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品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石,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从个别学科的几十种发展到涵盖各个学科的上万种。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仪器的配备、实验室的管理、实验教学仪器的使用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能为开好实验教学课程提供有力保障。《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对我省进一步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相应措施,将建配管用有机融合,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能力,实现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省义务教育有力有序有效向优质均衡迈进,从注重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配备到注重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仪器使用转变,中小学校在实验室的建设、环境、设施设备的配备等方面都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为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课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要把实验教学工作做好,使实验教学仪器从“配备”往“使用”的方向去发展,因此,强化实验教学仪器使用的任务尤为重要和迫切。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不断推动实验教学仪器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服务教育教学各环节,使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不仅体现在仪器设备上,还体现在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使用氛围、创新的教学模式上。
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以坚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彰显育人性、结构性、进阶性、探究实践性、综合性。例如,化学学科不仅明确了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的内容,在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课时要求上也作了明确规定。新课标的制订、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科突出了实验操作内容,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考查,通过教学实践,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得到主动的发展和成长。同时,新课标也引导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发生根本转变,为中小学的教与学注入活力。
过去,有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说实验,说实验不如背实验。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成绩,他们省略了做实验的环节,通过题海战术的形式让学生背熟知识点,要求在考试时能够写出正确答案即可。这样的教学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了片面的理解,又忽略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实验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将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有机融合。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思维的启发者,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入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验教学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也需要不断强化,我们要紧密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际,通过教师培训、集体备课、观摩学习、实地督导等形式,深化教师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的理解。为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山西省坚持每年举办初中理化实验操作标准化培训,近5年来累计培训实验教师900余名。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录制了初中理化实验操作视频,开展了全省初中理化实验教学线上培训,累计54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切实提升了教师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愈加深入,特别是将实验操作纳入学业水平考核体系中之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更加凸显。然而,面对传统实验教学课时不足、实验管理员专业能力与素养缺乏等问题,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规范科学实施迫在眉睫。
1.强化仪器使用。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和操作指南,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课程,开放各类实验实践场所,促进实验教学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还要通过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竞赛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教师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师生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激发师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
2.做好仪器管理。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专用场所,科学规范的管理对维护实验秩序、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十年来,随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以及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的实施,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校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也都达到了标准化水平。学校要努力做到仪器设备底数清楚,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帐、物、卡、证四相符,将实验教学仪器真正管好用好。
3.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确保实验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及时补充才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要在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实验的学生、实验室安全等方面整章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4.做好档案管理。实验教学档案记录了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的情况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资源及教育教学成果,是学校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应及时把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设备、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人员业务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归档,为教师开展教学及教研工作提供借鉴,为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5.做好安全保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定期开展安全培训,规范危化品采购、管理、使用、处理等流程,提高实验室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通过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和各岗位工作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建立责任到人、措施严密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6.健全评价体系。为充分发挥实验操作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探索综合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试模式,山西省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同时不断探索建立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机制,全面考核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的大背景下,实验教学工作有了更广阔的视野,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优化管理制度,持续推动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教育资助与保障中心)
责任编辑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