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中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彰显学校独特的育人特色,更能有力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在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相关资源开发不够充分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可行性、价值与路径,旨在推动高中思政课实现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增强其亲和力与吸引力。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思想政治;内涵式发展
作者简介 陈志勇,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思想政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乎育人、关乎事业、关乎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千年历史的积淀,是滋养民族发展的精神之粮,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使命。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培养青少年的人文底蕴、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可行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经岁月洗礼而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高中思想政治课则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两者存在着紧密且深入的联系,在多个重要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契合性。
在价值取向方面,两者都倡导仁爱、正义、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与集体主义,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也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教育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天下为公”体现了对集体利益的重视,这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强调的个人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相呼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升华,其中的仁爱、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内涵。
在道德教育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如仁爱、礼义、忠信、孝悌等,这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核心内容高度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的自律性和自觉性,这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倡导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理念吻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激励能力,使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与高中思想政治课鼓励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相契合。
在人文精神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的尊重、关爱和理解,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这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精神追求,这与高中思想政治课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教学目标一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不仅与时代发展相契合,还能够让传统文化在教育中得以传承,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与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碰撞,学生面临着来自各种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亲身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智慧,使他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和魅力,从而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培养文化自信,学生能够自发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增强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体现,蕴含着爱国主义、团结协作、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将这些民族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属的民族和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从而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也将自觉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内涵
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严肃性。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加入,可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人文气息,使思政课的育人要素更加完备,育人内容更加体系化,课程内容更加充实、生动,从而丰富了高中思政课的内涵,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推进了思政学科建设,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路径
在我国的教育架构中,传统文化教育占据着关键位置。在教学中,教师应聚焦于价值的体认,通过多种渠道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巧妙地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一)把握“融入”的着力点
找准“融入”的着力点需要以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为重要抓手,推动两者的完美融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传承传统文化。
例如,必修4中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一课,新课标要求学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意义,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历程。在实践中,教师可结合本土传统文化,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重点,为学生设置清晰的学习目标。以莆仙元宵文化为例,可设置以下目标。一是政治认同。通过对莆仙元宵文化的介绍,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科学精神。通过莆仙元宵文化背后的抗倭故事,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同时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三是公共参与。引导学生自觉在生活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二)找准“融入”关键点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价值和教育意义,为教学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为此,教师需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的研究精神,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中。
一是创设文化氛围。学校是传承、弘扬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整体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显著。学校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信息平台,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与全面性;通过制作文化宣传栏、宣传画册等多种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师生准确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与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师生的思想境界。
二是挖掘文化资源。相较于主体文化,本土文化具有更贴合当地需求的独特性,比如当地的一些历史名人、曾在该地域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现存的文化遗产等。高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教学与本土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本土文化产生归属感,进而使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坚定文化自信。
(三)锁定“融入”创新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准锁定“融入”的创新点,这是实现教学突破和提升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将“融入”的理念巧妙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是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可积极采用启发式、体验式、议题式等教学方式,直面学生的各类问题,通过引入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教育内容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学生喜爱并乐于接受的形式,由浅入深、从实处着手,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度,使学生能够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是注重创设结合度。教师应加强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之间的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可视性及立体化优势,为高中思政课带来崭新气象,充分展现思政课的时代特色,实现工具性与价值性的有机融合。例如,教师可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借助生动有趣且具有典型性的事例、社会热点议题,通过微课、短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四)寻觅“融入”拓展点
实践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接的重要桥梁,是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途径,也是“融入”的拓展点。教师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内容充实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感受“融入”的意义与价值。
一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实践项目。教师应深入研究高中政治课教材,挖掘其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实践项目。例如,教师可开展文化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历史古镇或文化遗址,实地考察古建筑的风格、布局,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又如,教师可围绕一些传统话题,如“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的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关系”等,开展主题辩论活动,通过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书法绘画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是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例如,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如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让学生欣赏富含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展品,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文艺演出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邀请专家学者、文化传承人等走进校园,举办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学校通过整合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是加强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反馈。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对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持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表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方面。同时,教师要注重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也要考虑活动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影响。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对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建议。通过评价与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实践活动的不断优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取得进步;学生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认可和尊重,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素材与珍贵财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教师应抓住核心要点,实施有效策略,不断探索和创新融入的形式和途径,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紧密融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成效,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样既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焕发更为耀眼的光芒,也能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助力。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