

2020年,留下来坚守阵地的华鑫员工头发都飘上了一层银霜,阿尼玛卿雪山早早地把他们拥抱在怀里。

最紧要的关键时刻,一个人出现了!他叫胡生宏,原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搞了一辈子水电工作,对中国水电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理解水电人的辛苦,懂水电人执拗的个性,他想让玛尔挡水电站的坚守者尽快得以解脱,放下一切包袱,轻松工作,实现水电人坚忍不拔的筑梦理想。

2021年9月底,拉加镇下雪了,雪花落在阿尼群贡山头,大鹏鸟梳洗着双翅,跃跃欲飞。缓缓流淌着的黄河水,仿佛数千万条小船,载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兴奋地一浪推着一浪前行。

这天中午,我刚刚吃过午饭,韩国宏打来电话:“杜老师,胡董事长要见你。他下午还有会,我们只能抽出他中午的一点点时间。”

我想着尽量缩短交流时间,给胡董事长留一点午休时间,所以走得急,一时心跳加速,胸口憋闷,上不来气。在高原高海拔地带,要慢慢地走,慢慢地说话,否则缺氧,容易高反头晕。

我也不在乎这些了,稍微喘息一下,便继续向胡董事长的办公室走去。华鑫水电公司员工的嘴里流传着许多胡董事长的“神话故事”:他一个晚上熟读熟记300份合同材料;他车马劳顿,不辞辛苦,数十次进京拜访国能总部;在收购重组玛尔挡水电站项目的博弈桌上,他慷慨陈词,舌战群儒……

我轻敲胡董事长的办公室门,他早等在那里,笑呵呵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走上前和我握手。胡董事长平易近人,俨然一个老哥哥模样,说话温婉、低沉。他让我挨着他坐下来,他讲起玛尔挡水电站,神采奕奕,好像总也说不完。

我给他讲职工编撰的“神话故事”,他仰头笑起来:“哪里啊,每个人都做出了努力,每个人都有贡献。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无数次的多方面探讨与研究过程中,他们始终给予我们宝贵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对我们项目的方案策划表示了高度认可,这不仅坚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心,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海公司以前只是一个拥有15万千瓦光伏、几十名员工的电力公司,因为玛尔挡水电站项目,才得以壮大到今天数百名员工的团队,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国家能源集团站在解决玛尔挡水电站项目重启建设、早日发挥作用的角度,站在帮助青海省政府解决项目迟滞不前、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政治高度,站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高度,全力以赴参与重整破局。

国家能源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扎实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实施“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一个目标”是指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三型五化”是指打造创新型、引领型、价值型企业,推进清洁化、一体化、精细化、智慧化、国际化发展;“七个一流”是指实现安全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品牌一流和党建一流的企业发展战略。它勇于担当央企使命,更高水平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更大力度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更深层次推进能源布局集约化,更高标准推进产业经营国际化。

国家能源集团高瞻远瞩,依托玛尔挡建设项目,擘画了打造“水风光蓄”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的宏伟蓝图。在原有的设备容量基础上,扩大规划总装机规模约2812万千瓦(不包括化学储能规模1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80亿千瓦时,总投资约1100亿元,基地水电(含抽水蓄能)装机约800万千瓦,带动1800万新能源发展。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果洛州玛沁县、海南州同德县和黄南州河南县,共3州3县3乡(镇)18个村(牧)委会。

玛尔挡水电站就要在国家能源集团这个平台上涅槃重生。

谈到国家能源集团收购重组玛尔挡水电站的规划过程,我很冒昧地问胡董事长:“青海公司当时是不是有些铤而走险?”

胡董事长笑容中多了些许怅然:“说起这个,有想流泪的感觉。这个过程差不多一年,每天都在奔跑的路上。玛尔挡水电站项目当时在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不是有很多人知道和了解,所以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阻拦。风险肯定有,而且还很多很大……

“但只要有人做,这些问题都能解决。我们收购重组的是一个公司,不是一个项目。我们要建的是一个基地,不是一个电站。民营企业和国企在文化理念上有差异,但是原华鑫水电公司留下来的员工一直守着玛尔挡水电站,他们坚守到今天从没有放弃,这种精神很珍贵,他们会成为央企非常优秀的员工……”

2020年,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以62.87亿元资金拿下了玛尔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项目,并获得项目100%股权,实现了玛尔挡水电站建设项目全面复工。并计划于2024年3月底实现首台机组试运行发电。

这简直就是一个挑战历史、创造奇迹的工程节点。按照正常施工时间推算,玛尔挡水电站在2024年10月发电才是正常合理。要用36个月的工期完成,可能实现吗?

可能!

玛尔挡水电站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是经历的苦难征程,还是迎来大国工程的幸运之时,它都显现出果洛秘境“反败为胜”的文化内涵。

2020年12月10日,国家能源集团接管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工程现场。

2021年4月22日,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青海华鑫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重整计划》,终止华鑫公司重整程序。5月21日,法院执行裁定,华鑫公司100%股权变更为国家能源集团,实现了国家能源集团对华鑫公司的全面接管。

2021年6月24日,青海省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玛尔挡水电站全面复工仪式在玛尔挡水电站新观景平台举行。

历经十年的风风雨雨,玛尔挡水电站项目在曲折蜿蜒的建设道路上走过了无数坎坷与波折。曾经的断断续续、起起停停,都未能阻挡它向前迈进的步伐。如今,这片热土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项目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更加坚定的目标,以及更加凝聚的力量。

这是一个让人泪目的日子,每个人的脸庞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热情地握手,相互祝贺,共同见证着这一重要时刻。高原上的风,此刻也似乎变得温柔起来,不再带着刺骨的寒意,而是轻轻吹拂着人们的脸庞。细雨绵绵,与人们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早已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山顶上红旗飘扬。穿着金黄色铠甲衣的挖掘机齐整如一,列队而立,像即将出征的钢铁战士,胸前佩戴着红彤彤的大红花,只待一声令下,万里征战。

6月的拉加镇,风景秀丽。满山坡的青绿缀满天际,黝黑的牦牛似乎也明白了今天是个好日子,翘首观望的样子像极了慈祥的婆婆送儿子当兵上前线。

那只石化的大鹏鸟啊,终于不再独居山头,它盘旋着,嘶鸣着,展翅飞翔。

轰隆隆的机器声如同战鼓擂擂,万马齐鸣!

范楚林的心情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他今天特意打扮了一下,瘦削的身材显得高大,精神抖擞。他精心准备好了讲话稿。他讲话的时候,天空中的雨停了,高原的风住了,阿尼群贡的大鹏鸟落下了翅膀。

他说:“青海玛尔挡水电站有很多特点,我概括为‘三个好’。

“一是玛尔挡水电站是好项目。玛尔挡水电站对外交通便利,国道227线直通右坝肩;附近有果洛机场,1小时就可从工地到达并乘机前往全国各地;移民少,工程建设征地仅有736人,对这样一个装机232万千瓦规模的水电站来说,移民是最少的;建设条件好,坝址两岸山体雄厚,地形地质条件好,主料场距大坝仅1公里;经济指标佳,时至今日,单位千瓦造价不超过8000元。此外,工程坝址区是一座富矿,具有水光互补、扩机增容、抽水蓄能的天然禀赋。

“二是原华鑫公司的职工是好职工。华鑫公司职工来自全国各地,自2010年项目前期建设至今,工程时干时停,历经10年坎坷,大部分职工一直在坚守。特别在破产重整的困难阶段,人心不乱、队伍不散,始终团结一心,全力配合管理人做好债权确认、2020年度现场防汛、投资人尽调等工作,大部分职工具有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奉献的良好品质。

“三是玛尔挡水电站有好前景。青海省政府已绘就清洁能源示范省和能源革命试点省的宏伟蓝图,玛尔挡水电站是这张宏伟蓝图的重要支撑项目。国能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实力雄厚,通过这次竞标,出资62.87亿元重组玛尔挡,诚意与决心不用多说。国能集团今天接手,可以说玛尔挡水电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果说玛尔挡水电站在‘十三五’是苦苦坚守,那么,玛尔挡水电站在‘十四五’必将展现应有的辉煌……”

二、出征玛尔挡

一只银白色的“铁鹰”从阿尼玛卿神山画出了一个美丽的弧线,落在巴颜喀拉山脉脚底下的跑道上,展开的机翼,聚拢的声音,轰隆隆地摩擦着地面。空旷的地面上升起阵阵白雾,蔓延在空中。随着美丽的空姐打开舱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一步一个台阶,缓慢走下来。这一刻的果洛,不再是“秘境”。

2006年,就在这个位置上,有一天,来了几个雪域之外的陌生人,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这里。他们在四周盘量着嘀咕着,他们有一个想法,想要阿尼群贡那只石化了的大鹏鸟变成一架现代化“铁鹰”——飞机,载着果洛的人们,从那个古老的镇子走出来,走向世界。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果洛是青海省地貌复杂、气候恶劣、净空条件差的地段。

果洛的天是三重天,果洛的云在山上。假如飞机要冲入云霄,首先要冲破重重阻隔的山脉。假如飞机越过了青山,它依然不能冲入云霄,青海的云霄之处,还是山。山连山,云叠云。

可是这几个人很执拗,他们一定要让“铁鹰”飞过来,落到这个地方。据说他们历经7年的艰辛,在果洛大武镇周围寻找了11个场址。一次次受阻,一次次坚持,顶着高寒高反的侵袭,他们一次次败下阵来,一次次挺胸向前。他们像极了果洛拉加大峡谷那些骄傲的鹰。

选址期间,他们并没有按照“先地面,后空中”的常规模式进行,而是“先空中,后地面”,并且不断地进行空中模拟飞行试验,攻破了国家复杂地形高原机场飞机减载和信号遮蔽等诸多技术难关,最后通过国家3次权威专家论证,确定今天机场这个位置。2013年8月,机场全面动工,这是青海第6个、世界第8个高原机场——果洛玛沁机场。

2016年4月,试飞成功,同年7月1日,正式通航。通航那天,藏族人民欢歌起舞,捧着洁白的哈达,像天空的云。果洛州第一架飞机冲进了云霄,云霄之处没有了山,是青海人民的歌声,声声悦耳动听。

