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变革.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课改背景出发,分析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以期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检验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提问存在盲目性、形式化等问题,导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高.因此,探究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提问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意味着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能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变化要求教师在提问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寻求标准答案.其次,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能力[1].这对教师的提问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设计能够锻炼这些能力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概念和原理.此外,新课改对评价体系也进行了改革,不再单一追求分数,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后,新课改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提问时应当采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如利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等,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常见问题
2.1 提问目的不明确
提问目的不明确的表现在于教师提问是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通常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考虑到提问对于学生学习的具体作用.这样的提问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导致学生无法抓住学习的重点,课堂效率低.当提问目的不明确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较为随意,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不强.这样的提问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不清楚这些问题与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提问目的不明确还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缺乏预判和指导,教师可能没有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也没有准备好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教学[2].这导致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问目的不明确还可能导致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缺乏标准,由于教师自己都不清楚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往往只能依据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2.2 提问技巧不够多样化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技巧显得单一,缺乏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效果.提问技巧不够多样化的表现之一是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集体提问方式,这种“一问齐答”的模式虽然能够快速检查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滥竽充数,不愿意独立思考,从而降低了提问的实效性.另外,教师在提问时可能过于依赖封闭式问题,即那些只能得到“是”或“否”答案的问题,或者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技巧单一还体现在教师对于问题的语言表达上,教师可能习惯于使用特定的句式或词汇,缺乏变化,这使得提问显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在提问时可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这种“一刀切”的提问方式不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提问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提问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能削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一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只关注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抽象讲解,而忽略了这些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样的提问容易让学生产生数学无用论的想法,认为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无关,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当提问内容脱离实际时,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导致知识记忆不深刻,理解不透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提问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还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缺乏情境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真实的生活背景,使学生无法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脱节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在未来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4 提问后学生思考时间较少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提问后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这种现象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某堂数学课上,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sinA=23,求7cosA+5tanA/2cosA-3tanA的值”.显然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后应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计算的时间,但是有些教师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或在黑板上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过程.这种“快问快答”的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只能给出浅层次的答案,无法进行深入的逻辑推理和思维活动.
思考时间不足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时间来消化和理解的问题.这种压力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准确理解和回答,长此以往,还可能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3].当学生思考时间不足时,往往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也因此难以准确判断学生的真实理解程度,从而影响教学反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缺乏思考时间的提问容易导致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3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3.1 明确提问目的,注重问题设计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明确提问目的并注重问题设计.教师在设计问题前,应明确提问的目的,即问题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每个问题都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或者激发学习兴趣.明确的目的是提高提问针对性的前提.问题设计也应具有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形成问题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其次,问题设计应注重启发性和开放性.教师应避免只提事实性的封闭问题,而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2 优化问题层次,提升提问质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层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初始问题应简单易懂,以建立学生的信心,随后逐渐增加问题的复杂性.提问应具有逻辑性,问题之间应相互关联,形成问题链.这种层次性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还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升思维品质.教师还应注重问题的多样性,结合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以及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基础性问题;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优化问题层次,提升提问质量,是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保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3.3 结合实际生活,提高问题现实意义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提取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教师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 在讲解随机事件与概率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个骰子,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一个与掷骰子有关的概率问题:“掷一个六面骰子,掷出1的概率是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投掷,感受概率的现实意义.接着教师可以引申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一个六面骰子掷出每个数字的概率分别是多少?”“掷出‘3’的概率如何计算?”“掷出点数不大于2和掷出点数不小于5的概率有什么关系?”这一系列问题将随机事件与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亲身体会,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问题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其次,问题设计应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发展.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如经济、科技、环境等领域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探究数学问题.这种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4 合理分配等待时间,保证学生思考充分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这个等待时间不是简单的沉默或空白时间,而是一个让学生大脑活跃、思维发散的过程.适当的等待时间可以让学生从浅层次的答案中跳脱出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其次,等待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来决定.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能只需要短暂的等待;而对于复杂或开放性问题,则需要更长的思考时间.教师在等待过程中应保持耐心,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考.同时,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或者是否已经准备好回答.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合理分配等待时间:(1)预告问题.在课程开始前或转换到新话题时,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即将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有心理准备,从而在提问时能够更快地进入思考状态.(2)分层次提问.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减少学生的压力.(3)训练学生的思考习惯.通过日常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速度.(4)创建支持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要肯定其思考过程中的努力,创造一个无压力的思考环境.
4 结语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不断反思和优化提问策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希望能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振良.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探讨[J].高考,2024,13(33):48-50.
[2]冀铭.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J].考试周刊,2023,12(78):65.
[3]赵慧.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探究[J].科普童话,2023,27(26):41.
[4]赵春霞.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19(06):226.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