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XX子”作为新兴的网络用语,而学界对“子”的研究,主要是集中研究“子”在现代汉语作为词缀的功能,较少提及在新兴语言环境中,“子”作为新网络词语的用法。本文从“XX子”的来源、语法分析方面进行探讨,发现“XX子”能够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XX子”中的“子”和汉语词缀“子”明显不同。这些结论有助于全面认识“XX子”作为网络流行语对人们日常交际语言的影响,有利于加深大众对网络流行语的理解。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XX子”;流行溯源;构件;语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2-012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2.035
一、引言
当今社会,网络发展迅猛,而网络流行语作为随之兴起的语言现象,可以看成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近几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XX子”被广泛使用,不仅在网络虚拟空间占有一席之地,在现实生活中也发挥着其独特的社会功能。研究这一流行语结构,既有助于全面认识网络用语对人们日常交际语言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从语言的动态发展中把握如今大众的心理状态。本文将从“XX子”的来源出发,结合搜集到的语料,从结构方面分析其特点,“XX子”结构的分析有助于了解网络新词的产生、兴起和发展状况,加深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理解。
由于“XX子”是刚兴起的网络用语,使用环境大多是网络,所以语料基本来源于百度百科、豆瓣、贴吧、微博等平台,而网络用语具有不规范的情况,故笔者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文中所引用的例句均标明出处。
二、“XX子”的流行溯源
近几年,“XX子”体作为新的网络流行语,在微博、豆瓣、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出现了“霸屏”式的使用,其热度也是居高不下,一时之间风靡全网。
(一)“XX子”的来源
“XX子”体的最初来源可以追溯到“无语子”“漂亮子”“好看子”等表达形式,是说话人表示对人或事物的一种感受,有较浓的主观评价的意味,是一种生动形式所体现的状态,而且并不是先用于称呼语,至于称呼语这种表达方式则最初在欧美粉丝的贴吧中流行,比如“支持子”“不错子”等,一开始贴吧粉丝出于嘲讽的目的来玩“梗”,在日常交流中模仿这种表达方式,反复使用“XX子”体,却意外地将这种表达方式固定下来,成为一种表达习惯并且火遍全网,也正是这样,“XX子”体的形式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网络流行语。
随着偶像选秀节目的热播,粉丝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偶像的喜爱和支持,也模仿了这种结构,显得名字也更加可爱。而仅仅是名字类“XX子”无法满足社交需求,所以短语类“XX子”也广泛被使用,起情感作用,网友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把“XX”进行替换,如“好吃子”“麻烦子”等等,一时间,万物皆可“子”。
(二)“XX子”的使用现状
“XX子”的表达形式在中国最常见于称呼,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粉丝称呼自己偶像的一种方式。而在综艺当中,各位粉丝也受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影响,把自己喜爱的选手称之为“XX子”,这种“XX子”的称呼对每个明星都适用,一般都是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重叠之后再加上“子”。而“XX子”的称呼方式随着网络交流的推进,不仅仅流行于网络上的称呼,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以前亲密的人会叫对方“宝贝”,现在则改称为“宝宝子”,这种称呼不仅体现了关系的亲近,而且更加口语化,说起来也比较顺口。
在这之后,“XX子”体从仅仅用于称呼,又逐渐发展到了带有评价意味的表达方式上面,与其最初的本意相吻合,像之前提到的“无语子”等,“无语”本身就含有无奈、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意思,加上“子”,更显得无可奈何,加深了本来就含有的情绪,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比如在跟朋友评论某件事情时,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就会用“无语子”来回应,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方也就心领神会。而通过“无语子”延伸出来的各类词语更是数不胜数,“开心子”“悲伤子”“难受子”等等,没有加不了的“子”,只有想不到的“子”。
如以下例句:
(1)我这不是胖,是美丽子在膨胀。(优酷视频 2021.2.3)
(2)这件事真是办得太好了,解气子。(豆瓣 2020.7.23)