2016年,玛尔挡水电站建设项目被国家批准成立。“铁鹰”承载着水电站建设者降落下来。这一刻,象征着果洛要改变古老的生活模式,从古老的农林游牧生活逐渐走向工业化与农牧业相结合的新生活。

2020年12月30日,果洛玛沁机场的天空再一次出现湛蓝的颜色,一架银白色的“铁鹰”,张开坚毅的翅膀,摩擦着地面,如同一只吉祥的信鸽落下来。机舱门打开了,身着民族服饰的空姐笑容甜美,送别一个又一个乘客。一位英气勃发的青年人从机舱里稳步走出来,他是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接管玛尔挡水电站工程现场后第一位水电人,来自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大渡河畔的安顺场,成功突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一举夺下泸定桥,从此,大渡河被誉为“英雄河”。在大渡河水电开发中,大渡河人发扬“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克服千难万险推进工程建设。2004年先后开工建设了瀑布沟水电站、深溪沟水电站。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瀑布沟水电站因技术难度、施工条件、移民数量、投资额度等原因被称为大渡河上的“硬骨头”。深溪沟水电站地处大渡河大峡谷腹地,河道两岸场地极为稀缺,峡谷风巨大,施工区还有成昆铁路大动脉和省道S306线穿过,“布置难、施工难”被全国水电行业所公认。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电专家谭靖夷教授称深溪沟工程建设环境及施工强度“在国内同行业中是具有代表性、挑战性的工程建设”。

“大渡河是一条英雄辈出的河,我们干的不是一个电站,而是一条大河,要把这条河拿下来仅靠一股蛮力是不行的,必须有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气概,一种精神来支撑。”

此时,果洛玛沁机场候机厅里,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司机宋寅德面对南来北往的乘客,四下张望着,找寻新上任的国能青海玛尔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晋健。正在翘首期盼的时候,兜里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电话打进来,一个爽快、热情、亲切的声音传来:“兄弟,你是来接我的吗?”

司机宋寅德愣了一下,迟疑了几秒,带着质疑问:“您是晋董事长吗?”

“兄弟,我是晋健。你等我一分钟,马上到。”

对方挂断了电话,宋寅德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听着手机里传来“嘟嘟嘟”的忙音,始终不敢挂断,他的心在一瞬间被温暖融化。他不停地回味着刚才手机里的话,自言自语:“刚才,刚才是董事长啊,他叫我兄弟?”

是的,他就是国能青海玛尔挡公司第一位党委书记、董事长晋健。

国家能源集团接收重组玛尔挡水电站项目后,对华鑫水电公司留下来的员工给予了丰厚的待遇,高度认可他们曾经的付出,根据其学历、岗位及特长给予了相应的职级晋升。胡生宏董事长说:“是他们一直守着电站,10年不离不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他们的学历、专业技能水平可能不及央企员工,这些都可以慢慢学,慢慢培养。但他们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在公司破产时期,面对黄河汛情依然挺身而出,无私奉献。这种职业道德不是学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我们怎么能放弃他们?”

国家能源集团的大爱担当,有时候更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面对流离失所的孩子归来,把他们紧紧地拥抱在怀里,不让他们再受一点儿委屈。每一位华鑫员工都投身到这个温暖的怀抱,热泪盈眶,哭得稀里哗啦。一个叫王从新的后勤食堂师傅坚守岗位300多天,几乎没有回家,国能补偿其350天的值班奖金。王从新拿到这个钱,哆嗦着嘴唇,说不出一句话。那些留守的普通华鑫员工,每个人都得到了一笔奖金。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公司破产后,不但没有失业,而且还论功行赏,还有尊重,还有认可。

连韩国宏这个吃尽了苦,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当兵人也感慨万分,如释重负:“这下是不是再也不用从头再来?”

国家能源集团公司给予了所有玛尔挡建设者稳定安全、和谐团结的承诺,让他们支离破碎、煎熬难耐的心安定下来。

10年了,玛尔挡水电站的坚守者,等这一天等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在十字路口徘徊?哪一次不是步步惊心?哪一回不是默默流泪?在他们伪装坚强的时候,他们的妻子、父母,还有孩子,哪一次不是给予了无声的妥协?那是妥协吗?不是,是无声的支持。

水电人的爱,是多么深沉!就像拉加镇黄河大桥下的黄河水滔滔不绝,你可以站在它的源头,听着它日日夜夜不急不缓的呼吸,让自己可以平静地吟诗作赋。你也可以看着它百年如一日波澜不惊地逐浪前行,让自己可以把酒言欢。它的内心深处为你承受着多大的惊涛骇浪?在日月星辰的更替中,它为你承受了多少雷电冰雹?

说起感恩,范楚林、安然、韩国宏等无数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者最有感触。感恩不仅是在感谢某个人、某件事,而是感恩这块土地、这座山、这个小镇,那只石化了的大鹏鸟,还有那只“放生羊”,以及这周围所有生生不息的生命陪伴。

国家能源集团公司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有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业,形成煤炭、常规能源发电、新能源、交通运输、煤化工、产业科技、节能环保、产业金融等8大业务板块,拥有4个世界之最,分别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世界最大的火力发电生产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公司和世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仿若一个强大的聚光平台,积聚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它容纳接收重组玛尔挡水电站后,对玛尔挡建设项目做出了更细致、更长远的顶层设计。

根据可研报告,玛尔挡水电站是龙羊峡以上黄河干流湖口至尔多河段规划的第9座梯级电站,位于拉加镇上游约5公里的黄河干流上,左岸为玛沁县,右岸为玛沁县及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距上游规划的宁木特水电站约80公里,距下游规划的尔多水电站约33公里,电站距西宁公路里程346公里,西宁—果洛S101省道从下坝址右坝肩通过,对外交通便利。

玛尔挡水电站对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北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扩大黄河上游水电基地建设及“西电外送”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玛尔挡水电站工程开发的主要任务为发电,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电站建成后供电西北(陕甘青宁)电网,电站装机容量大,电能质量高,电站建成后可充实西北电网750kv网架,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是黄河上游的优质电源点。

玛尔挡水电站控制流域面积9834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33立方米/每秒,水库正常蓄水位3275米,死水位3240米,总库容16.22亿立方米,调节库容7.06亿立方米,具有季调节性能,可以满足上游宁木特梯级投运前,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所需6.67亿立方米的要求。

电站总装机容量2320MW,经宁木特水库调节后,本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73.04亿kW·h,保证出力419MW,装机年利用3320小时。

枢纽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三孔溢洪道、右岸一条泄洪放空洞、右岸地下输水发电系统、右岸750kv汇流站等组成。最大坝高211米,工程等别为一等大(1)型,主要建筑物按1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挡水和泄水建筑物洪水标准按1000年一遇设计(5760立方米/秒),可能最大洪水校核(8530立方米/秒);厂房洪水标准按200年一遇设计(4810立方米/秒),1000年一遇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4390立方米/秒)。

电站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550MW和1台单机容量为120MW的水轮发电机组,电站5回330kv出线接入右岸云杉平台汇集站内750/330kv联络变,汇集尔多和宁木特两个电站的电能,750kv出线2回送西宁750kv变电站。主接线方式为发电机与主变压器组合方式采用单元接线,330kv、750kv高压侧均采用3/2断路器接线。

玛尔挡水电站施工采用河床断流围堰、隧洞导流、基坑全年施工的导流方式。准备工程工期22个月,主体工程工期65个月,施工总工期为8年(96个月),首批机组发电工期87个月。

电站枢纽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石方明挖1901.24万立方米,石方洞挖233.45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1414.95万立方米,混凝土198.39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8482吨。

玛尔挡水电站工程静态总投资为1766954万元,静态单位千瓦投资8032元/kW,单位电度投资2.419元/kW·h;总投资2315585万元,单位千瓦投资10525元/kW,单位电度投资3.170元/kW·h,项目经营期平均上网电价为0.3654 元/kW·h(不含增值税电价为0.3123元/kW·h)。

可是,玛尔挡水电站工程停工数年,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在大局中找准方位,在大事中展现作为?如何实现工程建设无缝衔接,保持参建队伍的稳定,有效推进破产重整和工程建设,实现2024年3月首台机组发电目标?

国家能源集团统筹协调,面对玛尔挡水电站工期短、任务重的情况,第一时间从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抽调骨干人员,让专业的机构、专业的技术人才做专业的事情。组建了玛尔挡现场复工协调组,破天荒批复设立了国能青海黄河玛尔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玛尔挡公司”)。2020年12月,玛尔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晋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唐茂颖,副总经理李红心、李春祥等率先出征玛尔挡。

他们“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很快地从全国各地的电力系统走进来20多人。他们和华鑫公司留下来的40多名职工组成一个团队。玛尔挡公司确立领导层、中干层、执行层组织机构后,开始建章立制。首先对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结沿用了20年的经验管理法“五概念”进行学习、比较,然后确定玛尔挡公司的文化理念。

“五概念”管理法:一是安排工作要有合同概念,安排所有的工作必须站在合同的角度,合同是准则。二是解决问题要有时间概念,小事不过天、大事不过期,不能拖,拖的是自己的工作,别人的工作,工程质量的工期。干工程就是要“短”“平”“快”,把问题给解决了。三是现场指令要有备忘概念,现场指令、监理设计施工,不但要以合同为依据,还要备忘一些细节琐碎工作,随身携带备忘录。防止今天的事情没记住,完不成,明天不认账。业主和参建单位要有凭有据,诚信有则。四是变更索赔要有审计概念,变更索赔一定要站在审计的角度上,不乱搞、不返工。五是来往文函要有法律概念,不能天马行空地乱写,不能违背法律和相关制度。

玛尔挡水电站建设项目的参建单位有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四川二滩建设咨询有限公司,黄河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第四工程局、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五局、十一局、二十一局,北京木联能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新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建人员5000多人。

