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音学的富川瑶族民歌“蝴蝶歌”探析

2024-11-12 00:00邝嘉罗薇
客联 2024年8期

摘 要:富川瑶族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对于研究瑶族的文化生活与艺术特点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语言学的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富川瑶族民歌“蝴蝶歌”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歌词结构和特色方言词,揭示富川瑶族民歌中的方言现象,推动瑶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瑶族;富川;蝴蝶歌;语音学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之处,以其浓厚的民族艺术氛围和丰富的音乐文化而闻名。当地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民歌,这些民歌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得以保存,体现了对瑶族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在富川的众多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蝴蝶歌”。“蝴蝶歌”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瑶族文化史诗”。演唱时使用的方言是属于梧州话,因歌词中频繁出现“蝴的蝶”而得名。这首歌被誉为瑶族人民的生活史诗,生动地展现了瑶家人万里迁徙的历史、劳动的艰辛、社会生活的变迁、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一、“蝴蝶歌”中的语音语调

“蝴蝶歌”采用五声性调式,主要以宫、徵、商、羽四种民族调式为基础,旋律轻快而活泼。音阶通常在“1235”四声音列的五度范围内。和声音程以大小三度为主,并常出现长时值的大二度音程,随后解决到同度,展现了瑶族独特的音乐色彩。乐曲通常以主音(宫音)开始,最终回到主音结束,具有收拢性的特征,调式感十分明确,旋律多以级进为主。“蝴蝶歌”通常采用二声部合唱形式,由两名男声或女声进行同声二重唱,这种同起同收的演唱方式使歌曲更加和谐统一。在合唱中,歌曲展现了一主一从、一唱一和的特点,这种方式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使其更加生动有趣。由于“蝴蝶歌”的音乐特征,整体音域较低,旋律没有超过四度的大跳,基本保持在五度音程之内。演唱时不需要复杂的技巧,通常采用真声。演唱速度较快,要求演唱者快速而准确地咬字吐字。此外,由于两个声部同时进行,同起同落,演唱者必须具备高度的默契和扎实的基本功。

二、“蝴蝶歌”中的语法词汇

歌曲衬词繁多,歌曲中衬词丰富,常在正词和衬词之间插入“的”字,例如将“留西啦咧”①演唱为“留的西啦的咧”。在歌曲中,每当第二句和第四句结束时,会加入一大段快速的衬词叠句,如“蝴的蝶”“黄的蜂”等,唱腔呈现出字多声少的特点。如“蝴的蝶”“黄的蜂”等,唱腔呈现字多声少的特点。如《美酒飘香歌声飞》:

美的酒那的飘的香嗯的嘞呀

歌的声罗的飞的哟啊的哎嘿 留的西啦的嘞

朋的友罗的请的你嗯的嘞呀

喝的一的罗的杯 黄的蜂 蝴的蝶 蝶的蝶 蝶的蝶

咿的反的山的咿的 咿的 咿的哟 咿的索的索哎 咿呀啦的哎

瑶的家那的美的酒嗯的嘞呀

浓的又啊罗的美的哟啊的哎嘿 留的西啦的嘞

千的杯罗的万的盏嗯的嘞呀

也的不的罗的醉哎 黄的蜂 蝴的蝶 蝶的蝶 蝶的蝶

咿的反的山的咿的 咿的 咿的哟 咿的索的索哎 咿呀啦的哎

三、“蝴蝶歌”中的歌词结构

“蝴蝶歌”可以分为长歌和短歌两种形式。长歌,又被称为歌母,主要用于练习。这种形式的歌曲篇幅较长,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适合歌者在练习中提高技巧和默契。长歌的演唱有助于歌者在音准、节奏和合唱配合上进行全面的锻炼。短歌则主要用于表演,其歌词结构通常为七言四句。第一、第二和第四句为七言,并且押韵,使得整首歌在节奏上更为流畅和谐。第三句通常会加入衬词或衬句,增加了歌曲的层次感和趣味性。短歌以其简洁明快的特点,适合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演,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传达出浓厚的情感。通过这种结构的安排,短歌在表演中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展现了灵活多变的艺术风格。如《流水欢歌迎客来》:

蜡烛结蕊灯结彩,百花朵朵争春开。

叠叠青山对笑脸,流水欢歌迎客来。

客人来了有好酒,好酒杯杯敬客人。

长蝴蝶歌是在短蝴蝶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更为丰富和复杂的结构。短蝴蝶歌以其简洁的七言四句结构为基础,便于表演和传达情感。而长蝴蝶歌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每首歌的第三句可以在演唱时任意加长,形成所谓的“长踪句”。这种灵活的结构使得长蝴蝶歌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这种加长的第三句不仅丰富了歌曲的内容,还增加了演唱的难度和表现的自由度。如《情郎下海我下海》:

情(的)郎(咧)下(的)海(咧)我(的)下(啦的)海(咧,哦的嗯的哎,留的西,啦的咧)

情(的)郎(啦的)上(的)天(嗯的咧)我(的)腾(嘿的)云(咿的黄的蜂,蝴的蝶,蝶蝶呀,啦的啦的山,咿呀尼的尼的咿)

四、“蝴蝶歌”中特殊方言词的特点

“蝴蝶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情歌为主要内容,广泛应用于多种社交和文化活动中。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媒介。“蝴蝶歌”使用的是富川方言的梧州话,这赋予了它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方言的使用不仅让歌曲更贴近当地人的生活,也使得蝴蝶歌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方言词汇通过其独特的音韵、词汇和语法特征,使“蝴蝶歌”在表达情感和讲述故事时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通过这种方言的表达,蝴蝶歌在旋律和歌词中融入了地域特有的风土人情,使得每一首歌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1、音韵上的独特性

