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障碍因素研究

2024-11-28 00:00敬婷
国际公关 2024年20期

摘要:在智能手机、智能AI、智能家居、线上支付、数据云计算等构建的数字社会中,我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还有一个群体迟迟不能有效、深入融入数字社会,犹如文盲看说明书操作机器一样,数字给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养老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一群体就是老年人群体。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人文关怀、关注老年人需求、完善机制等打通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障碍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群体;数字社会融入;“数字鸿沟”;数字包容性社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老年人也开始被迫或被动融入数字生活。除了使用智能手机这一促使他们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方式之外,老年人对其他智慧化设备的使用、“网上冲浪”等大多是 “敬而远之”。大多数老年人对数字社会的认知和融入仅仅停留在表层。[1]以通讯需求为例,老年人使用手机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要方便使用。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主要是通讯、信息查询和社交等基本功能,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操作简单的手机。例如,一些老年人可能更喜欢传统的按键手机或具有大字体、大按钮的智能手机,这样更方便他们进行操作和使用;二是要有健康关怀。一些手机具有健康监测、运动记录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方便老年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锻炼,更受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喜爱;三是要能融入社会。老年人对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交互功能也非常感兴趣。然而,虽然市场上有很多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但这些手机在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一些老年人可能无法适应手机的语音识别功能、各种输入法、支付软件、打车软件、外卖软件等,从而无法顺利地实现与手机进行交互,这充分说明了当前老年人群体对融入数字社会的需求和尴尬境地。

一、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现状分析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0.79亿人,互联网的使用率也有所攀高,特别是60岁及更高年龄段的老年网民数量大幅增加,已经超过了14.3%。也就是说,60岁及更高年龄段的总数已经超过1.5亿。统计显示,2022年底,中国已经超过60岁的高龄人口达到2.8亿,这意味着,平均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会使用互联网。(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老年人都会选择通过手机进行上网。五种常见的手机功能应用:即时通信、在线影音、在线政府服务、在线新闻和在线支付中,老年网民在线新闻的使用率比全体人群高3.2个百分点,这表明了大部分老年人都非常重视社交媒体和社会话题。(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老年人受限于身体机能减弱而造成的 “触网困难”情况日益增多。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67.5%的老年受访者表示,电脑的字号、字间距等不适合自己的身体机能,导致无法正常阅读信息;62.88%的受访者表示,手机音量太小,无法及时收到电话或信息提示。

很多研究将老年人难以融入数字社会这一问题归咎于这一代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或不愿意接触新事物、缺少经济基础、自身对数字社会的要求低等原因,这既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数字社会的不断发展,映射到人类不同群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 “包围影响”,特别是站在老年人的视角来看,其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养老、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社会经济的发展架构、养老产业的变化发展、公共设施服务的不断变革,都在清晰地证明着,我们熟悉的一切都在飞速 “进化”发展,突破以往的思维框架。[2]如果不能从思想认知和人文服务上进行扭转,仅仅宣扬 “技术至上”的制度构建,不仅是老年人,残障人士、特殊病护群体以及越来越多的其他群体都将慢慢脱离数字社会发展,[3]成为脱离数字社会的 “沉默群体”。

二、影响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障碍因素分析

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理解融入,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在思想、行为上与大环境的主流背景相互接纳,从而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的社会化过程。那么,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就要从思想上接纳数字社会的发展,在行为以及生活中与数字社会生活积极接轨。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困境作为新时代下的老问题,本文认为不能仅从老年人群体的思想接受层面寻找原因,还应从个体资源禀赋、接轨差异、权责差异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体资源禀赋

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困境的 “数字鸿沟”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个体资源禀赋的差距,也就是很多研究者认为的个体思想、知识水平、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思想活跃、知识水平高、养老条件好或养老金高,特别是机关单位退休的老年人明显在使用数字工具和融入数字社会的广度、深度上要强于文化水平低或无稳定养老保障金的老年人。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影响非网民触网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缺乏网络技能和文化背景,而不是他们本身对加入数字社会存在抗拒情绪。当然,个体认知能力的下降也是影响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困境因素。

(二)老年人群体接轨差异

以我国为例,老年人群的触网比例与其他年龄阶段群体相比仍有较大差异。虽然我国60岁以上网民占比达10%左右,但与占总人口数约18.3%的老年人口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老年人群依然未能 “触网”。在线上打车 (如滴滴)、线上购票、健康码通行等日常环节,老年群体大多难以获得较好的体验。有关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如2018年春运时期,一名安徽省宿州的大爷,因为不会使用线上打车和线上购票软件,为购买回家的车票,曾先后六次到火车站排队等待。又如,2020年疫情防控时期,大连一名老年人由于无法提供健康码而无法乘坐地铁出行。甚至很多到城市和孩子一起居住的农村老年人,因不会使用地图查询、智慧打车软件而困居于 “蜗居”中不得出行。

(三)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的印象

大多数人认为,年轻人积极向上,学习和接受新事物都很快,认为老年人夕阳西下,暮气沉沉,脱离社会。Houssein的研究发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老年人更倾向于接受传统的年龄刻板印象,而他们的互联网使用能力则会相应地降低。[4]出于固有的 “尊老爱幼”思想,我们总是反复强调老年人羸弱的行动能力、孤独的思想和失能的认知等影响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 “普遍特征”,而不再关心老年人作为人类群体所具有的终身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另外,“老年智慧产品”与老年人需求不匹配也会造成融入障碍。比如,推广供老年人使用的 “智障机”以及老、大、笨的老式按键机等,都是对老年人需求的误解。