玛尔挡水电站业主与参建单位要秉持“一帮三、三帮一”的和谐理念。水电站建设机构由业主、设计、监理、施工Td6aKX4aR5HAB4QeJmwy/A==四方组成。业主对设计、监理、施工产权方,以帮扶的态度去对待共处,决不能吃、拿、卡、要或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一定不能有。为了使这个建设项目尽快完成,业主现场巡查第一件事要问产权方有没有问题需要协调解决的,工程建设当中有没有难题需要一起攻破。这是一帮三。“三帮一”即谁是弱势群体帮谁。施工单位人员当中农民工居多,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那么业主、监理、设计三方要共同帮助施工单位,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一帮三、三帮一”的合作共建理念是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多年来传承的企业文化、优良作风。

玛尔挡公司以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为榜样,结合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取长补短,不断建立完善自己的规章制度等。原玛尔挡公司基建建管中心主任董平说:“那段时间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甚至更晚,晋董事长和唐总与我们一起干。华鑫员工韩国宏等连续几个月不休假,办公室是家,家成了办公室。我们计划两到三个月要把这些管理制度全部规划整理出来,尽快发到各个部门,尽快实施落实,保证玛尔挡水电站建设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2021年,刚刚被接收的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营地一片狼藉,两栋住宅楼里墙皮破损,地面都是污渍。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极度缺乏,最简单的电源开关、插口都无法供给,更别说像样的办公室条件和现代化办公用品。晋健、唐茂颖等不得已只好再一次“蜗居”在拉加镇黄河宾馆约大半年之久。尽管2021年的黄河宾馆有了些许改装,但楼道、床铺间依然残留着范楚林、韩国宏等创业时期酸楚艰难的痕迹。晋健董事长领着大家自己动手,一起吃苦,一起工作。董平说:“一个月之内,我们初步制定出安全制度几百项、工程制度上百项,这些规章制度要经过各个部门不断地修改、探讨、交流、学习,我们连基本的投影仪都没有。大家只能围坐在一起,你读,我听,你写,我看……”

水电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就像那黄河之水,猛烈地撞击在山石之上,激起千层浪花,总有那么几朵勇敢地越过石顶,奔流不息,勇往直前。石不倒,水不断,这正象征着水电人的坚韧与毅力。无论山峦如何高耸入云,水域如何深不见底,玛尔挡水电站的勇士们始终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征服的渴望。他们在这山水之间,挥洒汗水,倾注智慧,用双手绘制出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风光图景。每一滴汗水都是对自然的致敬,每一次征服都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这年夏天,随着中国电建水电三局第一车石料的倾泻而下,玛尔挡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正式开始填筑。这是玛尔挡公司成立后第一个圆满完成的工程节点,预示玛尔挡水电站的创业史翻开了新的篇章,走上了新的征程。

大坝填筑是水电站重中之重的土建工程项目,时任总经理唐茂颖带领技术人员带头干,展开胶凝砂砾石在坝体填筑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坝肩微地形整形处理的研究及智能监控系统在大坝填筑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坝基岸坡处理采用胶凝砂砾石填筑的关键技术和大坝填筑智能碾压施工工艺,提升了坝体填筑速度,碾压一次达标率100%。

这项技术使国内在建的首座200米级高海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提前110天填筑至3255米高程,取得了大坝填筑月最高上升速度达25.2米、月沉降速率3毫米的优异成绩。

针对玛尔挡水电站项目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特殊实际,唐茂颖在坝体填筑过程中采取了创新的绿色施工理念和措施。他积极引入绿电矿车,不仅有效降低了碳排放,降低了成本,运行效率还提升了30%以上,做到了工程建设“零污染、低噪声、高效率”。

针对高原和严寒恶劣施工环境,唐茂颖提出高海拔严寒地区混凝土面板防冻抗裂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采取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优化、混凝土性能改善、水位变幅区涂刷聚脲等防冻抗裂关键技术措施,有效防止了面板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针对面板坝在高海拔、严寒地区,面板坝为狭窄河谷的高面板坝且筑坝条件差这一实际,唐茂颖对高寒高海拔冬季施工技术研究,提出了趾板混凝土采取暖棚法及通温水冷却措施、挤压边墙采取伴热带加热及棉被覆盖保温措施,将原设计的4个月冬歇期转化为施工期,混凝土施工质量单元评定合格率100%、优良率超93.6%,有效提升了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进度。

针对H07滑坡可能发生局部和整体性失稳破坏导致蓄水过程中涌浪漫坝的风险,唐茂颖采取详细地质勘探、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原型监测及理论数值计算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查清了滑坡的结构、成因、地质力学参数、变形机制,掌握了滑坡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对玛尔挡水电工程的影响程度,优化了开挖方案,节约了工程投资3亿元左右。

针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较可研工期缩短近8个月这一实际,唐茂颖又进行进度管理研究,提出了优化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组装工位布置及设计和调整施工工序等总体思路,通过增设超大件组装工位、实行座环机加工与风罩壁及发电机层混凝土浇筑同步施工、调整检修排水现浇廊道为预制钢廊道和尾水肘管混凝土支墩为钢支墩等技术措施,大幅缩短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直线工期,仅用15个月将5#机组混凝土浇筑至发电机层,提前40天将5台机组座环蜗壳及以下埋件全部安装完成。

2023年1月唐茂颖被任命为玛尔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茂颖努力推动玛尔挡水电站建设稳步快速走上正轨。

2021年11月26日,时任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现任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在玛尔挡水电站检查指导工作时说:“玛尔挡项目建设环境好,青海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国家能源集团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果洛州各级党委、政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建设环境,通过查看现场,坚定了信心,倍感振奋;现场变化大,通过青海公司、玛尔挡公司半年多的努力,工程形象日新月异,组织管理有力有序,遗留问题得以解决。不仅建立了队伍、投入了资源、提升了管理,更树立了信心,为工程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前实现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工程定位高,玛尔挡作为集团公司在青海打造的第一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将在促进集团清洁低碳转型,助力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中发挥引领作用。

刘国跃要求玛尔挡清洁能源基地:一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做深做实规划,力争“十四五”投产1000万千瓦,“十五五”投产超1000万千瓦。二要树立“目标比能力更重要”的系统思维,坚定工程建设目标,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考核到位。三要落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掀起工程大干快上热潮,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四要坚定信心。国家能源集团产业布局广、发展势头好,后续合作机会多。参建各方要树立“水电一家人”和“共创、共融、共成长”的心态,加大资源投入,加强组织管理,讲信誉,守纪律,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的工作风格。五要加强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真正做到“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

三、有氧营地,健康氧吧

站在黄河的源头,抚摸着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内肥沃的土壤,安静地靠在一棵百年树干上,我慢慢地滑坐在被高原火红的太阳晒干的土地上。听一听那黄河水缓缓流淌的声音,是那样轻,呼吸是那样的均匀。水面上几乎看不到一浪推着一浪簇拥的浪花,只有一叠套着一叠款款向前的水波纹。

当一段艰难的历程结束后,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出现在眼前:一栋崭新的装修豪华的职工公寓落成,公寓房间里配置了舒适大床,床上铺着高品质床单被褥;房间还配置了有线电视、无线网络,以及洗衣机、挂烫机、吹风机、加湿器、台灯等日常生活用品。入住当天,每一位职工配发一套崭新的洗漱用品。玛尔挡所有人高兴得像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蹦蹦跳跳,笑逐颜开,无拘无束的笑声淹没了楼道的嘈杂。

这与2021年前的玛尔挡建设营地相比,是不是一夜之间成为梦中的天堂?

原华鑫水电公司员工张贵英站在自己的房间,打量着新衣柜、新床、新被子,一时间有点儿恍惚。她怀里抱着一束芬芳扑鼻的鲜花,不知道该摆放在哪里。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不会和外面的“90后”孩子们表达心花怒放的喜悦,一个人折腾来、折腾去,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敞开着房门。时任董事长晋健路过了她的门口,啧啧称赞:“这才是家的样子,有花,有家的味道。”

她惊讶万分,忙转身面对晋董事长,措辞有些慌乱地说:“哎呀,我没想到会这么好!这也太好了!”

是啊,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好。最初玛尔挡建设基地住的是工程板房,后来升级彩钢房,两人一间,能保证不漏风、不漏雨,参建职工就感觉很不错了。孰料想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接收玛尔挡项目后,彻底改变了职工生活环境,让大家享受“国际五星级宾馆”的待遇。张贵英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她摸摸床,比家里的都好。她感动地望着前来看望他们的领导,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张贵英的眼里含着泪水!2002年,她毕业于湖北宜昌三峡大学水工专业。至今20多年起起落落的工作经历,让她体验了太多水电站建设者围着山水,居无定所的简陋生活。她一直认为那样的工作条件也无可非议,因为搞工程项目建设,历来都是竣工后拔营起寨,身后是一片废墟,完全没有必要住得这么好。

而作为一个新时代能源央企,国家能源集团不仅仅是国家工业、科技、经济的助力者,更是大国工匠、技术人才的成长摇篮。培养健康、向上的产业工人队伍,给职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国能应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时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晋健跟着职工边吃苦边工作,一步都不曾离开。他非常心疼自己的员工,看着大家工作在杂乱不堪的办公场地,也没有现代化生活条件,他说,玛尔挡前期建设吃的苦就是为了今天收获的甜。我们要把住宿条件搞好,把餐饮条件搞好,把职工生活条件创建好,才能在这个高海拔、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中工作好。该修的要修,该建的要建。这是我们水电人的家,要收拾成家的样子,生活不能将就。

他去玛尔挡水电站工地巡视检查。在通往施工现场的公路上,尘土飞扬,大家睁不开眼睛。他和大家的车子只好停下来,他们推开车门,脚一落地,踏空了,厚厚的细碎红土末儿深陷半个脚窝,淹没了大家的鞋子、裤脚,他们成了半个“红人”。晋健很是生气,这样的环境,遇到雨雪天,路上红土会变成红泥,所有设备运输车辆、人员行驶车辆还怎么前行?他立刻给基建中心董平主任下硬命令:“要用3个月时间或者是半年之内,赶快改善工区道路,通知各个参建单位,尽快硬化自家门口的主干道路。”

