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三层次理论对科幻电影短评进行分析发现,观众对于科幻电影的满意程度由电影所叙述的剧情决定,其在观影后产生的情感和联想具有相对独立性。由此可知,科幻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不仅是科幻电影的核心,还是科幻电影得以让消费者满意的关键。这与传统认为观众更加关注科幻电影制造的视觉奇观的观念相左。对于科幻电影创造者而言,更多的注意力应放在科幻电影的剧情创作上,一部受观众欢迎的科幻电影需要有剧情作为依托。
科幻电影的发展对于电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科幻电影票房在电影市场占有较大比重。根据猫眼专业版统计,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票房达40.29亿,占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7.3%。另一方面,科幻电影的发展可以带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指出,中国将加大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扶持力度,以此带动中国电影工业发展。
现阶段,中国科幻电影虽然有《流浪地球》系列这样成功的作品,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票房占比还是影片数量,中国科幻电影都远低于国际水平。根据Box Office Mojo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影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中有四部为科幻电影,科幻电影票房占比约为40%。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中仅有两部科幻电影,科幻电影票房占比约为20.7%。
研究科幻电影消费者对科幻电影的偏好有助于科幻电影的创作,从而促进科幻电影的发展。目前,多数研究以问卷形式对观众的观影意愿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者偏好研究方法,在手机等物质产品的消费者偏好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网络文本分析多利用LDA等模型对文本进行方面词级分析,从而达到客观精准分析消费者偏好的目的。目前,电影评论网络文本分析数量较少,多针对某一电影的评论进行网络文本分析。
科幻电影自身具有工业性与商业性,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进行分析。情感三层次理论由唐纳德·诺曼提出,其将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分为三个层次,以此对工业产品设计提出建议。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包装设计等物质产品设计,近年来也被应用于精神产品设计领域。以往研究中,将情感三层次理论与网络文本分析相结合分析手机产品的消费者偏好,取得了一定效果。据此,通过爬取豆瓣网科幻电影总榜排名前10%与排名后10%的科幻电影评论作为样本数据,基于情感三层次理论将评论主题词所涉及的方面进行划分,从而对科幻电影的消费者偏好进行分析。
概念界定
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属于类型电影的一种。科幻片是以已经揭示和尚在揭示中的科学原理作为基本依据,在营造的幻想虚拟世界中展示某一戏剧性事件的影片。由于部分类型电影中的类型元素存在彼此包孕和雷同的可能性,绝对的分类并不适用于对类型电影的划分。从近年上映的电影类型来看,不同类型的融合是类型电影发展的趋势。即便是如同《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这类被大众公认的科幻电影,在类型标注上也并不单纯只有“科幻”这一个类型。基于此,在研究中对于科幻电影定义采取粗放策略,将类型电影当中带有“科幻”这一类型标注的电影统一归为科幻电影。例如,2023年上映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在类型上被标注为“喜剧/科幻”,在研究中也被归入科幻电影。
本能层评论
诺曼认为本能层次设计是自然法则,在该定义的基础上,本能层概念进一步被细化为外观要素和第一印象形成的基础,着重于产品的外观、触感、声音等,其中还包括轻微使用产品后对产品产生的印象。结合精神产品特点,将本能层定义为设计能刺激人的感官、激发人的本能反应的文化物质。在研究中,可以更进一步认为,本能层是观众对展示的视觉和第一印象的本能直接反映,是先于思考和判断的。根据电影吸引力理论,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源自视觉奇观,而视觉奇观则源自画面(场景)奇观。科幻电影中虚构的场景和情节经常需要借助特效实现,“特效”也是科幻电影宣传的重心。想象力消费理论也提出,科幻电影依靠特效等画面内容吸引观众,使观众为其付费。将本能层评论定义为在电影中与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有关的内容,如画面、音效、角色等。在现阶段研究中,多认为观众对科幻电影的关注在于科幻电影的本能层。
