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网络安全问题愈发成为公共图书馆建设与运营中不可忽视的挑战。网络安全保障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稳定运行的基石,更是其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鉴于此,文章深入剖析了南京图书馆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若干策略性建议,旨在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为图书馆在数字化浪潮中的稳健前行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1]技术的飞速进步,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关注点。在此背景下,网络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公共图书馆亦不例外。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正逐步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挑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4]等多部法律框架下,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及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此外,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散地,承载着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籍、学术期刊、数据库等,这些资源可能包含个人信息、研究成果等敏感信息。若网络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信息资源将面临被未经授权访问、泄露或滥用的风险,不仅会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还可能对公共图书馆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剖析了南京图书网络安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性建议,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保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推动公共图书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南京图书馆网络系统概述及当前网络安防手段与措施
1.1 南京图书馆网络系统概述
南京图书馆网络系统建于2007年,负责全馆业务流通、内部办公及对外服务等。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整体网络系统分为3部分:一是核心业务网络,主要为内部工作人员、内部读者、内部服务器和存储等服务;二是对外服务网络,主要为读者提供免费的WiFi[5]服务等;三是专网,包含VPN[6]、专线网等。具体拓扑如图1所示。
1.2 当前网络安防手段与措施
目前,南京图书馆通过网络规划管理、网络安全硬件设备、数据备份与管理制度等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保障网络系统整体安全。
1.2.1 网络规划管理
通过网络规划管理的实施,可以在逻辑层面对网络访问的安全范围实现精细化的控制。具体而言,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应用以及业务需求等因素,对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提升网络的安全性,确保各类数据和信息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隔离性,从而满足组织内部不同部门或业务的需求。当前,南京图书馆主要运用VLAN[7]方式实现网络划分。经过VLAN划分后的网络,可以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访问控制策略对访问源与目的地址加以限制,灵活根据各区域应用需求开放网络访问权限。
1.2.2 网络安全硬件设备
网络安全硬件设备作为网络安防重要工具,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南京图书馆网络安全硬件设备主要有:防火墙、网络行为管理设备等。通过对网络系统重要节点区域部署网络安全硬件设备,从而实现网络安全防护。当前,网络安全硬件设备在南京图书馆网络系统安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硬件设备能够实现访问规则控制、流量控制、入侵检测、风险分析、攻击阻断等,从而能够有效保障核心业务系统和对外服务的稳定运行。
1.2.3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作为保障数据安全最传统的一种手段,能够在发生数据意外情况时,及时进行系统恢复,从而确保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南京图书馆数据备份主要有应用系统备份、应用数据备份、自建资源备份等。应用系统备份主要针对虚拟机,对关键业务应用虚拟机进行整机备份,可以有效实现在主系统宕机时,备份系统能够快速切换运行,从而保障系统快速恢复。应用数据备份主要是在应用系统内部,对系统的资源、数据、数据库等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备份,为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提供数据保障。另外,南京图书馆自建资源作为本馆的核心业务数据之一,采用双存储备份方式,确保自建资源能够长期、有效、安全保存。
1.2.4 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作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是网络安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南京图书馆为此制定一系列相关网络安全制度。其中包括《南京图书馆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南京图书馆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有关文件,涉及网络系统、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机房管理、网络等级保护、应急处置等方面。
2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2.1 网络架构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当前网络架构一直延续2007年新馆建设时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经过十几年时间不断调整,整体架构较为散乱,不便于扩容和维护管理。例如,设备以及链路随着使用不断的变更造成网络复杂性升高、缺乏有效的网络分层等,这些问题不仅给日常网络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也使得在对网络性能进行正确评估和扩容时都将面临不小的困难。同时,整体网络的可靠性不强,网络中存在单点故障隐患,这将会导致网络整体较为脆弱,一旦关键节点有故障发生,将会影响到整个业务正常运行。另外,当前网络架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随着公共图书馆信息化业务发展,出现大量的基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增值业务,如多链路、多平台场景下的负载均衡、不断递增的网络交互量、规模逐步增大的接入设备以及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目前的网络架构无法有效应对业务发展的需要。
2.2 网络安全设备存在瓶颈
当前网络安全设备性能、功能仅能满足现有业务场景需求,虽然近些年南京图书馆对网络核心交换机和部分楼层网络交换机进行了升级改造,但仍有部分网络安全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部分关键节点位置的网络安全设备已运行十多年,设备已不能适应当前业务需要,其性能不能继续支撑整个业务系统的快速发展,并且这些网络安全设备可能处于整个网络系统的关键节点,一旦其中一台设备发生故障,将会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另外,由于客观原因,有些业务系统无法升级,使得这些业务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如页面篡改、窃取信息、网络病毒等。而攻击行为主要针对系统漏洞,须由网络安全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但目前网络安全设备已超负荷运行,若再增加安全策略,设备可能因负载过高而宕机,进而影响整个网络运行。
2.3 缺乏网络安全预判能力
在现行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中,技术人员的日常巡检工作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这种传统巡检方式的预判能力短板将逐渐凸显,导致技术部门在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时常常陷入被动应对的窘境。由于简单巡检难以及时洞察隐藏的安全风险,技术部门常常是在安全问题已然爆发之后,才被迫进行反应和处理。
3 南京图书馆网络安防优化策略
