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2024-11-20 00:00:00单荣何小飞金荣丽周绍光
新农民 2024年30期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直播油菜油蔬两用的高效栽培技术。通过详细阐述前期准备、种植管理以及采摘收获等关键环节,为实现油菜的高产优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及地块准备是种植成功的基石,而科学的种植方式、精确的播种时机与周密的田间管理则进一步保障了油菜的健康生长。此外,油菜薹的适时采摘与菜籽的机械化收获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确保了最终的产品品质。本文旨在为油菜种植户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技术方案,以推动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直播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技术;机械化收获

直播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栽培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油菜需求的不断增长,探索油蔬两用的高效栽培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1 前期准备与种子处理

1.1 品种选择

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的核心,在于选择合适的品种,这直接关乎后续种植的成败。选择时,考量的侧重点应放在品种本身的强大生命力上,包括出色的抗逆性能和病虫害的防御能力。一个品种若生长势旺盛并且在收割之后能迅速恢复,同时展现出色的分枝能力,无疑是种植者优先的选择。以“中油杂19”

“大地199”为代表的品种,在田间管理中展现出较其他品种更为卓越的性能,它们的叶片纤维素含量低,使得食用时口感更佳,营养价值也相对更高。因此,必须在选种时严格筛查,确保种子符合《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GB4407.2)》以及《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NY/T414-2000)》里规定的各项质量标准。如此,才能为高效栽培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种植的稳定发展,有力提升油菜产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1]。通过精挑细选,讲求科学种植,我们不仅能够优化作物生长环境,还能够有效提高油菜油蔬两用作物的整体质量和产量。

1.2 种子处理

我们特别推荐使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来为种子进行包衣。按照精确的比例,即每500g种子搭配10 mL药剂进行混合,这一步骤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油菜苗期常见的虫害,还能够显著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为油菜的健康生长和成苗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种衣剂中,我们还特别添加了适量的有机水溶性肥料。这一举措旨在促进秋季播种后植苗的快速生长,通过提供必要的养分支持,使得植苗能够更快地达到成熟状态,从而有望获得更早的收获时期,满足市场对于油菜薹的需求。种子包衣完毕后,我们必须确保种子被完全晾干至最佳状态。这是为了防止因潮湿而引发的种子发霉或其他潜在问题,确保每一颗种子都具备最佳的发芽潜力和生长活力[2]。在整个拌种过程中,保持同步使用和处理的精确性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保每一批次的种子都能均匀涂覆药剂,从而保障种植效果的统一性和高效性。

1.3 地块选择与整地

优质的种植地块必须具备充足的阳光照射、丰富的土壤肥力和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这些条件不仅能促进油菜的健康生长,还能保证最终产量和质量。此外,种植地必须远离污染源,地形平坦,且排灌设施完善,以确保作物不会受到环境污染影响,并能及时进行田间水分管理。城郊地区以及具有加工贮藏条件的种植区域是理想选择,这样的地理位置便于油菜收获后的落地加工和包装,同时也能减少运输成本,实现市场供给的便利性。在直播油菜的整地过程中,土壤处理至关重要。油菜根系通常深入20~30 cm的土层,因此深耕至20 cm以上是最佳选择,这样可以让根部触及更为肥沃和水分充足的深层土壤,从而更好地吸收养分。耕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破坏犁底层,保持土质疏松、细腻,并将地面整平。这些措施能够为油菜快速出苗和均匀生长提供一个理想的土壤环境。对于稻后油菜地块,在翻耕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精细处理,包括耙细土壤、清除杂草,以及确保土壤水分维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70%之间。这些步骤能够提升土壤质量,为油菜苗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施足基肥是确保油菜苗正常生长和根系发达的关键步骤。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合理搭配氮、磷、钾和硼肥。这样的肥料组合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还具有保肥和保水的效果,对根系的健康生长极为有利。在施肥方法上,需遵循分层施肥的原则:将80%的土杂肥和40%的化肥在深耕时施入土壤中,然后将剩余的40%的氮肥撒布在耕后的土壤表层,最后再进行耙地操作,使其充分混合入表层土壤。其余部分肥料则在种植时使用,具体用量方面,需要施用三元复合肥约225 kg/hm2、土杂粪600~750 kg/hm2,硼砂则在7.5~10 kg/hm2。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能够为油菜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确保根系全面发展,从而提升整体产量和品质[3]。

2 种植与田间管理

2.1 种植方式选择

在选择油菜的种植方式时,直播方式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青睐。与移植相比,直播简化了种植流程,减少了移栽的繁琐环节,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直播使得农事活动的安排更为灵活,农户可以根据天气、土壤条件和其他作物的种植进度,合理安排油菜的播种时间,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直播油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播种期相对较晚,油菜的营养生长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植株生长受限,身高不足,分枝及角果数量减少。这种情况下,油菜的单株生长潜力会受到抑制,从而可能对整体产量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从种植密度上下功夫。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个植株生长不足的劣势。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整体产量不受影响,甚至还能通过群体效应,实现更高的产出。因此,在种植直播油菜时,科学调配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是确保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所在。

2.2 适时播种

由于直播缺乏起苗环节,使得植物生长更为持续,这通常意味着其播种时间会比移栽种植晚10~15 d。如果播种过早,初生植株会遇到较高气温,生长速度加快,容易在冬季前期抽芽、开花,结果易受到冬季的冻害,影响生长和产量;相反,若播种过晚,则因气温降低植株生长迟缓,难以在冬季形成壮苗,这无疑会削弱来年植株的生长潜力。在优化播种结构方面,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气候状况及油菜品种特点进行精细调整。播种时建议形成低洼穴位,每个穴位距离约20 cm,行与行之间保持25~30 cm的间距,穴深保持在3~4 cm。每个穴位播撒5~6粒种子,以保证足够的苗数,同时给予每株植物足够的空间,使其能够良好发育。总体而言,每公顷播种量约为3~4 kg。播种完成后,应使用细土或粪肥覆盖种子,以促进种子发芽[4]。为了确保直播油菜的适时播种,务必关注天气预报以及当地历年的气候规律,调整播种时间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减少因非理想天气造成的风险。此外,在播种后期,应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包括合理灌溉、科学施肥,以及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确保油菜苗期的健康成长。通过精心的播种时间安排和田间管理,不仅可以改善植株对不利气候的适应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油菜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实现油菜油蔬两用的高效栽培。

