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小档案
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人。192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赴江西安源开展工人运动,11月赴湖南水口山组织工人大罢工。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退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7月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后兼任总司令部补充第五团少将团长。1927年2月任中共湖北区委军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兼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4月请缨二次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七十七团少将团长兼党代表;5月28日,在河南临颍战役中壮烈牺牲。
1922年11月30日,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蒋先云和各科总代表向矿务局提出四条要求:一、承认工人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二、津贴俱乐部各种费用;三、增加工资;四、均分红利。矿务局称局长赵铭鼎赴长沙公干,对四条要求置若罔闻。直至12月5日,矿务局仍无动于衷,被激怒了的工人们明白非罢工不能自救。俱乐部见时机已成熟,便由四条要求增加到十八条,断然发出罢工命令。一场震惊全国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斗争正式开始,这场斗争持续了23天之久。在斗争中,蒋先云坚决执行毛泽东的指示,“扎硬寨,打死仗”,同反动派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1922年12月18日中午,赵铭鼎从长沙带着湖南陆军第三混成旅独立炮兵连,到水口山镇压工人运动。
一时,妻子找丈夫,家长寻儿女,家家关门,如躲瘟疫,“兵匪一家”是当时老百姓的切身体验。矿务局办公楼的窗口里,又露出了那些老爷们摸着八字胡须品茶的身影。蒋先云连夜召开俱乐部紧急会议,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冷静地进行了分析研究,决定对炮兵连采取争取教育的办法。那些士兵大都是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出身,是被抓来或者稀里糊涂地被骗来当兵的。所以,当工人俱乐部对他们开展工作后,没有多久他们就对工人的境遇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同时,他们也感觉到这次罢工是不能用武力压制的。于是,士兵们纷纷私下表示:决不干涉工人行动。赵铭鼎听后恶狠狠地说:“此次罢工,皆系蒋先云、刘东轩二人唆使,必先将二人置之死地,工潮方可平息。”
19日中午,赵铭鼎派亲信赵元发到俱乐部,向蒋先云面交一张大红请帖:“蒋先云君钧鉴:吾今自省城归来,特恭请阁下于十九日下午四时,来鄙局洽谈贵俱乐部所提十八条,谨候。局长:赵铭鼎顿首。”蒋先云与刘东轩、谢怀德、杨发秀等分析,研究对策,蒋先云说:“矿务局设的是鸿门宴,不管赵铭鼎玩什么阴谋诡计,我都必须去。”刘东轩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陪先云同志去!”蒋先云临行前,谢怀德、杨发秀到炮兵连做工作,争取炮兵连士兵的同情和支持;工人纠察队负责组织工人骨干,准备好梭镖、棍棒、篾片和煤油,并派专人守住汽笛,如果蒋先云和刘东轩进矿务局超过一小时未出来,就拉响汽笛,发动全矿工人围攻矿务局。
下午3时,炮兵连和矿警队已把火车坪等四座木栅门紧紧守住。4时,蒋先云特意穿了一件长衫,胸前戴着全权代表的红绸标志,拉着刘东轩的手,从容不迫地走进了岗哨林立、警卫森严、杀气腾腾的矿务局招待室,赵铭鼎装腔作势地说:“水口山为湖南官矿,乃湖南三千万人民之经济命脉,你俩斗胆唆使工人罢工,并将抽水机停止。省政府有命令在此,你俩知道吗?”蒋先云驳斥道:“你既然口口声声以湖南三千万人民为重,却视三千万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见。工人们终年劳累,你们数月不发饷,还要克扣工人极其微薄的工资,他们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工人要活命,不得不罢工!这是你们逼出来的。废话少说,尽快答复工人们提出的十八条要求。”接着,刘东轩宣读《罢工宣言》和十八条要求。赵铭鼎皮笑肉不笑地丢个眼色,一声口哨尖叫,十多名荷枪实弹的矿警蜂拥而入,将枪口对准蒋先云和刘东轩。赵铭鼎见蒋先云、刘东轩镇定自若,毫无惧色,歇斯底里吼叫道:“杀了你蒋先云,看你们复工不复工!”蒋先云大义凛然地说:“不答应条件,决不复工!我们正大光明,何所畏惧!杀了我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蒋先云!”此时,3000多名手持梭镖、棍棒、篾片和煤油的工人,团团围住了矿务局。工人高呼口号:“杀一蒋先云,尚有数千蒋先云!杀一刘东轩,尚有数千刘东轩!”“不答应条件,决不复工!”“胆敢动我代表一根毫毛,就放火烧掉矿局!”工人抱成团,群情激愤,口号声似飓风,似雷暴,似海啸,似火山爆发……吓得赵铭鼎面如土色,只好请炮兵连徐连长为他打圆场。徐连长急忙向蒋先云、刘东轩赔礼道歉:“误会!误会!对不起!对不起!二位受惊了。”蒋先云讥笑道:“受惊的是你们!”蒋先云、刘东轩昂首阔步,雄赳赳、气昂昂走出矿务局招待室。工人们簇拥着他们返回俱乐部,在敲砂场前面的土坡上,蒋先云再一次揭露矿务局的阴谋诡计:“这些官僚资本家今天不是要我们去谈判的,是企图杀一儆百。现在放了我们,也是出于无奈。但他们还会玩花招的,我们全体工友只要团结起来,他们最终就要垮台!”赵铭鼎此计不成,又施一计。硬的不行,便来软的。派人悄悄送给蒋先云一千块大洋。蒋先云当众把白花花的大洋扔出屋外,脚踩大洋,即兴演讲:“我蒋先云若受他人一毫贿赂,请各工友杀以示众!”既不怕威胁,也不受利诱,蒋先云成为矿务局的眼中钉、肉中刺。赵铭鼎便用重金两百银圆收买杀手,策划暗杀蒋先云。工人闻讯后,采取措施严密防范,把蒋先云保护起来,赵铭鼎暗杀蒋先云的阴谋未能得逞。狗急跳墙的赵铭鼎使出了最后一招杀手锏,以湖南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三营营部名义贴出布告悬赏捉拿蒋先云,凡“拿获解部者,赏洋一千圆。来部引导,因而拿获者,赏洋五百圆”。布告一贴出,就被工人撕得粉碎,蒋先云依然活跃在工友中,指挥罢工。
赵铭鼎一伙妄图杀害蒋先云的阴谋败露后,又“失火钻床底”,以先解决外商急待装船要矿砂的燃眉之急为借口,指使选矿科科长潘振纲强迫童工敲砂,以图解决内外交困的处境。
潘振纲用手枪威逼童工上工。蒋先云一面要求当局惩办凶手,一面连夜起草快邮代电,利用赵恒惕颁布的“省宪”中不准私人拥有枪支的规定,向全国呼吁“铲除藐视法律之仇敌”。矿务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得令潘振纲连夜逃出水口山,亡命而去。
以蒋先云为首的工人俱乐部一举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取得了水口山铅锌矿工运史上著名的“一二·二一童工大捷”。工人俱乐部挂满了全国各地工人、学生、民主革命团体发来的声援电。
赵铭鼎镇压工人运动无能为力,便假意辞职,却恋栈不去,新任局长刘世涛又急于接班上任。蒋先云利用其矛盾,争取了独立炮兵连徐连长的支持,中立了刘世涛,又获得了各地工人的大力支持。反动矿务局在四面楚歌声中,迫于无奈,只得答应工人提出的十八条要求,水口山工人终于在12月26日取得了大罢工斗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湖湘英烈故事丛书”《黄埔奇才·蒋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