三、“XX子”的语法分析
“XX子”作为当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话语形式,能够成为新网络语言的宠儿,被大家广泛使用,必定有着与其他网络用语的不同之处,下面将从语法的角度探讨它的独特之处。
(一)构件“子”的分析
在汉语方言中,是存在“XX子”式子尾词,像鲁中莱芜方言中就存在类似的表达方式,吕晓玲就指出“XX子”式子尾词具有表小称、表少量、表泛指、表特指和表描写等语法意义。如“兜子”是指盖房子时泥瓦工用于提泥巴的袋子,而“兜兜子”是儿童穿的肚兜;再比如“碗子”在莱芜方言中指茶杯,而“碗碗子”指较小的盛东西的器具,在“子”表示小称方面,这似乎与如今所探讨的“XX子”体不谋而合,但是这两者在组成部分上还是有着较大的不同,所以并不能把其中的“XX”完全等同分析。但是,“子”在发展过程中位置是不变的,在“XX子”结构中总是位于后缀位置,是构式中的固定构件。
同时,也要看到,“XX子”中“子”与词缀“子”的不同。
第一,两者的定性不同。
词缀“子”是由上古时期的实语素演变而来的,这个演变是一种渐变过程,经历了语义引申、语义虚化、词尾化和词缀化等几个重要阶段,是汉语学界公认的语言现象。而“XX子”中的“子”,因为是新兴网络语言,研究资料很少,对其的分析讨论都是基于整体结构而言的,至今没有一位学者给出定论,笔者认为将其定性为“类词缀”也不够准确,有人也认为可以把它当作语气词来处理,但是它和语气词的语法特征又相去甚远,也没有办法将其等同于语气词来分析,所以关于“XX子”中的“子”的定性,还需要更深入地探讨。
第二,在结构中的读音不同。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不同之处,在汉语口语中,常用词存在轻声读音,像词缀“子”就是读作轻声的,如“鸽子”“燕子”“辫子”等,而“孙子”一词,由于“子”的读音不同,词义也就不同,读轻声时,指“儿子的儿子”,读上声时,指“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这些轻声音节同时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XX子”中的“子”读上声,在短语类“XX子”和名字类“XX子”当中都是同一读音,不像词缀“子”的情况那么复杂,其读音就算改变,对整体结构也没有什么影响,不存在变读后类型发生变化的情况,这一方面也没有词缀“子”的研究意义重要,所以在这里不作过多分析。
第三,表达的意义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子”有词缀和词根之分,词根不在所讨论的范围之内,这里主要只分析一下“子”作为词缀时的情况。词缀是语素的一种,而且不能够单独成词,即没有办法单独回答问题,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位置固定,只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像“子”一般都是在词根之后出现,学者则普遍认为它属于“后缀”,“子”基本没有词汇意义,更多是帮助单音节词演变为双音节词,像在古代汉语中的“桌椅板凳”,在现代汉语中单说为“桌子”“椅子”“凳子”等,这样的形式也更加符合口语化的表达。
正如前面一直强调的,“XX子”中的“子”起情感表达的需要,本身就是在网络平台上出现的,所以本身就是口语化的,而“XX”与“XX子”不是口语表达的需要,是为情感服务的,这也是两个“子”最突出的不同之处。
由此可见,汉语词缀中的“子”是汉语双音节化和口语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首先,最明显的是音节数目,在上文中论述过,“XX子”体是三音节,而词缀“子”构成的词则是双音节,这与“子”的历时发展有关,是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的重要体现。根据“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形简短,古汉语单音节词更多,发展到现代汉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①的概念定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词缀“子”的大量存在。而“子”是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而且这种表达形式也没有固定下来,研究的语料多是个人表达,没有办法范畴化,研究对象还是“XX子”的整体结构适宜。
(二)构件“XX”的分析
在分析“XX”时,首先要对其进行一个简单地分类,根据其指称的不同,可以将“XX子”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称呼语,仅仅使用于对人的指代,称之为名字类的“XX子”体,另一类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表示评价的状态,称为短语类“XX子”体。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两类“XX子”体的结构特点。
1.音节特征
“XX”在名字类中是比较简单的,即姓名中的最后一个字重叠然后加“子”,单音节成分不构成现在所说的这种结构,如“宝子”“姐子”等,这些在“XX子”体还未兴起时,在方言中已经大量存在。至于姓基本上没有叠加的情况,但有时也有例外,一种情况是避免发音拗口,有时会重叠名字中比较好发音的那个字。值得注意的是,有时选择的字也不仅仅是出于好读的目的,有时选取的字要带有性别特征,所以才出现了叠加第二字的情况。总体来说,名字类“XX子”都是单音节语素构成的重叠式,叠音附加“子”构成三音节结构,尤其注意与词缀“子”的轻声读音不同,这里的“子”读原调,也就是上声,在语音形式上形成2+1的节奏。在读的时候一般带有喜爱的语气,一般三个字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子”的咬字也会比前两字要重一些。
