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脱木:依势作花赛荼蘼

2024-12-02 00:00:00陈博君
百科知识 2024年24期

“元妃省亲”是《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情节,记述了贾元春回荣国府省亲庆元宵的故事。书中写到,贾妃乘着舆轿来到大观园,“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贾元春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在万物凋敝的寒冷季节,大观园内却呈现出一派姹紫嫣红、珠宝璀璨的景象;而这繁华气派的景象,又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如“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

看到这里,有读者不禁好奇:用绸缎或者纸绢制作仿真花卉并不稀奇,但这通草又是什么物品,居然位列绸绫纸绢之前,难道用它制作的仿真花卉比用绸缎和纸绢做出来的花卉还要逼真、漂亮吗?

大通小通 谁最正宗

据《本草纲目》《本草正义》等众多典籍记载,通草其实有大、小之分。大通草指的是五加科通脱木属的植物通脱木[拉丁学名为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Koch];小通草的成分则比较复杂,它包含了旌节花科的水凉子(又名中国旌节花,拉丁学名为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通条树(又名喜马拉雅山旌节花,拉丁学名为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 f.et Thoms.)和山茱萸科的青荚叶[拉丁学名为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三种植物。

青荚叶

虽然大通草和小通草在我国的四川、湖南等地都有分布,但由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属,因此在植物形态特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即便在野外,也很容易分辨。不过,两者的茎髓有着几乎相同的药用价值,被制成药材后,表面色泽均为白色或淡黄白色,质地都比较轻软且富有弹性,味道也都很寡淡,无特殊气味,所以很容易混淆。

想要快速鉴别成品后的大、小通草,主要看两者茎髓的差别。大通草的茎髓较粗,呈圆形,长度可达30~60厘米,直径也有1.3~3厘米,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中部有空心,因而易折断,且断面平坦;小通草的茎髓很细,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仅为0.4~0.7厘米,且实心,断面为白色,有闪光。

那么,《红楼梦》中提及的“通草”到底是指大通草还是小通草?究竟哪种植物才是《红楼梦》中最正宗的通草呢?答案其实可以在唐代中医药学家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及其他古籍中找到。据《本草拾遗》记载:“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蓖麻。其茎空心,中有白瓤,轻白可爱,女人取以饰物,俗名通草。”

水凉子(中国旌节花)

你看,陈藏器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能被女性拿来做成饰物的通草,是大通草通脱木,因为小通草的茎髓太细,根本不可能用于制作仿真花卉等装饰物。所以说,《红楼梦》中提到的这种可以跟绸缎、纸绢等媲美,被做成仿真花点缀在没有花叶的柳杏诸树之上的通草,必定也是通脱木了。

通脱木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在我国很多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它的别名繁多,容易让人看得云里雾里。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通脱木被称为寇脱;在辞书之祖《尔雅》中,它被叫作离南、活菟或倚商;在明代医典《本草汇言》中,它又被称作葱草。此外,通脱木还有通花、花草、纸通、泡通、宽肠、五加风、大通塔、通大海、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等林林总总的别称,真可谓五花八门、不胜枚举。

通脱木

通脱木是一种长得不太高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台湾等地。通脱木株高通常在1~3.5米;树皮为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呈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形皮孔。剥开树皮,里面就是粗大的茎髓,质地轻软,色泽洁白,因茎髓中央具有上下贯通的空心而得名“通草”。

除了别具一格的茎髓,通脱木的叶片也很有特色,其叶形较大,叶片为纸质或薄革质,通常聚生于茎干的顶部;叶长50~75厘米、宽50~70厘米,呈掌状分裂,基部心脏形;叶片5~11裂,裂片通常可达全叶的中部或1/3处,且常常再分裂为2至3小裂片,先端渐尖;叶片上面为深绿色、无毛,下面密生白色厚绒毛,边缘全缘或疏生粗齿;叶柄粗壮,呈圆筒形,长30~50厘米,光滑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锥形,长7.5厘米,密生淡棕色或白色厚绒毛。

陈藏器称通脱木“叶似蓖麻”,北宋药物学家苏颂则引据东晋学者郭璞的观点,认为通脱木“大叶似荷而肥”;但从外观看,通脱木的叶形显然更接近同科的著名观赏植物八角金盘。

通脱木的圆锥花序由多数球状伞形花序排列而成,总花序长度可达50厘米以上;小花淡黄白色,花瓣4枚,卵形。核果状浆果近球形而扁,紫黑色,直径约0.4厘米;外果皮肉质,硬而脆。花期在10—12月,果期在翌年1—2月。

作花作画 生动迷人

正因为通脱木的茎髓质地松软、色泽洁白,具有赛过绸缎和纸绢的特殊质感,所以通脱木不仅成为制作宣纸的上佳原料,甚至可以直接切成薄如蝉翼的通草纸,供精制纸花和小工艺品之用。

用通草纸制作纸花,以假乱真地依势粘于枝上,当然并非《红楼梦》的首创。除了陈藏器,晚唐志怪小说家段成式也在《酉阳杂俎》中提到,通脱木“心空,中有瓢,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这说明,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从通脱木的茎髓中切取通草纸来制作装饰用的纸花就已成为一种风尚。

创作于19世纪的《通草水彩园景仕女图》(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

这种通草花究竟有多迷人,从以下两个事例足以说明。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为了描述仿真花以假乱真的程度,曾作《四花相似说》:“荼蘼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在苏轼眼中,通草花像绚烂的荼蘼花一般生动迷人。二是到了清乾隆年间,通草花更加盛极一时,曾被扬州两淮盐运史选为向清廷进献的贡品。尤其是乾隆皇帝还带头赠送通草花给自己心爱的令妃魏佳氏,从而引发全国出现通草花热潮,上至皇后嫔妃,下至平民女子,无不以佩戴通草花为美。

