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战中凝聚爱与温暖的力量

2024-11-12 00:00彭若冰
客联 2024年8期

摘 要:进入高速运转的时代,家庭和社会不断面临着各种动荡与变化,我们身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文化越来越多元,未来越来越不确定。人生路上多有风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基于自身的家庭结构与个人性格,每个家庭都有着其独特的故事。在面对挑战之时,在遭受重大打击或是生命的转变时,我们的家庭该如何重新从生命的废墟中重新崛起并振作起来,克服创伤与困难,疗愈悲伤与痛苦,于家庭的港湾中凝聚爱与温暖的力量呢?Fromea Walsh博士在《家庭抗逆力》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

关键词:抗逆力;家庭抗逆力;挑战;疗愈

一、抗逆力

抗逆力作为一种强大的能量,是指从逆境中复原,通过利用资源进行自我修复并强大的能力。在面对挑战与困难之时,需要自身进行自我修正与自我成长,与此同时也少不了家庭的鼓励与支持。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抗逆力,有些人在逆境中戒骄戒躁,不断成长,涅火重生,开启了新的人生生命旅途,即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有些人面对挫折则会困在受害者的角色上,用愤怒、悲伤、责怪舔舐伤口,甚至一蹶不振。抗逆力的增强与否与困境、危机及不幸有关。当我们面临生命中的危机与困境之时,我们的个人潜能能帮助我们抵御这些挑战,经历过痛苦、怀疑、悲伤等情绪之后,我们内在的能量得到了激发,获取到其他途径所无法得到的力量,从而更加坚毅、坦率、乐观的面对人生的旅途。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人际关系也是铸成个人抗逆力的一道重要生命防线。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免需要与其他人产生联结,当我们面临挑战与困难时,若家庭或社会中亲人给予鼓励与关爱,其面对困境的个人抗逆力则会更强。但没有什么事是“棺材定论”的,在人一生中的任何时期我们都能发展并提升自己的抗逆力,有时危机也能成为我们改变生命轨迹的,摆脱堕落奋发向上的转折点。

从个人抗逆力到家庭抗逆力,着眼的范围越来越广,我们以家庭为单位,探讨家庭及成员克服危机,度过逆境的过程。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以系统为本的家庭治疗师开始调整理论与实务导向,从以缺陷为本转变为优势导向的范式。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在神话版的理想模式下,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家庭模式,然而实践证明许多父母即使在早期收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但长大后却能建立并维持一个健康的家庭模式,并成功将孩子抚育成人,即我们常言的“淋过雨的人,更懂得为他人撑伞。”在对健康家庭的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摒弃“正常家庭”的迷思,一是认为理想的健康家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二是以为健康的理想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然而事实上,各种形式的家庭都能获得成功,都能实现家庭的健康发展,但关键所在于我们是否能积极并有效的关注家庭过程与家庭联结。

二、社会变迁中的多元家庭模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多元性影响着当下的家庭结构与家庭模式。近十几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着巨大变化,社会与家庭在趋势与发展中发生着改变,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我们都渴望能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度过一生,并期待拥有一个健康且幸福的家庭模式,或白头偕老,或父母恩爱,或四代同堂。然而事实却是复杂且多变的,也许我们期待的模式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分崩离析”,也许家庭遇到重大变故与挫折,措手不及要面对意外的死亡,或因为生命的突然降临而猝不及防。如何从这些变化与挑战中识别危险因素,并不断在家庭发展过程中锻造家庭抗逆力,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多元化的家庭结构,急剧增长的未婚同居数量,离婚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常见。一些单亲孩子大多与母亲同住,离异后的父亲常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位,不仅不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与帮助,更对孩子的发展漠不关心,有时还会用暴力、冷漠、冲突等形式解决问题,低质量的亲职表现往往是造成孩子发展不良的主要因素。父母的离异往往都伴随着矛盾亦或是不和,若双方在离异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仍然对孩子表现出强大的爱意,且亲属及家庭网络联系融洽且紧密时,孩子通常都能表现出良好的状态。除此之外,领养家庭,同性恋家庭也越来越多,随着时代变迁,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与演变,但对于大多数个人与家庭来说,充满温暖的爱意,彼此关怀的且承诺的家庭关系视为幸福美满生活的重要来源,这些情感联系与情感根基不仅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支持与慰藉,更成为其构筑积极人生态度的基石。爱是家庭的港湾,它承载着包容与成长的力量,无论如何变化,爱与温暖将始终是一个家庭的终极命题。

