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扩展,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职教走出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旨在通过推广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本文聚焦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对外汉语教育的双轨育人模式,探讨两者如何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中国职教走出去”;职业技术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双轨育人;国际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政府提出的 “中国职教走出去”战略,不仅是对国内职业教育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职业技术教育与对外汉语教育的融合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提供了新路径。
一、现状调研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开创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新体系,鼓励优质职业院校 “走出去”,扩大我国职业教育的对外影响力。中国职业教育 “走出去”战略在2024年继续强调,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与合作。这项战略由中国政府主导,旨在通过输出职业教育模式和标准,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1]
(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对外汉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国教育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文化 “走出去”策略的实施,这两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出要建设 “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
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国际师资培训项目,通过派遣教师出国进修和邀请国际专家来华授课,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增加学生国际交流的机会,通过短期交换生项目、实习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国际化职业教育和行业实践;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性职业技能比赛,通过赛事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和风采,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技能和经验。中国选手在多次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中国职业教育的实力。职业院校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引入国际标准的培训课程和实训设备。
2.对外汉语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学习汉语的国际需求日益增长。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语言,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通过设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方式,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截至目前,全球已有数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各地提供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服务。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使汉语教学机构的数量大幅增加。[3]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设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课程。对外汉语教材不断更新和完善,编写了多种适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材,开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内容。强调实用性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国家汉办 (现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提供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 (HSK)等方式认证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汉语学习的在线平台和应用程序,提升了汉语教学的现代化和便利性。
(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对外汉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质量不均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中国各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也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不同职业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显著,部分学校设施陈旧,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滞后于产业发展,缺乏与实际工作需求的紧密联系,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导致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4]
(2)企业参与度不高,学生就业难度大。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教学和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不充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角色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提供的实习岗位和培训机会有限。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认可度较低,用人单位更青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限,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5]
(3)师资力量不足,国际化程度不足。职业教育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特别是高素质、具有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教师更是稀缺。现有教师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难以跟上行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足,缺乏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项目和交流机会,难以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职业教育的课程和证书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困难,导致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不足,难以满足 “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需求。[6]
2.对外汉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材和教学方法滞后。对外汉语教育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有时未能及时更新,难以适应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以中文教材和汉语教学为主,很少使用双语教材或双语课程开展教学。留学生可以日常交流,但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对专业理论和专业名词的理解仍然吃力,影响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需要更加国际化,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习惯。
(2)师资力量不均衡。随着全球汉语学习需求的迅速增加,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教学经验。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增强汉语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3)文化差异与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汉语教学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同时尊重并理解当地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外汉语教育需要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需求,但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文化差异会影响汉语教学效果。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还需要传递文化背景,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外汉语评价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来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得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4)语言教育的实用性。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其学习动机、目标和需求差异巨大,难以用 “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实现有效覆盖。对外汉语教育过于强调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习者在实际交流中能力不足。职业技术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非语言交际方面。[7]
二、中国职业技术与对外汉语双轨育人模式探究
目前,职业院校国际人才培养主要面向三类目标群体:一是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教育的来华留学生;二是在海外本土接受中文及职业培训的中国 “走出去”企业外籍员工;三是职业院校境外办学 (如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等)招收的国际学生。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对外汉语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培养国际化技术人才的双轨育人模式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一)双轨育人模式的构成要素
1.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正在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提升教师素质,强化实践实训环节,以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方面,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结合国际需求,开设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课程,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管理服务等,以满足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教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三部分。课程安排上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许多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制定课程,使课程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并通过引入企业导师、联合开发教材等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在师资力量方面,职教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职教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高级职称。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进修,内容包括最新技术、教学方法等。此外,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升其实践能力。国家大力推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即培养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行业执业资格的教师,以提高职教的教学质量。
在实践与实习方面,职教机构普遍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涵盖多个专业领域。校内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校外实训基地则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 “工学结合”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习内容和时间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灵活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
2.对外汉语教育
