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革命军人证明书: 见证开国中将的戎马岁月

2024-11-20 00:00:00周群松
湘潮 2024年10期

文物源起

在浏阳市博物馆展厅里,有一张革命军人证明书,系1950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颁发给孔石泉将军的。该证书长29.5厘米,宽26.5厘米,整体保存完好,文字图案清晰。证明书正面最上方有毛泽东、朱德半身像,两边各一面八一军旗。中间正文部分写有孔石泉参加革命时间、现属部队、证明书签发人、签发时间等信息。证明书背面印有个人信息表格。最右侧有部队加盖的骑缝章和编号,骑缝章的另外一半,作为存根留给地方政府存档。2020年5月,孔石泉将军后人将其捐赠给浏阳市博物馆,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革命军人证明书是军人的身份证明,是对军人过去服役生涯的肯定和认可,是军人荣誉的象征。这张革命军人证明书,不仅见证了孔石泉将军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光辉事迹,也体现了我党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

一位戎马倥偬的将军

孔石泉,1909年11月出生于湖南浏阳县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年后,孔石泉被调到中央军委一局作战科任参谋,在朱德、周恩来身边工作。除履行作战职责外,他主要负责搜集情报、为领导起草命令和电文。

孔石泉当时文化程度不高,看图、用图都不会。后来,朱德组织参谋们学习相关知识,孔石泉积极学习、潜心钻研,很快精通参谋业务,被夸奖为“孔夫子”。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撤离,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抢渡湘江时,孔石泉昼夜工作,参与拟制、下发多次作战命令。1935年1月,中央红军部队到达遵义后,中共中央经研究决定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孔石泉和其他参谋抓紧时间,准备会议,做了大量工作。

193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分三路抢渡金沙江。孔石泉和其他参谋根据这一决定,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草拟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电文。随后,他也踏上了穿越茫茫大草地的艰难历程。

在通往腊子口的路上,孔石泉所在队伍遭遇土匪。他的左脚被树林深处打来的子弹擦出了一条深深的沟,流血不止。卫生员没有止血的药,只能给他涂上一点红汞,扎住伤口后用绑腿缠紧。虽然负伤行动不便,但孔石泉还是坚持走完了长征路。

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孔石泉奔赴前线,带领部队英勇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经过战火的洗礼,孔石泉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将领,他身先士卒、关爱士兵,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新中国成立后,孔石泉依旧奋斗在一线,四处奔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张隆重庄严的证明书

1950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为孔石泉将军颁发了这张革命军人证明书。在证明书的中心位置,写有“其家属得按人民政府军属优待条例享受军属荣誉与优待”的字样。这是我党优待军人及家属这一光荣传统的最好见证。

其实早在建军之初,中国共产党便开始探索军人优抚安置措施。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中明确提到“兵士应当得到土地或工作”“改良兵士的生活和待遇”等内容。后来又颁布数条成文法规,用以保障红军及家属的优待、残废及烈士的抚恤以及红军休养和退职、退休等,并广泛开展拥军支前工作。根据规定,红军及家属在子弟教育、税收、购物、交通、医疗等方面均享有优待。

抗日战争时期,党对人民军队的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各根据地纷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工作条例及配套实施办法,如《陕甘宁边区抚恤暂行办法》《晋察冀边区荣誉军人抚恤办法》等。同时,分类优待的理念开始产生。如在1937年,陕甘宁边区就以中央内务部的名义规定了四种残废等级和相应的抚恤标准,1940年又根据实际情况对残废等级的划分和抚恤标准进行了调整,确立了军人抚恤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这成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抚恤军人的法规性文件,对其他抗日根据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各地对退伍对象的界定更加明确,退伍条件更加严格,退伍军人优待措施更加有适用性和针对性,退伍军人的安置措施越来越多样化。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还着力提高军人及家属的社会地位,采取军人子弟入学、军人疾病治疗、土地分配等优待措施,并规定通过在重要节日慰问、送光荣匾等形式提高军属地位。各解放区掀起一股拥军优属的热潮,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为党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时,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规定,“革命烈士和革命军人家属,其生活困难者应受国家和社会优待,参加革命战争的伤残军人和退伍军人,应由人民政府给予安置,使其谋生立业”。此后几十年间,我国又陆续颁布实施《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条例》《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等法规,从制度层面为退伍军人及家属在医疗、供养、保健、交通、住房、教育、文化、社会公益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穿越历史烟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职能和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没有改变,战争年代创立形成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没有遗弃。党中央长期高度重视军人优抚工作,确保工作水平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让崇敬英雄、尊重优待军人军属成为全社会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军人优抚工作被进一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局。2024年10月1日起,修订后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开始施行,进一步保障国家对军人的抚恤优待。

周群松(浏阳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党的优抚安置军人政策,不仅保障了革命军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抚恤优待待遇,还将人民和军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夺取革命胜利的制胜法宝之一。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这张珍贵的革命军人证明书,我们能重温党的发展历史,回顾党的初心使命,激发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昂扬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