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围绕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路径,文章以新世纪版教材一年级“有趣的立体图形”为例,提出素养导向、目标共享、整体设计及差异性四大作业设计原则,探讨了如何制订明确的单元作业目标,如何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基础性和开放性作业,以及作业实施的方式和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对作业进行评价的具体做法,从而明确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不仅是教学的关键,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立体图形;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2-0015-0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第五部分“课程实施”的“改进教育评价”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作业作为教学与评价之间的桥梁和平衡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扮演着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角色。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学习活动超越简单的接受和记忆,实现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高阶认知和情境应用,而这些是深度学习的特征。作业作为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强调“帮助个体的学习”。可以认为,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应旨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本文将以新世纪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有趣的立体图形”单元为例,探讨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
一、作业设计原则
(一)素养导向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素养目标的导向下,作业的功能与价值应转向关注核心素养是否达成。由此,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成为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灵魂所在。
(二)目标共享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在于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是否都围绕共享的学习目标展开(如图1)。在“教—学—评”一致性中,学习目标是核心;教是指教师引导、维持、促进学生实现目标的活动;学是指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种种努力;评是指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表现的评价,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其目标应与学习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作业的设计与评价都需依据学习目标进行。
(三)整体设计原则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其根本任务在于减负提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每道题目的定位与价值,从“学习内容”与“认知水平”(《课程标准》提出的行为动词为了解、理解、掌握与运用等)两个维度综合考虑题目的选择与设计,减少低水平重复性作业。“提质”的关键在于作业应指向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的发展。作业或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素养发展,而开放性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单元整体教学下,需要设计两类作业:定位清晰的基础性作业和发展素养的开放性作业。
(四)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作业是实现作业个性化的重要途径。在单元整体教学下,体现作业差异的路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提供不同的结构性材料或脚手架来体现作业的差异,例如设计“低门槛、多层次、大空间”的开放性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二是通过不同类型的作业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或兴趣的差异,例如,采用数学作文、画数学、说数学、数学实验等多种作业形式,以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多元、异质发展。
二、作业实施路径
(一)制订单元作业目标
“有趣的立体图形”这个单元包括“认识图形”“我说你做”“怎样搭得高”三个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的内容要求中指出: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对图形分类,会用简单图形拼图。《课程标准》对行为动词有准确的划分,“能”等同于“掌握”,“会”等同于“理解”。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制订如下的基础性作业思考框架(见表1)。
开放性作业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且“评价任务”与“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共享单元学习目标。因此“开放性作业的目标”可以从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表现中进行筛选。“有趣的立体图形”侧重发展的核心素养是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基于此,从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表现中选4条作为开放性作业的作业目标(见表2)。清晰的作业目标与作业表现是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灵魂。
(二)整体设计两类作业
1.设计基础性作业
依据表1,“有趣的立体图形”单元可安排3课时完成(见表3),结合每一课时的任务设计,确定认知水平与作业表现,设计基础性作业。
2.设计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需注重三个问题:聚焦核心素养的提升;注重过程开放性;建立表现性评价体系。依据作业目标选取恰当的评价任务,并依照SOLO分类理论,设定学生可能展现的五种认知水平,水平0~4依次对应SOLO理论的五个认知发展水平(部分任务只有水平0~3),从而构建明确的开放性作业设计框架(见表4)。
(三)作业实施
1.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
一年级学生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常需家长协助。建议布置“亲子作业”,并向家长提供详细的“实施要求”。
××家长,本次作业希望能在您的配合下完成。
作业目标与评价标准见表5。
实施要求:(1)请为孩子读题,并询问孩子是否理解要求(包括分类、说明理由、描述特征及分类过程中的疑问)。(2)为准确评估孩子水平,请勿在孩子回答过程中给予指导。(3)请录制孩子回答问题的视频(可以不出现人像)。
感谢您的配合!
2.不同类型的作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与结果。基础性作业宜采用书面评价,关注学习结果;开放性作业宜采用“书面+访谈”方式,关注思维水平层次。
3.做好作业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反思改进教学
基础性作业中的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可以通过统计作业的错误率来判断学生群体的掌握情况。开放性作业需统计各水平层次人数与百分比。数据分析有助于评估作业设计与目标契合度,反思评价层次划分及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是否促进素养发展,并考虑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作业设计与反馈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途径。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原则和实践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需求等多方面,是值得持续探讨的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章勤琼.如何抓住素养作业的本质?[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3(Z2):1.
[2] 叶宗树,杜依铭,章勤琼.小学数学素养导向下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23(3):63-67.
[3] 阳海林,何莎,章勤琼.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2):17-20.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