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市场上销售的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普通人也应该首选脱脂奶。
真相:牛奶中的天然脂肪含量在3.5%左右,不同的厂家会把它“标准化”到一个相对恒定的值。如果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在3.25%、3.6%等水平,则被称为“全脂奶”;如果牛奶中的脂肪含量降到了1%,则被称为“低脂奶”;如果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在0.2%以下,则被称为“脱脂奶”。脱去了部分或者几乎全部脂肪之后,牛奶中的蛋白质、钙和乳糖的含量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其中的欧米伽3和共轭亚油酸等脂肪酸、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以及胆固醇,会被一并去除。对于普通人而言,含有脂肪的全脂牛奶更香醇、更有“奶味”,更好喝。
脱去了全部或者部分脂肪之后,牛奶的热量值会明显降低,这被认为有助于减肥。然而,有很多研究数据似乎并不支持该假设。而且,全脂牛奶在为人体提供脂肪的同时也提供了优质蛋白和钙。人们与其想方设法控制乳脂的摄入量,不如减少烹调油的摄入量。此外,全脂奶可以提供更好的饱腹感,乳脂带来的香味和醇厚的口感也是脱脂奶比不了的。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脱脂奶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对于健康人来说,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牛奶产品。
流言:手机电池必须等到全部电量耗完再充电,这样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真相:手机不用等到电池电量全部耗完再充电,过度放电不仅无法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反而会损伤电池容量。
“必须耗完再充电”的说法来源于过去人们对于镍铬电池的认知。镍铬电池的部分充电(指电量没耗完就充电)会产生记忆效应(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内容物结晶,减小有效电极面积),使得电池的容量发生暂时性减小。
现在手机所用的是锂电池,其使用寿命与充电周期的完成次数相关。如果使用(放电)的电量达到电池容量的100%,就完成了一个充电周期,但这个周期不一定通过一次充电来完成。比如,可能白天使用了75%的电量,然后在夜间将手机充满电;如果次日使用了25%的电量,那么总放电量达到100%,从而两天累计完成了一个充电周期。有些手机电池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充电周期。经过若干个充电周期,任何类型的电池容量都会减少,锂电池也不例外,其容量会随着每个充电周期的完成而略微减少。
对锂电池来说,过度放电(电量耗完再充)和过度充电(充电时间在12小时以上)都会损害电池的容量。正确使用锂电池的方法就是电量不满即可充,避免电量耗完再充以及过充。不过,消费者也不用过于担心过度充电这个问题。目前,手机的锂电池充满电后,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便会自动停止充电,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流言:喝弱碱性水可以改变身体的酸碱度。
真相:喝弱碱性水不能直接改变身体的酸碱度。
根据燃烧后残留灰分的化学性质,食物被划分为成酸食物和成碱食物。成酸食物的灰分中富含磷、硫、氯等元素,成碱食物的灰分中则富含钾、钠、钙、镁等元素。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反映了食物的化学组成,而非食物直接对人体酸碱度的影响。
虽然食物在人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及代谢后会产生酸碱代谢产物,但由于人体具备强大的酸碱平衡调节机制,所以能自动将血液的酸碱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酸碱平衡是人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单纯依靠某一种食物就能改变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倡导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人们无需过分关注食物的“酸性”或“碱性”属性,因为它们并不会直接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同样,喝弱碱性水也不能直接调节人体的酸碱度。
流言:发际线上移,就意味着脱发进程开始了
真相:发际线上移,不一定意味着脱发,也并不代表一定会秃头,它可能是发际线成熟的表现,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变化。发际线成熟和身体内部正常的激素作用有关,主要发生在成年早期阶段。研究显示,国人从30岁起,额头的部分发际线会开始后退,也就是我们说的发际线上移。不过,这种上移通常是有限度的,有数据显示,和儿童期相比,成人的发际线可以上移2厘米左右。如果伴随发际线上移的同时,并没有出现头发变细、变稀、变软等其他脱发表现,就不用过于焦虑,因为这只是“发际线成熟”而已。
流言:苏打水是碱性的,喝苏打水可以降低人体的尿酸水平。
真相: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为降低尿酸水平,要让尿液碱化,并促使它们排出。苏打水之所以能够降低尿酸,是因为其中的有效物质是碳酸或碳酸氢钠。作为治疗痛风的“辅助”用药,碳酸氢钠有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盐沉积或结晶、促进尿酸排出的作用,喝苏打水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不过,通过饮用苏打水降低尿酸的作用有限。因为无论是喝苏打水还是口服碳酸氢钠,都需要通过消化道。通常情况下,胃液的pH值为1.5左右,经过胃液中和后,苏打水或碳酸氢钠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受到明显抑制,而且长期、大剂量服用碳酸氢钠,可能引发服用者发生碱血症。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在服用碳酸氢钠后,由于增加了钠盐的摄入,可能会加重高血压和水肿、心衰的发生。
