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使其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信息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以及物理情境等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获得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为了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物理教学情境的方式,将物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相较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来说,在多种教学情境模式下,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有利于深化其对物理概念以及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获得创新思维意识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显著提升.
1 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
1.1 针对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情境氛围中,从而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感受.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需要深入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实际情况[1].采用针对性教学指导的方式,有效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其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以及学习技巧,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1.2 真实性原则
要想使得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获得自主学习以及深度思考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秉承真实性原则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构建生活实际与物理课堂之间的有效联系,将抽象的知识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趣味性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当秉承趣味性教学原则.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及创新思维,使其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探索分析中,从而获得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显著提升.
2 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实践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物理知识探索学习时,常常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不利于自身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有效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对其未来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减少自身的教学干预,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以及深度分析的空间,使其可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
2.3 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伴随着新课改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通过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其可以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显著提升[3].
3 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实践策略
3.1 设计问题情境,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问题,牵引学生的思维,使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以问促学”的教学理念进行贯彻落实,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其可以体验到完整的探究过程,提高练习的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思考能力.教师应当注重教学问题的启发性与引导性,有效推动教学的进度,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三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一章分子运动理论第三课“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为例,本节课程内容主要是带领学生了解分子的统计规律、速率分布以及气体压强,使得学生可以对气体的宏观性质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由于“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使其获得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合理推理能力的提高[1].如,教师可以提问:“通过观察分析运动速率分布图象,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带领学生直观感受图象内容.相较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说,学生在自主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使其获得科学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显著提升.
3.2 创设信息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使得整体的教学课堂更加轻松愉快,提升整体教学效果[4].高中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所涉及的物理现象以及实验原理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信息情境,将文字内容以图片展示以及视频播放的方式呈现出来.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及操作技能.深入挖掘丰富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获得轻松愉快的课程参与感受.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三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五章原子核第四课“核裂变与核聚变”为例,本节课程主要是带领学生了解核裂变的概念、链式反应以及可控热核反应的具体含义,强化自身的物理素养以及思考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核裂变与核聚变的运动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其获得深度探索兴趣的提高[2].例如,教师可以搜集有关于“原子弹”的相应学习资料.然后,向学生展示“内爆式”原子弹结构图片.使其可以意识到:“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制成的,在极短时间内能够释放大量核能,从而发生猛烈的爆炸.”强化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整体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更多关于“反应堆与核电站”的相应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获得认知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
3.3 构建生活情境,降低探究学习难度
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情境之间的有效联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具体教学情境的创设,降低课程教学的理论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内容,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相较于初中物理课程内容来说,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概念性更强,需要学生通过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忆,才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识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内容与教学课堂进行有效联系,促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与学习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三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第一课“温度和温标”为例,在开展本节课程知识讲授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初中物理中对于温度相应的知识讲授,为本节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互动交流后,学生总结道:“温度是用来便是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而在本节课程探究学习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是热平衡的标志,从而引出测温物质以及温标等概念性内容[3].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应当结合生活中温度的相应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更好地了解温度与温标的概念,使其获得物理学习兴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3.4 创造实验情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受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的方式,拓展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深度思考的空间.使其可以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意识的显著增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比重,平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动手实践以及深度思考中,使其获得课堂参与感,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以及实验现象的感悟与理解,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三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二课“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为例,在开展本节实验教学活动前,学生已经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知识内容形成初步了解,为此,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减少教学干预,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以及深度思考的空间,使其实现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4].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仪器,然后,按照实验步骤指示完成“测量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以及“测量1滴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巡视的方式进行教学监督.在学生遇到操作问题以及知识困惑时,及时给予帮助,保障实验教学的高质高效进行,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课程参与感受,使其获得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物理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3.5 借助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物理学科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保障学生可以在不断探究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获得认知水平以及钻研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展示众多物理学家的科研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其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物理是探究科学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开展知识讲授的同时,需要带领学生了解物理定理以及科学现象形成的过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获得文化视野的开拓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钻研精神,才可以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向前,从而获得自身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三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热力学定律第三课“能量守恒定律”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出教学问题:“能量形式有很多,同学们了解哪些能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从而对机械能、重力势能、热能、核能等多种能量形式形成认知与了解.然后,引出本节课程主题——能量守恒定律.将德国医生迈尔通过对比对不同地区人血颜色的差异实验探究过程进行直观展示,带领学生了解定律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获得钻研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符合当今时代的教学发展需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工作者,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围绕着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同步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创新手段、结合生活以及开展实验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虎虎,汪明.高中物理“教—学—评”一致性逆向教学设计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4(13):55-58.
[2]吴雪飞. 高中物理课程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整合发展[N].科学导报,2024-04-19(B03).
[3]张蝶,郝银萍,李红玉,等.高中物理到大学物理的力学教学衔接探究[J].秦智,2024(04):166-168.
[4]李丽萍,刘健智,刘新武.高中物理科学论证能力评价量表的研制[J].物理教师,2024,45(04):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