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宁:秉承精湛技艺 挖掘刺绣魅力

2024-11-30 00:00:00杨洋
科学导报 2024年76期

一山一水育锦绣,一针一线寄情思。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一大批精彩的刺绣作品与数十种刺绣工艺和技法。10月9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宁的工作室,在一件件作品中感知她精湛的刺绣技艺。

一幅名为《和谐家园》的作品挂在工作室的墙壁上,深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作品中女孩儿灵动的发丝、如松鼠尾般细密的小辫,让这幅本是静态的刺绣作品显得栩栩如生。“刺绣是针、线在绣底上通过穿、刺而产生绣迹,以绣迹和线的色彩构成图案的一种手工技艺。刺绣既是一种手工技艺,又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高宁说。

高宁家乡远在辽宁,她的姥姥、妈妈都心灵手巧。她从小就受老人们的耳濡目染,不间断地接触着刺绣。她当过医生、做过上市企业高管,2005年嫁到太原,成了地道的山西媳妇。当她接触到山西的民间刺绣后,深感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法多变的特点。高宁告诉记者:“几千年来,经过劳动者的共同创造和传承,刺绣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西民间刺绣是各类绣种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并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刺绣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高宁笑着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山西民间刺绣留存的形式只剩下鞋垫比较常见了。莫要小看这小小的鞋垫,据史料记载,山西民间刺绣中的鞋垫曾经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也因此推动了山西民间刺绣的发展。”

秉承了刺绣的天赋,高宁一心想要找到好的老师精进技艺。她曾在苏州拜师学艺3年,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她受到了苏绣和粤绣的影响,在她看来,苏绣是淡雅、细腻的,粤绣是华丽、雍容的。在这个过程中,她将刺绣技艺与自己学习多年的国画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对于高宁来说,每一幅作品都像是精心哺育长大的孩子,从构图、色彩成稿到刺绣,难度主要在构思上。高宁的刺绣以套针、交叉针为主要针法,不同绣稿使用不同针法。为达到完美的呈现效果,在绣制时经常会把线劈成很细的丝进行绣制。在用材方面,针对不同的绣稿内容,选用不同的材料。同时使用真丝线、棉线绣制,以真丝、C4OhsUqeXqWQCSspN125mg==棉布、亚麻等作为绣底,以期更好地表现绣稿内核。“国画的色彩又不同于民间民俗刺绣,更讲究冷暖比例、线条比例。”高宁说。

今年4月,由高宁提供200余件老绣片的山西民间刺绣老绣片展览在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展。多年来,高宁在从事刺绣工作的同时,深挖山西民间刺绣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梳理出关于山西民间刺绣各区域的风格特点。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晋阳工匠、三晋技术能手的高宁,多年来始终坚守自己对刺绣的热爱,努力钻研刺绣技艺的改良,并将此技艺无私传授给更多的刺绣爱好者,在弘扬刺绣文化的同时,让更多人领略刺绣的魅力。她的原创作品《和谐家园》《破茧》《别来无恙》《义无反顾》等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自2019年起,她在省市县级职业技能大赛刺绣项目中担任裁判、裁判长。

展望未来,高宁梦想着将刺绣艺术推向高端定制市场,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不仅仅停留在展览与复制经典,而是通过文化创意,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设计,制作成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同时,她计划系统性地整理山西刺绣的资料,从图案设计、工艺特点到文化寓意,全面挖掘与传承山西传统刺绣的艺术魅力,让这一古老的手艺在现代社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