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起,每年的5月3日上午,济南都会响起防空警报,以纪念发生于1928年的济南“五三惨案”。这一历史事件又称“济南惨案”或“济南事件”,简称“济案”,造成6123人死亡、1701人受伤,绝大多数是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内的城市平民;此外,日军还残忍杀害了中国外交官蔡公时,举国震惊。
寻求全球声援
“济案”发生之初,中方的新闻报道尚不及时,反倒是日方借助其新闻宣传渠道东方通讯社,积极造势,通过“统一叙事”和“重复报道”,有意将“济案”和一年多前的“宁案”联系起来,企图将事件起因曲解为北伐军肆意掠夺济南的日本侨民。他们的报道被英文媒体多次转载,而中国方面的对外回应则相对滞后。日方试图给刚经历了“宁案”的英美等国造成一种错误的记忆联想,谋求西方列强对日方的同情与支持。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动荡不定,政权更迭频繁,尚未形成全国性的新闻网络。刚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更无专门的新闻和对外宣传机构,无法及时澄清事实,迅速展开舆论反攻。
南京政府的官方通讯社国民新闻社的首篇报道等到5月5日才刊登在了《字林西报》上。据统计,“济案”发生后10天内,共有168篇相关报道,其中只有14篇来自中方,47篇来自日本的东方通讯社,107篇来自英国路透社。而路透社的报道又多依据日方口径。事件突发之初,国民党官员之间的对外口径也并不一致,更造成外界的误解与狐疑,令日本人有机可乘。
“济案”在新闻舆论上的失利,刺激了国民政府和社会精英,使之认识到了改进国际宣传的必要和紧迫,直接催生了南京政府官方对外宣传机构的酝酿成形。在1929年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就提议要把分散的宣传资源整合起来。国民党上海党部也有了一个专门针对日本的国际宣传部门。1930年前后,具有旅美背景的著名报人董显光被蒋介石召见;1937年后,董显光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全面推开了国际宣传工作。
事件发生不久,为配合官方表态,中国民间力量也试图利用各种海外联系,积极谋求全球道义援助。海外华侨纷纷在寄居国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跨国关注,归国参会的华侨代表郑学如和梁作民也在1929年南京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案,请令中央拨给华侨捐款,以救济“济案”受难同胞。包括潘汉年、成仿吾在内的77位文艺界人士联发三个宣言《著作家文艺家自由联合对济南惨案宣言》《中国著作家文艺家自由联合为济南事件对日本民众宣言》和《中国著作家文艺家自由联合为济南惨案敬告各国民众》。上海的国际关系委员会出版名为《Tsinan Affair》(济南事件)的英文宣传册,内含大量地图和照片,介绍了济南的地理位置,呈现了日军的凶残,叙事重点放在了日军对济南城墙和城内民宅的大规模破坏、对战俘的残暴虐待、对江家池陆军后方医院无反抗能力之伤兵的屠戮上,极具感染力。
大国关系调试
在处理善后问题上,站在前台主持中日外交交涉的是外长黄郛(6月6日后由王正廷接任外长),但其幕后主角则是蒋介石本人。
事件发生之时,蒋介石的北伐行辕就曾短暂设在济南老城内的珍珠泉畔。自此,国民党强化了民族主义的教育工作。蒋介石下令北伐军退出济南,不与日军过度纠缠,是国民党对外政策的重要转折,开启了“消除外患,联美抵日”的外交转型。可以说在抑制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上,中美双方开始出现潜在共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格局出现明显变化,日渐实现了从“与日邦交”到“争取欧美”的策略调整。英语流利、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王正廷取代有旅日经历的黄郛,这也反映了蒋介石在人事安排上的相应考虑。
“济案”发生之初,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应对因其与列强关系的微妙调整而受到影响。蒋介石曾说:“拒俄之后,必有与国。”当南京方面与苏联决裂之后,因“宁案”与英国谈判尚在进行,“济案”又与日本冲突,这使得美国成为其积极争取的目标。5月10日,知名外交家伍朝枢(后被任命为驻美全权代表和驻美公使)从欧洲火速赶往美国,南京政府也直接给美国总统发电,期待其能出面调停。因济南商埠地区的外侨也受到了波及,南京方面曾一度想把“济案”国际化,争取西方国家支持。
起初,美方明确表示无意调停,英国则私下表态中立,不打算公开介入。此时日本属于国联成员,而美国则未能正式加入,所以,国联也无法积极回应南京方面的请求。但随着5月18日日本最后通牒的发出,西方列强又紧张起来,怕日本一国势力在中国过于膨胀,开始转而同情南京方面。尤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触动了美国的神经。美国并不希望中国陷入无政府状态,而是希望借加强中国,而稳定远东,进而节制日本。美方和南京方面的接触由此日渐增加。
1928年7月,美国驻华公使约翰·马慕瑞与宋子文在上海火速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以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为条件,换取南京政府对最惠国条款的接受。这事实上意味着美国弃北京政府而接受国民革命的成果,承认了南京政府的合法性。华盛顿和南京方面的关系由此加深。
全民爱国情绪表达
c51057d780ce16c67821972442ceac2c;事实上,为在最大程度上向中国各阶层民众揭露日本侵华野心,国民政府和民间贤达在事发之后的一两年间一直都致力于开展国耻教育和爱国动员,对民众的爱国情绪予以引导和纾解。
国民党多地的党务指导委员会纷纷编订纪念“五三惨案”的纪念材料,这也成为他们发展党员的重要宣传手段。例如,南京中央党部刊行配有现场照片和漫画海报的《中央画报半月刊:五三惨案专号》;国民党江苏省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出版《济南惨案小史》和《五三血》;国民党广东省党务指导委员会民众训练委员会训政科出版《济南惨案》;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临时民众训练委员会出版《济南惨案特刊》;国民党广西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科出版《济南血》。
各类社会组织和出版商也积极策应。天津特别市反日会宣传科出版《济南惨案纪实及交涉经过》,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五三济南惨案画刊》,大量配图直观呈现,受到市民追捧。南京中学实验小学编辑出版的儿童读物《童友》月刊也在1929年“济案”一周年之际出版《五三惨案专号》,小学生群体也被触及。甚至远在边陲的云南省也曾举办“纪念济南惨案周年大会”,并刊行《纪念大会特刊》。
有两个济南本地民间组织特别值得关注。“济南惨案外交后援会”最初由山东大学一部分教职工联合中小学教员组建,他们在惨案发生5天后的5月8日就去了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所在地泰安请愿,并迅速接受了省党部的领导。他们随后南下,去了南京、苏州、无锡、上海、嘉兴、杭州等地宣传抗日;9月至11月间又去了开封、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展开宣讲,获得了各地爱国民众的广泛同情。“被难家属联合会”出版《济南惨史》,它是“济案”发生一年十个月后,国民党济南党务整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资料汇编,内含具体的死亡和伤亡人数调查表、建筑物和财产损失统计表,并采集了部分受伤平民的照片,具有一定社会调查意义。该联合会还曾发表《告海内外同胞书》,呼吁海外华侨捐款救济受难同胞,在抚慰罹难家属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济案”无疑构成了中国民族主义浪潮涌动中的重要一波。如果把“济案”放在世界历史中,无疑,它也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构成了呼应。反对殖民侵略是被侵略民族多国一致、彼此声援的核心主题。
(摘自《团结报》孙琇)□
读报参考2024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