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

2024-11-19 00:00:00李小青
婚育与健康 2024年22期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采取呼吸康复护理时的影响。方法:2023年2月—2024年2月,共纳入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呼吸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慢阻肺患者中可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也能改善肺功能状况和心理情绪。

【关键词】呼吸康复护理;慢阻肺;生活质量

Analysis of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y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I Xiaoqing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From February 2023 to February 2024,a total of 60 elderly COPD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routine nursing and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respectively,and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nursing,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negative emotion,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elderly COPD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and also improve lung function and psychological emotion.

【Key Words】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PD;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当前临床中是极其高发的一项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严重危及此类患者的身体健康[1]。从病理学角度来看,造成此病的因素主要与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血液低氧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肺性脑病,进一步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危及生命安全[2]。当前机械通气是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辅助通气的一项重要措施。不过考虑到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制动,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期间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便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常规护理由于内容较为单一,整体效果不佳。呼吸康复护理则着重强调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本文研究中则进一步展开深入探索,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2月—2024年2月,共纳入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5例、15例,年龄区间为62~83岁,平均年龄(70.31±2.2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31±0.27)年;参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区间为63~83岁,平均年龄(70.52±2.7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6.41±0.24)年。对两组以上一般资料展开比较,数据无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含基础性的吸氧、平喘、化痰等治疗,同时予以感染预防护理,其间加强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的监测,出现异常,第一时间向医师反馈进行干预。

观察组采取呼吸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包含:(1)成立呼吸康复小组。本次在开展护理前,需要联合院内医护人员成立康复小组,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来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本次呼吸康复主要安排康复护士担任,医师则给予相应指导,其他护士则协助完成基础性工作,确保责任分配均匀,促进患者病情康复。(2)呼吸功能基础监测。在患者入院治疗早期时,康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呼吸功能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并根据不同呼吸功能受损情况来制定对应康复措施。在具体训练时,主要区域为腹肌、膈肌、肋间肌等,除此之外,需要指导患者做合理吸气、呼气动作,并且每日加强排痰,帮助呼吸道痰液迅速排出。(3)心理指导。在本次呼吸康复训练前,需要加强和患者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其心理状态。在心理疏导时可以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帮助他们了解本次呼吸康复训练的优势,以此来提高患者后续参与康复的依从性。(4)首先引导患者选择半卧位,要求其膝盖屈曲,然后放松腹肌。将一手放置在胸前,另一手可放于上腹部。然后要求患者缓慢吸气。吸气的过程中,上腹部所放的手要随着吸气抬起,然后将口缩成口哨状,缓慢呼出气体。此外,为减少患者耗氧量,要求患者在吸气时需要步行两步,呼气时步行四步。吸气时若患者处于台阶,可向上走一个台阶,呼气时走两个台阶,以此来降低机体耗氧量。最后,需要辅助哑铃锻炼呼吸功能,要求患者在吸气时双手将哑铃提起,提至与肩平行的高度,然后呼气,缓缓将哑铃放下。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率指标为满意、良好、一般及不满意。负性情绪以取SAS、SDS评测表评价,得分高者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肺功能指标比较内容为PEF、FEV1、PaO2、PaCO2。以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内容为心理情绪、肢体功能、日常饮食、社会角色,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当前极其高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此病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3]。目前,我国随着老年人口的人数递增,该病也呈现出高发性趋势。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后会使呼吸道出现炎症反应,受到病情长期影响,会使气道壁受损。在修复过程中,引起了呼吸气流受限,从而使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当前研究中,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出统一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影响极大[4]。目前,机械通气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治疗方案。对于改善其呼吸功能帮助极大,但是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影响是拉低疗效的关键所在。尤其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期间配合专业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效果,加速呼吸功能恢复,同时有利于降低后期二次复发的可能性[5-6]。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进一步看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这也表明呼吸康复训练在应用后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其迅速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因此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较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本次护理中早期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呼吸康复训练,通过主被动运动,尤其针对患者的呼吸肌进行训练,逐步提高患者呼吸机耐力,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水平[7]。

在本次研究中,还针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评估,同样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这得益于本次护理中成立了专门的呼吸康复训练小组,针对患者的实际病况来选择对应的方案,团队内分工明确,确保每一项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具体护理时,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卧床时间,既能够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同时也能在患者耐受度范围内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对于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果处于急性加重期这一阶段,其呼吸功能受限十分严重,并进一步致使机体供氧不足,使他们的生活能力和运动状态均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无法得到改善,长此以往也会拉低患者骨骼肌功能水平,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肌肉适应性萎缩。除此之外,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由于需要使用诸多激素类药物,而长时间的应用同样也容易致使肌肉功能降低,拉低其运动能力,而且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利于患者心理状态。所以通过呼吸康复训练为其提供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模式,使其呼吸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并改善其心理状态,优化肺功能,对于维持气道正常通气也有着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呼吸康复护理时,能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和满意度,而且也可以缓解负性情绪,对于提高肺功能康复水平的帮助极大。

参考文献

[1] 吕春苗,王颖颖.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和呼吸困难评分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435.

[2] 胡紫姣,贺娟,王萌.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呼吸训练及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包头医学,2023,47(3):57-59.

[3] 罗珍珍,姜和,沈露,等.呼吸训练结合体外膈肌起搏的优化肺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 9(6):163-165.

[4] 龙巧玲.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3,23(7):553-555.

[5] 张海燕,赵宏,丁琦.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联合早期肺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5):145-148.

[6] 白雪莲,邹外龙,杨琴.呼吸综合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3):65-69.

[7] 郎华,黄娟.呼吸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10):1656-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