在对外汉语课程设计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职业需求和学习目标,设计了实用性强的汉语课程,包括基础汉语、职业汉语等;对外汉语课程设计具体包含:明确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应达到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选择适当的教材和学习材料,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结合讲解、互动、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习效果;设计有效的评估机制,如测试、作业和口语考试等,检验学习成果。
文化交流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介绍中国的历史、传统节日、饮食、艺术等,增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可具体开展的活动形式有:定期举办关于中国文化的讲座,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组织书法、太极、剪纸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开展中外学生交流活动,促进文化互通。
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对外汉语教育的重要保障。具体体现在:编写符合不同层次学习者需求的教材,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多开发包括视频、音频、动画等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生动性;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和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对外汉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双轨融合的实施路径
1.政策支持与保障
政府应制定并出台支持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如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签订教育合作协议等。各职业院校应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明确国际化目标和步骤,形成长远规划;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签署教育合作协议,推动职业教育和汉语教学输出。
2.合作办学
在目标国家建立海外职业技术学院或分校,实施双轨育人模式。与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互换、联合办学等活动,与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和短期培训项目。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校内开展模拟国际项目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利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3.师资队伍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际化培训,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对职业技术教师进行汉语培训,对汉语教师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培养同时具备国际中文教师、工程师、建筑师等资格证书,具有丰富的中文基础知识与专业的技术行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 “双师型”教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籍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既精通职业技术又具备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本土化教师队伍,选派教师赴海外研修学习,提升其国际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4.课程体系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设置具有竞争力的职业技术课程,涵盖工程、信息技术、制造业等领域。汉语课程设计适应不同汉语水平学习者的课程,包含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课程,同时,融入中国文化、商务汉语等内容。努力推行双语教学,部分课程使用汉语和目标国的官方语言进行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5.评价体系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重点将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引入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专业中文、职业中文的考察力度,突出 “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对语言习得和技能提升的双重要求。重视对职业院校国际学生进行阶段性客观评价,加强过程化考核管理,开展质量评估,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从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教学质量,使知识学习环节、技能实操环节等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考核评价。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资格认证的国际化,争取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定期收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和教学方法。
6.科技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育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新契机。通过构建智慧校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开发和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远程教学、资源共享和国际化教学。引入虚拟现实 (VR) 技术,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虚拟实习和项目合作,实现跨国界的实践教学。
(三)案例分析—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 “留学江苏”目标培育高校。学校围绕 “优质资源引进来”“助力产业走出去”“国际影响力再提升”三方面实施国际化发展,为中国职业教育 “走出去”树立了 “常信”范例。学校积极落实 “留学常信”计划,累计招收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孟加拉国、蒙古、南非等33个国家的长、短期来华留学生2 000余人。曾连续两年荣膺全国高职院校 “国际影响力50强”,先后三次获 “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在政府的支持下,举办或承办高水平国际性教育论坛或学术论坛4次;发布中南 (非)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报告4份。
学院与多家国际企业和教育机构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并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走出去”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境外办学,建成了 “老挝新东盟语言培训中心”“南非鲁班工坊”“泰国郑和学院”三个境外教学基地,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实现教育输出。其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率先在职业教育领域与南非合作开展南非公派留学生项目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于2019年联合苏州科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非公司、南非西艾库鲁莱尼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共同建立首个南非 “鲁班工坊”,探索实践 “政府主导、行业协调、企业主建、院校主教”的 “鲁班工坊”建设模式,致力于将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南非分享,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职业教育和中国企业一起走向世界。
学院的课程设计既包括专业技术课程,也涵盖汉语语言课程。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系统的汉语培训。有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留学生专业23个;与南京嘉书合作,对专业生和语言生开设汉语教学,同时开设中国概况等相关文化课程,共开设双语课程26门。学校留学生培养质量高,留学生共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大奖27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双轨育人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具有境外学习、培训、交流经历的专任教师比近60%;具有半年以上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占比近16%。校内近20位教师获得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书。
学校紧跟数智时代,通过搭建智慧平台,顺畅教务和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多媒体课件库、视频资源库、图片库、习题库等在内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多方位互补。
三、预期效果
(一)国家层面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大量具备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直接进入各行各业,提升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使外国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软实力。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人才,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有助于优化劳动力市场,减少技能不匹配问题。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具备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这使他们在国内外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尤其是在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
双轨育人体系为国际教育合作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助于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关系。培养熟悉中国技术标准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人才,有助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和项目实施。对外汉语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传播汉语,还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有助于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提升。
(二)个人层面
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对外汉语教育使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增强个人语言能力,提高国际交流和工作的机会。加强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学习对外汉语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多元文化环境。双轨育人体系培养了具有多方面技能和知识的人才,增加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认可度。接受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结束语
在 “中国职教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职业技术与对外汉语双轨育人模式不仅满足了国际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一模式将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助力中国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提升。双轨育人不仅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也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搭建了桥梁,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瑞.从 “本土化”到 “国际化”[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2] 田硕,李宝贵.职业院校 “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3(04):17-25.
[3] 张琪.“一带一路”背景下的 “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J].汉字文化,2023(S1):151-152.
[4] 潘龙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南职业教育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以南非 “鲁班工坊”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3,7(04):40-45.
[5] 陈玉婷.“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推广路径探索[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05):1-3.
[6] 谢永华.“一带一路”视域下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功能、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33):15-20.
[7] 余丹丹.“中文+职业技能”模式在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03):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