而短语类的最常见都是双音节词直接加“子”,从音节构成来看,不同于其他网络用语的格式,如“X族”“XX风”“XX控”前加的成分,有单音节的,有双音节的,甚至还有多音节的,例如蚁族、打工族、甜美风、新中式风、颜值控等,而“XX子”的结构较为固定,基本上都是三音节结构,前加的成分都是双音节的。
2.词性特征
在进一步分析“XX”中“X”的词性,能够发现“XX”具有以下词性:
(1)当“XX”词性为形容词
因为“XX子”体结构主要表现使用者的主观感受,所以词性以形容词为主,这些形容词有美丽、好看、晴朗、可爱、甜美等,这些词都可以进入“XX子”这个结构,我们在许多社交平台都能够发现其身影,如以下例句:
(3)你琴的新语音真的好难听子。(百度贴吧 2020.8.18)
(4) 无语子,上一秒还在秀恩爱,下一秒竟能立马翻脸?(爱奇艺 2020.6.20)
(5)打游戏又被团灭了,难过子。(百度贴吧 2021.1.13)
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到,当“XX”是形容词时,都表示的是人的主观情感,且与词的感情色彩一致,没有“言外之意”,是词义本身的直观表达。根据形容词是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性质,如勇敢、优秀、聪明等。状态形容词有量的成分,即表示程度加深,有较强的主观评价的意味,是一种生动形式所体现的状态,如绿油油、黑不溜秋等” ②的概念定义,不难发现,形容词词性的“XX”都是性质形容词,而且表示的内容也较为单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a.描述人或事物的外部特征,如:美丽子、漂亮子、好看子、甜美子等。
b.描述人或事物的感受或性质,如:心酸子、悲伤子、难听子、遗憾子等。
(2)当“XX”词性为名词
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因为上文中提到的名字类“XX子”的广泛使用,再加之汉语后缀“子”的用法固定,所以这类“XX子”体并没有得到大量地传播,一般都是说话人根据自己的习惯创造并使用的。其中看到最多的也是因为综艺热播而大量使用的“姐姐子”的用法。“姐姐”本身就是叠音词,符合我们所说的名字类“XX子”的构成条件,当它进入“XX子”的构式中,表示喜爱亲切的效果比“姐姐”单独使用来得更加强烈。而“乌鱼子”则是“无语子”的变体,“无语”本身就是早些年很火的网络词语,受到谐音梗以及饭圈的“加密文化”的影响,“无语子”就变成了“乌鱼子”,乍一听有些无厘头,可正是这种需要听话人进一步思考才能理解含义,让这个词更具有无话可说的意味,让人不知道如何回应。
(3)当“XX”词性为动词时
相比于名词构成的“XX子”体,以动词构成的“XX子”体的情况十分常见,基本与形容词的构成情况相当,如“喜欢子”“欣赏子”等,而且动词基本都是心理活动动词,而且词义多偏向于褒义,这跟“XX子”表达个人喜爱亲近之意密不可分,即使有偏贬义的动词,在语境下我们也能看出是带有撒娇意味的,比如“讨厌子”等,这类动词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强。
“XX子”的“XX”主要由名词、性质形容词和动词构成,名词构成的“XX子”体基本都是称呼语,而其他两种词性构成后的整体呈现形容词性,在日常生活的个人表达中十分广泛,但是并未像其他网络流行语被大量使用,在社交平台上出现的频率较高,且随意性很强,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创造出新的“XX子”。
(三)“XX子”的整体结构分析
“XX子”结构整体呈现附加式合成词的特点,即词根加词缀,通过分析得知“XX”承担词义的基本义,“子”与词缀相同,不具备词汇意义,只具有语法意义,这一特点与“儿化”的表达意义相似,具有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根据“有的词儿化后就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③的概念定义,比如小皮球儿、红嘴唇儿、小王儿等,这一现象有些学者也称之为“小称”,与上文所提到的方言的“XX子”尾词的作用相似。
“XX子”体在用法上有着比“XX”单独使用的特殊性,在后面加上“子”后,单独成句的频率更高,使得说话人语气更显亲切,感情表达也更加强烈,无形中就拉近了对话者的距离,也更加有代入感,但是并没有成为全网都认可的结构,在新闻标题中还是以名字类“XX子”居多,个人交际中则是短语类“XX子”体更多,随着个人交往的拓宽,不断有新的短语类“XX子”被创造。
1.“XX子”的句法功能
(1)充当句法成分
整体上来看,名字类“XX子”充当句法的情况比较简单,在语法上相当于名词,表示的都是人的名称,与名词的语法特征相同,基本放在动词前后分别做主语和宾语,一般不能直接作定语,但可以带定语,也不能做补语。
而短语类“XX子”充当语法成分的情况则较为复杂,“XX子”中“XX”的词性不同,所充当的句法成分也不尽相同。
当“XX”为名词时,“XX子”作主语、宾语或中心语成分,如:
(6)本姐姐子真是酸了。(豆瓣 2020.4.14)
(7)我可太喜欢喝可乐子了。(百度贴吧 2020.7.3)
当“XX”为动词时,“XX子”可作谓语成分,如:
(8)新品牛奶好喝子!(豆瓣 2021.3.4)
当“XX”为形容词时,“XX子”在句子中作状语或中心语,如:
