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复杂、环境污染以及资源利用较大,且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对生产企业的环保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亟须对工业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以实现环保管理体系有序化和全面化。文章从工业企业的实践角度出发,就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挑战及实践措施等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质量,为相关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措施
DiscussionontheConstructionofStandardizationof
EnvironmentalProtectionManagementofIndustrialEnterprises
TanHuizhongZhangJingqiDengDongzhi
XiamenSunruiWindPowerTechnologyCo.,Ltd.,FujianXiamen361000
Abstract:Basedonthecomplexindustrialstructure,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resourceutilizationinChina,ecologic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systemputsforwardincreasinglystrictrequirementsfortheenterprises.Itisurgenttocarryout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ndardizationconstructionforindustrialenterprisestorealizetheorderlyandcomprehensiveenvironmentalprotectionmanagementsystem.Fromthepracticalperspectiveofindustrialenterprises,thepaperanalyzestheimportance,challengesandpracticalmeasure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construction,toimprovethequalit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ndardizationconstructionofindustrialenterprisesandprovidereferencefor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ndardizationconstructionofrelatedindustrialenterprises.
Keywords:Industry;Standardization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Constructionmeasures
一、背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三者矛盾日益严重,末端治理的环保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环保治理的要求。不断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倒逼企业革新传统环保管理模式,要求企业从生产全过程把控协调环保与经济一体发展。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模式,到探索建设环境管理体系,不同的行业与生产方式都在建立对应的环境管理体系,但缺少一个标准的建设目标,以及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定企业环保管理情况,这也是工业企业环保管理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1]。针对目前的环保管理趋势,本文从企业建设的角度,并在工业企业的实践基础上,探讨分析标准化管理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并针对环保标准化管理的建设要求、实践重点、应用成效等进行深入分析。
二、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
环保管理标准化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将环保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环保管理标准化在生产领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企业环保目标管理。当前部分企业的环保管理模式基于环保的合规性进行,在管理上对政府严格监管项进行加强管控,对一般监管项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容易出现麻痹状态。随着国家法规标准不断严格化,企业的非全面管控易导致多方位风险。通过将标准转化为企业目标,将标准数据化并定期考核达成率,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污染排放,降低影响环境安全的风险,全面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第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优质的环保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相融合,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性[2]。第三,推动产业升级,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环保管理标准化的实施,促使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带来技术升级,通过“短期高投入,长期高收益”的生产方式实现企业转型。环保标准化管理带来企业技术升级,可以达到更高标准,突破对外出口的绿色技术贸易壁垒[3],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三、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的现有挑战
环境保护评价体系尚有不足。目前国家各地区对于环保体系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提高,但在技术性和监督上的环保标准制定有所缺陷,国家环保体系的建设提速难。对于企业的监管上各地政府根据法规标准检查企业,而法规标准不断更新,对于企业的完成度、环保管理完整性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以一个共同的具有公信力的评价标准来督促、激励生产企业,要求环保日常工作执行标准、管理要求的有效落地,并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中。
企业缺乏环保管理体系建设。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对企业污染物种类、浓度指标、总量指标做出具体规定,然而部分企业并未针对污染物排放制定管理机制,缺少指标执行制度。企业的考核监督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奖惩机制与指标等相关惩处措施。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企业环保管理体系建设,建设带有企业特色的环保管理体系。
人员环保意识薄弱。对于很多工业企业而言,由于环保投入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收益成效无实物,加上用工层次差异大,环保意识薄弱,环保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仍处于弱项状态,导致工业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标准虽有规章制度,但未进行具体落实,在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培训方法、技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强制标准执行督促,强化工业企业重视标准化环境管理,提高标准化环境管理的培训与有效实施,打造企业环保管理建设。
四、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的要求
在当前国内工业企业的环保体系建设上,各地省份针对其工业体系的特点开展了相关的环保体系建设。甘肃省2019年对全省展开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并发布相应的地方标准;江苏省2022年发布《工业企业全过程环境管理指南》,开展全过程环境管理创建试点工作。当前政府部门环保体系建设相关要求为企业环保建设提供指导方向,以该方向为目标,从企业方的建设角度出发,本文对环保管理标准化的建设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并应用于实践。
工业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需要建立统一的评价细则,将该评价细则应用于公司或供应商的环境管理分级评价。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评价内容共分为八大部分,包括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目标、建设项目程序与许可、环保基础管理、工业三废管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环境应急管理、厂区环境与社会监督、绩效评定与持续改进,每一部分内容都制定对应的评分条款,考核内容评分见右表。八大部分内容从人、机、物、管、环出发,将环保管理的内容细致化描述,并根据细则可开展考核工作。
