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走向深入,高中阶段作为连接基础教育革新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关键时期,其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面对我国高中教育阶段遭遇的众多教学管理难题,本文以晋城一中为例,提出高中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旨在有效处理当前教学管理的重要难题,促使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决定了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为此,晋城一中聚焦提高师资力量,着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力支撑。
(一)以多元化培训方式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1.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对教师队伍进行自主学习和远程培训,这种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培训。此外,学校还采用了“分散自学为主,重点集中辅导,联系实际研讨,实践总结提高”的形式,以及现代教育理论专题讲座、教学能力达标考核、新课程标准解读、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师徒结对。“师徒结对传薪火,携手共进育桃李。”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是经验与关爱的传递。年轻教师成长要靠骨干教师帮助指导,青年教师知识新、观念新、思维活跃,又给骨干教师以促进。学校成立了名师指导团队,他们是由临近退休且教学成绩优异的资深教师组成,致力于传承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由他们带领青年教师成长,可以使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
(二)以各种比赛活动为契机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推动课堂的有力保障,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学校举办了各种比赛活动,切实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促进了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推动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如“崇实杯”教学技能大赛,以比赛为契机,为全体教师搭建平台,引导教师持续深入探索我校优质的教学模式,力争使每位教师都得到锤炼、受到洗礼。这不仅掀起了一场大范围、大规模、有深度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弘扬了我校“教师勤勤恳恳教,学生扎扎实实学”的优良校风,还使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崭露头角。此次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我校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教学风貌以及丰硕的课改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办学质量。
高中时期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对每1名学生都至关重要,而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每一名学生的个人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强基”课程培训,同时由年级主任和教学副主任就学生近期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心理状态、困难科目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提出解决办法,并起到鼓励促学、情绪疏导、缓解压力等作用。对成绩较薄弱的学生,由班级老师个别辅导。采取深入了解困难、建立信任、设定可实现目标并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帮助成绩薄弱的学生寻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教研作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让教师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同学科或跨学科教师进行共同备课、磨课、评课,相互学习,发现不足,进而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最终实现专业成长。
(一)集体备课制度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并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随后在组内试讲时,由教学指导进行具体点评,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由全组教师集思广益帮助青年教师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指导听课制度
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指导教师全程听课,记录课堂情况。并在课后进行反馈,指出课堂特色或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三)“每周三研”制度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每周三研”制度。周一教研围绕周测试题展开,根据阅卷情况进行试题分析、学情分析、题目讲解教研。周三教研以“呈现一节精品课”为主要目标,全组教师轮流进行说课、评课,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形成个性化教案;周五教研根据各组情况,围绕课标解读、高考研究、实验准备等展开,将近期社会热点与学科教学进行关联,紧跟新高考情境化命题趋势,为情境化教学打好基础。通过该制度,为教师们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也让教师们对新高考背景下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实现科学备考、高效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313312”创新教研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新教材,坚持质量立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反思、有创新能力和有较高水平的骨干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晋城一中开展了“313312”创新教研模式,即开展定时间、定场地、定科目“三定”常态研课;实行听课教师与评课教师每周“一互轮”;明确讲课、说课、评课“三规范”;完成知识迁移、能力转化、思维进阶“三阶任务”;进而全面兑现“新课程标准”这一核心要求,实现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两个终极目标”。自实施“313312”创新教研至今,已有50余周的时间,各学科教师在此期间精心备课,精准评课,呈现了900余节精彩的公开课堂。通过公开课,教师可以相互学习课堂设计、学习教学难点的处理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让课堂教学越来越驾轻就熟。
传递知识不是现代教师的唯一职责,好课的标准是学生对于课堂的接受度。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增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了学生课后评价制度,在教师评价指标中,特别注重学生评价;建立了经常性反馈教师教学状况制度和每学期学生问卷评教制度。
高中教学管理的优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面对教育生态的持续变化,高中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要持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希望本文能为高中教育实践者提供借鉴,并引发更多关于教育质量优化的深入探讨。
(作者单位:晋城一中)
责任编辑郭维易
山西教育·管理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