随行人员纷纷说,工期太紧张了,恐怕施工单位抽不出工人专门硬化道路。

晋健说,超过半年时间的工程项目建设,都要求道路全部硬化。我们现在还有两年,700多天,决不能因为工期紧,敷衍了事,这是对职工及周围村民的健康负责。

玛尔挡水电站筹建期的“三通一平”工程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因年久失修,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央企文化在不断的改革中创新,现代化工厂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要把工作干成生活。生活的样子就是有滋味、有质量、有色彩。就像张贵英乔迁新居,给自己的宿舍配一束鲜花。尽管是工作的地方,也要把它当成自己的家,创造一份生活仪式感,才能体会到苦尽甘来的幸福。

张贵英是青海西宁本地人,毕业后她直接回到了青海,在玛尔挡水电站最窘困的时期,一个月挣着不到2000元的工资,一干就是好几年。从西宁到拉加,360多公里的路上来回往返。我认为她真不值得,她却说值得,没有当初的坚守,哪有今天的新公寓、新生活?而且身份也转换了,从过去施工单位的管理者成为玛尔挡项目业主的管理者。她说,这一切全是“拜托”当初的不离弃、不放手。

每一个水电人,都做着天下水电人的同一个梦,从爆破第一个山洞开始,就决定留下来,等着水能变成电能,水花变成电光。就像拉加大峡谷的雄鹰,飞翔在山谷峭壁间,它们一飞冲天的雄姿,代表了水电人的自信、坚强和永不放弃的理想。

张贵英说:“玛尔挡建设营地就是一个家。在别的地方上班,下班后回家;在这里,上班在一起,下班也在一起。”

恋家不是她一个人的特性,是所有青海人的特性。我在玛尔挡建设营地采风创作期间,见到很多在外地读过书的青海人,毕业后都回到了青海。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留在发达的大城市?他们说,父母都在青海,从小一起长大的牦牛、山羊也在青海,草原也在青海。外面没有这些,不习惯。我说,这里生活条件艰苦,经济也不发达。他们说:“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不苦。”

守护家园,爱护家园,建设家园,这是青海人内心深处对家的眷恋与执着。即便他们走得更远,跨越千山万水,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归属感,不自觉地踏上回家的路。这份对家的情感,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他们,让他们始终心系故土,不忘家园。

一日,拉加镇下雨了,从后半夜开始下,下到第二天早晨、中午、下午,一直没有停。我行走在下着雨的黄河大桥上,看到一个藏族阿妈摇着转经轮,从我身边走过。我停下脚步,她回过了头。雨雾中,婆婆冲着我微笑点头。我把伞递给她,婆婆接过来撑在我头顶,我的眼泪顷刻间流了下来。

我时常会莫名其妙地落泪,原因就在于这块土地上所保留的那份人类初始的单纯与圣洁。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风,都让人心生感动,我仿佛能触摸到灵魂深处的柔软与温暖。

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在玛尔挡每一天的生活,竭尽努力保护好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特别欣赏韩国宏说的一句话:“感谢玛尔挡,让你能来到青海,我们有缘相遇。”

玛尔挡公司虽然刚刚成立,正值年轻,朝气蓬勃,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积极与拉加镇党委开展“双联共建”,通过“活动联办、发展共促、难关共渡”等形式,积极打造“培训+就业”特色帮扶模式,把新时代先进文化与当地历史文化密切融合,互相成就。为当地藏族同胞开展电工、焊工、设备安装、后勤服务等方面业务技能培训,积极为藏族同胞提供驾驶、保洁、门卫等就业岗位100多个,帮助增收累计近1000万元,增强了当地藏族同胞勤劳致富的本领。玛尔挡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参与拉加镇损毁乡村公路、供水系统、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多万元购买洒水车、清扫车及垃圾清运车等设备,帮助拉加镇打造全域无垃圾小镇,建设有氧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企地共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玛尔挡力量”。

青海玛尔挡建设工地从一个小水电站,华丽转身为全国清洁能源基地,亦如大浪淘沙,从里到外释放着耀眼的光芒。

谁也想不到,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来了,一场新的战斗又在这里开始。

玛尔挡水电站的施工现场,来往流动人员日渐减少,但是工地上气氛依然高涨,工人们抢时间,赶进度,大滴大滴的汗水落在高原厚实的草甸子上。此时,韩国宏迅速开展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成了抗“疫”先锋的排头兵。“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责任。”当兵的人,服从命令,听党指挥,“退役不褪色”的风采始终是他离开部队后,留在心底的使命担当。

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闻令而动是最铿锵有力的语言。

清晨日暮,日中午后,或坚守岗位排查数据,或脚步不停对接上级,或无怨无悔坚守一线。

…………

韩国宏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数千名参建单位职工的健康和平安,更保障着国家和青海省重大能源项目的有序推进。

陀螺式的工作,天罗地网的围堵,病毒的疯狂,并没有击垮奋力向前的玛尔挡建设者。

2022年的冬天,拉加镇银装素裹,最低温度零下32度,空气更加稀薄。此时大鹏鸟似乎张开了坚毅的翅膀,用身体的余温给玛尔挡水电站堆石坝工程现场的工人取暖。从坝底趾板到坝顶211米处,没有了往日的繁忙,却比往日多出了震耳欲聋的号子声:“一二,上!”中国水利水电三局的工人兄弟们一前一后,一上一下,拖着冰冻的设备机械,也拖着虚弱的身体,咬紧牙关坚持工作着。昨天晚上,一班的人全部倒下;今天早晨,二班的人勉强爬起来。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他们的身上,打湿了他们厚重的棉衣。他们步履艰辛,每向前迈一步,都发出“呼哧呼哧”沉重的喘息声。极度的缺氧,导致他们行动缓慢,同样的工作,他们要比平原地区多付出两到三倍的体力。他们脸上呈现出黄色倦容。为了玛尔挡工期,为了体现自我的担当,他们没办法心安理得地“躺平”。“只要能爬起来,就不要再躺下,一场重感冒,发点力气,出点汗,就好了。”

这就是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中国最坚强的劳动者,中国最有力量的信仰守护者。我问他们:“工资能按时拿到手吗?”他们说:“能,另外每天还有补助,一天一结算。我们来玛尔挡水电站10年了,今年虽然冷,有疫情,但是我们不怕,干得有信心。因为这个工程现在属于国家,国家把之前民营企业公司欠我们的工钱全补回来了,国家是不会亏待农民工的。”

多么朴实真诚的爱国之情!一句“国家”寄予了我们伟大祖国无限的感恩和高度的信任。

在国家能源集团雄厚资金保障下,在大容量机械设备的支持下,在精湛的专家队伍参与下,整个玛尔挡水电站工程进入热火朝天、分秒必争的大干实干攻坚期,工程节点一月一次完美亮相:2022年1月20日玛尔挡主厂房第Ⅶ层抽槽完成50%;1月31日玛尔挡大坝填筑至3120米高程;2月25日主变室排风竖井开挖完成;2月28日右岸第二层灌浆平洞开挖完成;3月31日大坝填筑至3140米高程,引水洞5#竖井导井反拉完成;4月1日启动进水塔混凝土浇筑;4月25日溢洪道堰闸段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5月20日主厂房5#机组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12个月,37个亮点。

在这个高寒缺氧的地方,我们秉持着健康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追求着健康的生活。在这里,奋斗精神如同一股暖流,渐渐温暖着我们的心田,也悄然改变着周围的一草一木。我们坚信,只要心中充满阳光,就能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玛尔挡公司要改变传统文化理念,要融合新时代科技文化元素,使果洛秘境的传说与眼下大国工程的奇迹互相成就,共同描绘未来世界的蓝图。

果洛具有高寒、缺氧、阳光强烈、昼夜温差巨大、冬季漫长等特点,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缺氧,会降低人体体力,给工作、生活、管理、运营等带来未知健康风险问题。同时,拉加镇离市区偏远,公共服务欠缺,职工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匮乏。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为玛尔挡公司营地宿舍加装了“弥漫式”24小时供氧设备,并且利用玛尔挡公司宿舍楼、办公楼呈“回”字形的特点,充分结合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在屋顶和院子上空网架光伏板,变闲置空间为营地阳光房。配套合理的绿植和职工健身、娱乐、阅读等设施,形成绿色低碳有氧的智慧花园,成为高原光热互补项目应用典型,将枯燥的高原营地改造为生态绿色低碳生活营地。打造“健康国能+屋顶光伏”一体化新型营地,为长期在此工作的职工创造全新的精神和物质“能量场”。

新入企的大学生们对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充满了期待和赞叹。有人兴奋地表示:“哇!等这里全部建好后,阳光房一定美得令人心醉。想象一下,将来我们在这里举办一场属于我们的集体婚礼,那将是多么浪漫而难忘的时刻啊!”

