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原本低调的烟台备受关注。
2023年烟台GDP破万亿元,成为北方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的普通地级市;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烟台依然保持快马加鞭的强劲姿态,坐实了“北方最强地级市”的名头。
提起烟台,很多人会想到樱桃和苹果。其实,烟台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北方工业名城,也是山东开埠最早的城市,1861年开埠,比青岛早了30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烟台与青岛、济南“三足鼎立”。
烟台作为北方第二梯队的代表性城市,扛起了大梁。烟台的崛起,对于山东乃至北方城市都有重要意义。
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烟台扼守渤海咽喉,向海而生、因港而兴,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烟台在经济发展上占据先机。
历史上,烟台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家工业化葡萄酒酿造企业、第一家机械制钟工厂、第一个弹子锁厂等一批民族企业在此诞生。改革开放后,烟台与青岛、大连等一道成为中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烟台经济随之起飞,进出口总额从不足2.1亿元增长到4500多亿元,经济外向度达到45%。GDP从1988年突破百亿元,到2002年突破千亿元,2012年突破五千亿元,再到2023年突破万亿元,几十年来稳步发展、十年迈上一个台阶。
很多城市发展都会经历兴衰起伏,但烟台始终保持稳步向上的发展态势。没有惊艳众人的单点爆发、鲜见出其不意的弯道超车,烟台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出了一条平滑稳健的增长曲线。
随着烟台的突破,山东成为北方地区唯一一个拥有3个万亿城市的省份。山东作为北方经济大省,越多城市晋级万亿对于稳定全国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从山东省内来看,烟台和济南的你追我赶由来已久。烟台虽然是普通地级市,却敢于同省会城市一争高下。2004年,烟台GDP超越济南,成为山东经济第二城。2018年,济南通过“强省会战略”重新领先烟台。这种良性的区域竞争,为山东经济的整体提升注入了活力。
烟台成为山东经济的“第三极”后,也有助于拉动在青岛、济南两大都市圈之外的烟威地区发展,有利于山东形成中心引领、圈层支撑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从而推动山东省内的区域协调发展。
从山东省内的区域发展格局来看,青岛、济南“双核驱动”一度是战略重点。自2018年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山东确立了济青烟“三核”引领发展战略。烟台经济的成功突破,将弥补青岛对胶东北部辐射带动不足的问题,强化济青烟的“三核”引领作用。
烟台的突破,也将带动一度沉寂的北方城市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在烟台之前,破万亿的北方城市是西安和济南,烟台破解了北方城市后继乏力的尴尬局面。
紧随其后,唐山、徐州和大连三座北方城市,是下一个万亿城市的有力竞争者。有烟台的标杆在前,其他北方城市冲击万亿的动力和信心将更充足。
对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而言,烟台的晋级同样意义深远。从目前中国26座万亿城市的地区分布来看,南北差距明显。北方地区仅有7座城市,其中,北京、天津是直辖市,济南、青岛、西安都是副省级城市,郑州是省会城市,只有烟台是普通地级市。烟台成为北方地区最强地级市,成为“北方的苏州”,或将带动北方更多地级市的崛起。
有人把烟台比作一条“鲶鱼”。有了这条鲶鱼,会给其他北方城市带来刺激和震动。
烟台突破更重要的意义,是发展路径的示范。
过去,烟台与很多北方城市一样,工业基础雄厚,但资源类产业比重大、生态环境压力大、引入新兴产业乏力、人口老龄化等。在新兴产业发展大潮中,北方很多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困难重重。
而烟台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出了新路径,这对于北方很多城市来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烟台曾凭借机械、电子、食品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叫响“烟台制造”,成为山东省内经济体量第二大城市。但由于传统工业占比较高,烟台也一度陷入增长的困境,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为了淘汰落后产能,烟台以雷霆手段,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坚决关停退出。2018年以来烟台化工企业数量大幅压减,2018年烟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比上年减少4150亿元,反映了转型的阵痛。
2019年1月,烟台在全市工信会议上提出工业转型三问:作为“老牌”工业强市,烟台工业如何杀出重围?如何看待烟台工业?如何认识当前形势?此时的烟台,GDP已被济南反超,与南通、东莞等同一梯队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省内与潍坊等城市差距缩小。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烟台的形势不容乐观。
烟台转型关键还在于新旧动能转换能。现在看来,烟台转型有“几招”值得借鉴。
一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传统产业不是弃而不用、另起炉灶,而是从“傻大黑粗”向绿色低碳转型。烟台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之一,“十三五”工业技改投资达6000多亿元。