此外,尿酸水平长期过高会引起泌尿系统发生尿酸盐结石,但尿液的pH值过大,也容易形成含钙的碱性结石。医生会通过定期监测痛风患者尿液的酸碱度来决定碳酸氢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事实上,减少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和多饮水促进尿酸排出,才是降低尿酸水平的重要手段。
流言:献血会让人“变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健康。
真相:适量献血无碍健康已被世界各国的千百万献血者所证实。人体骨髓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失血的刺激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平时的6~8倍。一般而言,一次献血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在1至2个小时内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质在1至2天内能够得到补充;血小板需要2至3天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需要7至10天可以恢复至献血前水平。在适宜状态下献血,还能使人体的造血功能更加活跃,不断产生新的造血细胞,促进新陈代谢。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适量献血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虽然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确实会损失部分白细胞及一些与免疫相关的淋巴细胞,但从献血量看,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所失去的白细胞数量很少,仅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2%,并且失去的白细胞通常只需2小时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其实,健康人有强大的血液再生功能和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细胞衰老乃至死亡,献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加速血细胞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而,适量献血并不会显著影响我们的免疫力。
流言:考生在备考时如果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的情况,可以选择服用具有安神、补脑、增强记忆力等功效的保健食品,以缓解焦虑。
真相:考前焦虑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但绝大多数考生属于轻度焦虑,无需就医,也无需选用具有安神、补脑等效果的保健食品。
此外,保健食品从本质看就是一种食品,而非治疗药物。考生在备考期服用具有“安神补脑”“增强考生记忆力”等功效的保健食品后所感受到的“效果”,很可能只是心理学中的安慰剂效应。
备考期间,考生要学会科学调节自身心态,注重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此外,考生还可以尝试做一些放松活动,如练瑜伽、打球、跑步等,这样不仅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而且能提高身体素质,为备考提供更健康的身体条件。
流言:柠檬中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适当多吃一些柠檬,可以为身体补充充足的维生素C。
真相:柠檬中的维生素C含量并不算高。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每100克柠檬中含22毫克维生素C。通常情况下,一个柠檬约有50克重,所以一个柠檬中的维生素C含量仅为11毫克左右,并不算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成人每日建议的维生素C摄入量是100毫克,相当于吃5个柠檬才能达到维生素C的每日参考摄入量。鉴于柠檬的口感,人们不能指望单纯通过吃柠檬补充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维生素C。
其实,除了柠檬,鲜枣、番石榴、猕猴桃、草莓以及柑橘类等常见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都非常丰富,芥蓝、辣椒、菜心、苦瓜等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也比较高。只要日常注意均衡饮食,定期食用新鲜果蔬,一般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而不建议单独通过食用柠檬来补充维生素C。当怀疑身体缺乏维生素C时,建议到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营养素。
(本期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科技报》、腾讯较真、科学辟谣、“人民网科普”微信号、北京日报客户端等)
更正声明:本刊9B第22页文字出现编校差错。“淋漓致尽”应为“淋漓尽致”。特此更正并向读者致歉。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