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智慧”教育实践进路与深度审视

2024-11-21 00:00张代军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11期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走过20多年,已成为一种常态。“课程结构与形式的变革,促使我们从观念与行为层面,建立以强调人的发展、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以及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新的课程价值取向。”这是课程育人的根本旨归。自2021年成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以来,太原市进山中学校开始深入梳理课程发展脉络,紧密结合新时代发展特征,探索形成“生态·智慧”教育实践。

一、进山中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理念: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引,培养新时代“智·仁·勇”的阳光健康学子

进山中学是一所建校102年的百年老校,校训“智·仁·勇”出自《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实施“双新”课程以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赋予“智·仁·勇”校训以新时代的教育内涵,确立进山中学的课程培养目标为塑造新时代“智·仁·勇”的阳光学子。

智,即国际视野、开放包容、明辨是非、善学勤思。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具有洞见未来的明辨能力和学习能力,拥有是非明辨能力和判断甄别能力。

仁,即家国情怀、修身立德、自信自觉、宽厚友爱。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认同主流的积极的价值观,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行动自信。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升道德素养。

勇,即身心强健、责任担当、批判质疑、创新有为。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乐观的心理品质,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二)课程体系:形成以“三圆同心”为模型的三层三星“生态·智慧”课程体系

遵循“全人教育”理念,以塑造新时代“智·仁·勇”的阳光健康学子形象为目标,遵循“保障基础、尊重选择、强化整合”的课程建设原则,建构形成以“三圆同心”为模型的进山三层三星“生态·智慧”课程体系。

“同心”圆由进山中学的校徽构成,标示着进山中学赓续百年的“全人教育”理念与新时代“智·仁·勇”的阳光健康学子培养目标,寓意着赓续传统、立足时代和洞见未来的综合设想与目标追求。

“三圆”对应着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研究课程三级。基础课程面向全体,是国家规定课程,其内容整合为八大领域:逻辑思维、自然科学、应用技术、语言文化、人文社会、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社会化教育,用以实现育人的基础性功能;拓展课程面向部分,是基础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其内容整合为八大课程领域:数字与数据、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与创新、阅读与交流、社会科学、审美与鉴赏、健康生活、人格塑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其个性,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实现育人的多样性功能;研究性课程,面向极具发展潜力、志向远大、特色突出的个体学生,是专修课程,为其将来成为卓越人才奠定基础。目前,进山中学已开发出科技创新、学科强基、国际项目合作、艺体专项课程。

通过以上三个层级的课程,以适应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

“三星”,即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星级课程,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校基于高校对学生的要求,社会和家长的期许和学生个性化的潜能,制定了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三个星级课程供学生选择,即三星、四星、五星级课程。

三星级课程:培养特色学科人才,是学科的必备知识,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即共同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为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奠定课程的基础。

四星级课程:培养基础学科人才,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在难度和广度上进行适当拓展,在三星级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与兴趣特长的发展,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创造性学力培养。

五星级课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针对以相关领域作为未来专业发展目标的学生。结合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开设难点知识整合、知识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等,统筹规划开设,针对拔尖学生特殊培养。

以生物课程为例:

三星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包括艺体班)必修的课程,是生物学的必备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

四星级课程:主要面向选考生物学的班级,是在三星级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拓展,旨在促进学生潜在能力与兴趣特长的发展。

五星级课程:面向提前批次录取并选考生物学的班级,结合生物学核心素养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授课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星级课程套餐,教师根据星级教学进度表进行区别教学设计、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材施“教”、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为学生发展提供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关键体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课程实施:创设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生态·智慧”课堂新样态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进山中学校在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转变为“启发式、参与式”课堂,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让学习自然发生。通过发现、唤醒、引领、成就,将课堂打造成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生成能力、提升素养”的生态场,逐步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生态·智慧”课堂。

“生态·智慧”课堂尊重师生生命,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是平等的、开放的、和谐的,是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生态空间。

学校将“生态·智慧”课堂教学核心理念融入到教学行为中,并概括为“走下讲台、共同育人、重在生成、自觉觉人”的十六字课堂理念;将“生态·智慧”课堂教学核心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四环节”中,并概括为“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答疑解惑、方法呈现”的十六字教学环节,将“生态·智慧”课堂教学核心理念融入到课堂管理中,积极推进“初中陪伴式成长,高中个性化培养”的办学宗旨,促进课堂长链条有效衔接,发挥“初高中”贯通培养的教育优势。让课堂成为具有灵动性、创造性、愉悦性、高效性的双向教学平台,进而形成“为智慧而教,共建生态场”的“生态·智慧”课堂新样态。

二、进山中学课程改革的支撑系统

进山中学“生态·智慧”课程体系是为了更好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系统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师生潜能构建而成的。

(一)方向引领,政策支撑

夯实基础教育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环节。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2023年国家先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为基础教育建设课程体系和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提供政策支撑,也为探索多元课程提供多条育人路径。

(二)育人目标,制度保障

学校经过全校教职员工讨论,通过教代会数次讨论并集体决议,确立“十四五”办学方略,明确新时代“智·仁·勇”的阳光健康学子培养目标,通过了《八项制度》《制度汇编》,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使管理和制度“入脑入心”的教育活动,让育人目标逐渐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行动自觉。

(三)双脉并行,文化浸润

红脉传承,铸就精神脊梁;文脉延续,涵养人文底蕴。学校将红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通过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让学生深刻了解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

(四)师生共育,资源融合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课程建设中两大关键因素。学校不遗余力t34VKHDdd3VP3P94+i+KtQ==引进优秀人才,通过“青蓝工程”等项目,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通过创办“卫兴华”教育家学校,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通、创新能力强的教学骨干;借助学校师生生涯中心、校外专家和高校资源,形成高水平师资队伍;与北师大、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共享,开发课程,满足具有天赋、特长的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同类或薄弱中学建立联盟,形成区域内特色发展共同体,以此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五)困境与瓶颈,变革契机

课程变革是学校转型的关键。如何应对变革,也是前行路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读懂变革———知识迭代。读懂当下变革,变革的重心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个性化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设置与解决,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读懂学校———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是学校发展的起点和根本。进山中学的办学定位从创办“特色鲜明,省内领航,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中学”发展至如今的“建设未来新质学校”,体现了对追求高品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3.读懂学生———生源特点。学校高中生源由航空航天、普招、定向、艺体特长等四类学生构成,在课程建设中,扬长补短一直是学校的价值追求。

三、经验与反思

三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也进行了以下反思。

1.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课程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成果,教师的成长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才能深化推进。

2.扎实落实是根本。课程改革和建设不仅要有顶层设计,更离不开各部门的扎实落实。只有自下而上拧成一股力,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制度建设是保障。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

发展无止境,实践在路上。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兼容并蓄,发展个性”的文化气质,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尊重生命、关注个体,让每一位进山学子追逐梦想,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系太原市进山中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栗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