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融合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开展历史知识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文章在研究历史教材框架的基础上,以“小钱币,大历史”为主题,分别从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确立学习环节;从多学科入手,整合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确立学习环节
在全新的教学时代,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以适应跨学科的主题学习。要开展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确其流程、学习的环节。
(一)研读新课标,设立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流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面对全新的概念,历史教师要认真阅读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表述、要求,领会其精神,以此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果。另外,课标还给出了跨学科教学的主题示例,分别从历史与其他学科关系、教学目标、开展流程、评价等方面做出了阐述。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课标内容,把握其变化、新的理念,并将其合理运用于历史教学中。
(二)整合网络资源,提升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知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师在把握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也可以借用网络平台查找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实施策略,提升自身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识。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教育网站观摩名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课例,通过观摩、分析,了解名师是如何将其他学科与历史学科相融合的,从而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上述的研究,教师掌握了跨学科的有关内容,把握了它的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流程。接下来,教师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热情、如何设计跨学科知识难度才能被学生接受。文章选择“小钱币,大历史”作为本课的研究主题,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钱币是学生日常生活所常见的,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初中历史知识简单,而且经过初一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对我国各个朝代的钱币有了一定认识。第三,“小钱币,大历史”这一跨学科主题教学涉及的科目较少,与该主题有关的其他科目涉及数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量并且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师呈现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资料后,学生能够快速地将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来。在确立好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就要对“小钱币,大历史”这一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开展流程、相关内容、采取的教学模式做出合理的安排,推动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从多学科入手,整合学习资源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明确历史主题,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辅助学生的历史学习,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基于跨学科主题开展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这对历史教师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具体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共同备课
教研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当前的教研活动多以学科内部交流为主,不同学科间的教师很少开展集体研讨、备课。历史教师要想上好跨学科主题学习,就必须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故而,学校可以组织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将不同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就某个主题、专题展开交流,自此将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
(二)加强教师交流,保证合作效果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然后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流。此外,教师还要向其他学科教师请教相应的教学、学习方法,在综合这些要素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考虑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殊性,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学生家长寻求帮助,寻找广阔的资源,获得全面的支持。在确定主题、确立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分别从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寻找与主题有关的资料。道德与法治学科涉及的内容有货币、价值、经济等知识,数学学科可以从币值换算入手,关于美术学科,教师则可以上网搜索不同时期钱币涉及的绘画元素,指导学生从艺术视角分析问题。在选定跨学科资源后,教师按照跨学科主题学习顺序重新整合资源并进行排列。
三、优化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效果
(一)展示图片,探寻古钱币外形、材质演变的规律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古钱币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找一找教材内的古钱币图片,并根据它的发展顺序进行梳理。经过认真分析,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古钱币图片、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代表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教师在遵循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古钱币的外形、材质两个方面对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
教师:经过小组合作,大家找到古钱币的演变规律了吗?
小组1:古钱币的演变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的过程。大致分为实物货币阶段(贝壳为主),金属货币阶段(刀币为主),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叠铸法、母钱翻砂法,货币的外形更多样。
小组2:原始社会后期多采用天然贝类这一货币形式;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金属货币如铜、铁成为钱币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清朝采用的是机器铸币,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纸币。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探寻到了古钱币的外形以及它的材质演变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两份材料,一份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主要内容:政治与经济是紧密相关的,主要表现为经济决定了政治,政治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反作用。只有有正确的政治领导、政治路线,经济建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一份是美术学科的材料:美术具有造型性、稳定性的特征,造型性表现为铸造成功的物体具有直观的特性,稳定性指的是被物质材料固定下来的供人们赏析、收藏的物品。
学生阅读材料,分别从道德与法治、美术的角度,思考古钱币外形的设定、材质的选择与政治、艺术审美有何关系,又是如何展现的。
学生1:古钱币的外形设定是当时政治理念、社会需求的充分体现。如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的开元通宝,开元即为开创新的纪元。
学生2:古钱币的材质选择与政治、经济都有很大的关系。
学生3:古钱币的外形设计是古代社会审美理念的体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圆首刀”,其中圆代表的是天,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
学生4:古钱币还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如王莽时期的钱币,其刀首用黄金镶嵌“一刀”二字,精美绝伦,是当时艺术水平的最高成就。
从不同的角度对古钱币演变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时政素养。
(二)创设情境,探寻古钱币铸币权的演变规律
经过第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各个朝代钱币演变的原因。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钱币的现实价值,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虚拟情境“请同学们换上衣服,做好装扮,穿越到古代,体会钱币不统一给当时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问题?”在A朝,钱币由当地政府发放,不同地区人们使用的钱币是不一样的。如若生活在a地的人们要去b地购买日用品,还需要将a地的钱币换成b地的货币。a地政府为了促进人们的消费,印发了很多的流通钱币,人们手中有钱了就开始购买大量的物品,没几天市场上的物品就开始减少。商人为了给自己赢得生产物品的时间开始抬高物价,随后老百姓发现自己买不起商品了,而且a地的物价太高,很多地区都放弃了与a地的贸易活动。
教师:经过角色扮演,同学们可以说一说钱币不统一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问题呢?
学生1:货币不统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易成本增加,影响了商品的流通。
学生2:货币不统一不利于地方、国家的经济管理,也会阻碍各地的经济贸易,影响国家的团结统一。
教师:大家从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的角度对货币不统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下来,老师出一道数学题,从数学的角度看看货币不统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大铁钱每贯重12斤,小铁钱每贯重6.5斤,一批绢布需要用到2万个小铁钱,那么这些货币多重呢?用什么来装这些货币?(1贯钱=1000枚钱币,1斤为500克)
学生通过切身表演开展数学计算,认识到钱币不统一对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则汉武帝将铸币权收为中央管的材料并设置相应的问题。
教师:通过分析史料,大家说一说铸币权由中央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1:中央统一铸币权,可以避免地方势力通过铸造货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保证了国家安全、货币的统一。
学生2:可以稳定市场,避免货币混乱扰动市场,保障人民的生活。
学生3: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控制货币的铸造和发行,可以保证铸币的利益,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待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表扬,对于学生表达不足之处进行引导。
教师:材料中显示,西汉末年,允许私人和王国铸钱,结果引发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从这一点来看,汉武帝统一货币铸权有何意义?
学生4:可以打击非法铸造货币的行为,保证正规货币的利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探寻人民币中的绘画元素
教师: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发现古钱币外形的变化、材质的选择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也延续到了现代呢?请同学们看图片(多媒体展示我国发行的五套人民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这五套人民币中的绘画元素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关系。
学生分析人民币上图案的寓意。
教师:看来大家对我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大家说得没错,我国现行人民币的铸造与政治、经济、文化也有着紧密的关系。经过多学科的材料分析,大家能否从历史、道德与法治、艺术三个学科入手,分析钱币演变中体现的古人的智慧。同学们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分析、讨论、整合资料,最后形成一份报告。
综上所述,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将会成为日后历史教学的常态。应用跨学科主题开展历史教学,不仅强化了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而且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通过调查却发现,关于跨学科的历史教学研究很少,以至于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还有部分教师因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不够,知识经验薄弱,难以确保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通过自我学习、研读课标掌握前沿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拓宽自身的视野范围;通过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参与到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改进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不足并不断地优化,自此从根本上提升了跨学科主题教学质量与效率。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春谷中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