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药减量背景下,东丰县作为吉林省重要的玉米产区,面临着病虫害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挑战。本文旨在探讨绿色防控模式在东丰县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以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通过对现有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分析,本文提出了适应当地气候和种植习惯的绿色防控策略,旨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防控效率,促进农业生态平衡。
关键词:农药减量;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
近年来,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做好玉米生产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能为畜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农药减量背景下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
1 东丰县玉米种植现状与挑战
1.1 东丰县玉米种植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辽源市,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而闻名。这里地处松辽平原的东部边缘,拥有广阔的耕地,土壤肥沃,是玉米种植的理想之地。东丰县的地理环境独特,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气候上,东丰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特点对玉米的生长周期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玉米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适宜的降水和温度条件可以大幅提高玉米产量。然而,东丰县的玉米种植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尤其是在气候多变的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更为频繁,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1]。
此外,长期以来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的方式,虽然短期内能够控制病虫害,但长期使用已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药残留问题,对人体健康和农产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探索和实施绿色防控模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能力,已成为东丰县玉米种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当地玉米种植面临的病虫害问题与农药使用现状
东丰县的玉米种植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多变性,玉米作物经常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玉米螟、锈病和纹枯病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虽然在短期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了土壤和水质,甚至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此外,农药的过量使用还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昆虫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而降低自然控制病虫害的能力。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因此,东丰县迫切需要转变防治策略,探索更为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方法。这不仅涉及农药使用的减量化,还包括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及通过种植抗病虫害品种、改进耕作方式等综合管理措施,来提高玉米种植的整体可持续性。
2 绿色防控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2.1 绿色防控与传统化学防治的比较分析
绿色防控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病虫害管理策略,其理论基础在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传统化学防治相比,绿色防控强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作用,通过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利用,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这种方法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在实践意义上,绿色防控模式的推广对于东丰县玉米种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轻了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通过增强自然天敌的作用,绿色防控可以提高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减少害虫的抗药性发展,实现病虫害的长期有效管理。此外,绿色防控模式还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为它通过维护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了作物的健康成长。
然而,绿色防控模式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门槛较高、初期投入可能较大、农民接受度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等。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的认识和应用能力,逐步实现从传统化学防治向绿色防控的转变。通过这种转变,东丰县的玉米种植不仅能够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3]。
2.2 绿色防控模式在东丰县的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绿色防控模式在东丰县的推广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东丰县作为重要的玉米种植区,其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绿色防控模式的实施,能够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肥力和水质,进而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这对于东丰县这样一个农业大县来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步骤。此外,绿色防控模式的推广还能够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通过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绿色防控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东丰县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拓展市场空间。然而,绿色防控模式的推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普及、农民培训、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农业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和帮助农民掌握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通过这些措施,绿色防控模式在东丰县的推广将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障农民收益提供有力支撑。
3 东丰县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策略
3.1 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东丰县在玉米病虫害防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的稳定。首先,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利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区域站,科学、准确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防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其次,通过实施统防统治措施,依托农作物病虫害飞防作业试点等项目,充分发挥飞机、无人机、高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的优势,实现高效、节药的病虫害防治。同时,东丰县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措施,鼓励农户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如使用杀虫灯、诱虫板等,以及生物防治措施,比如释放寄主天敌,如赤眼蜂,这些措施不仅环保,而且有效。此外,东丰县还注重科学合理地利用化学防治措施,如杀虫剂和杀菌剂。
在遇到大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后,田间积水、植株损伤、土壤水分饱和和空气湿度大,植株抗性下降,病虫害发生风险增加。因此,东丰县加强了玉米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力度,确保及早发现并及时防治,以减少损失。在多年的实践中,东丰县已经成功应用了白僵菌封垛统防统治玉米螟以及田间释放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综合运用监测预警、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化学防治等手段,东丰县不仅提高了病虫害防控的效率和效果,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实施过程中,东丰县还强调了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用药,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东丰县的玉米病虫害防控工作更加科学、精准,为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提高农业产出提供了有力支持[4]。
3.2 农药减量与精准施药技术在东丰县的实践
农药减量不仅响应了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东丰县农业生产者对健康、环保种植方式的追求。通过优化农药使用策略,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同时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精准施药技术的应用,如无人机喷洒、变量喷洒系统等,能够根据玉米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程度,精确控制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范围。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浪费,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对非靶标区域的影响,保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此外,精准施药还能够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
在东丰县的实践中,推广农药减量和精准施药技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绿色防控理念的认识和接受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施药设备和技术。科研机构应加强农药减量和精准施药技术的研究,不断优化施药方案,提高防治效果。另外,通过建立示范点和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让农民直观地感受到绿色防控技术带来的效益,从而提高他们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东丰县的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将更加科学、精准,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4 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的促进作用
4.1 地方政府在绿色防控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角色
地方政府在绿色防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东丰县作为玉米种植的重点区域,其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绿色防控模式的实施,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指导方针,确立绿色防控的目标和方向,为农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这包括制定农药减量计划、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鼓励使用环保型农药和精准施药设备等。
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经济激励和补贴,降低他们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门槛和成本。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技术培训补贴、实施税收减免等措施,激发农民和农业企业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加强与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农业推广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组织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示范点建设等活动,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绿色防控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通过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定期检查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优化。
4.2 社会力量参与东丰县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途径与效果
社会力量的参与对于东丰县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具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绿色防控工作,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东丰县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5]。
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绿色防控的实践中,共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防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愿。科研机构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农民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教育机构则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和实践能力,为绿色防控培养后备人才。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参与到绿色防控的实施过程中,同时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社会责任项目,支持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个人层面,消费者可以通过选择绿色农产品,支持绿色防控的实施,促进绿色消费理念的形成。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能够为绿色防控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绿色防控理念的普及和实践的深入。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东丰县的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农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5 结语
综上所述,东丰县在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革新和社会参与,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将继续深化绿色防控策略,不断优化技术应用,以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王朝霞,李燕.德州市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4(4):60-62.
[2] 刘丽萍,何晓琴.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4(2):81-83.
[3] 许佩佩.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12):165-167.
[4] 邢静,盖蕾蕾,董贝.玉米病虫害智能化专业化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63-64.
[5] 胡文君.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