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目标不只是成为一个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它立志成为世界屋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一个充满阳光与活力的“阳光房”。这里不仅要展现现代化科技的力量,更要成为一个有氧基地、健康氧吧,让人们在享受清洁能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历史的厚重。

第三章 逐梦未来

在守护中传承,做民族文化传播者,共建美丽中国。

一、鱼水情深,手足相惜

9月的拉加,复古而浪漫。晚上7点以后,大西北的太阳褪去了最炙热的光芒,露出娇媚温柔的红颜,羞答答地落在阿尼群贡山顶。这时,浑厚的黄河堤岸上,便出现了三三两两饭后散步的人。有人捡起了小石块,向黄河中心扔去,居然没有溅起半星点儿浪花,滚滚流淌的黄河水没有和他嬉戏的心情,而是一浪推着一浪,向着太阳的方向奔去。

恬静的拉加广场上,响起拉加的小广播。这个广播很像小时候听过的广播,人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30年前。那时候很穷,听广播是一件快乐的事。

虽然我在小广播里只听得懂“拉加人民,晚上好”,但还是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我坐在广场的长条凳子上,安静地听着小广播。

拉加镇广场不大,在大城市,充其量算是一个街心小公园。广场内设施很简单,两个长廊、三条凳子、两个花坛,花坛里没有名贵的花卉,都是日常所见。在拉加镇,这是唯一的广场。广场对面是拉加镇政府。

我聆听着小广播里旋律优美的音乐,品味着拉加镇的风土人情。这里明显较大城市文化生活落后,如果习惯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来到这里,一定会感到凄凉、落寞。而我不会,我喜欢这里。它的宁静是一种安全,不被打扰。它是一个等待着开发,终要被塑造的小镇。

我靠着长廊,微闭眼听着小广播,感受着民族的音乐,在心中荡起涟漪,我沉醉在小镇的安居乐业中。这时,我的鼻腔里闻到了一股子特殊的羊膻味,不知道什么时候那只白色的“放生羊”,站在离我不远的低矮旺盛的灌木丛中。

我看着它,它看着我。它没有走过来,我也没有走过去。它低头继续吃着花坛里的青草。我闻着它周身的味道,没有嫌弃,也没有离开。

不远处,有两个小孩玩耍着,一个藏族同胞背着孩子的书包走过来,坐在我的附近,翻看手机。

广场上再没有其他人,没有嘈杂声。

拉加镇的天空布满了沉甸甸的云,那么多、那么厚,一大朵一大片地紧密连接,好像所有的云都聚集过来,好像要把天缝补起来。天,渐渐地没有了蓝色,暗淡下来,很快地,又散开。天,浅露出的蓝,像一道光,与拉加镇广场的路灯交汇,然后又是一番聚拢,像是整装集合的天兵天将,穿着金黄色的铠甲,背着黄昏的太阳,向着阿尼群贡山沉去。

小广播节目结束了。

皓月从阿尼群贡山脉背后爬上来。

我的电话响起,是玛尔挡水电站的朋友在黄河大桥对岸招呼我去吃饭。黄河大桥对岸是果洛军功镇,街上没有灯火辉煌、琉璃瓦片,没有高楼大厦,依然是30年前的商铺建筑,依然是旧式的街道小巷,还有年久未修的门闩窗台。玛尔挡水电站的存在,使这里比河对岸的拉加镇要热闹一些,街面上聚集了一些来自成都、兰州、西宁、四川、湖南等省市的风味小吃饭馆。每天吃职工餐的玛尔挡人,会时不时来换换口味。吃一碗地道的拉面,吃一份香美的白斩鸡,再来一壶热酒、一杯八宝枣茶……

饭后,我们行走在军功镇上。月上高空,街道上没有了几个人。夜幕下,黄河水,“哗哗哗”地流着,平静有序的波浪,犹如此刻每一个人的心,平静、单纯。我们谈论着玛尔挡,哼唱着“浪青海”的曲调。一个20多岁的当地小伙子来到了我们身边,加入了我们的“浪青海”。他一点儿都不感到陌生和拘束,好像我们和他是好朋友。不过,他唱得比我们好听多了。他说他今天非常高兴,考上了青海大学,马上就要到外面去上学。他说他毕业后要回到拉加镇,因为4年后,这个生他养他的拉加镇一定变了模样。他说,4年之后,你们都走了,政府还在,我们的家都还在。

我真的被当地藏族同胞守候家乡的初心感动了。无论是年轻小伙子还是小姑娘,到外面读书上大学的愿望就是为了回到家乡,给自己的家乡增光添彩。

2021年4月16日,青海省果洛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叶万彬在玛尔挡水电站调研工程建设情况时说,大型水电站、电网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果洛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玛尔挡水电站是国家和青海省重点能源项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项目建设,全力加快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叶万彬表示,玛尔挡水电站是全州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重大工程,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和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是果洛州委、州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主动为企业当好“服务员”。各相关部门要有清醒认识,站在全局的角度主动作为、积极担当、分工协作、做好服务。全州上下紧紧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力以赴支持水电站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把项目建设配合好、实施好,给省委、省政府和全州21万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原果洛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局长安胜年说,从发展前景看,在建的玛尔挡水电站首台机组将于2024年发电,该电站集水能、储能、光能“多能互补”于一体,是新青海产业“四地”建设中最具实力的清洁能源输出地,将成为果洛州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的强大支撑,拉加镇即将成为黄河上游最亮眼的能源大镇。

从历史人文看,黄河从果洛久治出州后又从甘肃玛曲二次回流入玛沁拉加镇,镇上的拉加寺有250多年的历史,是州内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内古迹文物众多、历史底蕴深厚。

从自然环境看,拉加镇是果洛州海拔相对最低、气候最温润的镇,被誉为果洛的“小江南”,是全州的“文旅小镇”。

从区域方位看,拉加镇地处果洛州玛沁县东北部黄河岸边,平均海拔3700米,位居果洛、黄南、海南、甘南四州交界处,与玛曲、河南、兴海、同德、甘德五县毗邻。G227公路穿镇而过,既是省城西宁经贵德至大武的必经之地,也是果洛州辖六县县政府所在镇以外人口最多的镇。拉加镇是区域重镇。

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十四五”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专题研究的通知》。文件鼓励利用水风光发电出力的互补特性,在不增加弃水的前提下,借助水电站外送通道和灵活调节能力,建设配套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水风光协同互补外送。

玛尔挡“水风光蓄”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基地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相关政策要求,建设玛尔挡水电站为拉加镇带来发展机遇。

但是玛尔挡经历的种种磨难,也确实让拉加镇人民的心起起伏伏。原拉加镇镇长李靓玥说:“我们真的没有想到,玛尔挡还能复活,拉加镇的老百姓都在为它祈福,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们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义不容辞。”

2020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全面接收玛尔挡水电站不久,二长岩料场就发生了一起回迁征地纠纷。水电站建设必须处理好与当地人民的关系,而料场对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纠纷解决不好会给国有资产带来巨大损失。刚刚上任的玛尔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晋健多方面了解详细情况后,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迅速解决了问题。

晋健董事长用果敢精神与快刀斩乱麻的工作风范赢得了玛尔挡参建者及拉加镇百姓的一致好评。

政府和企业是土地和庄稼的关系。企业尊重地方政府管理,尊重地方宗教和民俗生活习惯,政企互帮互助、达成统一,才能促进相互合作。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财富。”企业给政府创造税收,政府以“店小二”的精神服务企业,都在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这是一项合作共赢的民生工程。

玛尔挡公司历任负责人在国家能源集团接收玛尔挡水电站之后,加强与省、三州、三县、三乡(镇)相关部门的沟通汇报和协调。他们与青海公司、玛尔挡公司、参建各方一道,构建了三级政府联络协调机制,与同德县政府建立了征地移民工作小组,与玛沁县政府建立了果洛新能源开发工作专班,与两县政府、管理人结合政策变化和移民利益诉求,及时妥善解决征地、援助、环保、当地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等历史遗留问题。他们以央企文化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地方政府及当地老百姓的信赖支持,树立了国能品牌,彰显了央企担当,营造了稳定施工环境。

玛尔挡公司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唐茂颖讲述这个工作过程时,用了“三千语”: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杯万盏。他说的时候很是轻松,一脸笑意的背后掩藏了多少辛酸、无奈、艰辛、奉献、苦涩……

玛尔挡公司怀着虔诚之心,真诚地与地方民族文化融合。他们援建当地藏鸡养殖场网围栏800多米,带动600多名藏族同胞稳定增收,投入200多万元参与损毁乡村公路、供水系统、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多万元购买洒水车、清扫车及垃圾清运车等设备,帮助拉加镇打造全域无垃圾小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玛尔挡力量”,展现了央企风范。

青海省、州、镇政府等部门领导不定时调研,参观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工程,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应急管理、工业商务和信息化、林草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督导玛尔挡水电工程建设与地方政府管理保持密切融洽联系,推进玛尔挡工程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共同促成事业繁荣。

从黄河大桥一路信步走到拉加镇街头,经过拉加寺,路过拉加镇镇府,再回到玛尔挡公司营地,到处是一派祥和景象。

一个藏族老爷爷问我从哪里来,我说玛尔挡。他说,他以前在山上挖虫草。他指着阿尼群贡山头,自豪地说:“那座山就是我的。现在我不住山里,住在山下。”他说:“现在有医保,看病有钱了,拉加镇富起来了。”

二、红色引擎,守望相助一家亲

翻过海拔4300米的黑土山垭口,雄伟壮观的玛尔挡水电站横亘在拉加大峡谷上,这个200多米高的庞然大物“挡”住了奔腾不息的黄河。

昔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场景早已不在。现在奔涌激荡的黄河,渐渐平复了心情。空中传来鸟儿的鸣叫,水面飘来轻柔的歌声。若非有人提醒,恍惚间还以为置身童话。

玛尔挡水电站如同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时代之巅。它依靠创新驱动,让青海果洛拉加镇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它坚定无比地追赶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加速创造精品水电水利工程。挖掘机长长的手臂勾起一块块巨石,装卸车宽宽的肩膀背起一车车沙土,塔吊用力地挺起胸膛,似乎要与天争个高低。大家奔跑着、咆哮着,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仿佛要把憋了十几年的劲儿一股脑地都拿出来,忙碌的身影仿佛跃动的音符,汇成激昂的乐章,在高山峡谷中奏响……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玛尔挡项目的重启建设,饱含了太多人的辛勤汗水,决不能辜负。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这个200多亿的项目还在搁浅;如果没有各级党政机关的全力推动,这个利国利民的项目难以上马。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再到青海省委、省政府,一次次的现场调研、一次次的分析研判、一次次的部署推动,让玛尔挡水电站又一次回到人们的视线。

前所未有的工程,必然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削山筑墙,拦河垒坝,场场鏖战,样样艰险。面对冬季施工期长、最低温度近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每天在人类能够生存的氧气下限中施工等现实难题,公司党委第一时间迎难而上,趾板浇筑搭设保温棚、暖棚蓄热法施工、给排水管路保温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出台。工人都戴上最厚的棉帽、劳保手套,随身携带各种药品,变冬歇期为攻坚期。各级党员干部亲临一线,带头顶风冒雪、战天斗地。在这种“跟我来、看我的”精神感染下,大家争先恐后往前冲,不少人一年的工作时间超过300天,有效保障了工程进度。“缺氧不缺精神”的玛尔挡水电人用“敢打头阵、敢挑重担、敢为人先”的豪情在青藏高原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恍惚间,记忆与现实重叠在一起。看着不远处塔吊林立,有一种错觉,那塔吊也许就是玛尔挡人的“旗帜”,那“旗帜”上的微光,与中华大地上的点点微光遥相呼应,汇聚成璀璨星河,汇聚成磅礴力量,汇聚成伟大梦想。那旗帜、那微光,照进了现实,照进了玛尔挡,照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夜晚的玛尔挡,永远是那么寂静,那么秀美。清风吹过黄河水面,荡起层层涟漪,闪烁粼粼波光。堤坝上的那面红旗,矗立在夜空,成为高原夜空最亮的一颗星。

两个20多岁的小伙子散步在街上。他们一个叫王春新,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一个叫多吉,藏族小伙,青海本地人。多吉对王春新说:“新哥,你知道吗,玛尔挡经历过两次蜕变。”

王春新故意装作一无所知:“不知道啊,你知道吗?”

