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背景下厦门市老年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研究

2024-11-28 00:00徐博文翁东东
国际公关 2024年20期

摘要:以教育数字化为导向,打造高品质的老年教育数字支持服务体系,是实现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一环。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的调研发现,尽管厦门市的老年学习软硬件设施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是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现状仍普遍存在专业队伍不足,学习资源娱乐化、单一化,老年群体身份认同态度消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要想实现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动员公众、企业、社会、政府等多方力量。加强老年群体积极数字身份认同,需要加大相应宣传和指导,不断创新数字学习支持服务形式,持续整合学习资源,从而促进老年教育数字转型,并最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支持服务队伍。

关键词:终身教育;积极老龄化;数字化学习支持;构建

在数字化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老年群体已事实存在 “数字文化”滞后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弥合这一 “数字鸿沟”呢?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支持服务,构建并完善支持服务系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所谓的 “老年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站式”的学习服务方式,并以这种学习方式为基础,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学习平台,将平台、资源、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支持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 “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老年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关键环节,推动老年人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养老的共识,对构建高质量终身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福建省厦门市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典型代表,其老年教育发展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区域特征。厦门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在社区中针对老年人积极开展终身教育和数字化学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诸如老年群体学习困难等问题。数字时代,如何有针对性地根据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课程帮助?鉴于此,本文提出建立健全老年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构建支持服务体系的角度探讨如何推动老年数字化学习。

一、数字化学习与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的相关概念

数字化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是指学习者充分利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进行学习的活动,也被称为在线学习。[2]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受背景、价值观、学习方式以及数字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多元化行为。比如,混合式教学模型需要学员在上课的同时,也运用线上工具来完成某些作业。数字教育注重交互式的学习特征,在一个共同的 “数字空间”中进行,呈现的社交交互与合作是降低认知偏差、建构社交信息的关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二、厦门市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沿海城市的典型代表,厦门市政府对老年教育十分关注,其老龄教育教学点覆盖率在福建省和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对于福建省甚至是国内老年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而言,厦门市老年教育的软硬件设施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此大环境下,关注厦门市数字养老产业的发展,对全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老年教育走上法治化道路

截至2023年底,厦门市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达44.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户籍老年人5.76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3%。可见,厦门市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

从实际需要出发,凸显厦门老年教育特色。2023年12月26日,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2024年3月1日,福建省首个地方性老年教育法规— 《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正式施行,厦门市老年教育开始走上法治化道路,这对于厦门市实现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

(二)创建四级教育服务体系

在市委和区委文明办的带动下,厦门市快速开展老年学院建设工作,到2023年年底,厦门市已建成579所老年学院,包括6所区系、45所乡镇 (街道)、528所 (社区)老年学校,构建起由市、区、镇 (街)、村 (社区)四级老年教育组成的教学网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 “厦门模式”。《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侧重解决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场地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健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数字学习支持体系,是厦门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老年学习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证。

(三)推动高校硬件建设

《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实施后,厦门各高校将重点放在硬件和硬件建设上,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厦门老人学院作为厦门第一所高校,可以利用全国老年学院的优秀教学资源,构建与中国老年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福建老人学院的 “空中课堂”等数字平台。另外,厦门翔安区和海沧区的老年学院开展了 “学校+手机、电视、电脑”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发了一系列优质的网络课程,为老年人上网学习提供了一个 “一站式”的网络学习平台。

(四)促进老年大学硬软件提升

随着 《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的施行,厦门市各老年大学着力于进一步提升硬软件,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其中,厦门老年大学是国家老年大学在厦门设立的首个分部,能够引进国家老年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数字化平台,比如对接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平台”以及福建老年大学的 “空中课堂”等。除此以外,厦门翔安区、海沧区老年大学在教育教学上创新 “学校+手机、电视和电脑”学习模式,打造线上精品课程,为老年人提供 “一站式”在线学习服务。

三、厦门市老年学习数字化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缺乏专业人员

厦门市老年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想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尚有不少问题亟待改善,其中最亟待解决的就是专业人员储备不足的问题。[4]以厦门老年大学为例,厦门老年大学作为国家老年大学在厦门设立的首个分部,其教学资源、教学数字化发展等,都走在其他各区老年大学的前列。但经官网查询发现,其常任授课教师仅有9名,且都为兼职教师,不少课程可能还需要干部兼任。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娱乐性课程过多。想要丰富课程设置,又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比如数字平台搭建技术支持、情感支持等,都需要靠相对专业的人员来支撑。调研发现,厦门市各区老年大学能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非常稀少,现实中依旧常常由干部和教师兼管。另外,老年大学的教师整体待遇较差,厦门市老年大学的教师工资均值在3 000-6 000元,多数教师有其他主业,教书授课反而是副业。而老年教育面对的学生较为特殊,往往需要教师亲自编写教材、更耐心地讲授等,因此,教师如果无法投入所有精力开展工作,往往会影响各课程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导致系统功能无法发挥,无法形成一套科学化、全方位、常态更新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来为老年群体提供帮助。

