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业“AI”应用下短视频剪辑课创新开展的思考

2024-11-28 00:00丁晓影
国际公关 2024年20期

摘要:当下,人工智能发展与影视业深度融合,大有引领全方位变革和重塑行业规则的趋势。为了使影视业相关课程更加贴合市场和行业所需,本文从对影视业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现状分析出发,探究人工智能给传统影视制作行业带来的影响、挑战和机遇,明确了在影视专业课程教学特别是剪辑课程教学实践中,人工智能与课程开展相互赋能、互鉴互融的关系。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者,笔者长期关注行业发展与专业课程的创新改革,也期待这些初步探究能为探索影视业AI广泛、深度应用下高校专业人才培育的新路径以及行业发展带来思考。

关键词:影视业;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相互赋能

一、影视业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现状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亦称机器智能,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的统称。[1]通常人工智能技术是指用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业的发展包括AIGC的广泛应用、智能化3D制作平台的应用以及超高清视频技术的发展等。在影视产业环境应用中可以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AIGC)已成为影视行业的重要推动力,它不仅能够替代重复性工作,更能够参与创造性工作,如内容创作和制作。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AIGC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基于AI的智能3D制作平台,如聚力维度开发的 “峥嵘”,已在云端实现2D转3D功能,标志着AI在影视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AI与影视制作的关联是密集的,主要表现在创作层面。近年来的实践表明,AI技术在影视创作过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且影响深远。[2]传统的影视创作依赖于导演、编剧、演员等人的才华和经验,而AI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为创作者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创意和灵感。例如,AI可以协助编剧构思剧情,根据观众的喜好和市场趋势调整角色设定和情节发展。此外,AI还可以帮助导演完成场景布局、光影处理等工作,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在影视后期制作中,AI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后期制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AI能够自动处理许多烦琐的任务,如剪辑、调色、音效处理等。通过AI技术的应用,影视作品能够更快完成后期制作,并保持高质量的呈现效果。这有助于缩短影片制作周期,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AI技术还为影视行业带来了全新的互动体验。借助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 (AR)等技术,观众可以更加沉浸地体验影视作品。AI能够根据观众的喜好和行为习惯,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影视内容,提供更为丰富的观影选择。此外,AI还可以通过智能语音交互、面部表情识别等技术,实现与观众的实时互动,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更为真实的体验。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升级和使用者不断的训练,AI将会有更加强大的表现。

AI与影视制作的关联还深刻表现在选题、投资、选角等前期层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改变传统影视制作过程中的预测模式和方法。具体来看,根据对电影的类型、演员与角色的匹配度、市场对演员的反馈、演员的互联网话题活跃度以及题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AI可以通过预测模式与方法实现对市场投资和制作方向的预判。投资制片方可根据智能预测结果,完善制作前期准备、优化内容创作,提高观众的喜好度。[3]

AI与影视业全方位、多层次深度融合。在AI技术的赋能下,影视行业将与数字技术、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将从生产手段、传播方式、表现形式、接收方式等各个层面、多个纬度实现重塑式发展。综合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业的发展和产业现状显示出积极向好的趋势。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影视行业的发展,产业现状则反映出这些技术如何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并产生效益。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持续深入,可以预见影视行业将迎来更多创新和变革。

二、AI与剪辑课程教学实践的融合及相互赋能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的这句名言清晰地道出了人作为造物主光辉创造下的万物灵长所具备的核心即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从人的意识、情感、精神等思维层面出发并作用于具体客观世界的生命动力,这种生命动力让人有着对世界万物的思考和理解并试图改造,促使人成为一切社会层面具体事物的建造者和发明者。人工智能作为当下最具增长价值的技术,是人的创造力的最新表现方式。本身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工智能,或许在某个阶段和某个细分领域,将凭借极致的传输速度、海量的信息存储、智能化的整合处理而优于人类,但 “源头活水”最终还是在于人,要依靠人对其进行长期训练,“喂养”数据,提供能源从而实现其智能技术应用。因此,对影视职业从业者而言,不可以视 “AI”如洪水猛兽,要坚信技术主义对社会分工的改造和行业水准的提升。通过观察近期几家头部公司人工智能创建影像作品的观摩可知,影视AI技术对画面的合成、音乐的节奏处理、剧情与音像的配合处理生成以及对剧情的情感理解把握已经到了极高的水准,通常我们需要花费几年时间培养的剪辑、动画专业熟手才可掌握的经验在这里似乎瞬间败下阵来。但是,回归艺术这一创造性工作本质,我们知道,剪辑师是一个既专业又要求创意的职位,剪辑师差异化的艺术经验、自身对艺术表达形式独一无二的个人体验,甚至一瞬间的 “灵光乍现”都会对其创造的作品产生独特影响,这是技术主义下的人工智能所远远无法实现的。

