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保德县白家墕村“土蛋蛋”变身增收“金蛋蛋”

2024-11-30 00:00:00魏世杰
科学导报 2024年77期

金秋十月丰收季,稻花香里看丰年。10月28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忻州市保德县腰庄乡白家墕村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利用“机械+人工”的方式抢收马铃薯,随着单行马铃薯收获机穿梭不停,种植时铺设的滴灌带被机器从土里拉出,一颗颗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马铃薯从土里翻滚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气息,分拣、装袋、装车,整个流程一气呵成,一幅忙碌的秋收画卷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近年来,白家墕村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立足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全力抓好品种繁育、良种种植、综合技术推广等工作,通过稳定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引进“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无人机“飞防”作业等现代化技术,使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我们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农村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流转村民土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建立青薯、晋薯种子育种基地。今年合作社共种植马铃薯500余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群众收入,在带动村民种植的同时,还提升了他们的种植水平。如今,马铃薯不仅成为白家墕村的特色种植产业之一,还成为大家稳定增收的‘金蛋蛋’。”保德县白家墕村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负责人白文效如是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白家墕村高标准打造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充分运用机械耕作、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探索培育甘龙薯、陇薯、京张1号、京张3号、晋薯等优质品种,为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2023年合作社建设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主管道连接,在每一垄马铃薯下面铺设一条滴灌带,视情况加入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进行喷洒,让农作物补水补肥同步进行,使其“细酌慢饮”,实现精准灌溉,为农业生产注入节水、节肥、增产新动能,有效提高了农作物抗旱能力,为农民丰产增收提供了坚强保障。

“今年我家种了10多亩地,前几天我家的马铃薯收完了,刚好有时间来合作社干活。在这里工作,每天能赚100多元,也不耽误回家做家务、伺候老人,比去县里打工强多了。”白家墕村村民冀大娘乐呵呵地说道。

如今,白家墕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销对接等方式,着力在马铃薯产业特色化方面下功夫,有效促进了马铃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效益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下一步,白家墕村将继续优化产业布局,依靠现有条件,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切实提升农作物品质,提高马铃薯附加值,让马铃薯成为群众增收的好产业,真正实现马铃薯从‘土蛋蛋’到‘金蛋蛋’的华丽转变。”白文效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