化工产业是烟台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挥泪斩马谡”的同时,烟台聚焦炼化一体化、聚氨酯、精细化工材料三个细分领域,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联动性发展思路,依托万华化学和裕龙石化两大龙头链主企业,布局六大产业园区,推动产业“聚链成群落园”,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二是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与一些南方城市“蚂蚁雄兵”相比,烟台企业特点是“大象军团”。截至目前,烟台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64家,总市值80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首位。其中,既有万华化学这样的巨无霸国企,也有民企巨头南山集团。
作为山东省唯一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的上市公司,万华化学从MDI起家,不断向精细化学品、新材料领域拓展业务版图,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运营的综合性化工巨头,被誉为化工界的“华为”。万华化学也是国企改革成功的代表。1998年以来,万华化学已经进行五次国企改革,目标都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19年开始,烟台在全国率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培育了山东唯有的3户整体上市国有企业,树起了万华化学、冰轮环境、泰和新材等国企改革“烟台样板”。
三是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通过研发和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2019年,烟台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围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而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代表企业正是万华化学、泰和新材等化工新材料企业。
另一方面是无中生,开辟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产业新赛道。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烟台建立了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搭建了100万平方米的生命岛,建立了国家级转化服务生产平台。便利的公共平台可以让技术人员用极少的投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吸引众多企业和专家落户。目前,烟台共有医药类规上企业146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
传统优势产业底盘稳固,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新旧动能交织向前,为烟台晋级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北方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突破万亿,既是城市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城市能级的升级点。今年2月,烟台召开了全市奋进万亿新征程动员大会,回顾总结烟台万亿之路非凡历程,谋划在新起点上怎么干,并向全市发出“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启航”的动员令。
对于烟台来说,过万亿后,影响力更大、集聚资源的能力更强、发展空间更广阔,同时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万亿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这个方阵中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城市排位几乎每年都在变化。往前看,与苏州、宁波、无锡相比,烟台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往后看,唐山、徐州已达到9000亿级,大连、温州也达到8500亿级,发展势头迅猛。
尤其是常州与烟台长期处于贴身比拼、你追我赶的状态。2014年烟台GDP比常州高700多亿元,但2023年常州经济总量比烟台仅少了不足50亿。近10年来常州发展势头快于烟台,二者在城市排位赛上的竞争正趋于白热化。
今年3月,烟台市委书记、市长带队赴常州考察学习。座谈会上,常州市委书记表示,两地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源禀赋等多个方面各具特色优势,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而烟台市委书记则表示,常州实体经济强、发展活力足、创新能力高,在很多方面值得烟台认真学习借鉴。
从目前来看,常州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更胜一筹,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常州锻造发展优势的新赛道。新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情况,也成为烟台此次常州之行的重点考察学习目标之一。
可以预见,两地的竞争互动,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竞争的一大看点。
城市竞争关键看产业,产业格局奠定了城市格局。烟台市提出,以更大力度推动“四链”融合,以更实举措打造产业垂直生态体系,更加精准地招引重大项目,以更强合力推动产业链培育与服务企业专员制度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旺盛的城市“生长力”,为应对新一轮城市竞争赢得先机。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24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研究——基于财税政策组合视角”(2024AH04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