3.1 合理规划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是网络运维工作的基础,合理的网络架构能够提升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网络结构规划应满足高效高速、稳定可靠、高并发数、大数据流等特征,且满足南京图书馆作为江苏省中心节点的要求。此外,图书馆须考虑业务长期发展的需求,即网络架构设计须与业务发展紧密相连。规划时,图书馆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合理分区方式,确保图书馆的内网用户和读者用户网络隔离,增加内部网络安全性,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入侵。二是设备和链路的冗余性,核心业务系统必须处于主备设备保障环境中,防止由网络故障导致的系统无R/KngmaiRuI5sHLoVdxiQw==法访问情况出现。三是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增加防火墙、网络态势感知、漏洞扫描等网络安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是抵挡外部攻击的最有效防护手段,能够大幅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3.2 加强系统优化和管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系统的优化与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实现更高效、稳定且安全的网络运行,南京图书馆须从技术层面进行深入的综合优化与管理。具体而言,提升网络硬件和软件性能是关键。图书馆可以通过升级网络设备、优化网络协议及改进数据传输机制等手段,显著提升网络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系统漏洞管理为例,传统方法依赖工作人员逐一排查,网络管理人员持续监控系统状态并及时修补已发现的漏洞,以防止其恶化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然而,此方法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均存在局限。为此,图书馆可以引入先进的系统漏洞扫描设备并辅以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能更高效地识别和修补漏洞,从而大幅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效率和业务系统的稳定性。
3.3 建立网络感知系统
网络安全问题往往由攻击和病毒造成。网络攻击能够短时间内造成破坏,通常进行实时阻断就可以防护,而网络病毒在开始时期并不会造成很大规模的破坏,但是由于病毒的不断传播与复制,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给网络产生很大的影响,建立网络感知系统可以对网络R/KngmaiRuI5sHLoVdxiQw==情况进行预判,及时地解决网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增加网络感知系统、对网络链路镜像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数据链路层中的威胁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实现对网络攻击的早期且有效的预防,能够对南京图书馆内部局域网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从而确保南京图书馆自身的网络系统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3.4 提升数据备份及恢复能力
当前,尽管数据备份工作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数据恢复的重要性却常被忽视。南京图书馆应着重强化其数据备份与恢复能力,因为唯有全面把握这2项技能,方能有效降低由安全隐患或突发事件引发的数据丢失风险。数据备份在日常信息化工作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南京图书馆数据安全的终极防线。在实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除了传统的增量备份和完整备份外,还应引入更多元化的数据备份方式,例如双机热备、异地灾备等。为确保备份数据能够及时且有效地恢复,应定期开展备份数据恢复能力的测试。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保障南京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还能在系统遭受大面积损坏时,迅速找回丢失的数据,从而避免因数据丢失给南京图书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对备份数据的安全存储亦应给予高度重视。
3.5 定期开展网络应急演练
定期开展网络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南京图书馆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设置真实网络安全场景开展网络应急演练,对于锻炼技术队伍、积累应急经验、提升处置效率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对于网络安全最棘手的问题,例如:网站被篡改、数据泄露、设备宕机等问题,通过实际预案与应急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同时,通过网络应急演练,也可以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此外,还须要对整个网络应急演练做好总结,完善应急演练方案、改进应急操作及流程、全面提高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3.6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涉及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2大核心领域。在制度建设层面,南京图书馆须全面构建并优化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资产、信息、网络接入、机房及外包服务等多个管理维度。一方面,可以将网络安全绩效考核纳入馆内各部门的年度考核体系。另一方面,为确保制度的落地执行,各部门须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工作。在人员管理层面,南京图书馆不仅要继续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更要着重提升网络安全教育。这一举措旨在全面提高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系统管理员、信息发布员等关键岗位员工以及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商签署网络安全保密协议,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与保密。
4 结语
在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进程中,众多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当前严峻的网络安全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公共图书馆能否提供高效且安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更直接关系到广大读者的切身利益和数字文化资源的安全保障。本文以南京图书馆为例,深入探索并分析了其网络安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希望能为推动公共图书馆网络安防事业的稳健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能够助力图书馆在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确保数字文化资源的安全性,从而满足广大读者的期望与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泽,邵波.元宇宙场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赋能图书馆用户服务研究[J].图书馆,2024(2):10-16.
[2]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05)[2024-06-14].https://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3]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EB/OL].(2024-01-05)[2024-06-14].https://www.cac.gov.cn/2016-11/07/c_1119867116.htm.
[4]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EB/OL].(2021-06-11)[2024-06-14].http://www.xinhuanet.com/2021-06/11/c_1127552204.htm.
[5]陈彤善.WiFi网络技术应用浅析[J].物联网技术,2023(12):147-149.
[6]张睿,潘旭,张柯新,等.基于VPN的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精准防护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4(3):69-71.
[7]郭俊华.VLAN技术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9):10-12.
(编辑 王雪芬)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network security in public libraries:
taking Nanj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HU Hanguang
(Nanjing Library, Nanjing 21001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security has become a challeng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Network security is not only the cornerstone of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but also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faced by Nanjing Library and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These suggestions are aimed at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level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providing a solid and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ir steady march in the wave of digitiz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security;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