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通过对相关政策和实践的研究,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加快。然而,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如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沂蒙山区域作为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和农业产区,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阐述
1.1 含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基础上,在不改变农业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可部分转移也可全部转移)给受让方的行为,具体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划分为转包、出租、入股、转让等[1]。
1.2 理论基础
1.2.1 产权理论
产权作为经济所有制关系中的法律表现形式,主要涵盖了所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产权的一种,流转则是产权主体将土地产权进行重新配置、让渡的方式。
1.2.2 地租理论
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为了使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一定经济费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则是土地所有者通过土地权流转的方式从承租方获取一定的土地租金,本质上是一种地租的表现形式,而土地的质量、位置、市场供需关系直接决定了地租的高低。
1.2.3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产量一定的提出上,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得平均成本持续降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作用就是让土地集中利用,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经济。
1.3 意义
1.3.1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实现土地资源的集中,避免分散化土地经营弊端,有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率。
1.3.2 推动农业现cc72cc91007de3c5a65458e50fa17811404a5830c301abb0a5135211a0a1cc13代化发展
规模化经营可投入更多的先进的农业装备和技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让农业生产更具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使得农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1.3.3 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的主体是农民,而将土地流转可让农民获取租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扩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2.1 流转规模持续扩大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下,目前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沂蒙山区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土地经营权流转给自身、给集体带来的好处,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外流转。在此背景下,愈加凸显了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土地流转规模的持续增长。
2.2 流转形式多样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过多年发展,流转形式日渐丰富。沂蒙山区域主要的流转方式为转包、出租,随后股份合作模式逐渐兴起。农户入股无需资金,而是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根据占股比例分红,实现经济效益共享。土地托管的模式由更为专业的组织代替农户经营管理土地,为那些不愿经营土地、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户提供了新选择。除了上述的流转形式外,还有转让、互换等方法,满足不同农户、经营主体的需求[2]。
2.3 流转对象多元化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推进,流转对象也不仅局限在农户之间,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沂蒙山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非常重要的农业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合作社将农村闲散的土地资源整合,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具备市场、技术、资金等优势,是土地流转的重要参与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巨大驱动力。此外,工商资本近些年也逐渐进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为推动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和发展机遇。
2.4 流转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为了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序性,沂蒙山区域政府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结合沂蒙山区域实际情况,构建了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如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可为农户、经营主体提供相关服务,包括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信息发布、纠纷调解等各方面。这些服务平台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流转程序、行为,降低了流转风险,提升了流转效率,保障了各方合法权益。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纳入了法律条文,但在具体实践时依然存在空白、模糊之处。例如土地流转的合同规范、流转期限设定、流转双方权利义务等,不够明确和详细。因此在土地流转中一旦出现纠纷,特别是一些关系复杂的纠纷问题,无法依据现有法律有效解决当前矛盾,对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带来不利影响[3]。
3.2 农民权益保障不足
土地流转期间,无法保障所有农民的合法权益,部分地区在推动土地流转时没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存在强制流转现象,忽视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导致其在流转期间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土地流转价格制定机制不科学,无法充分反映土地的实际价值、市场行情,降低了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一些农民在土地流转后面临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收入来源十分不稳定、保障缺乏可靠性,最终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3.3 流转市场不健全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够成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土地流转工序双方无法获取到全面、精准的信息,无法对土地资源展开最优配置。二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中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土地流转的规范性、公平性受到影响。三是土地流转期间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如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等,进一步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风险、难度[4]。
3.4 农业经济主体融资困难
农业经济主体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期间,通常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包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购置农业生产资料、引入先进技术等。但由于农业生产风险大、周期长,且在农业经营主体中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抵押物品,容器渠道狭窄、难度较大。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审批十分严格,贷款额度有限,无法满足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可以说,制约农业经济主体发展、土地流转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就是资金短缺。
3.5 土地流转用途监管不力
在土地流转期间,部分工商资本在完成土地流转后,为在短期获取效益,擅自更改土地用途,将流转到的土地用于非农建设,如开发房地产、建设工厂等,对当地耕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对土地流转之后的用途监管,存在职责不清、监管手段落后、处罚力度不足等情况,难以遏制违法违规改变土地利用行为。
4 沂蒙山区域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4.1 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沂蒙山区有关部门加快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力流转的主体资格与范围,清晰界定主体的条件与权利,以免产生主体不明的纠纷问题。二是进一步细化流转的程序、方式,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申请、审核、备案等方面,让流转过程更加规范、透明。三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制定标准化合同模板,明确合同中的核心要素,包括流转期限与价格、双方权利与义务、违规责任等,从而保障合同法律效力、双方合法权益[5]。四是针对土地流转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纠纷、争议问题,完善相关的问题解决机制,确定各级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的职责,提升纠纷解决效率、公平公正性。五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普及,使农民经营主体掌握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律意识。
4.2 保障农民权益
要想进一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就必须保障农民的权益,这也是基本要求。为此,沂蒙山区域有关部门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农民宣传教育工作,采用多元化的培训、宣讲等活动,包括发放资料、举办讲座、利用短视频等等,向农民普及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市场信息等内容,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使其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利与弊,在流转期间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土地流转期间遵循自愿原则,不得(变相)强迫农民流转土地。通过完善农民参与机制,使广大农民参与到流转方案制定、合同签订、价格协商等环节,让农民在各环节中有一定的决策权、话语权[6]。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综合考量土地位置、质量、农业生产收益、市场供求关系等,制定土地流转价格的评估标准,确保土地流转价格可真实反映出土地价值、农民收益。四是做好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的支持,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实现转移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水平,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4.3 健全流转市场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完善硬件、软件,让土地流转信息网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加强土地流转信息的共享,同时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农户、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机制,收集完善的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保障信息来源的准确性、真实性,建立流转价格评估体系,由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土地的综合因素,为土地流转价格提供参考依据。三是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手续,做好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的培育与管理,提高行为的规范性,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4.4 加大金融支持
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沂蒙山区域有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一是金融机构应根据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特点提供专项信贷产品,如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优化贷款的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农企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资,提高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实现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三是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完善担保机制,扩大担保范围,提升担保额度,降低担保费用,为农业经济主体提供有效的担保服务。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政府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贷款补贴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同时加强金融知识普及以及建设信用体系,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7]。
4.5 强化用途监管工作
为了保障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性,一要严格审查流转土地用户,明确使用方向与规划,严禁擅自更改土地用途,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流转申请不予批准。二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用途巡查制度,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动态监测土地使用情况,及时找出土地使用中的违法行为。三要明确监管权责,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做好环保、农业农村、国土资源等部门的协作,联合执法提高效率。
5 结语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沂蒙山区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权益、健全流转市场、加大金融支持、加强用途监管等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宗泽,赵丹,王兴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存在问题[J].园艺与种苗,2023(12):43.
[2] 吕智霞.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探析——评《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1(7):55.
[3] 常萌萌.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以黑龙江省B县为例[J].村委主任,2023(12):63-65.
[4] 张风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8):18.
[5] 叶怀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思考[J].经济视野,2021(2):212-215.
[6] 赵露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8):60-61.
[7] 靳英桃.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23(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