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果业振兴发展路径探索

2024-11-20 00:00:00王瑶瑶
新农民 2024年30期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要转变思路,利用当地优势,破解当前农村发展困境,本文以淄博市西里镇为例,分析了该镇以果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路径,包括以数字化、科技化、绿色化引导乡村发展;发挥党建作用、拓展延伸农村生产产业链,利用现已建好的农村大基建建设,增强农村的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等,总结了成功经验,可供类似乡村参考。

关键词:乡村发展困境;果业振兴;路径探索

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拥有悠久的果木种植历史。其产地内的“沂源红”苹果近年来更是成为果类品牌的新秀,畅销各地。近年来西里镇人民政府破除发展困境,积极探索,利用当地特色建设振兴片区,打造特色乡村小镇突出乡镇果业特色,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果业样板。

1 西里镇乡村果业发展存在的困境

1.1 基础设施落后

西里镇内部分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等条件不完善,导致果园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存在;部分果园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增加了成本。

1.2 果业人才不足,果业后续力量欠缺

当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选择进城务工并买房居住,导致西里镇现有果农年龄偏大,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度不够,镇内果业后续力量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果农技术骨干。

1.3 党组织软弱老龄化,主心骨力量不足

随着西里镇内年轻人的流失,乡村中党组织成员断代现象严重,缺乏“新鲜血液”。人员老龄化导致学习能力不足,村中青少年党员多在外地,村中事务无法顾及,干事创业缺少人力支持,工作方式没有创新,导致乡村党组织引领力缺失。此外,大部分村集体中没有村企业盈利支撑,使得乡村党组织缺少经费,无法进行有效动员,主心骨力量不足。

2 沂源县西里镇的探索路径

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位于山东省中部,镇内土地以丘陵为主,气候四季分明,有悠久的果木种植历史。该镇为破解乡村发展困境,采取以下措施。

2.1 利用当地特色,建设乡村振兴片区

水韵果香乡村振兴片区位于西里镇驻地,共辖7个行政村、2 743户、7 914口人。近年来,“水韵果香”片区围绕整建制谋划、多业态融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发展思路,在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环境提质等方面集中发力、突破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

2.1.1 聚焦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添活力

西里镇投资50余万元,改造升级党建共同体办公室,集约“便民服务、民生实事、社会治理”等服务功能,配套“周例会”“坐班值班”制度,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党建领航格局。抓实头雁队伍建设,激活39名村两委成员、45个微网格、375名党员作用发挥,用好“一网三联”“党员联户”,做实一线服务,持续转作风、提效能,村干部威信、群众满意度实现双向提升,切实解决党组织软弱老龄化问题。

2.1.2 聚焦产业融合,联农带农促增收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依托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原有20 hm2草莓大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北王家庄“沂源红”苹果、欣苗村草莓基地、中西里蓝莓大棚、前西新村山农酥梨、桑黄种植、东升村豆丹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和7个村的“一村一业”项目,带动片区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3.2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开展闲置资源“唤醒计划”,梳理盘活老供销社、食品站、塑料厂、法庭等建设用地1.33余hm2,纳入全镇“大盘子”,策划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5个(其中西里镇前西新村签约过亿元项目2个),做优布局,纵深乡村振兴发展空间。通过产业融合,农民增收,吸引外出务工青壮年回乡创业,使人口回流。

2.1.3 聚焦环境提质,可感可及惠民生

西里镇紧抓临临高速建成通车、国土空间规划等契机,以韩莱路为主轴线,策划实施苗庄河、沂河沿线道路提升工程,构建“两纵两横”贯通片区交通环线,拉伸小城镇建设框架。投资80余万元,对富民路、朝阳路、桃园广场等2万余m2路面进行“白加黑”改造提升。用好“固定清扫日”,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覆盖到每一个村组、自然片和街道角落,确保无遗漏。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1个、“沂源红.金扁担”红旗村2个。聚焦民生民本,建成6个民生综合体,实现服务全覆盖;投资6 500万元,实施集中供水工程,为实现乡村振兴片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供水保障。

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环境提质三重措施,西里镇用好了当地特色,打造了水韵果香乡村振兴片区。2024年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购物平台搜索“沂源红”苹果,可出现数家电商店铺,这是西里镇打造出自身品牌优势的呈现。