(四)国家多样化政策和制度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式进步,许多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善其面临的老龄化问题。[5]如美国政府的数字医疗、欧盟的数字化技能策略,都为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变革,使得社会更加安全、便利,并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随着5G时代的到来,针对人口老龄化对新兴技术策略的完善需求,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一定的改革措施。但在应对信息化社会的老年人群体融入障碍和需求新矛盾、新风险上,无法做到有效回应。对那些超出社会利益、侵犯老年人等弱势群体 “数字人权”的行为也缺乏严格的评估、审查和规制的制度化流程和问责机制。

(五)全球化数字科技的非均衡发展

在新冠病毒防控期间,许多国家采取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社会隔离。从隔离防控的成效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数字信息科技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6]随着5G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 “数字鸿沟”正在不断拉大,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大规模进行数字科技专利申请,并努力制定数字贸易的全球经济秩序。虽然我们一直讲5G技术已经普及,但其在全球的覆盖面积仍然有限,尤其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其覆盖面积更是为零,这为欠发达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竖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数字知识产权壁垒,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步伐。许多发展中国家无法有效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便利的通信技术服务。

三、促进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建议

(一)加强老年人数字权利,保障其需求满足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来弥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在资源分配和社会建设方面的不足。鉴于老年人和残疾人在数字社会融入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权利的建立应该以 “人”为中心,重点关注 “人”的需求权、参与权、隐私权等,并且遵循共同努力、共同管理的原则。[7]以全面的、多元的、民主的方式,让老年人获得更多的权利,而不仅仅是依靠被动的社会救济。鼓励所有平等的主体都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重新分配政府、企业和老年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期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数字权利受损的状况,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培育“数字骑手”,倡导公共利益和合作责任

“数字骑手”是一个以数字科技为基础的监测数据搬运,反馈核实的理念,像外卖骑手送外卖一样,将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关键信息送到对应的监护、管护人或机构,从而在数字社会背景下,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老年人 “生活需求—大数据分析—上门服务”的交互。例如,可以对10—20个小时内老年人家庭的水、电消费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将不正常运行数据送至小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平台并发出预警,对应工作人员及时上门核实干预,以减少 “孤独意外惨剧”的出现。随着政府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新型城市发展,公共部门应积极收集、汇总、梳理、分析儿童、老人、残疾人等数字弱势群体的需求数据,并充当 “数字骑手”,将这些信息送至对应的部门,帮助他们更好地与社会沟通。

(三)构建商业生态,鼓励公私合作和普惠共益

传统商业模式往往只关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宣传和销售产品,而忽略了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对产品的实际需求,这种做法对社会和商业发展都不利。应该重视老年人的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支持和服务。[8]当前,仅凭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数字社会智慧养老的需求,也无法实现有效管理。因此,构建一个普惠性、公私合作的商业新生态,将是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解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融入数字社会障碍的主体责任,主动调研出台指导性文件。加强对政策、税收、人才培养的支撑,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环境,促进政企合作,以期达到双赢的局面,并确保盈利能够长久稳定,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政府应大幅度推动数字科学的发展,加强监督和支持。

(四)完善治理机制,实现高效协同和综合监管

为有效破除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障碍,建立健全政府治理机制至关重要。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应建立定期共享数据的联席会议制度,协同开展工作。加强对环境、信息、数字权益的维护,从严设定政府的责任限度,更好地满足当前老年人群体对数字社会生存的需求。通过对涉及环境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反诈骗、数字权利保护等机制的完善和落实,更深入、严格地规范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不同数字产品与服务准入门槛。[9]在这一过程中,大量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的投入要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加强综合监管,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以非数字化的指标 (如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量化工作,提升效率。

四、结束语

当前,我们面临着老龄化社会和数字信息社会的双重发展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就要在制度的保障下,多措并举、多样化推动。要以宣讲、培训、引领等形式,向公共传递积极参与老龄化发展的观念,改变其对 “老年人暮气沉沉,不再接受新事物”的呆板形象,为完善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创造宽松的环境。要以警示、规劝、褒扬等手段,发掘和培养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兼容的新型商业生态,从市场和社会发展层面,大力推动老年群体数字产品的创新。在法治管理方面,要完善法规体制,特别是在劳务就业、教育医疗保健、文化传媒等重点领域,维护老年人的平等参加和健康快速发展的权益,严格问责、坚决打压公私机构的数字歧视行为。要让所有公民都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数字时代里享受到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建立以人为本的数字包容性社会。

参考文献:

[1] 林宝.老年群体数字贫困治理的难点与重点[J].人民论坛, 2020(29):129-131.

[2] 靳永爱,赵梦晗.互联网使用与中国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 2019,41(06):44-55.

[3] 石晋阳.老年人的数字融入困境与媒介教育出路:基于数字鸿沟的视角[J].青年记者,2020(25):14-15.

[4] 陆杰华,韦晓丹.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J].人口研究,2021, 45(03):17-30.

[5] 熊慧,尤佳.“居间代理”与 “技术赋能”:智慧养老模式下老年居民数字融入路径评估与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11):49-53.

[6] 杨一帆,潘君豪.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困境及应对路径[J].新闻与写作,2021(03):22-29.

[7] 王晶,何祎金.老年公共服务数字化趋势及政府干预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44-54+205.

[8] 刘述.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我国香港老年人数字融入路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1(03):67-75.

[9] 陆杰华,韦晓丹.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J].人口研究,2021, 45(03):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