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时代特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将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点运用在乡村振兴中,能有效解决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运用程度低、运用过程中耗能过高、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以新质生产力赋予乡村振兴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乡村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
(一)以新质生产力赋予乡村振兴新的科技创造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1]新质生产力主要是指依托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促进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大幅提升,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涵盖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诸多维度,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引入新质生产力,可以促进乡村原有传统产业实现向科技化、环保型产业转型和升级,不断开拓新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和销售渠道等,推动乡村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是重点也是核心,科技、制度等新质生产要素的运用会催生出 “科技+农业”“科技+文化”“科技+政务”等新模式,提升乡村农业和产业创新水平的同时,促进乡村产业、文化、组织等全面振兴,赋予乡村振兴更强劲的科技创造力,既与时俱进又贴合乡村实际。
(二)以新质生产力赋予乡村振兴新的绿色生命力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少乡村为了发展引进资本、建设企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做到因地制宜,而是盲目发展传统生产力和高耗能高收益企业,以高利益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让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在 “绿色”上下功夫,通过发展绿色生产力,增添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例如,四川简阳建设现代化沱东生态农场,打造了丘区乡村振兴样板。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振兴是以 “绿色”为底色,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发展首位,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运用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质量发展 “打开方式”,谱写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新篇章,绽放乡村振兴新的绿色生命力。“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强调低耗能和环保,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绿色生产力的代名词,为乡村生态振兴焕发新的绿色生命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运用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应用新材料、新能源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赋予乡村振兴绿色生机活力。
(三)以新质生产力赋予乡村振兴新的主体驱动力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3]新质生产力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 “生产力”这一概念的特点,同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它是在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中产生的先进生产力,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体现了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维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以新时代社会发展为背景,以人才为基础,人才既是主体和发起者,也是实践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是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培养相关高素质人才,二者不谋而合。解决农村问题关键靠人,运用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乡村振兴人才素质的过程,让新质生产力的运用为乡村振兴赋予新的主体驱动力,让熟练使用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 “生力军”,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此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运用赋予乡村振兴新的人才主体驱动力,人才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进步,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因此,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有许多契合之处,在技术、管理、生态环境、人才发展等方面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乡村产业、生态、人才等全面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
二、以新质生产力解锁乡村振兴新力量的现实问题
(一)新质生产力的创造力不足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4]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创新性科技运用远远达不到任务要求。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为了推动乡村振兴,需要不断研发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如智能化农机装备、精准农业技术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技术推广工作不到位,导致技术并不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另外,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到位,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生产管理、决策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能力低。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成熟化程度也不高,为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制度,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新质生产力运用中耗能过高
马克思提出了 “自然生产力”,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作为要素加入生产但无须付代价的自然要素,无论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都不是作为资本的组成部分加入生产,而是作为劳动的无偿的自然生产力加入生产的。”[5]首先,在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定位不够精准导致规划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时,忽视生态方面的问题,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导致项目选择与当地实际情况脱节,这种 “一刀切”的做法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次,技术引进与本土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引进新质生产技术时,部分地区忽视了技术的本土适应性问题,一些先进技术在其他地区可能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某些特定地区却可能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而难以适应并推广;最后,在规划方面,部分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忽视了保护环境的要求,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而当地居民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部分农村地区环保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例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不完善或技术水平低下,导致这些污染问题的解决效率不高。
(三)运用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驱动力低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人才缺乏等问题。一是乡村人才数量过少及人才流失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进城务工,青年高素质专业性人才更愿意留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较好的城镇,留在农村的大多是乡村本土中老年经验性人才。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包括农业技术专家、农村规划设计师、市场营销人员等,但目前这些人才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乡村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二是人才素质问题,部分乡村地区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还有待提升,他们大多未接受过系统的技术指导和教育,有些只是在短时间内接受过相关的技术培训,因此专业性差,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市场意识等方面的素质限制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也阻碍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三是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一些乡村地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政策不够完善、渠道不够畅通,同时,对于现有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也存在系统培训缺乏、培训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制约。目前,农村地区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新产业,三产融合速度加快,生产和经营模式专业化、智能化、多样化速度加快,乡村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内容如不及时更新,则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任务需求;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现有的人才队伍中,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这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同时,基层一线人才也相对匮乏,影响了乡村治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助力乡村产业、组织、文化振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6]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为其赋予了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强调高科技,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生产前,农民可运用大数据提供的有效市场信息,合理选择种植作物种类;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同时结合当地条件,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虫、高产的优质品种,利用智能农机装备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效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 “互联网+”行动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农民增加线上销售量;在交易结束后,利用云计算对农产品的市场和价格做出合理估算,为下一轮农产品生产和市场调整提供可靠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和新核心突破传统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壁垒的同时,将科技创新引进基层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能够带动提升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乡村发展全面创新。以 “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网上政务服务在乡村的全覆盖;运用 “智慧村庄”“阳光公开”等平台促进村民实现在线议事和监督;以新质生产力形成 “网络+网格”的治理格局,将村民和邻里、组织以 “线上+线下”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增强互动,方便工作的开展,提升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利用 “互联网+教育”减缓城乡间教育不平衡的问题;通过短视频平台 “随手拍”等功能不断提高乡村文化生活的活力,让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成为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以质为立足点,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7]首先,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村山水林田湖草沙,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自觉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创造更多能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质劳动资料,使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实现优化组合,如推广新能源技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有效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利用新技术推动乡村建筑的绿色化改造;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使绿色生产力跃升;其次,新质生产力是以绿色低碳技术为主导、以较少资源消耗与净零排放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是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生产力,因此,我们要积极运用绿色科技,以可持续资源为劳动对象、以数字智能为主要劳动工具,将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有机结合,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中,要探索新质生产力作用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技术、新领域,使改善生态环境和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最后,要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如特色乡村旅游业,将乡村的特色文旅、生态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三)以生产力为落脚点,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8]首先,针对可以熟练运用新质劳动资料的专业人才少、人才流失问题,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引回来,深入贯彻落实 “英才行动计划”,实现引才机制的全面创新,引进更多拥有扎实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熟悉品牌营销、了解本地情况又具有新质生产力发展带动能力的人才团队;同时,坚持以实干为导向,将人才使用好,推动更多新质生产力人才参与到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技术和应用研究中去;其次,针对人才专业素质问题,要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培养人才,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鼓励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专家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此外,要培养更多相关人才,智慧农业、现代工程技术等科技创新为农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质生产资料与新型农业生产工具,但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并有效运用相关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要多措并举,广泛培养掌握新型生产工具使用技术、能够熟练运用新质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最后,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先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要以政策引导和宣传为助手,将人才留下来,通过优化政策、搭建平台、加强宣传等拓宽政治性人才的 “归乡路”,打好 “乡情牌”和 “乡愁牌”,让人才自愿留下来,如大学生村官计划、特岗政策等。
四、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视阈下,运用好新质生产力为其赋能,需要坚持一切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地制宜,要通过政府、政策等多方努力,增加善用新技术和新生产资料等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进,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李克强主持 李强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出席[N].人民日报,2022-12-25(001).
[2] 习近平.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4-03-06(00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01).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同[4].
[7] 同[4].
[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