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分析

2024-11-29 00:00胡粟文韩东爽
国际公关 2024年19期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作为自由贸易港试验区,其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从海南省当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和环境的现存问题出发,探讨新时代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以期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

海南省位处中国的最南端,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推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实施动力和重要保证。因此,人才培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海南高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培养和输出基地,应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路径,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乡村人才振兴需要探索多维路径,培养敏锐的人才视角,开辟吸引人才的渠道,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认识人才、利用人才,加强人才留用保障。

一、新时代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现状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将继续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经济整体发展,努力营造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1]此时,加快人才培养脚步就成为中国对外合作中一个重要而亮眼的焦点。

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对外开放政策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外汇和技术,而是为了加强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将我国的对外关系从被动、有选择地适应外部规则,转变为主动、有选择地重塑国际经济规则。作为世界大国之一,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作出了贡献。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2]这其中隐含着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判断。新时期,要推进中国的整体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国内外的差异。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加强外交建设仍是新时期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对特别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一种必然趋势,有利于推动中国走上国际化道路,有利于中国从全球治理体系的旁观者和跟随者向参与者和领导者转变。[3]

海南自由贸易港自建立以来,为加快其建设,国家给予了更多的重视,海南也加大了吸引投资的力度,如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建设等。[4]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省的对外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对服务业的需求比重上升。工作领域已扩展到法律、服务、企业管理等,培养外贸、文化、外语等各领域的技能专业人才,便于他们为各自的领域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更有效率、有质量地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窘境。综合海南省实际面临的一些发展考验,除了熟悉现有的基本国际规则,还需要对 “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国家和海南边境国家的语言、法律和文化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应用,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对外交流。这就需要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熟悉国外环境、有助于海南省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外语及外贸人才来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海南省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普遍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老龄化、等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海南省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二、新时代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

(一)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理念亟待更新

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主体有较大缺口,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理念出了问题。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海南培养观念保守,缺乏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许多高校没有把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纳入发展规划,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科,反映出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缺乏重视。

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很多高校认为,本科学校比专科学校的水平高,人才培养方案固化,缺乏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同时,固守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5]因此,很多高职院校拼命想 “专”升 “本”。大学比学院水平高,很多学院想升 “大学”;研究型比应用型水平高,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想申报 “研究生”层次来凸显 “研究”特色。

实际上,目前海南省急需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这四种人才,这不仅是个体特征不同的结果,也是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结果。贵族职业和低级职业没有区别,但社会需要不同特点的人才。社会既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更多应用型人才和工匠人才,还需要创业型人才。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是多元的。如果真要比人才质量,那也只能在同类人才中做比较。不能将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质量比较。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呈橄榄形,研究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居橄榄的两头,应用型人才和工匠型人才居橄榄的中间。个人认为,其人才比例大致为10﹕85﹕5 (研究型为10、应用型和工匠型为85、创业型为5)。

(二)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完善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从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出发,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模式,是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6]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定义和实施。

第一,人才提升力度不够。海南省农村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少、工资低、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对乡村人才的实践培训缺乏总体规划,导致培训工作相对无序。这就使得致富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造成大量人才流失。第二,政策机制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统一、具体、可行的管理模式,管理服务不到位,没有有效的人才驱动机制,导致乡村实用型人才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二十二个战场之一,海南省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全面胜利。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海南省结合具体的业务需求,通过不同模式开展从业人员培训,使乡村人才得以不断强化自我发展,锻炼业务需求,自学规范,提升业务技能。目前,海南省高校正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些新旧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加强学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实现从普通劳动者向人才的转化。

(三)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环境亟须改善

随着对外经济的蓬勃发展,弥补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短缺,是海南省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中青年骨干人才出走数量增长,甚至从小在海南长大的人才也纷纷离去。由于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人员流失量大,仅靠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引进人才已成为海南省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供需矛盾尖锐,严重限制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短缺、师资不足、教育资源不均等。对此,应多方解决资金来源渠道、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和资源配置等问题。新时代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培养理念和方案的落后,也包括政策机制和平台建设的不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政策支持和平台建设等途径加以解决。

三、新时代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转变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理念

一方面,培养具有发展眼光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知识型、综合型人才。第一,通过提升人才,填补基础工人和其他人才的缺口;第二,与国外的理论研究相比,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实用技能和增强竞争优势。正如与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相比,注重培养其他语言类人才以提高非语言专业人才的竞争优势更为重要;第三,培养能够维护边境安全、国家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境犯罪的法律人才,更好地服务海南边境管理,发挥国家安全屏障的作用。

另一方面,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优秀人才团队。针对海南省乡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较低、结构不均衡的现状,应多措并举,建立本土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挖掘本土人才潜力。此外,结合地区特色,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乡村本土实用型人才。海南省的农村产业以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为主,可针对各地产业特点,开展专项培训。

(二)创新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

海南省的教育教学内容仅限于传统教学内容,没有适应海南开放地区发展需要的理论课程,也没有专门的国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汉语与非通用语言、法律等专业的结合明显不足,缺乏实用价值。然而,在实践中,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数非常低,即使是在职能齐全的部门,也有79%的律师不属于国际贸易组织。

对此,海南省首先要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构建乡村双轨继续教育模式。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通过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探索构建乡村双轨继续教育新模式,为发展乡村教育、提升乡村人口素质提供经验借鉴。首先,推行技能提升和人才成长,以技能提升和促进人才成长为目的,创新继续教育办学,实施乡村成人教育实践;其次,在职业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放宽职称评定并限制职务晋升,为干部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和平台支持,为人才搭建舞台,促进人才能工作、想工作;最后,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政策措施保护人权。可以说,经济、法治和留住人才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正向循环。经济越发达,就越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人们聚集得越多,经济增长就越快,越富裕的地区越需要更多的保护。

(三)改善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环境

对上文提到的现存问题,应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改善海南乡村人才成长成才培育体系,培养符合自贸港建设需要的乡村人才。[7]

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从宏观层面出发,加强政策支持,表明态度,激发参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高校和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动力,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赠、企业投资等方式,确保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资金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完善乡村人才成长成才培育体系。为了适应新时期海南乡村振兴的背景,应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创新务实型领导人才、实用型人才、新型专业农民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还要培养创新务实型人才,如培养优秀的景观设计人才、环境管理人才、乡村文化遗产人才。[8]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完善海南省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自贸港建设的多层次、多类型乡村振兴人才。

未来,海南省要加强师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第一,加强应用性,在适用性强的情况下,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师和课程数量,提高实践技能的培养质量;第二,将人才融合作为海南人才培养的职业路径,进一步推动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第三,以用促学,开展专业性培养人才模式。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将人才的实训和综合培养融入海南特色。

四、结束语

新时代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分析,不仅为海南省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新时代海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方平.“一带一路”:引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J].甘肃社会科学,2018(02):64-70.

[2] 卓泽渊.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EB/OL].

[2024-06-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10/c40531-29638280.html.

[3] 肖巍.改革开放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的蓬勃生机[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4-12.

[4] 任远,王海艳.突出重点项目 打造特色名片[N].绵阳日报, 2012-01-06(001).

[5] 王华东,刘朝楠,王志虎.共同富裕目标下河北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2):116-122.

[6] 蒲喜雄.海南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刍议[N].海南日报,2021-03-17(001).

[7] 耿永志,张秋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整体性提高乡村治理水平[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05):717-724.

[8] 林圆圆.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视域下乡村振兴研究[J].西藏发展论坛,2019(0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