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不光是对一门学科的研究,更是一门生活艺术的载体。当人们将目光投向东北三省这片广袤土地时,生活情境和地理知识交相互融,共同绘制出生动形象的地理画卷。东北三省是一片充满魅力和神秘的土地,巍峨壮丽的长白山脉,波涛汹涌的黑龙江,辽阔的东北平原,不同的地理风貌充满着不同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中,人们的生活也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
一、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在学习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这一课程时,学生已经通过前期学习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通过对地图、景观图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搜集,依托自学、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并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提高问题分析的归纳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东北三省地形图的有效运用,使学生对东北三省的气候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2.通过对地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地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依托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形成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对东北自然地理环境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东北三省的了解。
二、先入为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先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着手。区域认知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对空间——区域相关方法论及观点的有效运用,形成对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认知能力。基于知识——技能这一层面来展开分析,区域认知能力包括区域分布、位置、要素、特征、差异、联系、演变、发展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以“东北三省空白版图”作为教学载体,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知识点的有机整合,并将知识点填充于“东北三省空白版图”中,让学生通过分析东北三省地理要素分布图,掌握本节课程的重点,对东北三省形成区域认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也会更为清楚地了解到东北三省局部区域地理要素的实际情况,不管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后期的复习,均可以抓住其中要点内容,学习时效得到显著提升,地理学习的区域性认知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三、新课导入,培养学生探索积极性
在上课之前,教师选取《闯关东》相关片段,让学生以“闯关东”作为本节课程的学习线索,奠定后续的学习基础。教师播放完《闯关东》相关片段之后,可以提出问题。
教师:电视剧里的关东地区就是东北。东北向来有白山黑水之称。今天我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去关东“闯一闯”,看看这里的山水、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我们先从自然情境的学习着手。
学生:好!
教师:我们先看一下东北三省所在的位置和地质地貌,大家结合我提出的问题,把书翻到课本第14页,看一下图6和图11,以及其中的文字描述,想一下我提出的三个问题,若是大家有答案,可以在纸上或书上直接标记。
问题一:你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
问题二:东北三省的范围是否可以指图说清?东北三省说的是哪三个省?
问题三:你是否可以基于地势、地形、地形类型三个方面,对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进行描述?
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探索,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当予以纠正。
四、生活化情境创设,自主探究
教师需要综合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创建教学情境,并由学生和教师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严格按照本节课程的教学标准,让学生将身心都放置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亲身探索和实践体验的方式,解决本节课程需要学习的各类问题。依托做中学、玩中学,保障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创设东北三省模拟旅游情境,并将学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小组,展开自主探究。
【第一小组:寻找美食】
教师:你们都是资深的小吃货,第一次来到东北都看见了哪些美食?有哪些特别想要尝一尝?
学生:我想尝大冰糕,还有东北的冻梨,对了,还有酸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我还想上山采松子。
教师:这些饮食和东北的地理条件有哪些联系?
学生:东北这个地方四季分明,冬季时气候严寒。过去,东北冬季缺少水果、蔬菜,因此人们喜欢在冬季时腌酸菜、冻水果。尤其是冻水果,冬季时吃着既清爽又开胃。与此同时,东北主要以平原、山地为主,物产资源较为丰富,林产品较为多元化。
【第二组:寻访人家】
教师:大家看看这些东北的农家小院,相较于南方的小城,你们认为东北的房子有哪些特征?
学生:大火炕是最大的特点,墙比较厚,窗户玻璃都是双层的,同时屋顶坡度较大。
教师:这些民居的特色和东北的地质地貌有哪些联系?
学生:东北四季分明,冬季既漫长又寒冷,乡村地区更习惯通过秸秆燃烧用于做饭,也可以用于烧炕取暖,同时也有一些农家小院通过烧煤来取暖。冬季时降雪量较大,所以屋顶坡度较大,可以让排雪速度更快。而窗户双层,墙壁较厚,可以让东北人顺利过冬,提高整个房屋的保暖效果。
【第三组:户外活动体验】
教师:在冬季,东北三省有哪些好玩的运动和娱乐活动?
学生:可以到黑龙江去逛雪乡,也可以到哈尔滨去赏冰灯,还可以到长春、沈阳去滑冰。
教师:这些活动和东北有哪些联系?
学生:东北这个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时气温较低,十分漫长,雪期也较久,长达3~4个月。为此,人们的户外娱乐活动主要是以冰雪活动为主。
【第四组:结交东北朋友】
教师:东北人给你带来了哪些印象?
学生:东北人非常热情豪爽,一开口就是段子,好像天生具有语言天赋,扭秧歌和二人转是这里的特色。
教师:东北人民的性格、爱好和东北的地质地貌有哪些关系?
学生:古代时,东北的位置在我国以北,这一地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尤其是食物非常充足,本地人和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但是想要通过外来人员来获得其他地区的信息。为此,东北人与其他地区人员进行交往时热情、豪爽,有着自来熟的特征。再加上东北这个地区本来冬季较为漫长,娱乐活动较少,人们更加喜欢聚在一起唠嗑,在长期插科打诨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与此同时,东北人非常热爱生活,不管是大秧歌还是二人转,动作挥洒自如,简洁有力,这和东北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尤其是二人转,可以展现出东北人性格浪漫。原始森林的黑森森,大草原的白茫茫,黑土地的一望无际,干冷的气候,让东北人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究、教师的引导、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以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学生也会形成对本课程的学习冲动,自主对问题进行探寻。这种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情境有机结合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更高,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五、强化社会调查,深化量化考核
东北有着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依托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既需要了解东北三省的特征,又需要感受这些特征如何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为此,教师可以组织社会调查。
第一个社会小调查是让学生调查一下7天内自己的午餐和晚餐吃面食和米饭的次数分别是多少,调查表格如表1。
第二个调查是在超市中调查大米,找出10种品牌,对大米的产地进行统计,调查表格如表2。
在将生活情境和初中地理知识进行融合的过程中,社会调查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生活和地理知识联系的重要载体。综合考量学生的早餐种类较为丰富,主食很难调查,因此在第一个社会小调查中,主要是以午餐和晚餐调查为主。第二个调查则是让学生在大型超市中对米面区进行调查,记录大米产地,主要是考查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调查时,需始终秉承求真务实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完成整个调查活动。调查发现,学生吃米饭的次数是70%,吃面食的次数是30%。这就代表着,在北方地区,大米是人们的主食。而第二个调查发现,在大米品牌中,80%都源自东北,这就代表着人们日常购置的大米主要源自东北,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东北的认知,了解到东北的地质地貌以及盛产大米的主要原因。
完成以上教学内容之后,教师需对学生进行评价,以量化评分的方式,通过指标设计,分配具体的分数和百分比,保障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及完善性。在评价指标设计上,主要包括生活情境关联度、地理知识应用准确性、地理知识应用创新性、地理概念理解深度、跨学科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参与度和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如表3)。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调查表现,对各指标进行打分,并将各指标的分数乘以所占的百分比,最后获得学生的综合评价分数。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东北三省”是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东北三省除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在东北这片土地中,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为此,教师需要了解生活情境和初中地理知识两者之间的耦合措施,制订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保障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作者单位:枣庄市市中区勤为学校)
编辑:温雪莲
作者简介:刘宇航(1995—),男,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