三、锻造家庭抗逆力的启示

(一)构建家庭核心信念

信念系统是家庭功能的核心,是培养家庭抗逆力的强大力量,就如灵魂的翅膀,带我们飞越困难与挑战的海洋。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以及对经历的解读,都围绕着我们的核心信念进行。信念体系包括价值观、信仰、态度、偏见和假设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从而激发我们的情感反应,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进而指引行为的开展。信念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信念都是在社会及演变的过程中构建而成的,通过与家庭成员及社会人士的互动、接触、生活,不断对彼此的信念产生影响,并通过共有的信念系统,发展出共同的认同感,从而影响家庭成员看待及解释行为的方式。除此之外,家庭的核心信念还会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更替,通过关系网络不断发展、稳定、变化。当一个家庭拥有共同的信念时,就像一棵大树紧紧扎根土壤,这信念是他们的力量源泉与精神支柱,是风雨来袭时的坚实依靠。时间愈久,共同经历的事情越多,“家庭”这颗大树会更加牢固的扎根于土。无论风雨变迁,只要家庭共有的核心信念不变,这颗大树就会更加葱郁生机。这些共有的家庭信念塑造了家庭的规范,形成了既定的形式与规则来管理家庭规则,定义了伴侣间及个人的关系期望。在一些功能良好的家庭里,这些规则能规范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准则,并维持家庭系统的正常运营。例如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学家曾国藩勤奋、简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被曾氏后人所传承,“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十六字箴言警示着家中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的共有核心信念也许会随着条件的改变与限制而发生变化,但其产生的效应和发挥的功能却是持久永恒的。

家庭的核心信念和认同感会伴随着家庭的仪式而不断积累,并持久传递下去。我们在各种家庭节日与仪式中团聚,在沟通与祝福中感受爱与温暖的力量。这些家庭仪式不仅包括春节、生日这些普通的节日点,还包括家庭的例行聚会与家庭传统。有时我们追求的不仅是“仪式感”,更是一种温暖团聚的力量。为增强家庭的核心信念,家庭成员还可以互相为对方准备惊喜的心仪礼物,将重要的里程碑记录下来,延续家庭的传统,在节日中疗愈与成长。除此之外,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共同构建的故事来铸就信念与意义。在快速变迁的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很容易被多元的文化价值所影响,从而失去认同感。如今的我们经受着更多的精神迷宫,越是这样,越需要将信念抗在肩上,让其定位我们的精神坐标。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分享彼此的故事,逐渐认识自己与家人,并通过更大的社会脉络建立清楚的认同感。当家庭成员诉说故事时,我们的生命也逐渐清晰生动起来。故事以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影响感化着我们,不论是关于悲伤逆境,或是关于爱与勇气,都成为影响家庭核心信念的重要力量。

(二)在逆境中创造意义

逆境的意义会渗透到整个家庭互动中。当逆境发生时,家庭对于逆境的态度与行为,如何理解并赋予逆境的意义,对家庭抗逆力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在面临挑战与困难时,有些家庭成员会一蹶不振,用指责、辱骂,甚至是暴力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与争端,困难并没有被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却一落千丈,甚至是走向了极端;有些家庭则会共同商议,协同解决,在互相沟通,彼此协助的过程中锻造家庭抗逆力,在挑战与变化中铸造爱与坚毅的力量。当家庭突发危机时,最重要的便是将家人团结起来,视危机为共同的挑战,彼此相互扶持、相互关爱,尽最大的能力渡过难关。除此之外,家庭成员最好能保持一种人性本善的观点,互相信任,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彼此释放善意,以忠诚的心相信每一次行动。当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彼此坚定的相信对方时,“家庭港湾”的力量才能发挥到最大。让家庭成员了解危机的来龙去脉,参与到其中,能有助于家庭抗逆力的构建。有时面临重大挑战时,家庭成员往往会觉得难以招架,甚至会承载过多的压力,这时则需要家庭成员们互相的帮助与扶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经常扮演着家庭的支柱角色,他们倾向于保护子女免受压力和困难的影响。中国式的父母在面临重大问题与挑战时,往往会考虑到孩子承受能力,甚至会处于学业压力的考量,往往将困难埋藏于心,并把其当作是个人的危机,不让孩子参与其中,而这样操作不仅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情感上的距离,孩子未来在面对疑杂难题时也会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经验。尽管是出于保护孩子成长的目的,但有时开诚布公、坦率真诚的交流往往会得到孩子的理解与信任。其次,抗逆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不要把逆境看成“大风大浪”,有时一个小小的逆境也考验着孩子的应对能力与心理应激能力,例如一次考试的失常,一次偶然的失误,一次可怕的受伤……在这些生活琐事中,父母们可以逐渐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挑战,以逐步培养孩子们的韧性与抗逆力。当我们的家庭或者个人遇到抗逆力时,我们也应当把家人们悲伤、沮丧、颓废的表现视作“正常”,这些反应都是可以被理解与接受的。同样,当我们的小孩面对问题时,家长们不应是指责与辱骂,甚至不应表达“一点抗压能力都没有”等诸如此类的挫伤嘲讽语言,我们不要让孩子在逆境中遭遇单枪匹马的“不测”。

