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4-12-02 00:00:00李军华
国际公关 2024年21期

摘要:社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单位,也是社会灵敏的触角,在社会和地区的有效治理中担负着重要责任。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站,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积极寻求效率的提升。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总结了社区应用数智赋能,推进基层社区良好治理以及政府结合大数据和智能化设备,以治理和数字化的融合,实现数智赋能治理,激发治理主体活力,拓展智能治理边界,提升智能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和经验,期望通过对基层社区数智赋能治理的研究思考,为广大基层治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数智赋能治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数字技术;数智赋能治理;公共服务

基层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社区与各族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因此,也是为各族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最关键一环。有效的治理模式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基层社区治理必须另谋出路,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治理之路来克服各种困难,维护基层稳定。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应开创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不仅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还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被广泛引进和运用到社会治理中,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展了社区治理的时空边界。其中,数智赋能治理是社区创新治理的有效保障,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当下乃至未来基层治理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数智赋能治理,社区以数字技术为治理的主要方向和抓手,推进数字化赋能政务服务创新,推动我国基层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层社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智慧。

一、问题的提出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发展的一个侧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笔者通过对过往文献中关于我国基层治理策略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发现受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早期学者主要从人力资源方面提出基层治理理念,对数字技术治理的描述较少,2010年之后逐渐提出基层社区的数智赋能治理理论。学者们分析了基层社区治理与数字技术的契合性,论证了数智赋能在基层治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些数智赋能治理研究多是从理论构建或是从发达城市社区到偏远地区社区以及村委会治理的实践应用等角度进行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如何提升基层社区的数智赋能治理效能,完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一是从数字化技术对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角度出发,如孟令鹏等 (2021)认为,随着城市社会复杂性、脆弱性和敏感性急剧增加,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的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成为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李志强等 (2022)认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智慧社区使社区治理机制进一步理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得到提升,技术赋权与居民参与度逐步扩大;[3]沈莉等 (2022)认为,智慧社区是智慧治理在社区中的应用,是大数据时代借助智慧技术对社区治理的重塑和再造,说明了数字化技术能推进基层社区的有效治理,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这是数字时代治理范式的鲜明特征。[4]二是从基层社区存在的治理挑战研究角度出发,如杜娟等 (2023)认为,由于数字技术嵌入社区场域的底层逻辑存在偏差,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场域尚未实现真正的赋能;[5]顾兴树等 (2023)认为,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着观念、制度、技术、主体等方面的现实困境。[6]鉴于基层社区复杂的实际情况,更应谋求一种全新的治理手段。数字化治理实践为基层社区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可能,因此,基层社区如果想实现数智赋能治理,就必须实现社区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以此推进数智赋能治理。

综上所述,相关学者从数字化技术对基层社区治理的促进作用、基层社区存在的治理挑战等方面对数智赋能治理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基层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在这些数智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研究中,既有肯定现有政策导向合理性的观点,也有看到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存在赋能失效的风险,但缺乏系统化的关于基层社区数智赋能治理的经验总结,不利于数智赋能治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因此,笔者将对数智赋能治理在基层社区运用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以抛砖引玉,让更多人重视数智赋能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二、基层社区实现数智赋能治理的对策建议

数智赋能的延伸发展不仅带动产业经济形态和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也对基层社区治理产生深刻影响。社区智慧化勾勒出美好的社区数字生活新图景,基于信息化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打造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治理新形态。期待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促进社区有机体的 “新陈代谢”,营造宜居、韧性、智慧化的社区。但是,基层社区数智赋能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缺陷,需要不断与实际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使用了信息技术就能实现赋能社区治理,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将数智技术完全融入基层治理,探索出一种赋能治理的模式,以有效应对基层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数智技术与基层治理的耦合度。