通草花之美,不仅体现在其静态时所呈现的乱真效果,而且体现在这种仿真花一旦遇热,甚至会呈现出瞬间盛开的动态奇效。在我国古代戏法中,有一种历史悠久的“瞬间种莲术”,运用的正是通草花的这种神奇效果。

相传,三国时代,一位名叫左慈的方士就曾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这个戏法:他先从口袋中取出数枚莲子,放入一盏瓷碗;然后,在碗中注入热水,并盖上碗盖;不一会儿,再揭开盖子,就见数枚鲜艳的莲花已经粲然绽放在水面上。个中奥妙就在于莲子内部已被掏空,只剩外面一层薄薄的皮;然后,用染色的通草纸做成微型的荷花、荷叶,扎紧之后放入中空的莲子;最后再用糯米将两半莲子粘到一起,并用细线在莲子下端粘连一颗小铅粒。表演的时候,粘连莲子的糯米因遇热水而被溶开,莲子里面的通草荷花、荷叶就会吸收热水膨胀展开,并且浮出水面,莲子外皮则被铅粒牵住仍留碗底。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颖的工艺饰品不断涌现,通草花也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在江苏扬州仍流传着这种通草花的制作技艺,这种工艺包含了切片、剪花、捏花瓣、粘瓣、塑型、着色等一系列步骤,由通草花制作而成的牡丹、菊花、杜鹃、桃花、莲花、腊梅等,无不栩栩如生,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制作仿真花卉之外,通脱木还可做成色彩丰富、充满立体感的通草画。在广州文化公园内有一座十三行博物馆,馆内珍藏着500多幅晚清时期的通草画,可谓当时广州通草画产业最生动的缩影。据该博物馆参与编撰的“十三行文化遗产”丛书之《王恒冯杰伉俪捐赠通草画》专册记载,晚清时期的中国通草画就像丝绸、瓷器一样,在国外很受欢迎,因而常年订单不断。当时的珠江两岸,至少有3000人从事通草画产业;通草画的题材也相当广泛,涉及人物、风景、民俗、生产、海事、刑罚、戏剧表演、花鸟鱼虫乃至各种市井行当,从中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当时中国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意思的是,通草画不仅曾在我国南方的珠江两岸盛极一时,并有序传承下来,成为广州市的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而且,过了100年后,通草画在我国北方的哈尔滨也绽放出了动人的风采。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市制花厂成功研制开发出通草画制作技术,该厂工人通过选料、漂草等工艺,再运用剪、窝、粘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形象生动逼真的花卉通草画,其中,尤以表现菊花最为突出。如今,通草画已成为黑龙江省鸡东县最重要的民俗文化特产之一。

可药可食 两大功效

相传,刘邦在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平定天下后,生活就开始变得奢靡起来。由于他早年驰骋沙场,身体严重透支,随着年事渐高,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

一天夜晚,刘邦正准备更衣休息,忽然发现自己小便热赤,癃闭不止,淋沥涩痛,双腿还可见轻微的水肿。这可把刘邦吓坏了,他赶紧召来御医连夜会诊。尽管御医院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医,但大家战战兢兢地切脉问诊了半天,没有人敢主动提出治疗方案。

这时,一位来自广东的御医果断建议,用通草作君药,配伍组方为刘邦治疗。当初在岭南,他曾以此法治好过有类似病症的患者。刘邦闻言,赶紧命药膳房连夜备药煎药,以便自己能够尽快服下。到了第二天清晨,刘邦小便的时候果然感觉爽利了许多,便高兴地厚赏了这名御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脱木是一味十分难得的中草药材。据《中国药典》记载,通脱木性味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利尿和通气下乳两大功效。因此,对于长期劳累导致湿热淋证、水肿少尿的刘邦来说,正好对症,效果当然十分明显。

为什么通脱木会有清热利尿的特殊功效呢?这其实跟通脱木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有关。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通脱木含有5%的戊聚糖及28.04%的糖醛酸等多糖物质,多糖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对膀胱平滑肌也有一定的收缩作用,能促进原尿中钾离子等的排出,因而有利尿的功效。

通脱木不仅是上好的药材,还是医食同源的良好食材。东晋学者郭璞在《尔雅·释草》中称通脱木:“今园圃亦有种莳者,或作蜜煎充果,食之甘美。”宋代药物学家苏颂在《本草图经》中提及通脱木时也说:“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这说明,1500多年前,通脱木已成为南方人的一种美食。时至今日,以通脱木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夏日凉茶,在我国华南各地依然广受青睐。

通脱木最受欢迎的食用方法还是用来煲制各种靓汤。因为除了能清热利尿之外,通脱木的另一大功效就是通气下乳,所以用它烹制出来的各种靓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催通乳汁的奇效,特别受产后妇女的喜爱。比如,广东经典老火靓汤之一的“三仙通草汤”,就是用猪爪、鸡腿和墨鱼干,加上通草烹制而成。此汤的特色是汤清而味浓,既可和胃补脾、温中益气、补精添髓、通利小便,还特别适合给产后断乳、缺乳及产后身体虚弱者饮用。再如,味道鲜美的“通草鲫鱼汤”,将通草与同样具有消肿利水和通乳功效的鲫鱼一同炖煮,使两者原有的功效叠加,对治疗妇女产后乳汁不下及水肿特别有效。

此外,人们还可根据各自的口味喜好,用通脱木加其他不同的食材原料,煲制出诸如乌鸡通草汤、黑鱼通草汤、对虾通草丝瓜汤、通草山药荸荠汤、通草薏米砂仁汤等各色既营养又美味的靓汤,或者熬制成猪蹄通草粥、花生通草粥等同样具有通乳效果的粥类。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