(9)某不知名写手的后期制作过程,奇怪子了。(哔哩哔哩2021.2.19)
(10)听了他的出道专辑,好难听子。(豆瓣 2020.9.18)
分开说明两类“XX子”能充当的句法成分后,通过分析,两类“XX子”体都能充当一种相同的句法成分——独立语,根据独立语的作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和拟声语,除最后两种外,其他在“XX子”体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句子,都体现了说话人对话语的态度或者用来强调下面会提到的人物,如下:
(11)无语子,大家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新浪微博 2020.12.20)
下面将“XX子”能够充当的句法成分做成表1,可以充当的句法成分用“+”表示,不能的用“-”表示。
表1 “XX子”结构能够充当的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
类别 主语 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中心语 补语 独立语
名字类 + + - + - - - +
短语类 + + + - + + - +
(2)能独立成句
这里所提到的独立成句,指的是现代汉语中的单句,也就是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④但其实“XX子”体单独成句的能力很差,主要也都是非主谓语,没有办法再进一步区分出主语和谓语,其中包括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和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如:
(12)支持子!!!(百度贴吧 2020.8.28)
上述“XX子”独立成句的情况,表达了说话者对人或事物的主观评价,形式简短,意义表达明确。例句中“支持子”单独成句,表达了说话人对事物的支持态度,语气强烈。
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上例句看出,这些句子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强,必须依靠上下文才能读懂,但在大众生活中随处可见,口语化特点突出。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XX子”体这一网络流行语在句法层面的论述,先按整体结构分为名字类“XX子”和短语类“XX子”,再具体对短语类“XX子”中“XX”的不同词性的分类,分析了其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当“XX子”是名字类时,作用与名词相当,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4gHQ7xiW6h0zSf/lba6SYvSueNISmkvytzvcq+jigBA=语、宾语,还能带定语;当“XX子”是短语类时,根据“XX”的不同词性,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在句子中,当“XX”部分为名词性成分时,“XX子”作主语、宾语或者中心语成分;当“XX”部分为动词性成分时,“XX子”作谓语成分;当“XX”部分为形容词时,“XX子”在句子中作状语或者中心语成分。两类“XX子”体都能充当独立语,还能单独成句。
注释:
①③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7页,第89页。
②④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第87页。
参考文献:
[1]高虹.都市流行语漫谈[J].咬文嚼字,1998,(04).
[2]郭作飞.从历时平面看汉语词缀演化的一般规律——以“老”、“子”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黄明亮.汉语词缀“子”的历时考察及认知性分析[J].淮阴工学院商报,2015,(24):43.
[5]劲松,麒珂.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J].电脑语文,
2000,(11).
[6]李传龙.网络流行体盛行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7]李香莲.新兴流行人称表达式“XX子”形成动因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1,(42).
[8]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罗彬彬.“XX子”正流行[J].语言文字周报,2020,
(03).
[10]吕晓玲.鲁中莱芜方言“XX子”式子尾词[J].语言学论丛,2013,(48).
[11]钱琳琳.网络流行语“XX哒”研究[D].华侨大学,2019.
[12]弯淑萍.网络新兴格式词“XX杀”解析[J].现代语文,2017,(11).
[13]王颖.新兴网络三字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14]文马虹.小议网络称呼语——“XX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1).
[15]殷红梅,杨其富.时髦的网络流行语[J].词语天地,2001,(07).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