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月亮如一块明镜,将皎洁的光辉洒在窗沿上,那么轻,那么柔。
慢慢闭上眼睛,当年“乌台诗案”时我百口莫辩的样子,犹在眼前晃动。在被痛苦撕咬后,我被贬到了路途遥遥的黄州,从此难有再见故人的机会。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曾经那些人前人后的荣光,都远远地离我而去,远到了踪影皆无,剩下的,是那些喧嚣不在的人间清醒。
官场沉浮,世道变迁,唯有夜空中那一轮明月还是最开始的样子。失意过后,此时此刻的我,接受着鸟鸣啾啾、叶绿花红的拥抱,心里早已经释然。不管过去经历了什么,摇曳的月光依然娓娓告诉我:“别放弃,你还有机会选择属于自己的未来。”
想到这里,我准备脱衣睡觉。这时候,一圈光晕环绕在月亮周围,让它越发明亮起来。周遭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似真似幻。如此良辰美景,我岂能不赏?但倘若只有我一个人赏月,那也太无趣了吧!不觉间,我想起了好友张怀民。他贬官到这里才一年多时间,想必心中也如我刚来时那般孤独失意吧。今晚若能邀他一起赏月,不失为上上之策。
随后,我便前往他所居住的承天寺。一路上,寂静无声,我只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来到承天寺后,我发现好友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他又因何而不睡?是叹不公的命运,还是因月光之美而难以入眠?无须多言,我们俩在庭院中漫步,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偶有几只小虫躲藏在花草间说着悄悄话……
这一轮圆月,让夜空显得更浩瀚,更幽深。月光照在院落中,仿若是水,我和他犹如在水面上行走,凌波微动,却终是温柔平和,不动声色。月光照着古人,也照着今人。点点银辉洒在树上、房檐上,是那样通透,仿佛这湖面会无止境地向着远方延伸而去。低头细看,还能够看到藻、荇等水草交错其中,似乎这水的尽头就是九天之上,就能脱离这凡世的种种苦闷……我不由得出了神。待到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里来的什么水面?
在圆月之下,我和好友都沉默了。万物沐浴着同样的月光,这缥缈的银辉从不偏心,洒在繁华的京城,也洒在偏远的黄州,但又有谁会欣赏到这样令人心动的美景?又有谁愿意在这寂静的深夜,在微微的凉意中出门,去欣赏这一直都在的美景?或许生活中缺少的从来不是美景,而是同我与好友这样的“闲人”罢了。
再次抬头望着夜空中的月亮,它仍旧温柔地洒下光辉,照着我们两个因被贬而落寞的“闲人”,无可奈何的“闲人”,乐意欣赏它的“闲人”,悠然自得的“闲人”。
我,苏东坡,作为“闲人”之一,在这样的月辉里,心中还有什么羁绊呢?不会再有了,月辉会带着我,去寻找生活中更多的美!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指导教师:何彬瑞
吉吉工作室
文章开篇,明月当空,月华如水,静谧美好,读者的心神瞬间被拉回到那个千年前的古寺之夜。
因“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于夜深人静时,回想起人生的起伏与官场的变幻,失意之情虽苦,却因自然美景而释然。与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的庭院中漫步,听小虫的“悄悄话”,赏圆月之静美,如诗如画,安静平和,空灵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文中对“闲人”的感悟深刻而独到,既体现出苏轼被贬的无奈,又展现出他能欣赏此等美景的自得。“官场沉浮,世道变迁,唯有夜空中那一轮明月还是最开始的样子。”将官场的变化与明月的恒定相对比,字句简洁却有力地表达出苏轼对世事的豁达感悟。
作者的文笔古风韵味十足,在保留原作古意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了更丰富的描绘,让整个场景更加鲜活生动,又增加了一些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让古香古色的“承天寺夜游”以通俗浅近的面貌,重新和读者相见,情思不变,又别具新意。
【适用文题】读懂苏轼;古文今解;走近你…… (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