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五大机制

2024-11-30 00:00:00刘锋
科学导报 2024年76期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部署。“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其虽然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举措,但是关于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及其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战略性发展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中阐述,并上升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高度,使三者从“幕后”转向“台前”、从“隐含”转向“突显”,而且从“并重发展”转向深度“融合发展”,定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注入不竭动能。当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面临着思想认识相对滞后、管理层级模糊失序、协同机制建设缺位等方面的阻滞因素。对此,要从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入手,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健全完善管理机制、育人机制、转化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这一“五大机制”为保障,不断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多元联动与协同管理机制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从顶层设计上完善教育、科技、人才协同管理体制,改变各自为阵、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探索成立教育、科技、人才联合管理领导小组,优化多元主体联动的主体结构,创新多元主体参与协同管理的方式手段,理顺党委、政府、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参与协同管理之中的内在关系,建立齐抓共管的多元联动与协同管理机制。尤其是对于高校而言,其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责任重大。新的征程上,作为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中,首先要明确的目标定位和职责使命,要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人才与科技支撑;要提高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管理层级,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互动效率,更好发挥三者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进而促使高校始终成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科研攻关主力军和创新驱动策源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担当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二、完善校地(企)统筹发展的科教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科教产教融合需要产业领域、教育领域等多主体深度协同联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创新人才培养、重大科技攻关,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以及人才强国建设发挥关键作用。当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要健全完善校地协同、校地联动模式,不断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高质量推动融合发展。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有机集合。新形势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是建设好、发挥好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以此为出发点,高校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以科研攻关、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建设高质量的学科发展体系、师资队伍体系、科学研究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内部治理体系,打破区域、高校、学科专业、教育形态原有的惯性和路径依赖,以健全校地(企)统筹发展的科教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助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学术成果。

三、健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

以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为抓手,做强成果转化承接载体,完善开放协同转化机制,提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实效性是新征程上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企业、社会组织,还是高校等科研院所,都要立足自身的优势领域,以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战略依托吸引外部资源,为促进属地发展与国家建设夯实科技支撑和动力驱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联动融合的关键环节。当前,要不断健全以“国家需求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力量资源整合”为组织模式、实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全面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体系,打造创新共同体、人才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落地提供强力支撑。

四、优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要求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着力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尤其是要重视人才的评价激励问题,坚持实行“谁用人、谁评价”的原则,按照岗位职责与特殊需求使用、评价与激励人才,真正实现人才的分类评价、按评价激励,全面增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创造力。科技创新人才的潜能发挥及积极性的调动,内在要求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要深度摒弃指标主义和帽子主义,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福利、待遇,促使人才的评价导向变成有效的激励,从物质条件、精神激励和政策支持等层面保障科技创新人才潜心研究、乐于科研、勇于创新,推动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产出。当前,要坚持以破除人才评价的“五唯”制约、聚焦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为核心,把面向市场需求和弘扬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善聚善用各类人才。

五、创新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成效量化评估机制

对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成效进行评估,既可以对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中的理论预期和现实实践是否一致进行必要的检测,又可以形成及时的反馈,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的主管部门改进措施,对现行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及相关政策作出调整和完善,由此构成一个动态、有机、良性运行的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的完整模式。新时代要以建设高水平的专业评估机构、强化考核力度与社会监督为实践抓手,创新完善统筹发展成效量化评估机制,强化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发展成效进行科学评估。当前,要注重对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成效进行考评,将效果评估与过程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此外,要合理设置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统筹发展成效量化评估标准,并善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开展评估,确保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精准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编号:23LLMLB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