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着重强调知识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与重建,不断强化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助力。“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需要对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传授,更需要引导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精髓产生深入理解,这样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梳理知识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在大单元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知识内容的有效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宏观方面有效把握整体的知识结构,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要求,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良好发展,为教学活动的高质、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单元内容分析
“一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函数的基础内容,可以为学生之后的函数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对整个单元分析可发现,课文先介绍了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然后从图象视角明确分析了一次函数所具备的性质,最后对一次函数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有效阐述。知识内容层层递进,难度逐渐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函数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以及应用。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运用函数图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描点画图,实现对变量变化规律的有效探究,使其能够明确掌握函数中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升学生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一次函数具备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素材,深化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设计教学目标
在“一次函数”单元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是其中较为关键的环节,这样才能够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第一,知识、技能目标: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通过练习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在观察、分析、归纳等教学过程中,对一次函数概念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以对一次函数图象与解析式之间的关系产生明确了解;通过类比、迁移等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将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进行有效联系。第三,情感、态度目标。调动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热情,落实对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所具备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效规划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二、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一)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大单元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重要且基础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将与生活相关的一次函数实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内容。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超市购物的经历,打折是商场促销的重要手段,同学们在日常购物中有没有关注过商场商品打折的情况?
生A: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关注过商品打折情况。商场搞活动时,有的商品会标出原价以及折后价,并告诉我们打了几折。
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解答一下这个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题目:端午假期商场中进行促销活动,某个商品的原有价格为100元,假期促销打8折,请问打折之后的商品多少元?
生B:应该是80元。
师:你可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吗?
生B:我用原价乘以0.8,就可以得到商品折后价格是80元。
师:在此过程中你应用了一次函数思想,首先将商品原价设为x,将折扣设为y,然后就可以通过x乘以y得到打折之后的价格。
生C:老师,如果商场打的是9折、7折、6折等其他折扣时,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师:当然可以。我们只需要改变相对应的数值,就能够得到打折后的价格。
生D:老师,如果商场不是对商品进行打折促销,而是进行满减活动,这样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师:我们可以将满减活动视为一种特殊的折扣活动。首先我们可以假设原价为x,假设满减金额为m,而满减后的价格就是x减去m。所以面对满减问题我们依然可以运用一次函数思想进行解决。
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选择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帮助学生高效理解相关的概念、性质、应用等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与探究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二)鼓励合作探究
在大单元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通过合作对相关知识进行积极探索,进而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一次函数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出具体的函数表达式,如y=2x+1,并要求学生画出对应的函数图象,然后通过对图象的观察,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与掌握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一次函数y=kx+b(k≠0)中,斜率k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对函数图象有着怎样的影响?”并鼓励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对斜率k值的改变,观察函数图象所发生的变化。提前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组斜率k的值,如k=2/3,1,2,1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一次函数表达式绘制出相对应的函数图象。(如图1所示)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巡视,走到某个小组旁问道:“当k由正数变为负数时,图象会发展怎样的变化?”
生A:老师,我们发现当k为正数时,图象由左下方向着右上方上升;而当k为负数时,图象由左上方向着右下方下降。
教师:如果k的绝对值大小发生变化,函数图象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生B:我们觉得随着k绝对值的变大,图象越来越陡。
师:是的,在一次函数中斜率k的绝对值大小决定了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绝对值越大,图象越陡;绝对值越小,图象越平缓。
在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本组的发现。在各小组进行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应认真聆听,对于不足的地方可以进行补充。这样既能够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学生能够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进而对教学知识产生进一步的理解,实现对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良好发展。
(三)结合个人兴趣
在大单元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次函数”单元教学和学生自身兴趣进行有机结合,并设计出与学生实际需求更为相符的教学内容,可以学生兴趣点作为重要的切入点,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跨学科方式,助力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数学知识。
师:接下来,让我们说一说自己都有什么兴趣,怎样将这些兴趣和一次函数进行有效联系。
生A:老师,我喜欢打篮球,我们可以用一次函数分析最佳投篮角度,提升投篮命中率吗?
师:当然可以,在投篮中,投篮角度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投篮的准确性与成功率,我们可以运用一次函数来分析投篮角度与投篮命中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相关数据点,我们可以画出一个散点图,并应用一条直线进行拟合,而这条直线的方程式就是一次函数模型。通过对这条直线的分析,便可以找到投篮命中率最高的角度。
生B:老师,我喜欢玩电子游戏,我们可以用一次函数对游戏中得分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吗?
师:也可以。在玩电子游戏过程中,得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我们可以用一次函数进行表示。首先我们可以对初始得分进行设定,然后再对得分随时间的变化率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你们对一次函数的理解深度,还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子游戏中的得分机制。
……
在“一次函数”大单元教学中,通过与学生自身兴趣点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产生更为深刻、有效地理解,还能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与能力,促进其创新思维、跨学科思维的良好发展。
三、依据教学活动,开展科学评价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末,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了解,以便于教师对教学对策的适当调整,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热情,还能够为教学目标的切实落实提供可靠保障,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因此,在“一次函数”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解题思维过程等方面的观察。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给予肯定、表扬或者纠正、鼓励,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为多元主体评价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助力。此外,学生还可以针对自己在各项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其能够对自身产生明确、有效地认知,提升自己对自我学习的监控力度,使其拥有更强的自主学习驱动力。
四、结语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备受人们关注,并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层次性,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严谨、和谐、生机勃勃的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保证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效果,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春谷中学)
编辑:孙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