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初探

2024-11-20 00:00:00王国昌
新农民 2024年30期

摘要:城市园林公园的绿化养护管理能够提升城市绿地景观效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环境,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与发展。文章讲述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作用,从植物修剪等方面出发,概述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要点,提出居民参加管理、完善管理与监管制度等策略,提高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的质效,为城市文明建设与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城市园林;公园绿化;绿化养护

城市园林公园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内容,其绿化养护水平代表了城市的品位,影响城市形象,为此,需要做好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坚持高标准、精细化、常态化的工作理念,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助力城市发展,助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1 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的作用

第一,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具有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居住质量的作用。城市园林打破城市单调的造型,为城市面貌增添色彩,加深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感以及远近层次感,让居民生活更加贴近自然,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第二,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热岛效应”。城市中持续进行各类生产活动、交通运输等,增加城市温度,形成城市“热岛效应”。而城市园林公园的植被能够调节城市温度与湿度,降低公园周边的温度并提高湿度,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清新的生活环境。

第三,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居民可以在城市园林公园进行娱乐、交际,有利于陶冶居民情操,降低居民生活压力,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

2 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要点与难点

2.1 要点

第一,为提高城市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质效,需要做好浇水、修剪、土壤、病虫害防治以及补植等工作,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实效性。在浇水方面,根据园林公园内各个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以及季节的变化,采取滴灌、喷灌等方式及时补充水分,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在修剪方面,要求绿化工人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景观效果进行修剪,要求不漏剪、少重剪,保障植物棱角分明、形状饱满,整体效果具有艺术感;此外,结合树木、花卉等植物之间的搭配,基于颜色、层次与艺术感进行修剪,提高城市园林公园的景观观赏价值。在土壤管理方面,要求及时对土壤进行松土,保持土壤具有良好透气性,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生长环境;此外,对土壤质量进行检测,选取合适的肥料,满足植物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强化监测预报,做好事前预防,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控制病虫害发生范围以及影响程度。在补植管理方面,日常进行公园内植物与绿地的检查,摸底排查缺株断垄、枯株死株情况,确定需要补植的植物种类、规格与数量,详细制定布置方案并及时实施。需要注意把控补植植物的质量,选择生长健壮、无病无害、无机械损伤的苗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科学养护,确保植物成活[1]。

第二,注意季节变化对园林内植物的影响,例如,冬季到来需要及时对树木做好防寒工作,采取树干涂白以及包裹树干的方式降低冬季低温对树木的影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为确保各街道、园林热带绿化植物的安全越冬,相关部门可及时采取薄膜包裹、覆盖保温膜等防寒保暖措施,降低低温天气对热带绿化植物的影响。

2.2 难点

第一,部分城市园林公园内人员流动较大,部分人员素质较低,出现垃圾随地乱扔、植物破坏等问题,对园林公园的绿化环境带来影响,为后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增加工作量。

第二,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包括多个方面,如修剪、电费、人工费等,增加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资金的压力。

第三,养护管理人员、绿化工人等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存在不足,他们对植物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处理经验不足,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园内植物进行针对性养护管理,给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带来影响。

第四,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标准等相关制度不完善,制度落实存在不足,如城市园林公园内植物需要补植,或者相关设施需要完善,但附近居民无法将此情况进行上报,且没有相关人员进行解决,此外,城市园林公园的绿化并没有达到美观、具有艺术性的目标,没有合理的颜色搭配,园林公园景观的观赏性不高[2]。

3 提升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质效的策略

3.1 居民参与管理

城市园林公园绿化管理需要居民参与进来,推动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的共建共享。例如,以相关部门为领导,以志愿服务人员为纽带,倾听居民诉求,解决群众关切,打造与居民共同管理公园绿化的新模式。这一模式联动社区、发动居民,进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认养共管、成果共享等系列活动,建立居民参与机制,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参与权,引导和组织市民群众参与各类志愿活动,提高城市公园绿化管理质效。定期开展茶话会,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与社区、物业和居民志愿者们一起在公园内清理枯枝、捡拾垃圾、认养植物,强化居民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推动相关部门与居民对城市园林公园进行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相关部门推进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以点带面不断铺开志愿服务,吸纳社会各界人士与居民参与到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中,不断提高城市园林公园绿化管理质效。社区定期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知识的科普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生动的科普实践教育活动[3]。

在城市园林公园中设置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搭帐篷、野餐等需求,明确共享区域环境保持要求,增强居民自主意识,自主收拾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提升居民对园林公园绿化管理责任感,建设健康舒适的娱乐环境。共享区域增设警示牌以及宣传栏,向居民普及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意义,提升居民环保意识,降低日常活动对园林绿化的影响。

3.2 推动养护管理承包制

根据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的不同需求,结合交通等因素,对园林公园绿化范围进行检测与测算,对园林公园需要绿化养护的区域进行分包,降低相关部门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绿色工程承包制度,搭建引资引智平台,以公开招标方式,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到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加强团结与增进共识,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纠纷等,推动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定期召开协商会议,抓好协商成果的转化落实,明确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实现城市园林公园的高效益[4]。

