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与他的“三元饭堂”免费午餐

2024-11-19 00:00
读报参考 2024年32期

近段时间,广东汕头的一家餐厅,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成为网友们争相转载点赞的“爆款”——这可能是中国最傻的餐厅之一:不设门槛、不分贵贱、无论老幼,一概吃饭不要钱。它叫三元饭堂,自2016年起,便每天向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和一切有需要的人免费提供午餐和晚餐。

灵光一现的三元饭堂

2016年的春节,肖毅作为义工跟着公益团体去给老人送米送油。这也是当地的一种习俗。那时,他注意到,一些腿部或眼部残疾的老人,即使领到了米和油,也很难自己做饭。一位老爷爷让肖毅印象格外深刻,眼睛看不到,亲戚或朋友隔两三天会给他煮饭。“那些饭菜他会吃两三天,桌上的菜已经发霉了,但他看不见,还在吃。”

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与其给这些老人送米送油,不如每天给他们煮好饭送过去。就这样,肖毅开始做些盒饭送去乌桥岛,那里居住着不少老人,每天能发放三四十份盒饭。就这样送了几个月,那年的7月24日,有了三元饭堂。

不过,听见三元饭堂创始人、发起人之类的称呼,肖毅总会笑着解释。在他看来,三元饭堂不是谁的所有物,只是“一开始我自己折腾的,后来身边朋友看着觉得还不错,大家一起参与进来”。至于饭堂名字,灵感源于肖毅观察到的一个生活细节。男人之间递烟,比较好的要三块钱一根。他想,一根烟钱其实可以帮助很多人,“你给我一根,你自己抽一根,就是六块钱,能做一份盒饭了”。于是,肖毅和朋友一合计,抽点便宜的烟,把省下的钱去做盒饭,发给有需要的人。

他觉得,三元的金额也代表着做公益其实可以不承担多大的经济压力,只需三块钱就能看到实打实的盒饭被送出去。肖毅也没想到,当时的灵光一现,会延续出此后八年的温暖。

八年里,三元饭堂的地址几次变更。不变的是全年无休、一天两餐,还有那份随性与温暖。每天上午10点,饭堂开始煮饭,11点半左右开始发放盒饭,午饭大约能发230份。下午四五点,需要领盒饭的人们陆陆续续地来,义工又再发出几十份盒饭。需要送餐上门的三户人家,义工在回家的时候会顺便带回去。

在三元饭堂,没有固定的菜单。两位阿姨和几位阿姐常来帮忙,但义工们也没有特定的排班和分工,“大家有空就来,有什么食材、会做什么就煮什么饭菜”。孤寡老人、残疾人、临时遇到困难的人,只要真的需要,都能领到三元饭堂的盒饭。

只想简单、稳定地煮饭

在城市的一角,三元饭堂默默走过了八年。直到不久前,两位博主的视频让这里受到空前的关注。肖毅和几个朋友轮流充当客服回复热心网友们的私信,几个人光回复就是两个通宵。有一天,肖毅回复私信到凌晨四点半,早上一睁眼又开始回消息。

至于他自己,有空就会到饭堂看看,帮帮忙。比起饭堂,这里更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大家彼此熟悉又陌生。“其实很多人我们都很熟了,但是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单纯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于是提起时,肖毅常只以“鸡蛋大叔”“轮子大叔”等作为代称。对以捡废品为生但不定期送来鸡蛋的“鸡蛋大叔”,肖毅很感谢,但不希望大叔被套上道德枷锁,“他送鸡蛋来,这是他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很感谢,哪怕不送了,我们也会记得”。

这也是肖毅对三元饭堂的态度。饭堂走红后,他看到很多网友的真心赞誉,甚至有人说他们“功德无量”,他直言:“我现在做的事情不需要大家夸,如果哪天饭堂不做了,也希望大家不要骂。”

肖毅介绍,三元饭堂的盒饭领取是免费的,成本则由发起人、爱心人士捐赠的善款承担。在饭堂运营的成本方面,如果善款不足以覆盖日常开支,那么他和饭堂的“铁粉”就会多出钱补足。这之中,有他和他的朋友,也有常来帮忙、常捐款的义工。

他说,今年以来,情况要好得多,善款基本能够覆盖饭堂的日常运营成本,用于购买食材、为困难人群购买生活用品等。但即使曾经一个月倒贴饭堂四万多元,肖毅也觉得,开办饭堂的八年里,钱是最小的事。他们收到的评价有好有坏,有质疑,有闲言碎语,也遇到过造谣。他隐约觉得,相信是种很难得的珍贵力量。

关于接收善款,他们注册成立了非营利组织“三元汇爱心协会”。有意捐款的热心人可以通过三元汇爱心协会的官方微信和他们取得联系,扫描对公捐款账户的二维码。钱款使用等相关财务情况则会每年向民政主管部门提交审计报告。

在热心博主的指导下,他们在多个平台创建了三元饭堂的账号,除了一开始简单介绍三元饭堂的故事和菜品外,之后的镜头就留给义工和常来领盒饭的人。肖毅觉得,那些都是很好的故事,值得被大家看到。但他不想做网红,“做网红就累,简单、稳定地煮饭就不累”。无论是办饭堂还是接受捐赠,他都更追求细水长流。

(摘自《时代邮刊》肖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