行为层评论
诺曼认为行为层设计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和感受。基于此可以发现,行为层与产品的使用体验相关,如功能。从某种意义上看,电影是一门叙事艺术,不可否认,世界上存在非叙事的“实验电影”“先锋电影”,但是绝大部分电影都是叙事的。科幻电影定义中所说的“情节”也表明科幻电影属于叙事电影,这类电影的主要功能为叙事。因而,将叙事作为电影行为层评论的一部分。对于精神产品而言,行为层则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关系。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并非单纯地观看电影,而是将自身的思考融入其中从而进行理解。观众对电影主题和导演意图的认知,则属于电影行为层评论的内容。将行为层评论界定为观众对电影故事、电影主题等的评论。换言之,即观众能否看懂电影表达的故事,以及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所认知的电影主题。
反思层评论
在诺曼的定义中,反思层与信息、文化,以及产品的含义和用途息息相关,其中包含用户对事物的思考和情感感受。用户将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产品的整体印象。苗岭将其更精准地定义为情感的反思与共鸣。此外,声望、罕有性和独特性则在反思层起作用,如观看某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身份认同。科幻电影作为类型电影的一种,遵循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使电影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因而,将电影反思层面的评论定义为观众对电影的整体认知,以及观影之后受电影启发所产生的对其他事物的思考。电影评论中,“观众”方面的评论同样被界定为反思层的评论。
研究设计
根据电影评分网站评分的高低,将科幻电影分为高评分电影与低评分电影两组。基于这一分类,爬取两组科幻电影的短评,将所爬取的短评导入Nvivo,利用词频分析提取短评中包含的主题,并依据情感三层次理论及科幻电影特征对主题进行分类。利用Nvivo的情感分析功能,对不同评分科幻电影的特征进行情感分析。对比高评分科幻电影与低评分科幻电影观众的情感表现,从而了解观众对于科幻电影特征的偏好。
在样本选择上,综合考虑各个平台的用户活跃度等指标,选取豆瓣网作为评论收集的平台。数据来源截至2024年4月20日,为豆瓣网科幻电影排行榜总榜中的电影短评。为保证情感分析的平衡,分别爬取豆瓣网科幻电影排行榜总榜排名前10%和排名后10%电影的评论。由于在线影评在语言使用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影评内容的主题和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并不明确。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选择爬取具有字数限制的短评,通过字数限制将评论内容集中于某一方面。将豆瓣评分排名前10%的科幻电影定义为高评分科幻电影(共计187部电影,平均评分8.2分),豆瓣评分排名后10%的科幻电影定义为低评分电影(共计187部电影,平均评分3.8分),并将短评划分为高评分科幻电影与低评分科幻电影两个对照组。
数据结果
从整体情况来看,观众对于高评分电影评论的情感倾向较为正向,低评分电影的情感倾向较为负向,评论的情感倾向与电影评分较为一致。可以认为,高评分电影拥有较好的口碑,而低评分电影口碑不佳。
在高评分科幻电影在线评论中,观众对不同层次的电影特征总体持较为正向的评价。反思层评论的情感倾向表现最佳,评论情感倾向集中于较为正向和非常正向,没有较为负向和非常负向。行为层评论的情感倾向优于本能层评论的情感倾向(见表1)。总体而言,对于高评分电影,观众最为赞赏其反思层特征,其次是行为层特征,最后是本能层特征。
在低评分电影在线评论中,本能层评论的情感倾向表现最佳,反思层评论的情感倾向表现较为复杂,行为层评论的情感倾向表现最差(见表2)。由此可得,观众对于低评分科幻电影的不满主要集中于电影的行为层特征。对于低评分电影反思层方面的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将高评分科幻电影的在线评论情感分析结果和低评分科幻电影的在线评论情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高评分科幻电影的在线评论中,行为层评论情感倾向优于本能层情感倾向,而在低评分科幻电影中本能层情感倾向优于行为层情感倾向。低评分科幻电影反思层评论情感倾向比高评分科幻电影的反思层评论情感倾向更复杂。
