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材料】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知识链接】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
(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③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④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⑤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繁荣发展。⑥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和公民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完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方面的法律法规。②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承与创新。③加大对破坏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④加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参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公民:①通过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粹。②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③自觉保护文化遗产,敢于同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
6.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化大花园。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④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2)消极影响: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7.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②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③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8.文明交流互鉴有什么意义?
①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9.怎样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②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④世界各国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10.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你将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①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②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差异,不卑不亢,礼貌待人。③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跟踪训练】
1.“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文化,抵制外来文化②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③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④将中华文化打造成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北京中轴线”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一脉相承,亘古不变B.一花独放,天下独尊
C.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领导着世界文化潮流
3.“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为何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除“北京中轴线”外,请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片。(至少从两个角度列举)
5.“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C2.C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北京中轴线”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核心,承载了北京千年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等等。
4.人物类:孔子、孟子、老子、曹雪芹等;典籍类:《论语》《本草纲目》《孙子兵法》《史记》等:科技类:造纸术、指南针、青铜器、地动仪、珠算等;文学艺术类:《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遗产遗址遗迹类:故宫、长城、颐和园、兵马俑、都江堰、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传统节日类: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至少两个角度)
5.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北京中轴线”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通过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得到世界广泛认可;等等。