2.3 田间管理

由于播种的均匀度难以完全掌控,我们常会遇到幼苗拥挤和断垄缺苗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油菜的生长和最终产量。为了优化幼苗的生长环境,我们需要进行精细的苗间、苗定和苗补工作。在油菜刚刚长出第一片真叶时,首次间苗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步骤旨在去除过于密集的幼苗,为留下的幼苗提供更为充足的生长空间。随着油菜的成长,当它们发展到2~3片真叶阶段时,我们需要再次进行间苗,确保每株幼苗都能得到足够的养分和光照。当油菜长至4~5片真叶期时,苗定补苗工作便成为关键。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根据油菜的实际生长情况,对缺苗的区域进行补种,确保每块田地都能达到合理的种植密度。而定苗密度的确定,则需要综合考虑油菜品种、播种时间的早晚、土壤的类型和肥力水平等因素。一般情况下,18万~22.5万株/hm2是比较合适的密度,但具体数值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进行苗间、苗定和苗补工作的同时,水肥管理也不容忽视。在第2次和第3次间定苗时,适量施用苗肥能够为油菜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中耕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耕可以确保土壤松软细碎,有利于油菜根系的呼吸和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对于在水稻田中直播的油菜,早期、深层和频繁的中耕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水稻田中的土壤往往较为紧实,需要通过中耕来打破土壤板结,为油菜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综上所述,油菜直播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精心管理,确保油菜能够健康成长,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3 油菜薹采摘与菜籽收获

3.1 油菜薹适时适度采摘

油菜薹的采摘与菜籽的收获,是油菜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在采摘油菜薹时,我们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薹的成熟程度,确保采摘时间的精准把握。油菜薹的成熟,往往可以通过花蕾的大小和高度来判断。当花蕾的直径达到约1 cm,或者花蕾的高度与薹茎的第3片叶子基本持平,这就意味着油菜薹已经成熟,可以进行采摘了。然而,采摘的时机并非一成不变,它还需要结合油菜植株的整体生长状况、气候因素以及市场需求来综合考虑。在采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采摘的适度性。一般来说,采摘的油菜薹长度应控制在15~20 cm,这样的长度既保证了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又不会影响后续油菜籽的产量。当然,市场需求也是决定采摘策略的重要因素[5]。如果市场对油菜薹的需求旺盛,我们可以适当放宽采摘长度,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反之,如果市场需求一般,我们则应适当减少采摘量,确保油菜植株有足够的营养储备,为后续的菜籽收获打下坚实基础。采摘油菜薹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同时采摘成熟度不一的薹。因为不同成熟度的薹在口感、营养价值以及后续菜籽的产量上都会有所差异,如果同时采摘,不仅会影响油菜薹的整体品质,还会对后续菜籽的产量造成不良影响。油菜薹的采摘与菜籽的收获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确保采摘时间的精准把握和采摘策略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确保油菜薹和油菜籽品质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2 菜籽机械化收获

油菜籽的机械化收获,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大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收割效率和作物产量。在油菜种植领域,主要有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机械化收获方式。联合收获是油菜机械化收获中最为高效的方式之一。通过专用的联合收割机,农户可以一次性完成油菜的割取、脱粒、茎秆分离和油菜籽的清选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力和时间的投入。联合收获的操作流程涉及机组准备、田块准备、试割、正常作业和机组保养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在收割时,要确保油菜籽的成熟度达到85%~90%,这是保证油菜籽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同时,机组在作业过程中应确保不漏割,割茬高度要符合当地的农艺标准,而收割后的茎秆应被碎成小块并均匀撒在田间,这既有利于土壤的改良,也为后续的播种工作提供了便利。分段收获则是一种更为灵活多变的收获方式。在油菜黄熟初期,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油菜割倒,并在田间铺展开来,进行自然晾晒。经过5~7 d的晾晒后,油菜籽的成熟度会进一步提升,此时再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捡拾和脱粒作业。分段收获的流程包括机组准备、割晒、自然晾晒、捡拾和脱粒等环节,每一步都需要准确把握时机和技术要求。例如,在油菜籽成熟度达到80%时进行人工收割,晾晒约5 d后,当油菜籽的成熟度提升至90%以上时,再进行机械收获。在机械化收获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机械的性能状态对收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机械的操作规程,并定期对机械进行保养和检查,确保机械在最佳状态下进行作业。同时,天气条件也是影响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因素。在晴朗的清晨或傍晚进行收割作业,可以避免高温时段对油菜籽和机械造成的损害,确保收获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通过对直播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的全面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从种前准备到田间管理,再到最终的采摘收获,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才能确保油菜的高产与优质。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油菜种植户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共同助力油菜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福明,王海.麦金太尔的语言理论及其美德伦理意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11-17.

[2] 黄威,常海滨,李宁,等.黄冈市优质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1,37(6):58-59.

[3] 李成军,王志荣,李婉钰,等.安康市“双低”油菜油蔬两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要点[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2):46-47.

[4] 李成军,唐德新,李婉钰,等.安康市油蔬两用油菜生产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J].长江蔬菜,2023(14):19-22.

[5] 汪国科.油蔬两用油菜高效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