(二)学习资源单一陈旧

目前,厦门市各区老年大学的具体课程设置还是集中在养生保健、书画篆刻、音乐戏曲等娱乐性课程上,区别不大,并没有根据老年居民的需求和各个地方的特色去科学整合学习资源,课程设置仍然落后于时代要求,缺乏更新。

虽然搭建了数字化平台,但一部分是依靠社会各界捐赠课,另一部分存在学习资源贫乏、知识体系单一且未更新、与外网信息交互机制尚未形成等 “信息孤岛”现象。而针对学习资源更新、教育和学习方式数字化转型,没有看到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持续发展计划,数字化转型流于表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群体有着加强职业技能学习、了解创业相关知识等需求,而明显陈旧、单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难以满足老年群体各类人群的需要,比如针对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科技文化知识以及家庭生活等个性化且职业化学习的资源需求,太过侧重于娱乐化。

(三)老年群体缺乏积极的数字身份认同

老年教育往往忽视了培养老年群体积极的数字身份认同。老年人的数字融入过程是终身学习原则下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如今,“数字鸿沟”经常将老年人抛在时代之外,承认和分析老年人的数字身份问题,更能体现社会包容性,为制订更具包容性的计划提供帮助。当下不少老年人自身数字化学习意识低,认为学了也没用,无法实现自身价值。这种较低的社会认同感会使其更加缺乏安全感。这种传统又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和认知功能以及生存都有害无益。相比 “数字鸿沟”,“身份鸿沟”问题更为隐秘。当然,针对这些问题,国外也不乏一些积极的例子,比如在英国,老年银发群体被称为 “新年轻人”,银发群体创业成风。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创业有望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驱动力。

教育促进发展。发展老年教育,不能仅视为对数字化弱势群体的帮扶,而是对老年群体作出社会动员。正是因为有老年人作为公民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数字化转型,将积极老龄化与学习新兴技术相结合,实现全民终身教育的可能性才越大。老年群体积极的身份认同,是实现老年数字化普及的充分条件。有必要将老年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以教育促进发展作为积极老龄化的支柱。要强调这种积极认同感,让老年群体认识到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也能够发挥相应的主导作用。

四、构建老年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整合社会资源,推荐特色支持服务队伍

面对师资窘境,老年大学可以动员当地大学、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对口支援,由人社局、教育局等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牵头,以大学、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所为依托,同时,采取政府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聘请一批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不同专业的讲师群体,以及具有企业管理经验、信息技术研发经验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投资人组成兼职支持服务队伍,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制定阶段性课程或提供个性化培训,满足老年群体不同阶段的需求。

(二)创新服务形式,降低学习门槛

数字化学习不能只专注于传统学习方式,要注重老年人的学习体验,不断创新内容和服务,降低老年群体的学习门槛。除了丰富学习项目、更新学习资源,数字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创新也要结合当下的技术进步,才能吸引更多老年群体积极参与。例如,老年大学教师群体可以创设数字化教学场景、虚拟教学场景等,在实践中应用数字技术,帮助不便出行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学习互动。除了丰富学习资源和创新服务形式,搭建针对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还要格外注意在功能上进行适老化改造,如提供便捷的课程检索服务、易操作的选课方法、简易的课程点播、网上网下学习互动等。

(三)加大宣传引导,转变老年人认知

需要改变老年群体消极的身份认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潜能和社会价值。应当进一步加大老年教育的宣传与引导,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互联网用于多种目的,从而积极参与数字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地拓展数字化学习的宣传推广,可以由政府牵线推广评选,针对老年群体数字化学习的积极分子,以 “先进个人”“先进学习团队”的名义颁发荣誉奖励,同时,对积极分子给予物质奖励,发放数字化学习相应的课程结业证书等,激励老年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通过数字化学习,老年人可以实现融入数字化社会,甚至再就业等。[5]国家政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需要老年群体参与其中,需要他们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五、结束语

信息洪流时代,要实现不落下每一个人,要用长征精神去面对 “数字鸿沟”“数字化转型”等问题。针对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学习,除了应进一步落实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也不能忽视老年人数字身份认知的消极问题。老年群体作为数字化时代 “新年轻人”的概念应得到广泛宣传。数字时代,加大社会积极老龄化宣传,应避免口号化,需落在实处,真正让老年群体学有所依、学有所用,需要公众、企业、社会、政府多方配合,最终真正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施志毅,任为民.数字化学习与公共支持服务[J].天津电大学报,2010,14(4):1-5.

[3] 闾志俊,闾可.“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创业促进体系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黑河学刊,2021(5):107-115.

[4] 毛汉硕.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7,37(5):37-39.

[5] 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6(9):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