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 向阳而生

2024-11-12 00:00:00陈森吴勇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通海校本课程

江苏省昆山通海实验中学八年砥砺前行,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通海文化”为引领,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赢得了昆山人民的广泛赞誉。

一、培养专业成长的“通海教师”

风之厚,可负大翼;水之厚,能浮巨舟。“通海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要锻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通海教师”除了需要有“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引领,更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助推。

让教师勤于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师的阅读,便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火焰。我们千方百计为教师的阅读提供条件,包括时间、书籍和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阅读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不仅重构着文本,而且改变着教师的素养。我们倡导教师的广泛阅读,除了阅读与自己学科专业相关的书籍,更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还要阅读历史书、文学书、哲学书等,从而以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自己的“诗性”,以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自己的“灵性”,以宽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自己的“活性”,以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自己的“神性”。

让教师精于反思。精于反思是“通海教师”的基本特质。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以前更智慧?我今天帮助学生是不是比昨天更耐心?我今天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我今天面对领导和同事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周到?……如此,每位教师在不断反思中阳光成长。

让教师善于科研。在传统观念中,教育科研往往被视为高深莫测的领域,令人望而却步。然而,我们坚信科研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每位教师都能做、会做的事情,关键在于深入挖掘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理清思路,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需求的解决方案。正如我们所倡导的:“问题即课题,教育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我们特别重视在初中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吸收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正确认识自我,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以及发展健康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我们鼓励学生发展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订学习计划,并能够独立预习、复习,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梳理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认识到初中阶段在学生心智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致力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问题意识。我们相信,在初中阶段培养的这些品质,可以为学生的高中学习乃至终身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少教多学的“通海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展现专业素养的舞台。“通海课堂”应该是通江达海的,致力于营造一个阳光普照、温暖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学生们不仅摆脱了机械“刷题”的束缚,更能够适应中考改革的新要求;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融合。

“少教多学”是“通海课堂”的基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所谓“少教多学”,是指不能以教代学、不能只教不学,而是以教促学,教是为了学;是指以学定教,通过“教”实现“学”的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这里的“少教”,是指“少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少地进行灌输式的讲解,5分钟能讲明白的绝不讲6分钟,学生能自己研究明白的教师绝不要讲,从而把宝贵的课堂真正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和体验的地方,而不是只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接受理论的场所。这里的“多学”,是指学生的活动多,即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说、读,动手写、摸、做,动情感受、领悟、体验的时间多、机会多,也就是得到的锻炼多,学到的知识多、信息量大,学生的收益多,学习的质量和水平高、效益好。

“少教”是手段,“多学”是目的;只有“少教”,才能真的“多学”。“少教多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少教多学的实质是多给学生学习空间,包括学生发现的空间、质疑的空间、解释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这种教学模式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

三、研发成就个性的“通海课程”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通海文化”下的课程开发,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发。国家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我们致力于将国家课程与校本特色相结合,不仅确保课程的全面覆盖,更在教材的基础上深化“通海”理念。在注重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其通过阅读增长见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比如语文课程,扎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尊严和幸福,在学生的心田播下文学、审美、精神的文化因子。艺术修养类课程侧重博趣、博雅,通过音乐、美术、体育等特长的训练,提高学习的才艺和体能水平。

二是校本课程的活动化研究。校本课程是我们教育价值取向的体现,我们根据地域特色和学生需求,研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包括校园篮球、校园足球、每天的“三操”等体育活动,还有校园广播、开放的心理辅导、每周的班会、升旗仪式等德育活动,既强健了体魄,又愉悦了身心。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昆山地域优势,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游访研学活动,使校本课程活动化,如“歌舞情韵领略跃动青春”“巧手制作阐释心灵手巧”“灌篮踢球享受运动激情”“翰墨飘香展示书画魅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丰富内涵,开拓视野,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是班本课程的个性化研发。“通海课程”还包括班本课程,各班从班级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研发独具个性的课程。比如,生命安全课程,开展流行病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地震逃生和预防溺水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经典诵读课程,课前十分钟美文欣赏,诵读经典古诗词,启迪心灵;仪式庆典课程,这一课程可以是全校的、年级的,更多的是班级的,初中三年让每名学生都经历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阅读节,都经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青春成长仪式的洗礼,在仪式中,每名学生都参加演讲、演唱、舞蹈、主持、项目比拼等,在仪式中培养自信、阳光的品质,在经历中展示成长才能。

“通海文化”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创新,致力于构建充满活力、共同成长的“通海教室”,培养有责任心的“通海家长”,实施透明高效的“通海管理”,共同铸就一个真正优质均衡的教育典范。

(作者单位:1.江苏省昆山通海实验中学;2.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通海校本课程
春播
通海古城缀记
云南画报(2021年1期)2021-06-11 06:05: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我家通海
民族音乐(2018年3期)2018-07-19 00: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