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必要让孩子“没苦硬吃”吗?

2024-11-20 00:00于荷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11期

前阵子电影《抓娃娃》引发热议,主要讲富豪家长为“锻炼”孩子,实行“没苦硬吃”的穷养计划。有人提出疑问:真的有必要“没苦硬吃”吗?

原来的“苦”已是“过去式”

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长又想让孩子“没苦硬吃”,这是为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付尧说:很多父母童年时生活没有这样富足,自己做父母后,就期待能把最好的给孩子。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又发现自己不能永远保护孩子,孩子也不可能永远待在舒适区,现在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担心孩子无法应对未来生活的苦,没有相应的承受能力和处理方法,于是,很多家长便想着让孩子吃点苦。只是这些家长依旧延续了自己童年经历中的“苦”给孩子,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苦”已是“过去式”了,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没苦硬吃”。

过分制造“苦难”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有人提出要“挫折教育”,这和“没苦硬吃”是一回事吗?真的有必要“没苦硬吃”吗?付尧说:适当的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负面情绪,激发潜能,培养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独立自主的性格和自力更生的能力。可挫折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没苦硬吃”,比如不提供应有的物质条件和便捷的生活方式等,更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让孩子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不怕困难、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

儿童期是人格形成、认知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阶段,孩子需要的是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现状的支持和培养,而不是把父母的苦日子再过一遍。付尧说: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就有父母刻意让孩子从小穿旧衣服,不给买玩具。过苦日子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极度敏感和自卑的性格。时代在不断进步,作为父母应珍惜眼前的幸福,遵循孩子成长和人才培养规律,学会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并给予孩子积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而非“没苦硬吃”,过分强调和制造苦难,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挫折教育前需做好“铺垫”

如何去把握“苦”的这个度?付尧说:应该在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要让孩子吃没必要的苦,否则易让他胆怯,懦弱自卑。这是为了吃苦而吃苦,是低级的苦,根本起不了任何教育的作用。家长在挫折教育前应先做好“铺垫”,如:给与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孩子应对苦难和挫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习情绪调整的方法等。有了这个基础后,就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学习锻炼和解决,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