研究结果
科幻电影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引发观众的共鸣,电影主要通过叙事的方式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叙事对于科幻电影而言十分重要。在传统观点中,认为观众对科幻电影的认可源自科幻电影的画面与特效,并认为观众会被科幻电影的特效画面打动,从而对科幻电影感到满意。实际上,科幻电影特效对科幻电影的成功作用并不大。在研究中发现,高评分科幻电影最令观众满意的地方在于观影后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低评分科幻电影最令观众不满的地方在于电影的叙事与主题。这足以说明叙事对于科幻电影的重要性。观众对于科幻电影的高评价是因为科幻电影自身拥有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因此,在科幻电影的创作过程当中,叙事应当放在优先位置。
将叙事优先,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关注科幻电影的特效部分,科幻电影的特效可以弥补部分电影叙事失败给观众带来的失落感。在研究中发现,观众对低评分科幻电影本能层特征的宽容度更高,究其原因是当消费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会选择替代目标进行弥补,以此降低挫折感。观众在观影前无法预见电影叙事是latVQWwlpPX+SWlsFdDGRQ==否可以满足自身需求,当观众发现电影叙事无法满足自身需求时已经付出了时间和金钱。这种有成本的试错会给观众带来挫折感和失落感。因此,观众选择利用电影特效作为替代目标降低挫折感和失落感。在电影叙事存在轻微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利用优良的特效对电影叙事进行弥补。
值得注意的是,科幻电影所引发的共鸣与科幻电影叙事的满意度并不完全相关。口碑较差的科幻电影引发的共鸣不一定都是糟糕的,观众对于科幻电影反思层特征的情感相对独立。高评分科幻电影因为具有优秀的叙事,其引发的共鸣与思考往往表现在较好的方面。然而,观众与科幻电影之间的共鸣受到观众过去的经验和对自我未来的预想。受此影响,低评分科幻电影也有可能引发观众正向的共鸣。例如,部分观众因为是某一演员的粉丝,因而对部eUKsBYUofHfppCO3R95DOQ==分科幻电影在观影之后会共鸣演员的努力。
综上,科幻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应重视对剧本的打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应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利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纵观市场上成功的科幻电影,如《星际穿越》《流浪地球2》等,这些电影所讲述的故事皆能最大限度引发观众共鸣。此外,应当对电影特效给予一定的关注,在故事有所缺陷的情况下,以便对电影进行一定的弥补。
通过对科幻电影评论中包含的主题词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科幻电影消费者对电影的特征偏好和情感偏好。在分析中,利用词频对电影评论主题词进行筛选后,基于情感三层次理论对科幻电影消费者特征偏好及情感偏好进行分析,不仅扩展了情感三层次理论的应用情景,还为电影消费者的偏好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中,仅使用豆瓣网科幻电影总榜排名前10%和排名后10%的科幻电影短评进行研究,缺乏评分位于中部的科幻电影短评数据。在日后研究中,可以考虑使用不同评分层级的科幻电影短评,结合情感三层次理论对科幻电影短评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从科幻电影创造者的角度出发,在科幻电影创造过程中,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科幻电影故事的打磨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资源应当优先向科幻电影的故事内容倾斜,而不是盲目追求画面效果。这与科幻电影依靠特效博得观众青睐的传统认知有所出入。观众对于科幻电影特效的评价有一定可能是因为科幻电影的故事无法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因此便将注意力转移到特效等画面语言上。从科幻电影宣传营销的角度出发,应当着重宣传科幻电影所叙述的故事,为观众营造合理的期待,而非将全部营销发力点放置在科幻电影画面语言的宣传上。观众观影前对电影的期望与电影实际不符,将会导致观众对电影的不满。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