多吉立刻兴奋起来:“当然知道嘞,我阿爸说,十几年前就开始建了,这地方人烟稀少,因为建设玛尔挡水电站,镇子上到处是人,买藏红花的、买青稞酒的……我阿爸赚了很多钱,给我买了很多糖,好甜嘞。”多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那时候,阿爸说,如果建好了玛尔挡水电站,以后我们的拉加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干旱了,会变成果洛的小绿洲嘞!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玛尔挡水电站停工了……”多吉说到这里,青涩的脸上多了些许惆怅,失落地说:“那时候,镇子上的人都在议论,大家的心情不好,每天盼着开工。”

王春新说:“现在好了吧?”

多吉转而眉开眼笑:“是嘞,是嘞。现在的果洛很繁华,人来人往的。还是共产党好,一心为人民。那么个大家伙,国家得花多少钱?说建就建起来了。”多吉说,在家里,他阿爸经常教育他们,没有共产党,他们的苦日子不知道何时到头,占要和(农奴的意思)天天给雄溪(农奴主)老爷种青稞,还饿着肚子……王春新很聪明,学了几句藏语,自豪地指了指远方亮着光的红旗:“哈库拉瓦,你看,那红旗就如同明灯一样,照亮了我们的方向。共产党就是那红旗,它为全天下劳苦大众照亮了方向,跟着它的光,我们就会越来越好。”

玛尔挡公司党委和各参建单位党支部将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破解中心工作难题的有效武器,千余名党员在各自岗位上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

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建设者鼓起斗争勇气,锤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魄力,阔步新时代新征程,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2022年,大坝挤压边墙上升25.2米,其建造速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坝日填筑量稳定在2万立方米以上,首次质量监督站检查顺利通过验收……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玛尔挡公司主动对接果洛州文体旅游广电局,邀请格萨尔民间艺术团走进玛尔挡水电工程建设现场,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戏曲进乡村 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表演者们以极具特色的藏族歌舞唱响了“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的主旋律,以饱含深情的歌声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抒发爱党爱国情怀,唱出了红色初心,唱出了美好向往,深深地感染了现场观众。“我最亲爱的中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演出在藏语和汉语共同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中落下帷幕。

2022年6月27日,玛尔挡公司联合玛沁县公安局、拉加镇政府及葛洲坝玛尔挡水电站项目部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文艺演出。

活动分团建联谊和文艺演出两大部分。

团建联谊活动将趣味游戏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共设拔河、踩气球、乒乓球、扑克4类比赛项目,分团体赛和个人赛。活动现场,大家齐心协力、高声呐喊、奋力冲刺,啦啦队的加油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快乐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地方公安局、镇政府、企业干部职工在比赛中深入交流,增进了友谊,赛出了风格。

文艺演出在玛尔挡公司藏族职工自编自排的舞蹈《祝福的哈达》中拉开帷幕。歌曲《祖国不会忘记》《高原红》,街舞《舞动青春》《特警技能表演》,舞蹈《藏族儿女心向党》《万疆》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精彩呈现。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铿锵有力的歌声,表达了玛尔挡人对祖国的热情讴歌与美好祝福,展现了玛尔挡人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会胜利召开以来,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玛尔挡水电站每一个建设者的内心。

在我国第45个植树节那天,玛尔挡公司在工程建设现场组织开展“践行‘两山’理论,争做绿色先锋”主题党日暨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栽种青海云杉200余棵,以实际行动为生态玛尔挡“植”此青绿。

活动前期,公司提前精心制作了青年树、安全树、廉洁树等标识挂牌,参与活动的成员将树牌签名后挂在本人所栽种的树上,以此表达“追求绿色生态,践行绿色理念”的决心。

在植树现场,大家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有的挥锹挖坑铲土,有的扶苗填土踩实,栽得认真,干得卖力,整个植树活动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玛尔挡公司先后组织召开2023年工作会、职工大会,组织开展“思想再统一、任务再细化、工作再落实”现场活动,集中为项目建设“把脉问诊”,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各党支部推行党员领导下沉工区包保督导机制,管理部门靠前服务、指导推动工作落实“首责”机制,成立一、二工区党员责任区,命名党员示范岗6个,以党员干部带动全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全员一心,迎难而上,实现一次又一次自我突破。

葛洲坝项目部老党员邱长华参与过湖北航电枢纽的建设,两年前来到玛尔挡参与工程建设。邱长华说:“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玛尔挡水电站,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

“在生态安全方面,我们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未来的路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能源转型改革、加快建设新型清洁能源集成的工作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青年水电工程人,身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自知身上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为实现理想、不负家国,我定会将理想信念与国家紧密相连,做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做一个优秀的水电工程人。在工程岗位上,我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明心净志,磨炼己心,时刻以高昂的激情去面对一切困难。”

2023年7月26日,玛尔挡公司党委与葛洲坝玛尔挡项目部、玛沁县公安局、玛沁县应急管理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30余人赴果洛州雪山乡陶振华纪念馆。

在陶振华纪念馆,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雪山修路精神教育。陶振华在条件极其落后、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克服物资匮乏、工具简陋等困难,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以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耗时5年打通雪山群众通往外界希望之门的光辉事迹,让大家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为国家为人民奋斗不息的决心。

有一天,多吉邀请王春新到他家里做客,王春新欣然答应。多吉一大早就站在门口迎接。当王春新快要走到他身边的时候,王春新故意按了一下喇叭,大声地喊着他的名字。多吉一抬头看到王春新,兴奋得跳了起来,不停地招手:“哈库拉瓦!哈库拉瓦!新哥。”

王春新推开车门下车,多吉高兴地拉着他往屋里走。屋里早已摆上了丰盛的午餐。多吉的阿爸拉着王春新的手,硬要让王春新坐到主位。他的心情王春新能理解,但他不能那样做。他和多吉现在是朋友,以后是兄弟,阿爸坐主位是理所当然。

来之前,关于藏族的礼仪,王春新做足了功课。看着满桌子的饭菜,他竭尽全力做到有礼。在喝酒时,其约定风俗是客人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客人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然后,就要把满杯酒一口喝干了。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有礼貌。客人喝得越好,主人就越高兴,说明酒酿得好。

藏族同胞敬酒时,对男客一般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就是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羊肉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以示吉祥。

阿爸对王春新的礼节很满意,而王春新也庆幸自己没有出什么洋相。吃完饭后,多吉拉着王春新去集市,集市正如多吉说的,人很多,很热闹。

忽然,王春新感到有人在拉扯他的衣服,回头看,是一个藏族小女孩。

“小妹妹,有事吗?”王春新问。

“阿佳,您认识一个高高瘦瘦的大哥哥吗?”小姑娘揉搓着自己的衣角,怯生生地问。

小姑娘的表达,王春新有些听不明白。多吉告诉他,小姑娘叫卓玛,年初时候,她的阿爸被受惊的牦牛踩伤,卧床不起。卓玛的家并不宽裕,父亲的病让全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懂事的卓玛,经常到山上采摘一些草药到集市上卖,用来贴补家用。八九月的时候,有一个汉族大哥在她的摊位买草药,他们一边讲价格,一边聊天。卓玛为了多卖一些钱,就把家里的困难一股脑儿说了出来。之后,那个汉族大哥挑了一大包草药,扫了微信收款码就走了。回到家以后的卓玛才发现,那个汉族大哥给她转了2000元。

卓玛很感动,心里日日惦记着汉族大哥。每逢集市,她都会在那里等一整天,希望能够再一次见到汉族大哥,当面说一声谢谢。

一连几个月,她都没找到汉族大哥。今天,卓玛看见王春新和那个好心人穿着相同的衣服,就高兴地跑过来。发现自己认错了人,卓玛尴尬地低下了头。

王春新弯腰拉起卓玛的手,盯着那双清澈的眼睛说:“小妹妹,不用再找了。那个瘦瘦高高的人,就是你的阿佳,他只是希望你过得更好一点。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做像阿佳那样的人。”

卓玛用力地点了点头说:“我会的,我一定要做像阿佳那样的人。”

在玛尔挡,企地一家亲不是苍白空洞的,更不是墙上挂挂、嘴上说说,而是具体可感,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玛尔挡离不开拉加,拉加离不开玛尔挡,企业员工与当地群众之间也相亲相爱。”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设家园,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欢快氛围。

三、青青草原,漫漫幸福路

玛尔挡水电站的征地移民工作,如一条彩练,一端系着移民群众,一端连着工程建设。

玛尔挡水电站的征地移民工作凝结了玛尔挡人的心血与汗水,彰显了玛尔挡人的善良与智慧。

玛尔挡水电站征地移民,涉及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河北乡8个行政村1所学校、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6个行政村1座寺庙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宁木特乡的4个行政村,共3州3县3乡(镇)18村1寺庙1学校。

2010年7月,电站对外交通、上坝公路征地工作启动了。

为打响第一炮,取得开门红,2010年,原华鑫水电公司成立了征地移民办,配置精干力量,展开前期工作。

征地移民工作是建立在政府支持、群众认可的基础上,要求企业和政府达成共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做到移民、业主、政府三方满意,确保涉及征地的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为此,从一开始,原华鑫水电公司就按照“建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坚持“政策移民、情感移民、依法移民”的有机统一,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征地移民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移民利益的最大化。征地移民办人员与政府工作人员一道,做宣传,讲政策,讲利弊。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涉及征地的群众顾虑解除,配合主动。2010年底,对外交通和上坝公路征地工作顺利完成。

