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2024-11-30 00:00:00朴东范
科技风 2024年31期

摘要:本文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课程内容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本研究以一所中学为例,设计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评估等方法,对该项目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该模式还能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动机

一、概述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要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一个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于一体的系统,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而“项目式学习”则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将两者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要通过参与真实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使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要共同制订项目计划,分工合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还要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二、地理信息系统和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涉及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的学科,其结合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库管理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对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注重学生对地理空间分析的能力培养,学习GIS软件和编程语言对学生分析基于地理数据的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地图制作技术将地理数据与其他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得出更全面的分析结果。“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不仅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和实际项目的应用,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二)项目教学法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和合作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活动,促进学生实现综合发展。这种教学法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通常会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等应用场景。通过参与项目活动,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项目教学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与组员进行合作,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对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自主规划,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操作,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锻炼自身创新思维,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学科,其涉及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要将所学的各个学科知识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被引入在GIS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GIS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要相互合作、协调工作,并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他们需要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整个项目,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激发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妥善解决学习问题。除了团队合作精神,“项目式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参与真实的GIS项目,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术。

(三)增强学生对GIS应用的兴趣和动力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以理论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项目式学习”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在GIS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和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GIS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能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也能提高其对GIS应用的兴趣。在GIS教学中,要定期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有挑战性的项目,让他们共同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动力,又能提高他们的GIS应用能力。另外设计真实场景的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GIS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地理信息采集、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亲身体验到GIS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增强对GIS应用的兴趣和动力[2]。

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一)设计实训项目

设计实训项目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该项目中,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城市交通规律为例,学生先要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参观城市规划展览、与专业人士交流来获取这些知识与相关数据。在收集和分析数据后,学生要根据所得到的结果来制订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考虑道路扩建、公共交通线路优化和交通管制等方案,并使用GIS软件来模拟这些方案的效果。此外,学生要将他们的交通规划方案呈现给其他同学,使用GIS软件制作专业报告和展示文稿,展示其研究成果和分析结果。还要组织小组讨论或举办展览活动,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思考。通过这个设计实训项目,学生不仅能学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还能深入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使他们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3]。

(二)布置项目任务

首先,项目任务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现实性,意味着项目任务应该与学生所学的GIS知识相关,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其次,项目任务布置应具有较强开放性和灵活性,表示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应该有较强自由度,能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调整。最后,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应该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在分析城市交通流量的过程中互相协作,分享和讨论各自的观点和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其沟通和协作能力[4]。

如果学生要合理设置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训练内容,要经过如下步骤:

(1)数据采集、安装GIS软件、全面分析项目需求;

(2)建立空间数据库;

(3)绘制地图;

(4)检测数据模块的实现程度;

(5)实现空间数据的编辑模块;

(6)专题图模块的实现;

(7)设置路径导航模块;

(8)形成三维环游模块;

(9)系统综合测试。

可见,布置项目任务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项目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项目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挑战性和现实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才能够真正发挥“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5]。

(三)教师和学生在项目于中的角色

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在项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负责确定项目的主题和目标,并设计项目的整体框架和流程,引导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和技术,在项目中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展示。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其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项目中扮演着主动学习者和实践者的角色,通过参与项目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收集和整理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学生还要在项目中与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发现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通过上述过程,学生不仅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技能,还能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6]。

在项目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校园的地理信息特征,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需求什么数据,数据标准格式,具体的操作方式;(2)要建立怎样的空间分析模型;(3)普通MIS开发和GIS软件开发的异同性。通过上述项目设计障碍,能给学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让其能真正掌握GIS软件开发技巧。学生则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负责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第一,需求分析;第二测算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第三,得到结论,形成完整的项目验收报告,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7]。

(四)编辑项目开发文档

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中,项目开发文档是一个关键的工具,用于记录和组织项目的信息和进展。

(1)项目概述:项目开发文档的第一部分应该是项目概述,包括项目的目标、背景和意义。这部分内容应该简明扼要,清晰地说明项目的核心问题和解决方法。

(2)项目需求:接下来,将详细列出项目的需求和功能。这些需求应该具体而明确,以便开发团队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

(3)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开发文档中,应该包含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任务分配、时间安排和里程碑等内容,这能够帮助开发团队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并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4)数据收集和处理:在GIS项目中,数据收集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项目开发文档中,应该明确列出数据的来源和获取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这将有助于确保项目使用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5)技术实现:该部分应该详细描述项目的技术实现方案,包括所选用的软件和硬件平台、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等。同时,还应该提供相应的代码和算法,以便开发团队能够根据文档进行具体实施。

(6)测试和评估:在项目完成后,要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估,以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效果。项目开发文档中应该包含测试的方法和标准,以及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编辑项目开发文档,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不仅有助于开发团队的工作,还能提供给学生清晰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和技能[8]。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尽管其面临各种挑战,但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相信这种教学模式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姚远,王锡琴,徐万福,等.“课程思政+适应性项目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1314.

[2]梁伟.GIS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以陕西师范大学“GIS设计与实现”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6):137140.

[3]王晓宇.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3(18):2325.

[4]王慧敏,魏毓洁,温莉.新工科背景下融合CDIOOBE理念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3(9):7376.

[5]李攀,黄猛,刘帅,等.地理信息系统金课建设中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风,2023(27):8789.

[6]徐丹丹,刘艳清,栾兆擎,等.“理论应用”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生课程为例[J].才智,2021(4):8991.

[7]王硕,房春生,李杰,等.环境科学专业GIS本科课程线上混合式项目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高教学刊,2023,9(8):115118.

[8]王艳,满忠水.CDIOCBE理念下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0(10):7172.

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项目名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H23174

作者简介:朴东范(1987—),男,朝鲜族,吉林人,博士,延边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森林遥感、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