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攀岩馆之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良性竞争,在日本这种已经接近饱和的市场里,攀岩馆想要持续经营下去依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仅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 日本T- wall 和Green Arrow 这样的连锁攀岩馆接连倒闭或被其他品牌接手。
在去年拿下日本小学生3~4年级组全国冠军的坂本和佳奈小朋友就遇到了同样的窘境。今年3 月,一直以来训练的攀岩馆突然闭店。因为她所在的熊本县相对偏僻,原本攀岩馆数量就不多,一度面临无法训练的窘境。还好这家攀岩馆在两个月后被另一家连锁攀岩馆D Bouldering收购,让周边的攀岩人得以延续他们的热爱。
很多九州攀岩人都为DBouldering这次收购表达了无限感激。毕竟要盘活一家攀岩馆绝非易事,从经营者角度这肯定不仅是一次慈善活动,但要说这里面没带一点救市的情怀,我是不信的。
这些年凭着对攀岩的热爱,在日本山岳联盟的带动下,很多攀岩业内人士都在投身于创造更好的攀岩生态。更多的比赛场地选择到佐贺、岩手、山形这样的偏远地区进行,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攀岩行业的发展和选手的进步提供了条件。
在日本攀岩人眼中,“30岁之后持续在这一行发光发热”也许要比“昙花一现的世界冠军”更珍贵。很多一流攀岩选手在退役后依然活跃在圈子里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培养新生力量。野口启代在退役后,和丈夫楢崎智亚、弟弟楢崎明智、选手池田雄大一起在社交媒体上推出了攀岩频道“TAMYClimbing Channel”(这里TAMY 是四个人名字的首字母缩写)。栏目内容包含了世界赛事随拍、户外攀岩vlog等即使不是攀岩人也能感受到乐趣的内容,为攀岩推广“破圈”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栏目内无偿发布的现役选手采访对谈、攀岩训练技巧分享等内容,也为刚入门的攀岩人提供了免费课堂。
九州福冈ZIPROCK 经营者, 前日本冠军渡边数马分享说:“九州地区攀岩馆的密集程度赶不上东京,除了经营11年以来的岩友常客,我很清楚自己这家小小的攀岩馆也是周边少年选手的训练基地。攀岩馆内正面最大的一面墙被我用来做成了散点墙,几乎用光了馆里最贵的岩点。我当然清楚散点墙因为不会定期换线,对招揽客人的效果微乎其微,但考虑到孩子训练的需求,这都是必须的代价。”
日本攀岩人心中有种奇妙的理想主义责任感。这可能也是推动日本攀岩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动力。如果你在ZIPROCK短暂停留,会看到这里的一个近乎完美的攀岩生态圈:老岩友们主动给新人支招,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岩娃家长们会互相托付自家的孩子,经常一位妈妈开车把馆里三四个岩娃一起接走。暑期也会有放假的少年在体感接近40℃的高温天气里骑车40 分钟自己来训练,没有任何教练或家长督促却能每周打卡5天,在130°的大仰角上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为了获得这样的氛围和环境,渡边夫妻俩一个出身关东大城市圈,一个生于古都京都,共同舍弃了大城市的发展来到遥远的福冈,苦心经营11年才一手造就了这样一个理想国。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和很多日本攀岩人进行了沟通。聊得越多越接近一个答案:日本攀岩的强大并没有可以一键导出的秘诀。日本一代又一代攀岩人支撑起来的日本攀岩环境氛围才是造就日本强大岩友圈层并孕育出无数优秀运动员的关键。一切事情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等待一朵花开也需要长久的培育。
某个8月的午后,我坐在日本一家用旧仓库改造的老攀岩馆里。攀岩馆的玻璃门被店主擦得干净透亮,隔绝了外面猛暑蛮夏的闷热空气。
眼前的垫子上坐着4个十来岁满身镁粉的日本少年,一起在对面的散点墙上定了一条新线,并试图一起攻克它。
不知道未来他们之中是否会有人成为世界冠军,还是会成为24岁的上班族,下班后换掉西装相约岩馆刷线,抑或在他们67 岁的时候依然是攀岩馆里那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头。但我很清楚中国攀岩的孩子们也正在往这条路上走。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你,你家攀岩的孩子能否成为下一个冠军,我们这一代岩友却有那个能力去给未来中国的攀岩环境垫上那么一块小小的砖,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也会拥有自己的森秋彩和安乐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