初战告捷,更为艰巨的实物指标调查等待着征地移民全体人员。

2011年8月30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下发《黄河玛尔挡水电站工程占地及水库淹没区停止新建项目禁止迁入人口的通告》,自2011年9月1日起生效。

通告下发后,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实物指标调查是一项繁杂、历时长、需反复的工作。为完成好这项艰巨任务,原华鑫水电公司协调各级政府和设计单位,做好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动员宣传。在实物指标调查全面启动前由同德、玛沁、河南三县组织召开动员培训会,参会人员包括三县政府、移民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建设征地涉及各乡主要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及各村组干部。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又针对各乡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同时三县成立宣传工作组,散发宣传资料,对老百姓进行政策和调查方法的宣传,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实物指标调查。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包括农村部分和专业项目两部分。农村部分以村民组为单位,实地逐户、逐项、逐人登记调查,主要包括人口、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土地利用现状、零星树木、农副业设施等的调查。专业项目包括受建设征地影响的企事业单位、交通设施、库周交通、水利水电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宗教设施、文物古迹、矿产资源等。在实物指标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同时尊重建设征地范围内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实物分类标准、调查方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应制定。

三是公示复核。根据《移民条例》的要求,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均需以张榜公布的方式进行公示,接受移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农村部分中人口、房屋、附属设施、零星树木等个人财产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公布到户;集体财产以乡为基本单元公开到村民委员会;土地公布到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专业项目设施以县为基本单元公示到权属单位。公示过程要进行拍照、摄像,并将此作为原始资料存档。

在实物指标调查这场攻坚战中,玛尔挡移民工作人员通过进村入户、全面彻底地调查核实,在透彻掌握各村各家各户情况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反复讨论,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案,带领工作人员每天跋山涉水,往返奔波在黄河沿岸、深山峡谷。常常是每天早上出发,中午只吃一点儿便携食物,晚上要八九点才能吃上饭。有时住在牧民家中,一住就是好几天。

2014年5月7日及2015年1月12日,同德县移民局分别对同德县境内农村部分和专项部分实物指标调查成果进行了确认;2014年5月6日及2015年1月19日,玛沁县国土资源局分别对两部分实物指标调查成果进行了确认;2014年7月及2015年1月13日,河南县国土资源局分别对河南县境内农村部分和专项部分实物指标调查成果进行了确认。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原华鑫公司组织各方多次召开协调会,进行充分讨论和意见交换后,初拟了“逐年货币补偿安置为主,以土安置和自主安置为辅”的生产安置方案,并对初拟的生产安置方式进行移民安置意愿调查,先后发放3次生产安置意愿调查表,并进行听证。由于移民对以土安置的接受程度不高,最终确定了“以逐年货币补偿安置为主,自主安置为辅”的生产安置方案。

在移民安置点的选址问题上,从2014年2月至4月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共发放意愿调查表431份,收回431份,回收率100%,其中生产安置移民意愿258份,搬迁安置移民意愿173份。经全面征求移民及安置区意愿,多数移民接受河北乡虎牛滩、达喇盖及拉加镇安置点,少数移民选择就近后靠安置。2014年5月和7月,玛沁县人民政府、同德县移民局先后以《玛沁县人民政府关于确认玛尔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的函》及《同德县移民安置局关于确认玛尔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的函》,对上述安置点进行确认,最终确定了拉加镇、虎牛滩、达喇盖三个移民安置点。

经最终确定,玛尔挡水电站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352人,采取以逐年货币补偿为主,自主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其中逐年货币补偿安置325人,自主安置27人。规划设计水平年,玛尔挡水电站搬迁安置人口为190户790人,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后靠安置为辅的方式。其中,同德县41户199人集中搬迁至河北乡政府驻地约2公里的虎牛滩进行安置,55户248人集中搬迁至河北乡达喇盖进行安置;玛沁县赛什托、玛吾村77户267人集中安置到拉加镇进行安置;同德县下知迈村13户60人、玛沁县玛吾村4户16人,共计17户76人分散后靠安置。

2015年1月22日至23日,黄河玛尔挡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审查会在西宁召开,会议审查通过了《规划大纲(送审稿)》。会后,移民办组织设计单位对报告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提出了《规划大纲(审定本)》。2月12日,黄河玛尔挡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审查核定会在北京召开,审查认为,《规划大纲(审定本)》的编制贯彻执行了国家和青海省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法规政策的规定,编制内容及LpXFyMKLvqQC4wT8m53Tr++InzHLzJHEkYpXVILQQvs=工作深度基本符合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技术标准的要求,基本同意该《规划大纲(审定本)》确定的移民安置任务的规划方案。

为尊重藏族群众的宗教信仰、保护宗教设施,在征求村集体及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建设征地涉及的2个藏教敖包、1处阴刻石像,采取了规划安全区域并修建围墙的措施,保证了当地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对处在淹没区的宗教设施采取一次性补偿的处理方法,由村集体进行复建。

在整个征地移民过程中,工作的艰辛、跋涉的惊险、语言的障碍、生活的考验无处不在。

玛尔挡公司移民办人员吴德琪谈起征地移民的历程,感慨良多。同德县、河南县大部分移民都是少数民族,住地分散,依河而居,没有公路,只能骑马或徒步而行。2014年4月,移民工作人员去河南县宁木特镇梧桐村入户调查。这里移民户分散在黄河沿岸,两岸坡度落差达二三百米,只有30厘米宽的马道,且有积雪,低头一看,下面是滚滚黄河,上面是悬崖峭壁,不由得使人心惊胆战。骑在马背上,两腿发软。20分钟左右的路程,好多人都是闭着眼睛通过的。谈及当时,吴德琪至今心有余悸。

最远的牧民家,单程28公里,需徒步8小时,调查、复查、公示等环节要往返数次。晚上住在牧民最简陋的屋舍,打的是地铺,基本是和衣而睡。饮食不习惯,吃的是风干肉,喝的是黄河水,啃的是干馒头。

有一次行走途中,遇到牧民草场失火,全体人员不顾疲劳,迅速加入扑救山火的行列。他们及时扑灭火灾,得到了牧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来水平”,把移民安置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村庄,这是所有征地移民办工作人员的愿望。所有住户,无论远近,或徒步或骑马,逐户调查,为的就是调查的准确性、公正性。群众不理解,玛尔挡人能理解;群众能发脾气,玛尔挡人要和气。为民服务,玛尔挡人愿意磨炼这个耐心,愿意接受这个考验。

玛尔挡水电站征地移民工作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苦涩还是甘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味道。玛尔挡人认为,这个工作可以在辽阔的草原上策马扬鞭、肆意奔腾,可以与藏族同胞亲切交流,感受他们的生活与文化,也是人生难得的体验。

负责移民征地的吴德琪笑得好开心:“这是工作,工作就是这个样子的嘛。搁到谁的头上,都会和我一样地干工作。”

2020年底,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接收玛尔挡之后,玛尔挡水电工程建设的征地移民工作进入了一个更加艰难的时期。玛尔挡从民营企业转为国家央企,管理运营机制的改变让老百姓忧心忡忡。之前原华鑫公司的承诺,能否兑现?他们纷纷来到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公司营地,找吴德琪。

吴德琪微笑着一一接待,他说:“感谢老百姓对我的认可。”

有一天早晨,吴德琪在一个小餐馆吃早点,突然间走进来二三十个人,一个个身强力壮,将他团团围住。吴德琪面无惧色,非常平静地坐直了身子,笑着说:“大家不要着急,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说。”

吴德琪是原华鑫公司员工,也是最早开始做玛尔挡建设工程移民征地工作的人,对地域文化及当地村民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围堵,他司空见惯了。这并不是什么复杂的问题,藏族同胞非常团结,遇到事情,他们会找来一大家人,一起讨论分析。

不得不说,吴德琪是一名优秀的移民征地工作者。他说话风趣,言辞幽默,思维敏捷。也许是工作的原因,他始终是一副笑脸,而且笑起来很随和,好像所有的工作难题都可以一笑解决。

吴德琪从来不说难,只说工作从来不说苦,只说移民征地是原生态工作,可以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风景,可以走到别人走不到的地方。

当地牧民跟着牦牛选择牧场生活。夏天他们会住到深山里,因为山里青草旺盛,牦牛可以吃到鲜嫩肥美的草,而牧民会搭一个简易的黑色帐篷,一边放牧牛羊,一边就地生火做饭。到了冬天,他们会住到山顶或太阳可以直接照射到的平原牧场,因为那里的草原在冬天不会被冰雪覆盖,牦牛依然可以吃到青草。

这一天,吴德琪来到一户村民家中,协调移民征地问题。这户村民的房子建在牧场深处,属于玛尔挡水电站淹没区范围。玛尔挡依照国家移民征地政策,要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户村民年岁已高,70多岁了,他不愿意搬迁,不是钱的问题,是他不想离开这个地方,舍不得这间房子。他对吴德琪说,这房子是用木头建造,40多年了。房子初建的时候,偏僻闭塞,交通不方便,所用的木头,是他蹚着水,爬过几座山,一根一根抱回来的。

老人家说到当时困难处,都流下了眼泪……吴德琪的眼睛也湿润了,他打量着屋子,确实有特点,具备十足的民族特色。可是居住了40多年的房子,还是存在着安全风险。尤其在人烟稀少的草原深处,遇上大风暴雪,很难保证安全。

老人家摇着头说:“住习惯了,能不能把它留下来?”

吴德琪善解人意地安慰老人家:“政府会给你安置更好的房子。”可老人家不同意,不停地乞求着:“能不能把房子留下来?”

