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立足青少年身心特点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活动,对于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渝中区教委,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常态化工作,引导青少年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多举措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
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渝中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工作,紧贴思政教育有力度,紧抓宣传教育有广度,紧靠社会教育有深度,取得了良好成效,点燃了学生学习热情。
渝中区各中小学普遍重视对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中纳入党史学习教育和传承红岩精神的内容,利用开学典礼和重要纪念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悼念英烈、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等教育活动。其中,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从1984年起就在全国首创红岩英烈班,学习和传承红岩精神,已坚持40余载。
同时,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策划开展了“红色记忆”党史宣讲进校园系列活动,区教委组织各学校广泛开展。巴蜀小学校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清明节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中华路小学组织师生开展“母城记忆”主题研学旅行。人民小学组织学生讲党史、写征文,招募红领巾讲解员,传诵英雄故事,致敬红岩英雄。求精中学组织学生前往桂园展览室、民主陈列馆及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此外,渝中区一些中小学还结合社会“大课堂”,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红领巾小讲师”“暑期成长营”等系列活动,从进课堂、进活动、进实践、进家庭入手,紧扣“党史知识亮出来、党的故事讲出来、美好祝福送出来”,为学生营造党史学习教育良好氛围。
目前,渝中区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没有很好地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学生学习的党史资料、读物,尤其是本土党史学习资料较少;一些中小学的校园文化中党史学习教育和红岩精神融入不足,未形成浓厚的党史学习宣传氛围;还有部分中小学党、团组织和少先队对党史学习教育和传承红岩精神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强、重视不够等。
实施五大工程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常态化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常态化工作,必须系统谋划、创新载体、多跨协同,积极构建和完善相关活动载体、阵地支撑、网络平台、育人合力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渝中区将以“学百年党史、悟思想伟力、铸奋斗精神、做时代新人”为主线,深入实施思想铸魂、文化浸润、先锋引领、实践淬炼、涵育护航五大工程,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常态化工作,让红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文化在校园里开花结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立德树人,推进思想铸魂工程。一方面,把党的历史和红岩精神等内容融入学校思政课。利用开学、毕业、升旗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各学校党团组织负责人、思政课教师、少先队工作者等带头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共上“党史大课”。另一方面,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召开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校一品牌”建设活动。此外,整合社会资源,邀请党史专家、退役军人、“五老”成员、微宣讲员、革命纪念场馆讲解员等,组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结合学校思政课,每年深入各学校开展党史宣讲,逐步形成部门主导、校社联动的合作机制,为持续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固本培元,推进文化浸润工程。利用学校图书室、活动室、校史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设置党史阅览室、读书角等,因地制宜建立“党史学习驿站”。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栏等工作中,有机融入展现党的光辉历史的内容,营造校园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还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馆、校史馆等。各学校还可通过创建红岩英烈班、党史学习兴趣小组,举办党史图片展、“红色经典”读书活动、故事会、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此外,学校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开设党史宣传专栏等形式,建设青少年网上学习阵地。
聚焦强筋壮骨,推进先锋引领工程。发挥党团组织先锋作用,把学校党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作为基本学习单元,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党课、团课、队课。学校通过专题党课、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团日、队日等形式,持续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生成长重要节点,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和入党、入团、入队等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学校通过开展网上党史主题团课、青少年党史知识竞赛网上答题对战、争做红领巾党史讲解员等创新团课队课活动形式,让青少年在互动中学习了解党的历史。
聚焦躬行笃用,推进实践淬炼工程。重庆红色资源丰富,学校可通过精心设计党史学习教育研学路线,将党史课堂搬到英雄故里、红色遗址、革命纪念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青少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红色营养;可利用寒暑假青少年成长营,组织开展走访革命纪念地、听“五老”成员讲红色故事等系列活动;还可依托“红领巾小讲师”宣讲队,持续开展青少年党史宣讲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搭建学习提升、展示风采、收获成长的实践平台。
聚焦多跨联动,推进涵育护航工程。落实宣传、教育、党史、文旅、工会、团委、妇联、街道、学校等部门协同联育,共同构建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工作的联系沟通和联动协调机制。依托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社区资源推进家校共育,通过开展读书分享、诵读赏析红色故事、革命家书等系列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衔接起来。发挥党史专家、高校教师、革命纪念场馆研究员的作用,加强校社同育,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编写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读本,丰富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编辑/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