“蝴蝶歌”中的方言词汇在音韵上的独特性,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民间歌谣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普通话的标准发音体系不同,这些方言词往往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声调变化和独特的发音方式,使得歌曲在演唱时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一方面,这些方言词汇的声调变化为“蝴蝶歌”增添了层次感。在普通话中,我们熟悉的四声系统已经相对丰富,但在许多方言中,声调的数量和变化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使得每一个音节都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增强了歌词的表现力。例如,在梧州方言中,同一个词语通过不同的声调变化可以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意思,这种细微的差别使得蝴蝶歌在传递情感时更加精准和生动。

另一方面,梧州发言中独特的发音方式,如卷舌音或鼻音的运用,也为蝴蝶歌增添了别样的韵味。这些发音方式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但在许多南方方言中却是常用的发音技巧。这种发音的多样性不仅使歌曲的旋律更加丰富,也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例如,卷舌音的使用可以使得某些词汇听起来更加柔和或细腻,而鼻音则可能赋予歌曲一种更加悠远或缥缈的感觉。

这种音韵上的独特性,不仅增强了“蝴蝶歌”的旋律感,也使得它们在传唱时更具辨识度。对于听众而言,这种辨识度不仅仅是音韵上的独特体验,更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当地人通过这些独特的音韵,能够立即分辨出这是一首属于他们文化的歌谣,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对于外地听众而言,这些独特的音韵则是一扇了解和欣赏地方文化的窗口,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

2、词汇的特殊性

在“蝴蝶歌”中,方言词汇的运用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更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词汇深深植根于地方文化,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首先,“蝴蝶歌”中的方言词汇常常直接取材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使得歌词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例如,富川蝴蝶歌中可能会提到特有的山川河流、植被花草,这些词汇不仅仅是地理名词,更承载了人们对家乡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依恋。通过这些词汇,听众仿佛能看到那片土地上的青山绿水、四季更迭,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其次,“蝴蝶歌”中的许多方言词汇与当地的动植物名称密切相关。这些词汇不仅让歌词更具地方特色,也体现了人们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熟悉和依赖。例如,富川蝴蝶歌中可能会提到某种特有的鸟类或树木,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反映了这些动植物在当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们可能是季节变化的标志,也可能与某些传统习俗和信仰相关,成为人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方面,“蝴蝶歌”中的方言词汇也与富川当地的文化习俗紧密相连。这些词汇可能涉及婚礼、节庆活动中的专用词汇,或是日常生活中的俚语和俗语。例如,描述婚礼的词汇可能包含特定的仪式名称或祝福语,这不仅使歌词更具情感深度,也让听众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这些词汇,听众可以了解到当地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3、语法的表现方式

在蝴蝶歌中,方言词汇不仅在词汇层面上展现出丰富的地方特色,在语法层面上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些方言在句法结构中的运用常常体现出与普通话明显不同的特点,使得蝴蝶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和多样化。

第一,一些方言在语序上的独特性为“蝴蝶歌”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在普通话中,我们习惯于使用主谓宾的语序,但在梧州方言中,语序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宾语可能被提前以强调其重要性,或是谓语前置以突出动作的紧迫性。这种语序的变化不仅使得歌词更具节奏感,也能更好地传递出歌者的情感重点,让听众更容易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二,方言中特定助词的使用为“蝴蝶歌”增添了丰富的情感层次。这些助词可能用于表达细微的情感变化,如表示疑问、感叹或强调等,而这些语法特征在普通话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例如,梧州方言可能会在句末加上特定的语气助词,以表达一种温柔的叮嘱或感慨。这种助词的运用使得歌词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能够更准确地传递出歌者内心的波动和故事的深意。

此外,方言中常见的重复结构也为“蝴蝶歌”增添了独特的韵律感。在梧州方言中,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短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以加强语气或表达持续的状态。这种重复不仅增强了歌词的音乐性,也使得歌曲在传唱时更具感染力。例如,重复的结构可以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让听众在反复的旋律中感受到情感的层层递进。

这种语法上的差异,使得“蝴蝶歌”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细腻和多样化。通过独特的语序、助词和重复结构,蝴蝶歌能够更好地传递歌者的情感和故事,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深度。

总之,“蝴蝶歌”中的特殊方言词汇通过其独特的语言特征,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这些方言词不仅是地方语言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方言词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蝴蝶歌”所承载的丰富文化遗产。

五、结语

尽管“蝴蝶歌”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其音韵和唱法不符合当代流行风格,加之使用“梧州土白话”演唱,导致演唱者和受众都较为有限,因此其传承与发展仍面临挑战。要传承瑶族“蝴蝶歌”文化,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其特征、优势与劣势,挖掘其深刻意义与作用,全面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蝴蝶歌”的美与价值时,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利用它,为其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唯有在时代的进程中提升“蝴蝶歌”的价值,才能赋予其持久的生命力。

注释:

①“留西啦嘞”是流行于广西、湖南一带梧州瑶村的同声二重唱歌曲。

参考文献:

[1] 富川瑶族民歌“蝴蝶歌”曲调的语音学分析

[2] 浅析江华瑶族民歌“蝴蝶歌”的演唱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