在具体的剪辑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剪辑课程教学实践的融合与相互赋能路径清晰,规律可循,那就是AI工具与技术主义优势更加助力教师对教育资源的获取速度,极大地提高了人文学科定量分析研究的生产力。AI检索工具使得教师更容易发现分析既往教学案例中的各项数据,这将极大程度上促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例如我们在类型片研究的拉片课上,教师需要带领同学做情节冲突分析,讨论电影中时间和空间转换与剧情表达的关系,以及阐述导演风格的体现等,那么面对海量的影片,如何在最大限度上抽象出类型片的要素与长期以来形成的类型电影风格,特别是其在剪辑方面的特征,各个剪辑点的选取,这些工作依靠人为的定量分析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而应用AI做这种大量的统计、计算和分析、归纳工作就显得极为迅捷和准确。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可以根据需要识别到视频帧中的人物、观看特定演员的片段。这主要用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人脸识别等算法。人脸识别算法是一种建立生物特征人脸模型以供进一步分析、识别的方法,是任何人脸检测和识别系统的基础组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流程,主要包括人脸预处理 (检测、对齐、标准化、数据增强等)、特征学习、特征比对等步骤,其中特征学习是人脸识别的关键,如何提取强判别性、强鲁棒性的特征是人脸识别的研究重点。视频平台通过检测视频流中的人脸数据,提取人脸的特征信息,构建人脸三维模型,将模型与训练集进行比对以识别某人。传统的视频剪辑流程相对复杂,需要剪辑师熟悉整体素材,包括素材的筛选分类、场景的拼接剪辑,基于氛围节奏精细调整,添加配乐、特效、转场、字幕等诸多流程,是一件门槛极高又耗时费力的事情。智能剪辑主要利用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在学习并理解了镜头语言后,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文本对视频进行剪辑。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剪辑规则,逐步完善机器自动进行镜头拼接的能力。借助人工智能辅助专业人员进行快速剪辑,机器先快速完成粗剪,再交由专业人员进行精剪。与此同时,一些简单的镜头也可以交给算法自动完成。例如,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同时有几十个机位录制,前期从这么多素材中快速找到最终剪辑需要的镜头就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筛选,以节省时间。借助特定的算法,一段素材中的高质量片段可以被迅速识别出来,供用户进行合理剪裁。算法还可以对素材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素材的场景,为用户推荐合适的配乐、转场特效和页面装饰。当前,许多短视频平台都提供了智能剪辑功能,用户可以根据模板轻松剪辑视频、制作卡点音乐、添加特效。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视频剪辑领域,可以迅速提高行业生产力,使剪辑流程变得标准化、智能化、简单化。视频剪辑不再专属于少数专业人士,操作流程的简便与流畅,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4]

同时,因为AI本身不生产原始数据,因此大量的基础工作 (可称之为AI的元补给)仍需要由人来完成,只是利用工具增加了速度,这就体现出人的意识对AI训练的重要性。另外,AI技术对教育场景的多样化供给,为教育信息的传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与学的观念更新重塑也带来了众多变革与融合的机会。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和剪辑课程教学实践的融合与相互赋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持。同时,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以适应教育模式的变革。

三、AI应用下如何在剪辑课程项目式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

技术的提升,激发的是人类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但当我们检视历次创新的成果时,势必看到经典与传统的力量,也就说,创新要坚持第一性原理。如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所谈到的那样,在AI技术研发中,公司为了确保超级计算机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以训练那些可能需要耗时数月的复杂模型,一直在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因此,公司对计算机基础硬件技术的投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为了满足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求,公司加大了对基础研发的资金投入与技术升级,结果相得益彰,整个产业链都被带动起来了。反观影视剪辑课程教学,其实也是如此。技术的进步要求人们对剪辑课程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上,而是要更加追逐艺术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探讨何为剪辑的艺术?剪辑艺术与剪辑技术之间的区别是否明晰?实际上,每一位剪辑师的工作过程都是在用实践解答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剪辑技术有尺度,但艺术没有尽头,在力所能及的当下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 “下剪刀”,这就是理想化的剪辑艺术。老派的人常常讲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的高度分工让我们对艺术需求的极致性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我们呼唤的艺术创造力究竟在何处,恐怕还是要从基础开始。因此,对于剪辑专业课程教师而言,在把握AI应用带来的技术革新机遇的同时,更应该打好专业基础,包括学习影视基础理论、观摩影片、学习剧本、实拍、自主剪辑影片等方式,从源头处下笨功夫。

创新需要积极的环境营造。AI技术的引入使得视频剪辑课程更加高效和现代化,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剪辑技能。同时,AI工具的广泛使用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视频制作技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普及,视频剪辑行业的就业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对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高。在技术融合影视产业发展的当下,专业课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和实践环境,了解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和趋势,鼓励学生将AI技术与传统影视制作技术相结合,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探究新的表达方式和内涵,促进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互鉴。影视制作工作是一项团队协作分工的工作,也正是基于此,影视才会成为有着最大公约数影响力的大众艺术。每一个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境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将个人的主观意识作用于艺术创作带来的独特审美创造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创立接近产业端需求的实践工作坊,以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四、结束语

影视业AI的应用正在重塑成本较小的自媒体短视频行业。在教学中,AI技术在视频剪辑课程中的应用不仅为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了新的学习工具,还推动了整个视频制作行业的专业化发展。通过研究掌握这些技术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在未来的视频创作领域持续保持竞争力。基于AI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渐开始应用于影视业的现实环境,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应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为传统产业带来的挑战,主动拥抱变化,准确把握人工智能与人的创造意识之间的融合与相互赋能关系,为促进影视专业教学创新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钟义信.人工智能:概念·方法·机遇[J].科学通报,2017,62(22): 2473-2479.

[2] 李楠.AI浪潮下影视行业的新机遇与挑战[EB/OL].[2024-03-25].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232453.

[3] 诸廉.论影视创作中人工智能预测技术的应用[J].中州学刊, 2021(03):167-172.

[4] 光明网.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剪辑方面的应用[EB/OL].[2022-11-11].https://topics.gmw.cn/2022-11/11/content_36154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