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廊坊市物流业近几年增长较快,地理交通优势明显。然而,信息化转型依然有一些工作要做,同时面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挑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如加强资源整合与主体培育,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化政策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产业集群,以促进廊坊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廊坊市物流;信息化转型;瓶颈
一、物流信息化转型的概念与内涵
物流信息化转型,是指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行业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运作模式进行改革和升级,实现物流活动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这一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整个物流行业的结构性变革,它涉及到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
二、廊坊市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廊坊市物流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以来,廊坊聚焦打造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将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加快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4 年廊坊经洽会以“共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共谱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为主题,举办了国际智慧物流场景汇等活动,集中展示了智慧物流领域的最前沿技术、最新颖产品和最具创新性技术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主要邮政快递头部企业如韵达在廊坊布局,以信息化管理和科技创新驱动,智能化分拣提高运营效率,为其他企业提供示范。供应链物流企业也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运作精准性和协同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各类物流设施串联,推动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共享业务。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信息平台,拓展新兴业态,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鼓励商贸物流园区联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信息技术应用广泛,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要素实时监控管理;大数据与云计算分析处理物流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也在物流领域逐渐应用。多式联运信息协同加强,廊坊利用 “公铁海空”多式联运优势,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信息系统对接整合,提高多式联运效率。此外,廊坊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信息化发展,出台政策措施支持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为物流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三、廊坊市物流信息化转型面临的瓶颈
(一)技术层面。信息技术应用不足:有些物流企业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操作和纸质记录而缺少的。比如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商品的分拣、配送等环节,造成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错。这不但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客户的服务感受也受到影响。
信息系统集成度低:后勤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往往是各自为政,缺少有效的整合成一体。比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以及订单管理系统等之间的数据不能做到实时共享和交互,信息孤岛已经形成,这就造成了信息孤岛的形成,因此,后勤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是物流决策中很难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这就使得后勤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很难得到及时的获取。
数据安全问题:缺乏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数据加密技术,易受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威胁,给企业和客户带来巨大损失,一些物流企业在数据安全防护方面存在不足。
(二)人才层面。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信息化转型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懂物流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但这类人才在廊坊市是比较紧缺的。一方面,各地大专院校、培训机构对后勤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课程设置、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后勤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后勤信息化人才难以吸引到廊坊市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员工的培训、再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企业内部对员工的培训、再教育等职工对新的信息技术和业务知识掌握不够,不能适应后勤信息化转型的要求,工作中缺乏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三)管理层面。管理理念落后:一些物流企业管理层对物流信息化认识不足,对信息化转型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够。他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把它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流程优化等结合起来,以为信息化转型只是简单地引入一些信息系统,结果导致信息化转型很难取得实质效果。
标准化建设滞后: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业务流程标准,物流行业标准化程度较低。这对物流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造成了不同企业间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的障碍。如货物包装、运输、仓储等环节,物流效率不高,成本上升,就是因为标准不统一造成的。
(四)资金层面。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物流信息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硬件设备的购置、网络建设等,物流信息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物流信息化而信息化转型进展缓慢,则是部分物流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信息化建设的高昂费用。
融资渠道狭窄:对于一些中小物流企业来说,融资渠道狭窄是制约其信息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他们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等传统的融资方式,也缺乏其他的融资渠道,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来推进信息化转型。
四、廊坊物流信息化转型对策建议
(一)技术层面。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攻克后勤信息化技术难题,政府应加大对后勤信息化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企业要积极引进提高物流运行智能化水平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跟踪监控货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配送线路进行优化等等。
推进信息系统集成:各企业要加强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整合,为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互动,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转,如上下游企业、物流服务商等。比如库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对接供应商的信息系统来提高库存的周转率。
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企业要在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数据加密技术应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资料安全保障体系。同时要为防止资料丢失及损坏而制订完善的资料备份及恢复策略。
(二)人才层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培训机构要加强后勤信息化人才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政府要出台鼓励企业与高校、培养机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把符合需求的后勤信息化人才送到企业手中来,为企业输送后勤信息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再教育力度,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经常组织职工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等。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建立鼓励职工积极参加信息化改造工作的激励机制。
(三)管理层面。转变管理理念: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把信息化转变作为企业的战略重点,加强对物流信息化的学习和认识,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制定信息化发展科学规划,在加强信息化转型领导管理方面,明确信息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
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业务流程标准,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政府应加强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建设。企业要按照标准要求,积极参与到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和质量的标准化建设中来,开展物流业务。
(四)资金层面。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后勤信息化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后勤信息化项目设立补助、奖励等专项资金。企业要为确保信息化转型顺利进行,合理安排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物流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方式,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企业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信息化转型提供资金保障,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种方式融资。
参考文献:
[1]江清华.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J].中关村,2022,(07):104-105.
[2]杨慧瀛,杨宏举,祝甜.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J]. 开发研究:1-14.
[3]包涵. 企业开展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原则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11):118-120.
[4]徐天羽.信息化背景下物流企业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王晓红.江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