根据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进行企业评价,评价得分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一级企业的标准化得分应不低于90分,且评项分数占评审项目总分比例不低于80%,申请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二级企业的标准化得分应不低于80分,申请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三级企业的标准化得分应不低于70分。通过进行企业评价分级,使企业环保建设成效可以被直观地展示出来。一级企业的高标准化得分和评审项目总分比例要求,说明其在各项环保指标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环保工作得到了全面的认可和肯定。二级和三级企业虽然在标准化得分上有所差异,但都达到了一定的环保要求,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使得环保工作的不足之处能够被准确地把握和改进。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评价对于检查和整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企业环保工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一级企业因其较高的标准化得分和评审项目总分比例,其环保工作相对较好,但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而二级和三级企业则需要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以提升自身的环保水平。评价分级的设立,为企业的检查和整改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促使企业在环保建设方面持续改进。
企业可以定期通过环保标准化培训、企业自查、考核评价、持续改进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深入建设开展环保标准化工作,并实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模式,通过环保全过程把控,不断提升环境绩效,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建设,从而保持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持续建设改进,实现环保档案清晰化、环保工作体系化、环保管理深入化。
五、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四大重点
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需要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环保手续标准化、资料档案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岗位业务标准化。
(一)环保手续标准化
建设手续标准化是环保管理标准化模式的第一个支柱。国家大力推进环评“放管服”,对于企业来说,“放管服”并不是放松标准,而是政府执行监督后移,责任压力前移企业,从而使企业发挥自主能动性。环保手续包含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竣工验收、三废合规处置等手续,每一项均是项目建设不可逾越的环保红线,否则处罚严格。将该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实践应用于以风电叶片制造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上,环保手续标准化重点体现在以下三部分。第一,建立环保三同时手续标准流程及要求,根据流程实时呈现进度。企业应整合环评相关标准及要求,形成文件化进行宣贯,突出体现环评先行的重要性。风电叶片制造企业分布区域广,不同地区会有更严格的地方要求,环保专业人员进驻项目组,有利于手续的推进办理,全周期跟进环保三同时建设。第二,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保手续、环保设备建设的责任划分进行分级,明确各层次责任人员,实现拍板有决策人、落地有执行人、监督有监管人,降低追究难度及决策落地难度。第三,投产后的三废排污管理及处置不可轻视。企业须全生命周期落实环保排污管理工作,从许可申领要符合实际,污染排放需合标合检,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需合规,避免成为“涉污企业”。
(二)资料档案标准化
资料档案标准化是环保管理标准化模式的第二个支柱。环保工作涉及大量法律法规、标准,检测产生大量数据、文件,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得以支撑决策和迎检工作。资料档案标准化可以将企业基础环境管理业务都涵盖在内,确保企业对于环保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管理都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在资料档案标准化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以风电叶片制造企业为例,制造基地分布全国多地,加上环保业务多人分管,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各自分离,导致环保档案资料汇总困难,难以及时同步更新。通过利用数字赋能,建立环保数据库,实现共享办公[4]。总部与各分部可以共享资源,打造以总部为起点的树状资源库,实现资源罗列化、数据可视化。
(三)设备管理标准化
设备管理标准化是环保管理标准化模式的第三个支柱。设备管理标准化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对环保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和更新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当前很多企业存在设备运行无具体要求、使用人员未规范操作、设备损坏未及时维修等问题,导致环保设施资源浪费严重。通过设备管理标准化,包括对设备的要求和对设备相关人员的要求,对设备全过程实行一机一档一规范,对采购、使用、维护和更新责任进行分层分级划分,有效保障设备的使用。
(四)岗位业务标准化
岗位标准化是环保管理标准化模式的第四大支柱。岗位业务标准化的目的是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对岗位的作业流程进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的规划与落实,建立从环保管理岗位到一线环保作业人员的作业流程标准化,确保环保工作的各项任务能够有序、高效地完成。通过岗位业务标准化,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环保工作造成的影响,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质量。打造岗位标准化:一是需要对工作任务进行拆分,将每一项工作拆分到具体每一个动作,并明确每一个动作的要求和流程,制定出详细的岗位操作手册。二是工作任务要素标准化,从人、机、料、法、环出发对每一项工作任务的要素进行细分,并提出具体量化的标准化要求,实现对工作的量化评价及对人员的考核标准化。三是持续优化。通过不断更新岗位手册、细化标准化要求、评估管理效果等方面的工作,对岗位标准化工作进行精细化纠偏,在完善岗位标准化的同时,提高环保管理人员素质[5]。
结语
工业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创新与实施,建立起一整套自成体系、严谨、闭环的环保管理体系和工作标准,形成严格管理、效能考核的制度链条和相互关联的履责、监督、考核控制网络,使环保监督检查职责履行、标准落实、监督检查和量化考核都处于可控状态。工业企业对于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从试点阶段到推广环保标准化的经验,有利于不断完善和丰富工业企业环境标准化指标,为行业、国家全面实施环保标准化评价体系创造应用示范和条件,丰富和扩展了我国的环境保护体系,促进了我国工业生产中环境保护管理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邓文伟.关于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实践路径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8):161163.
[2]许秋明.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的建设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04):79.
[3]肖微炜,王少峰,臧传利,等.我国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的建设[J].污染防治技术,2015(03):7781.
[4]杨震宇.基于企业监管的智慧环保体系建设:以咸阳高新区为例[J].中国高新科技,2023(08):6668.
[5]刘静.浅析企业环保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4):165167.
作者简介:谭惠钟(1984—),男,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从事党建工作和安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