当我们遭遇逆境时,家庭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团结携手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希望是一种未来导向的信念,希望是迷茫前行时的灯牌,无论现实如何残酷,我们依然能预见一个美好的未来。”对困难的畏惧与逃避会使人变得无助,更为甚者甚至会产生自我打击的行为。患得患失的情感态度让我们在面临困难时而畏缩不前,有时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在此类情况下时,家庭成员们应该给予彼此信心与鼓励,坚信可以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在与其他家庭的比较中逐渐迷失自我,并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在生命漫长的旅途中,每一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不测与挑战,或争吵,或疾病,或离别,家家皆有本难念的经,在网络社交圈中,人们往往会展示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但社交媒体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与美好,并保持全面的视角,对于家庭成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同时,在逆境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关注到问题本身,而忘记了自身的能力与优势。时刻保持一种“察言观色”的能力,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潜能与优势,不断地给予自身勇气与信心,通过设定小目标,积极的进行家庭对话,转变优势中心思维以应对挑战。当我们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时,家庭成员都尽最大的努力应对挑战时,个人的韧性、家庭的抗逆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铸造。

(三)构建弹性家庭关系

当家庭拥有一套有弹性的结构时,家庭的功能才能在逆境中发挥到最大。在健康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的规则是有弹性的、合理的且恰当的。当家庭成员把关系建立在一种弹性的结构上,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以应对与时偕行的需求时,家庭关系才更能得到“保鲜”。当家庭遇到接二连三的挑战时,许多家庭以往的惯例甚至是模式会发生变化,家庭结构也会趋于瓦解。例如,当家庭中有人发生疾病时,正常的一日三餐相聚也成为了奢望;原本约定好的出行活动也被落空。要保持良好的家庭结构,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构建连贯的规则制度。即使发生重要情况时,家庭成员也应当留出一定的时间共进晚餐,陪伴家人。当情况不被允许甚至是不能得到实现时,彼此应当互相沟通,通过规划下一次的约会以弥补遗憾,而不是模棱两可,互相失约。家庭作为重要的习得环境,父母是家庭的教育者与建造者。每一个成员都有着清晰明确化的分工,家庭成员在彼此认同的家庭规则下运转生活。父母是家庭里强有力的领导者,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与成长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也不意味着家庭是父母的“一言堂”,能对孩子的决策独断专行。在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里,民主协商、平等主义是基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会干涉孩子的一切决定,如何抉择工作,如何选择专业,甚至是如何穿衣打扮。当孩子发出反对意见时,有时甚至会被冠以“不孝”的名号。过度对孩子滥用权利,甚至是陷入“自我感动式付出”时,孩子的自我边界感也就受到了侵犯,孩子往往会想要逃离家庭,长此以往,家庭的抗逆力则得不到锻造。不仅是过于僵化专制的家庭,组织结构上过于松散的家庭也会因为成员间角色模糊而导致功能混乱。当面临压力与挑战时,组织过于松散的家庭会因为缺乏领导与管理而处于混乱之中,组织过于严密的家庭则因为缺乏弹性,过于苛刻,而导致行为受到限制。权威而有弹性的行为控制是最有效的风格,通过主动关注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的需求,观察他们的行为,不让孩子在逆境中遭遇单枪匹马的“不测”,努力将家庭功能发挥到最佳。

在功能良好的家庭里,伴侣关系和家庭照顾方面很少有刻板的性别分工,尊重伴侣双方的事业选择,以公平平等的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两性甚至是家庭关系。当每个人能够展现出其特有的品质及能力时,一个人越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则越能增强伴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许多的刻板印象中,人们往往将男性定位为事业成功的形象,当其过多参与到家庭的琐事当中时,甚至免不了熟人社会的指点。而女性则被定义为家庭的照顾着,陪伴孩子,照顾丈夫,满足长辈的需求。性别鸿沟产生时,丈夫与妻子间的权利分配也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进而影响小孩未来的成长。两者间的权力产生不均衡时,两性关系的稳定程度也会受到挑战,冲突甚至是离婚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在一个家庭里,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存在,都应该受到公平对待,家庭成员应当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及能力,合理分担彼此之间的劳动及责任,而不是将家庭的重任下放在妻子的一方。家庭通过构建清晰的结构,以保持高度的弹性,从而随时支援、协调对方。除此之外,家庭成员间产生高度的联结感对于家庭抗逆力的建造也是尤为重要。高度联结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们十分珍重彼此共同度过的时光,有着密切的情感联系与忠诚度。当问题与挑战来临时,她们是凝聚的家庭,温暖又关爱的关系给予了彼此慰藉与安全感,为每个成员提供了安全的依靠。

四、结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它不仅是个体情感归属和支持的源泉,更是铸造家庭抗逆力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家庭抗逆力作为一种强大的能量,帮助我们克服创伤与困难,疗愈悲伤与痛苦,并在家庭的港湾中凝聚了爱与温暖的力量。家庭是爱的花园,这里是最温馨的归宿。相信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困难与挑战中锻造出家庭抗逆力,于重重迷雾中找寻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