(一)强化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智能治理的理念和思维

数智赋能是政府治理形态演进的新阶段,数智赋能治理对基层社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更好地保障基层社区的安全稳定。数智赋能社区治理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治理方案,但仍存在衔接机制不畅和数字治理深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实现数智赋能治理应强化社区工作人员智能治理的理念和思维。首先,加强治理主体智能治理理念和思维的培养。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社会治理过程和程序智能化,数智赋能治理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治理主体应学习创新治理手段,培养应用大数据智能治理的理念,及时转变数智赋能治理思维,加强对基层社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智能技术的认知和运用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数智赋能治理的需要;其次,全方位提升各级治理主体的智能治理能力。数智赋能治理的主体是人,机器再智能也取代不了人,关键还得靠人来掌控全局,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治理主体的素质和能力。例如,通过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实践应用分享等方式为基层社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增强治理主体的见识。通过培训、进修教育、分享交流实践应用经验等促使各级治理主体在智能治理方面拥有更强大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最后,在社区治理领域推行 “智能化变革”,以 “智能+”为抓手,开创新型治理模式。传统治理方式的转变使 “智能化”成为一种趋势,社区管理人员应制订明确的治理方案,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整合,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共同推进 “数智赋能+”建设。

(二)加强基层社区智能治理的发展机制建设

在城市化、数字化进程持续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构建以城市智能机制和城市智能应用机制为框架的赋能模式。[7]随着数智赋能领域的拓展延伸,传统治理模式不再适应当前发展所需,政府只有作为推进变革的主力,才能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治理。一要完善智能治理的相关法律机制。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数智赋能治理的推进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治理,因此,传统治理下的法律法规应及时更新以适应新的治理挑战。政府层面应设立专门的治理机构或部门进行深入调查,配合相关部门建立灵活的法规制定机制,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法规,通过灵活机制,协调调动各方资源,有效保障数智赋能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推动智能治理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基层治理的新要求,为社会服务;二要优化智能治理信息共享机制。构建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推动社区数字化转型,搭建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做实基层网格建设,依托信息化支撑,提供精细化服务。提升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社区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顺应时代和社会形态变化,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三要构建智能治理责任落实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治理主体之间的统筹协调和合作共治水平,加强从业人员和决策者的责任教育培训,增强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智能治理责任落实机制,保障各方在智能治理中充分履行责任,确保智能系统的合法、公正和透明运行。

(三)加强智能治理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就是笼络人才资源,促进自身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和挑战,更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智御智,协同辩证推动人工智能的技术更新和社会治理。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引才政策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政府应制定明确的人才政策,指出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向,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鼓励人才到最需要的基层参与数智赋能治理建设,弥补技术与法律、伦理之间的鸿沟,更好地管理和引导技术应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二是建设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明确组织的技术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明确的招聘标准,有针对性地招聘和培养专业性人才,使人才符合组织的技术需求。不断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技术人才持续学习新技术、关注行业动态,并为新成员提供专业培训,帮助他们熟悉组织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流程。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客观公正的方式评估技术人才的工作表现,为其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三是优化智能治理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数字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培养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专业人才。通过搭建培训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更为完善、适应快速变化的智能治理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数字技术领域。为智能治理人才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引导他们不断提升技能和适应行业变化,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智能治理的多层次挑战。

三、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智赋能治理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推进社区智慧化管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网格化管理应用范围,实现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创新社区政务服务方式,推动社区服务 “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整合社区及周边服务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满足各族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各族群众共享智慧生活,消除 “数字鸿沟”。数智赋能治理为基层治理插上了数字翅膀,实现了从治理到 “智理”、从人治到 “数治”的转变,提升了基层社区的治理效率,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智慧。当然,数智赋能治理也不是万能的,随之而来的一些挑战和风险,也对基层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总之,数智赋能治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是一把 “双刃剑”,在提高治理效能、解决社会治理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息泄露、人工智能挤占劳动力市场等种种问题。因此,应构建一种可行的数智赋能治理模式,真正发挥数智赋能治理的潜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孟令鹏,田萃,许维胜.人工智能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共融模式及其实施路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02):83-90.

[3] 李志强,许峰.整体智治与网络融合:智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及路径:基于浙江的实践探索[J].电子政务,2022(09):27-38.

[4] 沈莉,吴玮莹.数据赋能视角下 “智慧社区”建设的瓶颈与出路:以H社区为例[J].公共治理研究,2022,34(02):53-60.

[5] 杜娟,钟昕怡,唐有财.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探析[J].领导科学,2023(02):112-116.

[6] 顾兴树,吕洪楼.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J].党政干部学刊,2023(05):60-68.

[7] 梅一多,辜璐,刘大卫,等.城市大脑的赋能模式研究[J].人工智能,2021(05):67-75.

作者简介: 李军华,男,彝族,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