相关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城市园林公园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以市场化方式运营,让相关管理部门回到管理位置,原有的绿化一线人员的职责从执行者向监督者进行转变,负责监督企业的工作进展,确保养护工作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这种职责转变有助于提高绿化养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绿化养护工作顺利进行,相关部门也可以对养护管理质效进行全面宏观掌握。在选择合作企业过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等进行考察,明确规定工作内容,针对以前被忽视或未能整治到位的盲点地区进行着重处理,让城市园林公园绿化景观焕发新的生机。

以上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企业充分发挥其优势,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方案与现代化设备,提高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3.3 提高相关人员专业化程度

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需要对公园内全部植物进行系统化的护理与美化,让植物展现出观赏性与艺术性,提高公园的整体观赏性,还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季节更替等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公园绿化养护管理,为此,当地相关部门需要吸引专业技术人才,为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指导,为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关部门应推动专业化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队伍建设,该队伍包括园林工程师、植保人员、绿化工人、修剪工人等,定期对他们进行技能训练,及时更新相关绿化养护技术。培训内容包括绿化机械操作与保养、植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水肥保持等,提高养护管理的工作标准与技术要领,打造一支懂艺术、懂园林、专业化的绿化养护队伍,为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常态化、高质量进行提供支持。

定期组织开展园林绿化养护技术技能比赛,为绿化一线技术人员搭建一个可以交流学习、提升技艺的平台,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交流、以赛提质的效果,打造技术过硬的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队伍。

3.4 强化管理与监管制度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包含植物选择等多方面内容,为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与监管制度,制定工作方案,秉持高质量、精细化、常态化的工作理念,明确工作目标、步骤、任务等,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及相关责任人,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获得实效。例如,在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时段,相关部门需要及时组织绿化工人对园林进行修剪、补植、清理杂草等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为工人提供完善的绿化养护设备,如手持绿篱机、大平剪、推草机等,提前向工人明确各项要求,如对修剪后的杂物进行清理,确保干净、整洁的绿化环境。

完善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责任制。例如,组织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为其提供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费用、药品、设备等,要求管理人员对经费进行合理、精细运用;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城区内的公园、广场、道路、街头绿地按照位置、条块划分为5个网格区,每个网格区由专人负责,每天及时上报巡察发现的问题,并下发整改通知,督促整改,并跟踪落实情况反馈。

完善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考核与追责机制,推动城市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进行。例如,相关部门应组织人员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定期全面普查,确保第一时间准确发现和掌握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分布区域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确保绿植生长良好。在这一过程中,应建立检查档案,详细记录检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分析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措施,对管理人员工作水平、职业理念等进行考核并采取合理的赏罚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断提高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质效。建立年度考核制度,考察各个部门职能、职责是否落实,是否认真实施工作方案,是否达到指标要求,针对不重视、推脱、影响进度的单位以及主要责任人进行追责。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狠抓落实,督促养护单位按照季节、气候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养护措施,高标准开展补植补栽、修剪整形作业,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园林公园内的每一棵树,实现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的高标准、高效率。

3.5 建设智慧园林

推动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园林,实现对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智慧园林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识别、跟踪、分析与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要素分析与处理,为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方案的制定以及高效、科学开展提供参考,提升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水平[5]。

智慧管理平台开通举报渠道,居民发现公园内植物被破坏、绿地被占用等情况时,可以直接拍照或者录制视频,提供园林公园位置,相关部门在接收到举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理,保障园林公园绿化质量。

3.6 推行园林公园规范化管理

完善各个园林公园的安全保卫制度、治安管理考核制度、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游客入园管理制度、植物养护范围及质量标准、环境清洁卫生质量标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等。组织居民对园林公园的环境、服务、秩序等进行评分,对每一个园林公园的绿化水平、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进行评比并排出名次,保障园林公园内部整洁美观,为其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规范城市园林公园每日开放时间,定期进行封闭管理,对公园内进行卫生管理,保持公园内环境良好。

园林公园规范化管理有利于降低居民活动对园林绿化的影响,保障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为园林公园内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生长环境,降低相关部门管理成本。

4 结论

城市园林公园绿化养护管理有利于城市环境改善,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修剪、浇水、病虫害防治等问题,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经费不足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管理与监管制度,吸引社会资源加入,降低自身经济压力,也能提高管理效益。此外,通过对园林公园进行规范化管理,科学布局公园内部活动区域,也可以降低居民活动对公园绿化的影响,提升园林公园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子立.南方公园园林植物冬季养护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23,46(9):157-159.

[2] 周利秀.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措施研究[J].吉林蔬菜,2023(1):182-183.

[3] 程晨.如何加强城市公园园林的绿化养护与管理[J].城镇建设,2023(4):333-335.

[4] 张小丽.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J].城市周刊,2023(33):108-110.

[5] 万新艳.互联网+背景下公园绿化养护智能化管理模式[J].现代园艺,2023,46(17):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