2.2 打造特色乡村小镇,突出乡镇果业特色

“沂源红”苹果是红富士苹果短枝条红着色的芽变品种,1994年在沂源县西里镇山西万村果园内发现,2013年正式成为一个新品种。该苹果个大、样红,果肉黄白色,口味酸甜适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酸类物质,营养价值丰富。在果实成长中,没有大小年结果现象,丰产能力强。为打造“沂源红”特色小镇,西里镇政府从“沂源红”IP设计、“沂源红”苹果生产全产业链入手,注册可口西里商标,对“沂源红”木树进行保护性开发,高标准建成“沂源红”木树观景园。

2.2.1 从源头做好苹果种植栽培工作

西里镇从源头做好苹果种植栽培工作,对老旧果园改造提升,建设333.33 hm2“沂源红”苹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24年西里镇老旧果园改造提升已完成186.67 hm2,累计完成386.67 hm2;现代栽培模式示范园新发展合计66.67 hm2。同时,聘请技术专家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300人次,组织示范户到烟台学习考察苹果新品种“鲁丽”“王林”“维纳斯”“瑞雪”等,到中庄、张家坡参观学习矮化密植园管理经验。

2.2.2 建设“沂源红”原产地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延长优化农业产业链

西里镇投资400万元,建成“沂源红”原产地冷链储藏系统1处;冷链仓建筑面积约1 224.96 m2,容量约为1 500 t;投资300万元,建设面积1 225 m2的分拣加工中心,搭建高标准智能化苹果分拣线、自动包装线

4条,建设包装封装线1台;建设果品交易加工中心,建设冷链仓储一期、二期交易市场和果品加工中心(托盘厂、果品深加工项目),不断补链、强链、延链;建成一套完整的存储、包装、销售中转站,提供果业整理的生产、分拣、销售全链条展示,扩大农业产业规模效应,不断延长优化农业产业链,打造“沂源红”原产地收储、销售、加工、文创中心。

2.2.3 将数字化与传统果业种植相结合,建成西里镇数字农业指挥中心

为更好打造特色小镇,西里镇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果业,将自身产业与当地教育学情相结合,形成多个智慧项目。完成“沂源红”产业会客厅数字化提升项目(沂源实验室),前期在淄博市沂源县等部门的帮助下,对接了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建设了沂源实验室,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相关要求,完成20 hm2山地智慧果园建设,建成西里镇数字农业指挥中心,一网统管全镇各类现代果业产业示范园。为做好“沂源红”母树保护工作,传承果业文化,建立“沂源红”母树保护园区和集科普、培训、教育、展示一体的i农智慧馆。优化调整会客厅功能布局,满足科创中心一楼教室、学生办公、学习、会议、接待条件,现已能够正常开展教学科研。

2.2.4 多渠道对接争取拓宽销售渠道,整建制助推果业振兴,提升综合附加值

通过乡镇工作人员的努力,在各方的帮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北京物美商业集团、京东科技北区、俄罗斯红绿灯连锁超市、黑龙江松北区工商联、北京新发地市场、济南城建集团等15家国内外知名单位来考察“沂源红”苹果产业,助力“沂源红”苹果的最后一站——销售。

2.2.5 积极栽培新品种

2024年沂源县西里镇春晖果品专业合作社培育的国光变异株“2383 20211000637” 雪丽红,苹果属,被农业农村部作为第4批拟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进行公示,这是继“沂源红”之后的又一苹果新品种,为西里镇果业发展增添新生力量。

3 西里镇成功实践的借鉴意义

西里镇对果业的成功探索,来于对自身地理、历史、文化镇情的全方位洞悉,也来自对当下数字化、市场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刻认知。西里镇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环境提质、建设了果业振兴片区。通过打造自有品牌“沂源红”,建设特色小镇,引入外部帮助,建设智慧果园、拓宽销售渠道、带领乡镇居民,脱贫致富。西里镇的成功探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果业振兴的一剂强心剂。黄土高原与渤海湾地区是目前我国苹果种植的主要区域,西里镇“沂源红”品种自2013年创立至今不过11年,其成功实践对和西里镇类似情况的果业种植乡村具有借鉴意义。

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在产业振兴上,西里镇紧握自身果业优势,发展纵深;在人才振兴上,西里镇组织示范户外出学习培训,积极培养当地果业种植人才;在文化振兴上,西里镇建设“沂源红”IP形象,传承果业文化,建设集科普、培训、教育、展示一体的i农智慧馆项目;在生态振兴上,果业属于绿色产业,有利于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在组织振兴上,西里镇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党建领航格局,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新型农村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西里镇的成功实践,是乡村振兴五大板块互联互关、相互促进的现实写照,也更加切实体现了乡村振兴理念的正确性伟大性。

4 结语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西里镇是齐鲁大地上的一个小镇,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如它一般的小镇,未来将会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完成自身的产业链条发展,走向富裕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