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从强化引领体系、优化行动路径、形成监督网络三个方面,阐述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和成效。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丰富多样的活动实践、全方位的监督考核机制,有助于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师德师风建设;小学教育;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修文艳,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教师是立教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荣光,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强化引领体系、优化行动路径和形成监督网络三个方面的举措,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一、强化引领体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一)以德润心,促进师德养成
学校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的建设在教师队伍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党总支的关键作用,并将其打造成师德师风培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训课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的必修内容,通过“第一议题”研讨、领导力提升、讲述“二小”故事、互动交流、考察学习和工作回顾等多元化方式,精心培养忠诚、纯洁、有责任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将个人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以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微党课”“微论坛”“微分享”等多样化的师德建设活动,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二)做好规范动作,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强化制度建设,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小组,高度关注全校教师的思想动态,带领总支委员、学校行政班子全程跟进师德师风工作。学校党总支完善组织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建立师德师风管理长效机制,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出台了《师德师风实施细则》《师德考核方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清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工作制度》等基本制度。学校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规范教师行为,引领全体教师提升师德,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提供价值引领,增强职业幸福感
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党总支不仅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和制度建设,还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党员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基本力量以及连接党的工作与群众生活的重要桥梁,在教师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通过展示党员身份标识明确职责以及实行“双培养”机制,将教学骨干和资深教育工作者培养成为党员,并将党员教师塑造为坚守高尚师德的核心力量。此外,学校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健康讲座、读书沙龙等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关心关爱教师,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使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通过开展师德谈心谈话活动,了解教师需求,与教师的个人成长共情,实现教师“成才”与学校“成就”的同频共振。
二、优化行动路径,营造崇德向善氛围
(一)丰富活动,净化师德阵地
学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每年9月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月”活动。学校以第40个教师节为契机,举办师德师风表彰大会,弘扬教育家精神,宣传教师的廉洁自律行为;深入开展“清廉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廉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多层次的廉洁文化育人环境。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维护教师的职业形象,恢复和提升师道的尊严。此外,学校开展师德师风问题负面典型警示教育,剖析师德失范问题,使教师从案例中吸取教训,坚守师德底线;开展“法治宣传日”“法治进校园”等活动,增强教师的法治意识,规范教学行为。
(二)知行合一,师德建设赋能育人工作
学校建立了“五型”教师培养机制(达标型、胜任型、骨干型、名师型、专家型),根据《崂山区教师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学校出台的《教师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不同类型的教师培养标准。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依托青蓝工程,通过共同备课、听评课、同课异构、名师开放课等方式,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推动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学校依据教师特长,实施全员导师制,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点亮每个孩子的梦想;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家校衔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及课后服务项目,切实缓解3,000多名家长课后看护难的问题。作为“青岛市家庭教育服务站”,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强化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感,使高尚师德融于心、践于行。
(三)宣传引导,树立师德楷模
学校完善教师荣誉体系,每学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培育和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教师典型。学校通过“我的教育故事”征文和“榜样在我身边”学习活动,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师德典型,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平台进行推送,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崇德尚美,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
三、形成监督网络,提升师德建设成效
(一)自省自律,唤醒师德自觉
学校注重教师成长内外力量的有机融合。读书学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促进教师师德发展的基石。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要系统整合学科知识,还需涉猎人文、自然、社会、经济等跨学科内容,同时还需要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及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此,学校通过“慢时光”读书沙龙活动,组建以党总支书记、校长、骨干教师、德育干部组成的“领学者”队伍,带领教师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我、增长智慧。在假期中,学校举办了“阅有所思”教师读书成果展示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激发学习热情,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了内涵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与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素质、激发教师潜能的重要途径。自建校以来,学校倡导“人人有小课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2021年底,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的研发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并成功结题。目前,多位教师主持的省、市、区级课题已成功结题,还有部分教师申报的课题已成功立项。教师通过积极主动学习以及不断寻求专业成长,不仅提升了科研能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师德师风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转为了“内驱”自觉。
(二)家校协同,共筑师德阵线
倾听家长的声音并赢得家长的赞誉,对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学校制定了家长驻校办公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学校设立了全天开放的家委会办公室,家委会成员随时可以在此办公、交流。学校和家委会共同制定了“571”办公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及时反馈和解决师德师风问题。此外,家长还可通过校长信箱或校长公开电话,直接反馈师德问题。学校要求教师深入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向社会公开师德师风监督热线,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共筑师德防线。
(三)监督考核,守师德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不断完善师德学习机制、教师职业道德承诺和评价标准。在年度评估中,学校提升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风范的评判权重,将其作为衡量教师素养的首要标准。学校建立了师德电子档案,将教师的从教表现作为个人档案的重要内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实施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学校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对重点岗位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家校关系廉洁、透明。同时,学校定期开展逐级廉政谈话,召开领导班子“述责述廉”工作会议。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师德问责机制。每年九月,省市级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全体教师学习并签署《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师德责任书》《抵制有偿家教责任书》。同时,学校将师德考核纳入《绩效考核》,引导教师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守师德底线,并自觉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对教师的道德品质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形象、学生的成长以及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学校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生活教育成就美好教育生活”的教育愿景引领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学校通过“学习”引领教师积储文化内涵;通过“激励”引领教师追求自主成长;通过“科研”引领教师彰显学术风采;通过“平台”引领教师展现教学魅力。未来,学校将传承中华优秀师道精神,遵循师德涵养规律,立足当下教育教学实践,躬耕教坛、潜心育人,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