吴德琪没办法,只好暂时离开。之后他隔三岔五来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家带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时间久了,老人终于感动了,同意搬迁。搬家那天,吴德琪和同事们开着车都来帮忙。

有人说,移民征地工作最无情,那是原则的一面。原则的背后是真情,真情才是移民工作的本质。

杨建盛是玛尔挡公司基建建管中心负责征地移民的工作人员,他会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因此在工作中专门负责与当地藏族同胞联系沟通。

有一天,吃过早饭,他说要带我去一个牧民家。随行的有司机宋寅德、马成,还有几名年轻的办事员。

车子出发前宋寅德给我准备了氧气瓶。我自称身体抵抗力还行,不需要这些。杨建盛说:“带上吧,那里最高海拔约4300米,以防万一。”几名年轻的办事员准备了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等。马成是回族,他来到一个白焙子饼店买了10个白饼带上,和我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的,遇上饭点儿,可能遇不上饭店,只能凑合着充饥,很辛苦,也许一整天吃不上一口热饭。”

这天,天气非常好。果洛的云在山顶上,果洛的太阳在云端。在青海,很少看到连绵不断的云彩,大多时候蓝色的天就是清一色蓝,没有云彩装7ccaf7bf86efc1a97e1eef0398d2117e扮。

宋寅德的车技是一流的好,稳稳当当,崎岖蜿蜒的山路都没有太大的颠簸起伏,一起一停的冲击力还很平缓,这样就减轻了高反的感觉。车子一路行走在山涧,车窗外的流水哗啦啦地作响,两旁茂密的树林被阳光照射,呈现出影视特效般的虚幻景象,一会儿变绿,一会儿变黄,一会儿变橙红,异常美丽。大家打开车窗,呼吸着大自然新鲜纯美的氧气,身心愉悦极了。一只肥嘟嘟的獭兔出现在眼帘,它蹦蹦跳跳地在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场上狂欢,接着又来一只,比前面那只还要胖、还要大。两只獭兔就像两个顽皮的孩童,追逐着,前滚翻,后滚翻。一群黑黝黝的牦牛从绿油油的山坡上晃晃悠悠地走下来,走到清澈的小河边,撩起遮盖着眼帘的长长睫毛,冲着我们“哞”地叫了一声。

宋寅德让我准备好手机拍照,马上就要到“天路”了!

车子转过来一道弯,车轮“嚓嚓嚓”的磨地声传来,一条白色的山路就像白色的哈达出现在眼前,深褐色的山峦一座套着一座,白色的“哈达”铺放在了上面,仿佛被风吹起。我们的车子开始上下颠簸,就像坐上了飞机,穿进了云霄。天,紧紧地贴着车窗玻璃,我伸出的手仿佛触摸到了蓝色的天空。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叫喊起来:“这就是‘天路’吗?!”

宋寅德的车子加大了马力,绕着白色的“哈达”玩起了摩天轮,山在转,路在转,漫漫草场仿佛无边的海洋,海水扑上来、退下去,空气似乎都湿润了。

我感到了头疼,脖颈处发僵发硬,我知道这是开始高反的症状,紧接着前额剧烈地疼,胸口处出现了憋闷,但是我不想错过美景,我还能坚持。

我看见了行走在天路上的近百只牦牛,成群结队。它们站在路边,伸出舌头,舔吃着“天路”上的山土,啃出一道又一道嶙峋奇特的怪石状。

杨建盛说:“土里有盐,牦牛在补充身体能量。”

宋寅德的车子慢下来,经过牦牛的身边,轻轻地擦过。牦牛的体味穿进鼻腔,我一伸手就可以摸得到牦牛厚实的皮毛、坚硬的骨骼。但是我没有。我看见它们扭过头来,侧转着身体,给我们让出来一条道。我看见它长长的眼帘下,一双善良忠厚的眼睛里,充满着真诚。

刹那间的一眼,往往令我心生波澜,究竟我是曾经的它?还是它是曾经的我?

我有些喘不上来气,呼吸紧促。马成也开始不舒服。

天,渐渐地落在了山下,薄雾笼罩了全身。

这时手机显示海拔4253.15米。

周围全部都静下来,我们走到了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名电信公司的电网检修工架着一根钢丝绳,游走在“天路”,远远望去,好像踩着天堑,腾云驾雾。

车子停在山顶,也就是最高海拔4300米的地方。没有了高反,没有了眩晕,什么都没有了。

大家坐下来,拿出来准备好的午餐。马成的白焙子尤其好吃,年轻办事员的小食品也好吃。大家随意盘腿围坐在一起,无比快乐地说笑。

没有山珍海味,没有丰盛菜肴,只有一块干饼子、一瓶矿泉水。“苦吗?”我的耳边响起吴德琪那句话:“什么是苦?什么是甜?我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走过了别人走不到的路。”

车子究竟走了多少路?已经算不清楚了,杨建盛不停地跳下车,打开藏族同胞的牧场围栏,给我们引路。牧场里有多少牛粪堆也已经数不清了。

我们今天走的路,是玛尔挡水电站的库州交通道。玛沁县境内有两条库州交通,一条是拉勒路,拉勒路涉及的村民较多;另一条是拉什德路乡道,受玛尔挡水电站蓄水影响,拉什德路乡道要被淹没部分路段。

这条乡道上牧民稀少,走了有5个多小时,零零星星才见到4户人家,还是深掩在山坳中,被茂密丛林遮挡,稍不留神,就会被忽略。

杨建盛说:“这条路马上就要复建,复建后这4户居民到拉加镇里就方便多了。现在,我们开车都5个小时,他们步行得走多长时间?”

“这条道是专门为这4户人家复建吗?”

杨建盛点点头:“可以这么说。”

马成感叹地说:“这个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党关心着每一个老百姓。如果没有共产党,这些深山里的人,怎能生活得这么好?”

车子走在一座破旧的土桥边上,停下来,宋寅德让我们都下车。因为小桥很单薄,承载不了我们的重量。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了桥。

宋寅德的车子要怎么过来?宋寅德跳下车,从桥这头,走过桥那头,认真地观察。突然,他弯腰看见了桥洞顶的羱羊头骨,它不偏不倚悬挂在桥洞正中央。“羱羊”的出现,在藏地是安全勇敢的象征。

宋寅德放心地上了车,启动了马达,车子平稳地过了桥,连颤动都没有。我们回头向着“羱羊”表达深深的敬意。

天路越来越艰险,时而悬崖峭壁,时而狭窄崎岖,时而阡陌纵横。宋寅德小心谨慎地驾驶着,不敢丝毫分神,我们也不说话,安静地坐着。每当走过一道险境时,大家不约而同、不由自主地呼出一口气。

这就是移民征地办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天路,在果洛有无数条。

如果说这样艰难的路,慢慢地能走下去,还是幸运的。有时候,这样的路,也会受到阻隔。

这不,前段时间一场大雨,山体滑坡,几块大石头滚落下来,堵截了道路。如果绕过这段路,回到玛尔挡公司营地,还得前行6小时,差不多晚上10点以后,山里漆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万一迷路,遇上野狼……

“山上有狼?”

“多的是。这地方生态好。”

…………

前面的路被泥石流堵上了,怎么办?马成坚决反对绕道而行,他说司机太累了,这一路艰难险阻,路途遥远,安全系数太低了,他提议大家就地修路。

修路?

这怎么可能?工具都没有,只拿着这些树杈杈,能撬得动大石头吗?

马成观察着滑坡地形,弯下身子,使劲地挪动着大石头,大石头纹丝不动。他整个人趴下,四肢抠地,脸憋得猪血一般红,汗水很快地流下来。大石头有了一点儿动静,大家齐上手,让大石头立起来,然后一起抬头,看向山体,一动不动。

马成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没问题,就这么干。我们一起干,有半小时就够了。”

宋寅德开着车去对面山坳处找村民借来铁锹、铁棍。大家脱掉外衣,撸袖伸拳。刨土的刨土,砍枝的砍枝,或趴下,或跪着,或蜷着,喊着号子加油:“起!”

“轰”的一声,大石头被推下山底。大家飞快地撤离现场,冲着前后方向分散奔跑。数十米后,回头只见尘土滚滚,从山底直上山顶,弥漫整座山头。

大家“哈哈哈”地笑起来。

待尘雾散去,继续撬搬石头,扔下山底……

这就是基建建管中心的工作内容,不光要做移民安置的思想工作,还要顺手帮扶、修路、救助等等。

回去的路上,经过了一个辽阔的野生动物养殖场,我见到了那只“马鹿”。我没有激动,就像它看见我没有害怕。我摸着它的头,它把脸放在了我的手心。

我们是多么的熟悉啊!这么多天,我一直讲着它的传说,今日相见,我们是如此亲密。

四、一汪清水向东流

午睡时分,手机微信“叮铃叮铃”响个不停。睡眼惺忪,我很不在意地瞅了瞅,看见一张接着一张的图片。在红土山脉当中,露出来一个翠绿色的湖泊,像一块精雕细磨出的绿宝石。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又像是一面透明的镜子,晃着我的眼睛,有些睁不开。继而,我听见杜亮亮的语音:“杜老师,水,清了,绿了!”

“玛尔挡的水,清了,绿了”,也就是说,这里面的黄河水变绿了,变清了?

“怎么可能?”

杜亮亮兴奋地和我说:“真的,我拍的,你看。”

我用手指滑动着他不断地发过来的图片,欣赏着一池子的绿波,深深地慨叹大自然与人类合作的伟大工程。

一个水电站的意义是改善和重塑区域生态环境,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当中,降低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一个水电站就是一个地区的风景线。比如浙江著名的千岛湖,本是1959年建造的新安江水力发电站的拦坝蓄水工程。由于水库的建设,大坝将新安江上游拦截成一个巨大的湖泊,导致周边的一些小山坡被淹没,露出的山头形成了107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美丽至极。还有浙江天荒坪的抽水蓄能水电站,地下厂房犹如两条巨龙喷吐而出,形成了龙潭湖。

是什么让黄河源头的水变绿变清?是清洁的绿,无污染的环保科技,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玛尔挡人自始至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底线原则。

玛尔挡水电站,是清洁能源领域的水电之花,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了示范。

玛尔挡水电站,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将为更多地区送去源源不断的电能,点亮万家灯火。

玛尔挡水电站,让一汪清水向东流,奏响了一曲绿色发展的壮丽乐章。

责任编辑/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